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踩错800回了,我还在意这一会?不就千年等一回吗?
前两天我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了本次下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机构调仓换股;
第二阶段:俄乌冲突+全球通胀;
第三阶段:疫情超预期+美国加息缩表。
第一阶段和后面两个阶段的下跌是不同的。
机构调仓换股是先卖,然后再买回来。也就是说,资金出去了,不久就会回来。所以不会对整体股市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会影响股市的分化。
比如年初至今,价值风格优于成长风格。但是请注意,价值占优并不代表价值不会跌。今年的情况是,价值和成长都跌,但价值跌得更少。
之所以价值股也跌,原因就在于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影响。后两个阶段引发了流动性危机,资金开始流出股市,整体资金流出股市,那管你是什么风格都不认,大家一起跌!
换句话说,股市没钱了,能不跌吗?
本来机构调仓换股,在卖出后准备买回来的,一见股市这种跌法,也不敢买了,因为他们害怕基民赎回份额。
钱在不断流出,该进来的钱开始犹豫,这可不就惨烈的下跌了吗?
一旦惨烈下跌开始,就会触发一些量化交易的止损线,也会触及固收+产品的净值保护线。他们就会不计成本地抛售。
这一环扣一环的叠加在一起,恐慌式下跌就上演了。
甚至由于外资的逃跑,连银行股也有一段时间快速下跌!所以最近我们也看到,外资流回,银行就会有所表现。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本轮下跌中,第一阶段是理性的,后两个阶段是非理性的,是由于流动性危机引起的(钱不够)。
所以修复的第一步,肯定就是填流动性危机的这个坑。
这个坑的边缘就是3月初股市暴跌的起点位置。也就是上证指数3500点左右,沪深300指数4600点左右,创业板指数2900点左右。
在这个坑填满后,股市后续的上涨力量就源于企业的业绩了,有实打实业绩增速的板块,会继续涨;而那些没有业绩支撑的板块就会有三个结果:1.横盘,2.阴跌,3.缓慢上涨。
在到达那个调整点之前,市场会呈现出普涨的画面,几乎不分风格,大家都会涨!
只不过刚开始反弹时,超跌的板块反弹的力度会更大一些。
但截至到6月15日,几大指数从最高点回落的幅度都相当了,所以我们也就会看到,创业板和科创板的上涨没有之前那么犀利了。科创50甚至还有小幅回调。
道理很简单,别跑那么快,得等等主板上的老大哥们。
如果不出意外,接下来,还会继续涨。演绎的路径通常是:
今天成长多涨一点,明天就是价值多涨一点,反正不会相隔太远。
如果预料不错,几大指数会同时踏上流动性危机爆发的那个点位。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给大家的策略就暂时均配各大指数的原因。
也请大家注意,股市的上涨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是进三步退两步的上涨。
当然这也不绝对,有时候是退一步。
举个例子就是,先涨30%,然后跌10%-20%。把追高的散户都吓得半死,以为熊市又来了。
即便散户不被吓跑,后面还有好几个月的横盘振荡器,磨也把散户给磨走。
等散户都走得差不多了,股市又会开始一波30%-50%的涨幅。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不要轻易空仓的原因,你必须要保证闪电劈下来的时候,手里有仓位!
震荡期也不要怕,你必须要明白,股市长期(这里指的是指数)是上涨的,你跑啥呢?
不到高估区域,就别跑,踏实地待在里面。不同的市场环境用不同的仓位来应对就可以了。
这就是股市的运转规律。所以,坦然面对下跌就可以,跟市场一起波动是成熟投资者必须要接受的事实,否则你总想抄底和逃顶,多半是会亏钱的。
这段时间赚了10%就跑路的,最后肯定肠子都要悔青。
大家请注意,这里说的跌回来,并不是跌到3月的低点,这个概率极小。基本上就是回撤10%到20%,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回撤会稍微大一点。
回撤之后,普涨的行情基本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市场多半会去拥抱某一种风格,然后将这种风格演绎到极致。
也就是像2021年那样,全市场都看着新能源和周期股在涨,其他的都跌成翔了。
判断行情如何分化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具体到某个行业就更困难了。
这些事在事后看似乎人人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事前预测,就几乎是一抹黑。
不过我们还是有一些指标可以用于分析行业景气周期的。
比如:
1.信贷(M1,M2,社融)
2.利率(贷款利率、国债利率、美债利率)
3.经济周期(复苏、过热、滞胀、衰退)
4.社零(用于分析消费行业)
5.物价指数(铜价、CRB指数、CPI和PPI)
6.供需关系(包括库存)
7.市场渗透率
8.政策
除了这些,还要考虑估值和市场情绪。
估值低,就更好,比如中概。
但很多景气行业估值都很难降下来,市场情绪非常高涨,那么估值就要适当放宽,跟着情绪和趋势飞一会再说。
就拿新能源来说吧。
1.信贷是宽松的,利于这种科技成长股;
2.国内利率是利好,美债利率是利空,但现在以国内为主,所以也是利好;
3.从经济周期看,现在步入复苏期,国内环境是友好的,但国外步入衰退,所以在这方面就不如2019年和2020年;
4.社零还没有回到正常水平,但正在改善,看长趋势是没问题的;
5.物价方面,PPI逐渐下降,CPI逐渐上升,有利于企业的成本改善,毛利增加;
6.供需关系方面,仍然是供不应求的阶段,属于人人都追捧的行业;
7.市场渗透率方面,只有20%出头,保守点按最终50%的渗透率计算,也还有很大的增量空间;但是需要警惕的是,会不会出现恶性竞争,让全行业陷入价格战;
8.政策方面就不用多说了,各种补贴的力度都很大,也是我们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柱产业;
9.市场情绪自不用多数,大家都还认为他是yyds,情绪趋势仍然还在,至于估值方面,需要参考未来的增速是否能维持。或许市场对新能源的估值有更大的弹性接收空间。
这里只是举一个例子而已,至于结论如何,大家可以自行分析。这就是一个分析框架而已,能让我们更客观和有逻辑的分析行业景气度。
大家还是要摒弃非黑即白的观念,并非只有看好和不看好两个维度。
大家可以根据这些景气指标给自己的目标行业打分,满足的条件越多,分数就越高,你就可以配置更高的仓位,仅此而已。
这件事,最好在股市填满流动性危机的坑之前就先想清楚,否则行情一旦开始分化,有可能不但赚不到钱,还会亏钱。
最后声明一下,调整的点位只是分析和判断,千万不要凭借这个做投资,而是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完善自己的策略。
打赏自愿,1分钱都是默默的支持,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