公务员进村卖房,为房地产还是为城镇化
地方政府为卖房,为何这么拼
大家好,我是鱼哥,一个咬字不清,但对韭菜说实话的颜值博主
2022年,各行各业过的都很魔幻
不过没有一个行业像房地产这样刷新我们的认知三观。
来自河南商丘民权县的小麦换房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河南开封5元一斤的大蒜换房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以及江苏连云港保利的一个楼盘,他们不久前推出一个活动,土猪换房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买房送一只200斤的土猪,还包杀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在各种神奇营销轰炸后,发现收效甚微后,终于轮到GWY们开始扛起了拯救县城房地产的历史重任了
最近一条热门新闻,广西玉林GWY被要求进村卖房
玉林博白县是最快积极响应的,甚至官方组团,名字直接就叫做加快人口进城看房团,多么简单粗暴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玉林市仁东镇则更是神之一手,为了今年解毕业生找工作之所忧,推出了买一套房,送三份工作任你选的政策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当地城市管理局负责向进城购房且未就业的新市民推荐3个以上就业岗位,且薪酬不低于玉林最低工资标准,这个政策2022年全年有效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妥妥的,老乡你好,老乡别跑,我来给你送温暖来了
不仅如此,还指定里一个叫做东宏太阳城的楼盘,连对接的干部名字和电话号码都写清楚了
要知道这绝对不是什么利益输送,明确了GWY没有佣金但有业绩指标,而且一个月至少要卖五套房
其实这是今年年初, 广西玉林出台“十万大军进城”计划,上至每个区县,下到每个乡镇,都被分配了“拉人进城”的任务
以确保2025年市区新增常住人口达到50万人以上
于是在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经历了知青下乡、家电下乡、汽车下乡
2022年下乡迎来了更大的市场
--GWY下乡
好了,不调侃了,来看玉林本身情况哈
就分享3组数据好了
“七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玉林市常住人口581.58万人
而户籍外出人口达136万人,平均每户就有0.8人外出
“七人普”数据还显示啊,广西全区流入广东省的人口为355.5万人,玉林市占了1/3
有当地知情人士表示,“近期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算上潜在供货,比如已经出让但未动工地块等,按照上半年的流速,玉林的去化周期在10年以上”
而根据《玉林市2022年5月C Z预算执行情况》所列,1-5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65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33.6%
短短两百多字的披露,打眼望去全是“下降”二字,而同期支出并没有明显下降,这背后的C Z困境可想而知
报告中还写道,截至2021年底,全市Z F债务余额374.86亿元
当地Z F岁入结构与GWY工资结构,是玉林当地和GWY积极深入农村卖房的原因所在
我是鱼哥,一个对韭菜说实话的颜值博主
为什么全国土地财政都在下降
楼市和财政死结有办法解决吗
我是鱼哥,一个对韭菜说实话的颜值博主
而实际上,玉林早就不是个案了
公职人员降薪的大背景,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土地就不好卖,流拍成了家常便饭
今年5月底,杭州部分区县、街道等机构薪资调整,涉及上城、西湖、拱墅等区县,目前还未涉及到省市级
经过调整,普通科员年到手收入下降3万-4万元,科级职务到手收入下降6万-11万元,正职领导年收入降幅达到50%(15万元-20万元)左右
据说,北方某座城市,因为卖地收入下降,就连志愿者的工资都还欠着
今年1-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48337亿,同比下降31.5%,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更厉害,达到34.5%
中指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均值356.4亿元,同比下降48.6%
也就是每三家房企只有1家能完成销售目标,不比往年的雄心壮志,这些目标已经是阉割再阉割后的,仍然难以达成
传导到土地市场上,自然大受影响
进入2022年,在首轮供地中,22座集中供地城市平均流拍率为15.7%,其中天津以83%的流拍率位居榜首,长春流拍率50%,济南、福州、南京、合肥、沈阳也都上演着较高的流拍率
根据C Z部的数据披露,前五个月,全国土地出让金1.8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8.7%
而这一切造成的经济后果,或者直白点说造成的地方上不断攀升的债务,靠的都是地方上土地C Z来弥补
土地出让金是当下多数城市的C Z腰包,土地收入下降才是上半年全国各城市出台500多次托底措施的最大推动力
卖地是解决一切的灵丹妙药
因为只有新房卖得好,土地才能卖得出去,才能有更丰厚的卖地收入
换句话说,别天真地以为人家降税、降利率、放开限售、放开限购等操作,是为了咱们上车买房,其实都是为了拯救自己的腰包
看清楚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市场,避免踩坑,避免充当冤大头
原因在于,当人口大盘见顶、人口负增长成为常态,连各大省会都放开了零门槛落户,三四线的户籍门槛早已形同虚设,落户没有多大吸引力
同样,买房卖房终究取决于市场供求与预期
GWY卖房这种现象虽然让很多人感叹“活久见”,但只要稍微了解一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危机史”就不难发现,给GWY派发卖房指标,玉林并非真正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
公开报道显示,2013年下半年,山东某县城就曾因楼市严重过剩而暂停了新区的土地供应,并向GWY摊派卖房任务,每人必须卖2套。
说白了,中国楼市在经历一轮一轮的周期轮换而已。
到此一个死结已经形成,地方上因为自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而产生的债务压力,把土地C Z当成了赖以生存的现金奶牛,房企又恰好充当了给这头奶牛挤奶的唯一人选
房企在得到每一次放水后的廉价货币,都会冲到城市的土拍市场里,热情抬价,狂造地王
结果城市该发展的地方没见怎么发展,地价先被推了起来,房价跟着一路飙升,秉承着买涨不买跌和眼红别人一套房子账面浮盈几十上百万的心理,大量的人开始匆忙进场为房企的抬价买单
于是地价上涨,房价上升,去化加速,楼市进入升温通道。
这个环节里,源生动力是C Z对卖地收入的需求,给源生动力加速的是房企借钱拍地推高地价,而最终承受源生动力发力点的则是贷款买房的无数普通个体
楼市完全因果倒置了
直到现在,面对楼市高库存、人口流失,以及三四线房价趋于见顶的长远预期,买房不是靠送几个工作机会,或GWY集体进村卖房这种举措就能逆转的
更核心的问题是,人口是否愿意进城、能否留住当地年轻人,更多取决于经济与产业,这也不是卖几套房子、给几万元优惠就能形成支撑的
那你说有没有解决方案呢,良性循环其实是可以走的
房企们的大败退,势必意味地方将不会有大量的土地开发和基建建设,是时候倒逼它们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了
类似单点产业突破也许是值得普通城市学习的,只不过对比房产,要耐得住长时间的产业发育的寂寞。
可惜有相当一部分城市,着急的恨不得杀鸡取卵,等鸡蛋生蛋那是基本不可能的
当然非要这么心急的玩也可以,但结果就是人口人口没留住,财税财税没提升,最终地方上C Z的担子只能压在楼市上
土地越卖越多,房企压力越来越大,最终新房价格下跌,二手房眼看不行着急套现,大家互相踩踏
剩余还有能力的购买群体被踩踏吓到不敢进场,最终彻底把楼市搞到用无底线救市政策都拉不回来的地步
就这么接着往下搞,土地C Z这碗饭可能不会再吃的那么便利了
希望一切都能尽快好起来吧
我是鱼哥,一个对韭菜说实话的颜值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