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终坚信“投资自己”,才能抓得住运气

发布于: 雪球转发:90回复:158喜欢:461

@Lucky_Ricky 是有超过10年投资经历的第一批90后,研究投资源于管理个人资产;日常从事IPO及商业咨询,能较为准确地识别一个企业的商业价值。今天秀哥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在股市积累到第一桶金,又是如何在被股灾差点毁灭的情况下挺过来、变得更强大的。[很赞]

许多时候我会觉得人生十分奇妙,每个人的命运看似掌握在自己手中,实则都被时代的洪流推着走。作为第一批90后,我接触证券市场已经超过10年了,相比身边多数都只有2-3年的同学,有时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在早年,我认为挺残酷的经历是18岁成年时就在国海证券开了户,那个时候对股票市场了解基本为零,纯粹是凭着感觉和看 k 线图交易,08年金融危机+错误的交易思路这两个完美的恶魔,使我亏了超过85%,09年上大学时只剩下4000多元了,无论是本金还是余额,对于当时的我都是不少的一笔钱,并在当时带给了我不小的心灵震撼。由于不甘心,我在上大学时仍会抽空看股票,又由于08年带给我的恐惧,大学期间我只敢用模拟盘练习各种不同的交易风格。注意,这个阶段由于对公司本身的价值没有太多的认识,蹩脚地用各种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因此一切对于股票的买卖都仍然停留在“交易”、“炒股”、“炒概念”的层面。最早的时候,我对于多元化、能把概念讲得好的股票特别感兴趣,当然最终发现,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没有实现。

其实读书时我没少折腾,除了临近高考时开了个股票账户外,也尝试过通过博客卖货、代理小商品、开淘宝店。说起淘宝,我是当时高中第一批尝试网购的小伙子了,那时经常帮班上同学网购,还有过买到假球鞋与商家斗智斗勇的心酸历程。08年那个时候没有智能手机,没有淘宝店小二,对商家也没有必要的监管,对于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第一批人来说,尝鲜和吃亏必然是天生一对。

年轻时的这段经历对我启发很大,虽然我来自普通家庭,但学生时期这一系列“尝鲜”的过程以及股票的经历又极大地促使我从业务、财务等角度理解商业。


——————————积累第一桶金,是迈向人生下一阶段的敲门砖—————————

就目前2020年而言,其实我个人还是挺不喜欢别人把我的投资行为称作“炒股”,把我定义为“股民”,根本原因还是我的投资理念发生过巨大的转变。也许炒股和股民这两个词常常在媒体中与短线、追涨杀跌、韭菜等词语联系在一起。我希望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投资者”,通过行业和企业的成长获取利润,而不是频繁的短线交易。自从发生了这个观念上的巨大转变后,我开始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二级市场”不应该只是赚点零花钱的地方,而应该是人生事业的主线之一。

真正令我开始重视证券市场、关注企业自身成长是源于两件事:第一是刚大学毕业时我无意中发现,格力等几个公司的股价从上市至今涨了数十倍,腾讯的涨幅更夸张。而事实上,这类公司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力也在逐年增大。第二是接触了价值投资的理念,并把相关书籍都读了一遍,意识到持有一批不断成长的企业能带来财富持续复利增长的效果。这两个重要的思想转变,令我深刻意识到股票市场并不仅仅是一个追涨杀跌的赌场,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资产配置的地方。虽然2008年我就开设了股票账户,但此时才真正接触到证券市场的本质,打开了新的一扇门。

虽然说2014年回顾格力腾讯等公司的成长经历对我非常震撼,但真正促使我投资理念的转变(从相信升级为信念)是源于几次成功的投资。一次是腾讯,第二次是恒大,运气不错! 但我始终相信,许多偶然实际上是被忽略的必然,这两笔结果不错的投资,离不开我对“公司价值”的重视。

刚毕业的时候,手上没太多钱,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挺感兴趣,也看过不少腾讯的成长史,知道腾讯的市值涨了N 倍,于是去开了个港股账户。那时候我对港股的公司了解不多,也知道港股市场藏着不少老千股这把大镰刀,不敢贸然买入任何一家公司。在比较了一番后,相对而言自己看得懂腾讯,但那个时候买一手(几万港元)太贵了,于是很大胆地买了腾讯的涡轮(没错。。作为一个港股菜鸟,竟然选择了用衍生工具来替代正股,到现在为止我都觉得挺不可思议)。幸亏我的钻研精神,稍微研究了“涡轮”这种金融工具,知道了到期日、波动率等指标的含义,就选择了行权价接近、有效时间最长的一个涡轮,期望通过足够长的时间降低腾讯正股波动带来的风险。幸得老天眷顾,腾讯的股价涨的不少,高杠杆的衍生工具带给我很大的惊喜。

后来参加第二份工作,恰好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工作之余也对港股有了更深的了解。所在的公司恰好属于零售业,日常业务与商业地产关联紧密,由于工作原因,我也经常跑不同省份调研当地的商业环境,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对地产、商圈有了充分的了解。去了这么多的城市,走遍不少商圈,发现恒大与碧桂园的楼盘十分常见,回到深圳就开始关注地产公司。由于土地每平米单价最低(意味着毛利空间更大)、土储面积全国第一、项目周转率虽然比不上碧桂园但也不低,一看市值却远低于土地价值,于是开始关注恒大。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来全仓投入恒大这个公司,使得本金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几倍(当然也用了近4年的时间),积累了第一笔可以真正意义上用来专注于投资的“资本金”。记得当时恒大从6元一路跌,我一路买到4元,当时媒体总是报道恒大高杠杆的问题,我心理压力确实挺大,所幸一直保持自己的判断,没有轻易被外界言论左右,后来在24至28的区间卖掉了绝大部分。

对于第一桶金的理解,我认为目前许多年轻人(尤其是从我这辈90后开始)都严重忽视了原始积累的重要性。实际上,我们的父辈通过省吃俭用有了第一桶金买房(或者开公司),才使得我们这辈年轻人有了月光族的底气。消费主义盛行,不断推陈出新的新鲜玩意越来越快把我们的钱包掏空,也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短暂快乐,这种短暂快乐就和上瘾一样令人上头,但我们这代人却越来越难以脱离原本的圈层。因此,我认为无论任何时期,积累第一桶金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是迈向人生下一阶段的敲门砖。许多年轻人也许认为,10万元做不了什么,交不了首付、开店也不够转让费,但实际上,一笔额外的10万元能让自己考个研、报个培训班,个人的成长远远比投资赚10%那1万元的利润重要的得多。

即使身家只有1个亿,至少那也是做10亿生意的敲门砖(基础)。


————————————疫情不会改变我的投资理念————————————

我比较幸运,这次疫情除了不能出门,基本对生活没什么影响。不过还是希望国内外能尽快控制并消灭疫情,能让我们有机会去到不同地方旅游,一方面是通过旅游放松心情,许多国家地区我还没去过,更重要的是看看这个世界发生的变化,各行各业即将迎来的转变,让自己对环境保持敏锐。

我认为不应该嘲笑欧洲和美国应对疫情的拖拉和怠慢,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紧密,唇寒齿亡。

疫情期间我也看到很多商家的积极应对,包括从来不做外卖的“太二酸菜鱼”逐渐摸索出成熟的一套外卖打法;原本外卖业务占比就挺高的餐厅,疫情期间活得相对更好一点。虽然近5年通过生益科技、金蝶、中国平安格力电器获得不错的收益,但由于没真正搞懂消费市场,自然也错过了白酒、海底捞(以及供应链公司颐海国际)这类消费公司轰轰烈烈的涨幅。因此,我一直希望能在消费领域的研究有所突破,因此也希望能在全面的复工后,多去不同的线下商家体验(吃喝玩乐),摸索出消费领域的成长密码。

疫情不会改变我的投资理念,但促使我在思考,也许要更多地考虑市场波动的影响。这次疫情来的很快,不仅对生活的影响很大,甚至令资本市场反复动荡,一个月内美股已经熔断4次了,十分可怕,深深感受到做价值投资真的不易,虽然好公司大家都知道,但能否拿得住、如何应对市场波动,这都是一门门学问。考虑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世界格局将会非常动荡,这同样会增加资本市场的波动,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会提高,并且由于中国资本市场逐渐对外开放,与全球市场融合,A 股的国际化与日渐成熟的代价是不能再独善其身了,是好事也是坏事。国内疫情三月中旬已基本是可控的状态,虽然不少商家很早就开工了,但疫情还是造成了许多人的恐慌心理,即使商家开工也不敢线下消费,因此,对于部分商家而言,开工只是亏的少一点而已。造成这个结果的并不单纯取决于国内疫情发展的节奏,也与人们的“信心”有很大关系。

其实这次疫情带给我们困难之外,更重要的是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何这么说呢? 我认为最值得铭记的是全国人民在此次事件中极大的完善了对国家的理解,建立深刻的对国家的认可,也就是常说的“民族认同感”。这个威力目前还没完全显现,但随着全球范围内疫情平息,经济恢复增长,我相信由于此次疫情建立起的“民族认同感”能够极大的促进国内经济建设。盲目崇拜外国的人会越来越少,也会逐步被边缘化,可以预见的是,国内凝聚力达到空前的高度,会加速国产替代的进程,国货的认可度会继续提高。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认为5年内),国货在硬件和关键技术的持续突破,体验的本土化优势,买小米华为不买Apple,买蔚来小鹏不买特斯拉,穿李宁不穿 Nike,将会日渐成为现实。

这两年我工作之余,也在进修研究生课程。原本线下的课程,疫情期间全部转为网课,并且临时增加了不少的在线讲座,也能看出学校对此的应急反应措施做的很棒,行动很迅速。与此同时,学校动用各种资源和办法,全面追踪每一位学生的健康记录、近期行程,确保校园得到有效隔离。结合居民社区、政府单位、企业的防控措施,真替祖国的高效率感到骄傲!


—————————当下,我看好通信电子及新能源汽车板块—————————

目前我比较看好通信及电子类,详细的原因我在之前的文章有分析过。简略来说,通信电子产业是这是一个长期发展、规模长期增长的类别,目前恰逢5G 通信建设期,不仅仅是换新手机这么简单,而是会催生一系列的应用变革(例如物联网、智慧城市),那么背后的产业链公司实际上是受益最大的,即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持续加深电子化”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足够的长,那么带来的结果是:身边越来越多的设备电子化,以及更高的技术含量,带来的结果是有自主研发能力、有技术壁垒的核心供应商能够不断的成长,并且成为这个时代的必需品。

另一个我看好的是新能源车板块,这也是一个长期增长的赛道。在疫情之前,我国从产业结构升级、能源安全等多角度考虑之下,已在大力推动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经过这次疫情,虽然短期内汽车销售断崖式下跌,但也促进了许多人开始思考将日常出行更多的使用私家车(最显著的变化是:许多上班一族选择开车上班,而在这之前,大多因为地铁更方便而很少开车上下班)。整个汽车行业的复苏是可期待的,新能源车在各类政策的支持下,消费端能获得足够的性价比,生产端也在不断的研发出更好的产品,因此,疫情过后新能源车的增速会恢复。

传统汽车的竞争格局基本稳定,但新能源车领域却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并且由于国内企业具有更贴近市场、更了解消费者、不受传统观念束缚等诸多优势,产品力比传统品牌的电车有明显的优势。如小鹏、蔚来等新势力企业的电车,产品力十足,其量产车就基本接近概念车,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反观传统品牌的电车,要么是油改电车型,要么是除了品牌价值之外,没有太多亮点的平庸车型。

2019年上半年,我把开了近4年的汽油车换成了电动车,作为住在小区家里没专属充电桩的情况,从宝马换成国产车蔚来这个行为,我身边的朋友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这并不是冲动消费,而是经过长时间思考作出的抉择,至少目前而言,完全不后悔。当时有几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一是看了这么多文字上的描述,想亲自体验一下新能源汽车这个市场是否真的可持续?二是确实被国产新势力车企的“诚意”所感动,无处不在的体现出中国企业重视“人文关怀”这个特征。三是能大幅节省日常的用车费用。这8个月期间,经历过不同的场景,甚至试过开电车从深圳去长沙自驾游。整体而言,我的结论是电车市场是真实存在的,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也很多,不过行业的进步速度真的非常快,我相信目前的许多问题,在3-5年后就不是问题了(当然那个时候会有新的问题和挑战)。关于这点其实我还想补充说明,就是对于任何一个新兴行业的进步过程,必然是“挑战与发展”共同进行的,也就是说,如果要等到完全成熟的阶段,那么这个行业已经失去魅力了,因此并不存在 “完美的电车时代” 这个概念,内燃机到目前为止仍然在进步。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新能源这个行业会不断地发展,消费者不断获得更好的体验,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汽车的电气化时代,其实汽车的“智能化”才是核心竞争力。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抛开限牌的因素,如果纯粹是动力源从汽油变为电池这一点,本身是不具备太大吸引力,并且电动化之后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短期麻烦(充电慢、电池衰减等)。因此,电动化之后,还应该具有“特色卖点”消费者才愿意买账。目前智能化做的比较好的电车品牌仍然只有少数的几家(蔚来、小鹏、特斯拉),而传统品牌的智能化进程,基本可以说是惨不忍睹(有部分品牌的中控屏仍然不流畅,就不提了)。智能化并不是单纯的弄个智能中控屏那么简单,而是把车内的所有控制系统、电气系统统统融合,才有可能实现消费者认可的智能化程度。因此,上游供应链的零部件(电池、芯片、车身等)大家都能采购得到的前提下,真正竞争力就体现在产品力的差异了。下游整车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么最受益的是谁? 除了消费者,当然还有上游产业链啦!不过必须是有核心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高毛利 or 预收款高)

当然,不能盲目买相关的公司。实际买入时仍然要考虑其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公司自身的业务和财务情况、目前估值情况等多个因素。


———————————做多中国,是每个投资者最幸运的机遇———————————

这次疫情对市场带来的波动很大,如果没有平衡好生活与投资的关系,就容易相互干扰而变得很痛苦(早年我是有切身体会的经历)。我平时有定投基金,每个礼拜定投一次的频率,几年下来已经积累了一笔可观的金额,足够应付生活工作中的各类突发情况。虽然疫情也会导致净值缩水,好在我对这笔定投基金的定义是“存钱”。

其实投资过程最经常遇到的矛盾是:恰好生活上需要用钱(例如买车、旅游),如果此时市场行情比较消极,那么内心通常不太愿意卖出证券来获得现金。因此,股+债的结合是我接下来对证券投资的优化方向。

除了现金流,另一项容易产生的矛盾是“时间分配”。两年前我的投资与生活发生了冲突——我计划考取金融领域研究生、继续学习,因此,备考占用了我许多时间, 2018年不景气的行情也会影响到备考的心态,再加上本职工作也令我压力非常大。为了避免越忙效率越低,我尽量把自己从碎片化时间当中抽离出来,即无论是处理投资、工作或是学习这三件事,都尽可能用足够长的时间(至少2小时)专注某件事,避免频繁切换任务导致思绪的碎片化。事实证明,一段完整的时间对提升效率实在太有帮助,最终我顺利考上了厦大的在职研究生。

许多民营企业在这次疫情中挺惨的,尤其是消费类的,原本可以在春节前后狠狠赚一笔,可惜有些现金流比较紧张的企业,在疫情期间就直接倒闭了。他们没有错,但这件事情对我们所有人都是一个警示,也是一个值得吸取经验的地方,希望雪球上的投资者今后能更注重现金流的稳定。

由于在深圳,生活方面我没有受到损失,早期也没有去买昂贵的期货口罩。不过投资方面确实经历了超过20%的回撤。虽然遇到回撤,所幸我持有的都是优质公司,且业务受疫情的影响不太大,无非是耗了点时间,因此也不慌。

我认为经过这次疫情,已经能很明显地看到中国正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有更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结合多种因素能判断出未来数十年中国会一如既往地保持目前的发展趋势,也许我们现在的每一位,其实都持有巴菲特常说的“卵巢彩票”。做多中国,是我们每个投资者最幸运的机遇。



#雪球达人#
$腾讯控股(00700)$$格力电器(SZ000651)$$中国恒大(03333)$$特斯拉(TSLA)$$蔚来(NIO)$

投资路上,秀哥一路都在,欢迎大家私信报名秀哥,说出你的故事,我们一起倾听一起交流~[大笑]

——————免责声明——————

“雪球达人秀”系列文章旨在推动雪球用户更好的学习交流。文章中任何用户或者嘉宾的发言,都有其特定立场。本文内容所涉具体股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同时雪球刊出此文,并不表示赞同其立场或观点。投资者的所有决策应该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之上。

全部讨论

写的真实,财富慢慢增长才是常态。现在很多人太浮躁了,太渴望一步登天了

实际上,很多人搞错了方向,最好的投资是自己---先让自己认知提高才能有财富的增加!

图片评论

2020-04-10 12:55

投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等待。
种一棵树,就是花一天种下去,前面花了十年等待。

感谢雪球的支持,整理出这篇文章对我帮助还是挺大的,相当于再次回顾了从学生时期到目前的投资经历,不少辛酸泪,也收获不少成长,要是再让我选择一次,还是会认为这段经历很值!  $长城汽车(02333)$   $中国恒大(03333)$

2020-04-10 16:39

个人喜欢在3-4个板块间波段切换,但都是板块里的龙头和白马。
而且有一定对冲性,比如近期,
降级消费 (快消)3 :科技股 1 的比例配置。
科技代表的是高速发展,当高速停滞或放缓时候,降级消费会增加。反之,,,
如果都跌,那可能遇到股灾

2020-04-10 15:26

认知的格局还是不够大
新能源我从来不看好 别看宁德时代现在这么牛 这个技术一旦革新换代这个公司屁都不是。我认为氢能绝对比电好。现在国外除了中国 没有多少研究电的了

2020-04-10 18:52

大多数人认为那些名校毕业的高级打工仔地位很高,什么中层管理人员,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个管家,不是主人,企业主炒了你就是流浪狗,做到死也是仆人。

2020-04-10 21:11

一看私募收益-17%

2020-04-10 15:50

00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