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穷人看病这么贵,为何政府不去买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作者 l 粥左罗

来源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我不想犯法,我只想活命,我不是药神,我只想救人。

于是,在《我不是药神》里,病患们惹人怜,药贩子是好人,假药商是好人,正版药商成了坏人,政府在中间不好不坏。

电影是难得的佳作,但有一处败笔,那就是对医药公司太不公平。实际上,穷人再看不起病,也绝不能让正版药商背锅,因为药品研发是一项耗资巨大、风险极高的投资——一款新药研发周期可能是10年以上,研发成本可能是几十亿美金。

如果没有后续健康的利润回报支撑,药企就没有动力去研发新药,而且越是像治疗慢粒白血病这样的药,越没公司研究,因为吃的人本来就少。最终,苦的还是病人。

“有病没药是天灾,有药买不起是人祸!”

“生命权应该优先于任何知识产权!”

于是,病人没错,药贩没错,药企没错。

谁都没错,于是很多人把锅甩给了政府。

穷人生病只能等死,为何政府不去买单?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回答,但我们先不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先来看另一个问题,1970年,一个修女写信质问NASA:

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你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49年过后,这个问题和回答在今天依然非常经典。我们一起看一下,它非常有助于我们回答题目提出的问题。

问题还原:

大家都知道,探索太空是昂贵的。但是到底多贵,你可能不清楚。

NASA,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成立于1958年7月29日,2017年的年度预算,从成立时的0.9亿美元飙升至180亿美元,增长了199倍。

算上通货膨胀,实际投入远不止此。用2014年货币来算,58年,NASA花掉了超过1万亿美金。

其中在1961-1972,阿波罗登月工程期间,NASA经费达到一个高潮。

为了遥远的星辰大海,花这么多钱,值吗?我们难道不应该把这些资金用于更深入的医疗保障和减少贫穷吗?

1970年,赞比亚,非洲一个兵荒马乱的穷苦国家,修女玛丽·尤肯达写信给NASA的Ernst Stuhlinger 博士。

Ernst Stuhlinger 博士因在火星之旅工程中的原创性研究,成为 NASA Marshall 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学副总监。

善良的修女在信中问到:目前地球上还有这么多小孩子吃不上饭,你怎么能舍得为远在火星的项目花费数十亿美元?

Stuhlinger 很快给Jucunda 修女回了信,同时还附带了一张题为“升起的地球”的照片,这张标志性的照片是宇航员 William Anders 于1968年在月球轨道上拍摄的。

这封真挚的回信随后由 NASA 以《为什么要探索宇宙》为标题发表。

这封信值得每个人读一读,每个人。

为什么要探索宇宙:

01

财政预算有限

且要有秩序的分配在各领域

经济建设(基本建设、地质勘探、工业交通、商业贸易等)、社会文教(科学事业、卫生事业等)、行政管理(公检法、武警部队等)、国防支出等等,各个领域都要政府投入。

财政预算的产生过程必须严格通过法定程序,而且指财政预算的收支范围和方向均有相应的法规为依据。

财政预算的安排是详细的,有精确说明的,而且有相应的表式。也就是说,政府各项收支的来龙去脉都是清楚的,有根据的。

政府公共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税收。我们一方面希望政府少收税,另一方面又希望政府多支出,这本身就是个矛盾。

02

医疗重要

但重要的远不仅仅是医疗

医疗重要,它直接保护个体的生命权,但重要的远不仅仅是医疗,哪一个能省呢?

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说过,教育是为未来生活之准备。如果不在教育上加大投入,我们的民族就没有未来,又谈何医疗进步。

道路交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经济不发展,需要巨大投资的医疗如何发展?

而且交通和医疗也有直接关系,治病救人,争分夺秒。举个例子,阳光融合医院,山东唯一一家获得JCI六版(代表医院服务和管理最高水平)认证的医院。创始人在做这个医院时说,急诊中心不是以舒适美观为第一位,而是节约时间,所以他们把医院的外墙打开,经过设计,让救护车能直接开到抢救室门口,节约10秒钟,可能就能多抢救一条人命。

03

很多东西

在以你不知道的方式起作用

NASA给修女的回信还说明了另一点,很多东西,在以你不知道的方式起作用。

比如,探索宇宙和饥饿、疾病看起来没关系,通往火星的航行并不能直接提供食物解决饥荒问题。然而,它所带来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可以用在火星项目之外,这将产生数倍于原始花费的收益。

太空项目是科技进步的催化剂,它为各种学术研究提供了绝佳的实践机会,最终有助于解决饥饿和疾病问题。

若希望人类生活得越来越好,除了需要新的技术,我们还需要基础科学不断有新的进展。包括物理学和化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特别是医学,用来照看人类的健康,应对饥饿、疾病、食物和水的污染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04

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牵一发动全身

电影上映第二天,我写了篇文章《《我不是药神》:买不起房痛,上不了学痛,但更痛的是生不起病》,有个用户给我留言:

看过这个电影很感动,也不否认男主是个好人,但是引导性实在太强,男朋友就是做医药行业的,电影还没结束就领着我从电影院气出来了,他们医药人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

医药行业就是一个传统到不能再传统的行业,因为重要所以不敢冒险去改变,他每天过的也很苦,操着卖白粉的心,挣着卖白菜的钱,有人向他投以理解的目光,他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他兴奋不已。

我曾不解一个人的抗压能力该有多大才会眼里明明写满了失望,却还未停下手中的事。后来发现,这是他的常态。都不容易,每个人都是好人,如果不能快乐,那就一定要平安。

如果政府强力干预药企药价,药企的利益就无法得到保证,药品研发就会动力不足,同时医药系统的从业者也会更不容易,如果从业者背负的道德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待遇又没有足够好的话,甚至会越来越少的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

如果《药神》里的警察对假药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情大于法的时间频频发生,那么社会秩序就会受到挑战。

整个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们不能简单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我不是药神中》:

买仿制药的病人们坏么?他们没钱买正版药,不买仿制药只能等死;

贩卖仿制药的程勇坏么?一开始他为了救父亲,后来他是为了救苍生;

生产仿制药的印度药厂坏么?它生产的仿制药分明是救助了千千万万的病人;

瑞士药厂坏么?如果没有它投入巨额资金,你再有钱也得等死,印度药厂也没得仿;

医药代表坏么?他作为员工,领着薪水,难道不应该维护公司利益么?;

政府坏么?政府有救助的义务,但政府不是万能的,资源也不是无限的。

最后我们发现,

没有人是错的,

最大的反派是无常的命运和无情的现实。

我们感谢这样的电影出现,也希望更多这样的电影出现,电影提出问题,我们解决问题。问题不应该甩给任何一方,每一个人都参与,每一个人都贡献,前路漫漫,但每一步,都算数。

$深证成指(SZ399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上证指数(SH000001)$ @舔狗最终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