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评价银行股,以交通银行为例

发布于: 雪球转发:69回复:121喜欢:368

 

面对银行动不动就是多少万亿的庞大资产规模,以及看似复杂难懂的金融名词,想买银行股的人,是不是显得有点无从下手,一共37只,貌似都不错,挑哪一只呢?

我在上一篇文章:2021年银行股值得期待里,从资产规模、激进程度、盈利能力、市场估值四个维度,对37只银行股进行了横向对比式的梳理。

这篇文章,我打算再进一步,以纵向深挖的形式,谈谈如何正确的评价银行股。也就是说,在不进行横向对比的情况下,给你一只银行股,你怎么评价它的好坏?

先来看个小故事。

一、县长和张三斗法

第一回合:银行的秘密

清末民初,鹅城有个土豪,叫张三,留过洋。

回到家乡,他发现,中国的金融业还停留在一帮山西人搞的钱庄、票号上,存进去的钱不仅没有利息,还要支付保管费、兑换费。大家存钱的目的也只是因为金银携带不方便、不安全;票号也是老老实实的一两银子对一张银票的搞汇兑和跨区域护送金银。

张三看到了商机,他仿照欧美商业银行的模式,在鹅城开了一家模式完全不一样的钱庄。在张三的钱庄里存钱,不仅不要保管费,还给利息。这个在今天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事,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张三很快吸收了一大笔存款;他转手就把这些存款借给了做生意的人,并收取了更多的利息。仅仅是这一进一出就让张三赚了不少钱。

但张三很快又发现,那些借了钱的商人,除了在付供应商货款和工人工资的时候取走一部分钱,钱大多数的时候都还留在他的钱庄;而且那些供应商拿到货款、工人拿到工资,除了留下一小部分应付日常开支,剩下的钱又存了进来,因为有利息啊。你发现没,那些看似放出去的钱,又流回来变成了存款;又成了张三放款的依据。于是,张三乐此不疲的循环往复。

也就是说,民众最初的一笔存款,在商业银行的作用下,成了无限循环,存款派生存款,好像商业银行有了创造货币的能力。

做个假设,如果第一笔钱,不是民众的存款,而是张三的自有本金,如果忽略现金漏出的情况,让这笔钱无限循环下去,这笔钱是不是就膨胀了无数倍;张三是不是很快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第二回合:魔咒“存款准备金”

县长一看,这还了得,且不说你张三这么搞,一旦有储户大量取钱发生挤兑,导致社会混乱的风险;你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这一模式,简直是无形中夺走了政府的货币发行权啊!我们的江山、我们的政权,快要被你张三偷走了。

于是,县长召集专家商量对策。结论如下:商业银行促进了货币流通效率,繁荣了经济,不能一棒子打死;只要控制住存款的循环次数,就可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货币派生功能,就可以保住政府的货币发行权。

“存款准备金”应运而生。意思就是说,当张三的银行吸收到第一笔存款的时候,为了应对储户的取款需要,它不能够把这笔存款当成贷款全都发放出去,而是要留一部分,留多少由中央银行说了算,并且要把留的这一部分钱存到我中央银行里来,我替你保管。

剩下的你才可以发放贷款。并且,每一次循环都要留下一部分。留下的比例就叫“存款准备金率”,比如第一笔存款是100块,存款准备金率是20%,那就留下20块存进中央银行,剩下的80块才可以贷出去,如此循环。理论上这100块最终能放大到400块(100/20%-100)。

第三回合:动态监管

虽然在受限制的情况下,张三的银行靠着简单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业务,还是能赚到很多钱。但张三并不满足,它总是搞出很多办法绕开监管,比如表内业务表外化,资产证券化等等,美其名曰:金融创新。

监管层为了维护金融稳定与安全,也就不断的丰富监管手段,不断的升级监管措施。比如国际上有监管组织《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当然,巴塞尔委员会只是一个国际组织,不具有绝对的强制性,它更多的是研究监管措施;真正的监管还是各个国家的金融监管当局,我们国家的是:银保监会(原来叫银监会),大家会参照巴塞尔委员会提出来的监管措施,再结合自己的国情,细化出具体的参数,甚至提出更有特色的监管指标。

第四回合:张三们的努力

监管的目的为了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为了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张三也渐渐明白这一点,但他还是想赚更多钱,这一愿望从未停止。

现实中,也不止张三一个银行家。随着金融业态的丰富,以及张三们的努力,结果就是:银行的业务不断丰富。

总结来说就3句话。

1、吸收存款,从简单的吸收公众存款,丰富为:既吸收公众存款;又吸收中央银行的存款,叫向中央银行借款;还吸收同行们的存款,叫同业存款、同业拆借,再或者叫同业及其它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总之,这些都是要支付利息的,统称为有息负债或计息负债。

2、发放贷款,从简单的发放给工商企业、个人,丰富为:既发放各类贷款,又购买各种资产,比如贵金属,各类国债、企业债、公司债,各种别的什么金融产品。总之,都是能为银行带来利息收入的,这统称为生息资产

3、新增中间业务。个人转账现在被支付宝和微信搞的不敢收费,公司账户转账我照样收费;我让你们在手机银行上就方便的买卖贵金属,收点手续费不过分吧;你兑换个外汇,我收个点差,很正常吧;我为一些机构提供清算服务,收点费用合情合理吧;我为有需要的人或机构,提供一些财务上的咨询,你不能让我白干吧;我还可以在营业大厅卖保险啊等等。

通过县长跟张三斗法这个小故事,相信,你既感受到了高杠杆、强监管的银行业特征,又对银行的业务有了概括性的认识。

比如:

1、银行的主要收入就两块,一块是有风险的利息净收入:生息资产带来的利息收入减去有息负债要支付的利息支出,就是利息净收入;另一块就是没有风险的中间业务收入

2、当然,有时候持有的某种资产还会存在公允价值的波动,或者汇兑业务出现一些小的损失,这些都是非主要的,占比小。

3、需要特别强调一下,利息净收入的风险。主要指生息资产:就是把钱放贷出去或者买了某个金融产品,这是有风险的。因为放出去的贷款可能收不回来,有坏账,购买的债券也可能跌价,甚至发行债券的公司倒闭,要十分注意可能存在的风险。

4、银行的中间业务则没有风险,但受自身资源和能力的限制,想做起来也并不容易。

了解了银行业务,这时候再评价银行,就变得简单多了。

比如:

1、针对银行的收入你可以分别看一下有风险的利息净收入,以及没有风险的中间业务收入,分别占比多少,还可以用具体的评价指标比如净利差、净息差,对利息净收入进行评价;

2、针对生息资产可能面临的风险,比如收不回来的坏账,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损失重点等关注一下,再用一些评价指标,像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等。

甚至可以再细化一下,比如:

1、吸收各类存款的有息负债,具体有哪些,个人存款占比多少,同业拆借占比多少,又从央行手里拿了多少,分别的成本是多少,高不高,有没有优化的可能;

2、发放各类贷款或投资的生息资产,具体结构是怎样的,分别带来的收入高不高,你到底有没有能力把收入再提高,另外,没收回来的坏账是哪些行业的,又投给了谁,你对贷款质量怎么把的关;

3、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多少,像这种没啥风险又能赚钱的业务,咱是不是可以再提高点;

4、你的网点布局是否合理,人均绩效如何,公司有没有什么历史包袱,管理层能力怎样,未来怎么整改问题,怎么规划等等。

举个例子吧。

上次有人留言,想让我分析一下交通银行。虽然在上篇文章里,我就提到了,从简单的总资产收益率和市场给出的估值看,交通银行在6家大型国有控股银行里,显得并不优秀。那就进一步看看到底啥情况吧。

二、以交通银行为例

为了追求数据的完整性,这次采用最近一期的年报(2019年),而非季报。

1、先整体看一下

截止到2019年底,交通银行的总资产是:99056亿,接近10万亿。规模比较大,但增速明显比去年慢了一些。

再来看这10万亿的平均资产回报率,0.80%。可能习惯了每天几个点波动的股民,会觉得0.8%,连1个点都不到,太小了。0.8%是不大,但胜在规模大,所以,如果交通银行的管理层能把收益率提高哪怕0.1%,那相对于10万亿的规模,利润都会增加100个亿。遗憾的是它最近三年都在0.8%左右。

通过“县长跟张三斗法”的小故事,你应该对银行的高杠杆有了形象的认识,也就是说,撬动这10万亿资产规模,交通银行的股东动用的资金远不像生产型企业那样多,通过查看资产负债表,我看到这个数据是8000亿,如果再扣除其中大约1000亿的优先股和永续债,以及一些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资产大概1000亿,那就更少了。

所以,即便是总资产的收益率只有0.8%,而净资产的收益率也会放大很多倍,交通银行2019年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是11.2%。按说这个数据也不低了,高过10%,但如果同行里有比他更高的,大家就会嫌弃它。

所以,从这一点上讲,说交通银行差,是不对的,只是有人比他更优秀而已。

2、看一下主要的两块收入

可以看到,有风险的利息净收入是1440亿,占总收入2324亿的61.98%。因为这是合并报表,交通银行旗下的保险业务、租赁业务等也被并入进来了,所以扣除这个保险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有风险的利息净收入占比就更高了;再来看没有风险的中间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只占比18.77%;虽然有的银行,尤其是第二梯队的全国股份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可以高达30%,甚至更高。但客观的讲,交行因为是第一梯队的,规模大,所以,想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并不容易。

也就是说,交通银行是一个比较依赖有息资产的银行,这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是好事,可一旦宏观经济面出现不利因素,经济增速放缓,它受到的冲击就会很大,利润波动也就会很大。有研究表明(摘自百度百科里对拨备覆盖率的解释),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银行的坏账就会增加0.56~0.7个百分点。可能这也是最近一年市场不认可交通银行的原因吧。

但也要辩证的看,如果经济增速一旦反转,交行的利润也会增加的更快。

3、再来看一下成本和利润

可以看到,2324亿的收入里,营业税金及附加交了26亿多;业绩及管理费(就是人员工资、折旧摊销、业务费用一类的)花了665亿;信用减值损失(就是坏账)实际扣除了519亿;其它和保险业务是并表的其它板块业务,就不多说了;再扣除所得税的101亿;剩下净利润780亿。

从整体看到收入,又看到成本和利润,你对交行的盈利能力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看到交行很依赖它的有息资产,那么这时候就有必要看一下它有息资产的具体结构了。

4、打开利息净收入明细

可以看到每一项生息资产的具体金额和各自的收益率。

比如,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8107亿,利率只有1.44%;借给同行的同业拆借8208亿,利率2.94%;发放给公司客户的贷款占比最多31240亿,利率4.64%,2019年公司客户去银行贷款的利率都这么低吗?比个人客户的房贷都低?房贷还5.55%呢。其实,从这个细节既可以反映出像交行这种大行的贷款客户,可能大型的国企客户占比比较多,甚至可以挖出来一些银行客户经理贷款中的可能存在的行业特征,进而反映出管理成的管理能力。总的来说,生息资产的平均利率是4.04%。

再来看看,它有息负债的成本,给储户59194亿的存款利率是2.35%;拿同行的钱20277亿,只用付2.84%,跟刚才借给同行要收2.94%比,最起码同业业务是赚的;发了7644亿的债,成本3.48%。总的来看,有息负债的成本是2.56%。

还可以看到一些细节,比如,交通银行的客户贷款总计是49695亿,客户存款是59194亿,贷款/存款是84%。也就是说,自从银监会放松75%的存贷比后,银行们也加大了贷款投放力度。

继续往下看。

拿生息资产的收益率减去有息负债的成本率,就是净利差,交行的净利差是1.48%。交行管理层的努力点也都在这个数字上,如果能把1.48%,增加0.1%,变成1.58%,那交行的利润都会增加近100个亿(99123*0.1%)。可能只看这个1.48%,你没什么感觉。我们再来看一下不良贷款。

5、不良贷款和拨备覆盖率

可以看到,批发和零售业的坏账率最高,达到了5.24%,其次是制造业的4.11%。好在整体的不良率是1.47%。

可能细心的人会发现,刚才不是说客户贷款是49695亿吗,怎么现在又变成了53042亿。前一个是日均资产,后一个是12月31日当天的数据,所以,不用太纠结这个。就估算为5万亿吧。

也就是说,交行放出去了5万亿,产生了1.47%的不良贷款。要知道它生息资产的收益率只有1.48%,只高了0.01%,好在生息资产的规模是10万亿,是客户贷款5万亿的两倍。不然考虑监管要求的不低于120%的拨备覆盖率,它都得亏钱。

即便如此,交行的不良贷款率也不能再高了。再高,利润就会大幅度下降,甚至亏损。

到此,你应该能明显的感觉到,交行的业务过分的依赖了生息资产,生息资产的净利差只有1.48%,不仅偏低,还只比客户贷款的不良率1.47%,只高0.1%。所以,交行面临较大的坏账压力。这反映了:一方面它的盈利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它的生息资产质量堪忧;再有,无风险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只有18.77%,因此抗风险能力进一步下降。

就看接下来,交行能不能把不良贷款率控制住了。应该没问题。化解了不良贷款,等经济增速回升,交行才有春天。但想行稳致远,交行应该进一步提高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关于不良贷款和拨备覆盖率,我还有很多要说的话,就是如何从拨备覆盖率看银行的盈利能力与利润周期,以及监管的呵护。当然,交通银行能挖的点也不止这么多,但今天已经写了很多了,你可能也看累了。

我改天专门写一篇关于不良贷款和拨备覆盖率的内容。

最后讲一点。有时候,我深感一个人精力有限,甚至能力有限。所以,我很想,能按兴趣组成一些研究小组,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想法,欢迎联系我。看我头像下的简介。不会也没关系,我可以手把手的教你,至于我的能力嘛,我觉得,至少带你入门,应该是没问题的。

每一个愿意在基本面上探索的人,都是勇敢的发现者

 @交通银行100万股   @今日话题    @银行ETF     @估值的救赎    #银行股投资攻略#   #银行股行情还会继续吗#   #价值投资#   $招商银行(SH600036)$    $兴业银行(SH601166)$    $交通银行(SH601328)$  

精彩讨论

Be_Better_MZ2021-02-03 21:51

太棒了,这一篇堪称是银行分析的入门文章。感谢作者,终于第一次对很多专业术语有体会和理解了。

辜大神星辰大海2021-02-02 22:41

谢谢大神分享,重仓交行的我飘过

_碎了一地2021-02-02 23:06

拜谢

让子弹飞一会儿SY2021-02-03 14:10

大神,通俗易懂。只要股息不少,我就不卖

静静的品味人生2021-02-02 23:49

国有五大行会破产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全部讨论

2021-02-03 21:51

太棒了,这一篇堪称是银行分析的入门文章。感谢作者,终于第一次对很多专业术语有体会和理解了。

谢谢大神分享,重仓交行的我飘过

2021-02-02 23:06

拜谢

2021-02-03 14:10

大神,通俗易懂。只要股息不少,我就不卖

2021-02-02 23:49

国有五大行会破产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2021-02-03 05:44

文章通俗易懂,感谢您的分享

2021-02-02 23:39

写的好!

2021-02-02 23:23

不错

2021-02-02 23:10

老哥您辛苦了,看的我不亦乐乎,意犹未尽啊,期待您下次介绍交通银行的其他点

2021-02-02 21:40

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