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书籍】《读懂银行股》

发布于: 雪球转发:5回复:7喜欢:34

雪球大V“那一水的鱼”的第3部大作,出版于2016年9月。

书中先用3章的篇幅介绍、讨论了银行业的商业模式,主要观点记录如下:

l “只要银行的盈利模式没有被迭代,那它就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行业。”当然,没有哪个行业会没有天花板,银行业的规模是随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壮大的;

l “银行是信用中介,它卖的是服务,经营的是信用。”其实,银行经营的更是风险。信用经营好了,负债(存款)才能稳定和增长;风险经营好了,资产(贷款)才更有保障,银行才能更好地发展。

l “银行会不会过度竞争?”虽然银行业同质化程度高,但在“牌照”和“紧箍咒”(银行牌照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压制下,并不会出现过度竞争的现象:“牌照”限制新进入者,“紧箍咒”限制银行试图使用更高的杠杆超车。“如果新银行牌照开放的速度太快太猛,投资者就得小心了——这种情况下,银行也可能会过度竞争。”

l “互联网会颠覆银行业吗?”在本书出版的2016年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时候大众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现在来看,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书中也给出了答案“实际上,只要稍微了解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盈利模式,根本就不可能得出以上匪夷所思的结论。恰恰相反,银行是互联网等高科技发展的受益者。”关于互联网银行会否颠覆传统银行的问题在邱国鹭《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中解释的更清楚,即互联网经济的主要逻辑是“用户越多越好用,越好用用户越多”及“草根经济”,这两个逻辑在银行业行不通,传统银行二八分化严重,头部20%客户的存款占总存款额的80%,是互联网银行无法比拟的。

书中第二部分详细解读了银行股资产表、负债及股东权益表和利润表(没有现金流量表),并详细讨论了资本充足率、净利差等关键指标,以及非息业务和资产质量。这一部分读懂了,应该说对于银行股能看懂个七七八八了。记录主要观点如下:

l “作为银行股投资者,首先相信银行财报的可信度较高,其次要能看懂银行的财报调节手法。”“财报调节手法”是使用会计手段、绕表及出表等合理合法手段对业绩进行“调节”,以时间换空间。财务调节是“乾坤大挪移”,而财务作假是无中生有,有本质的区别。在财报中可观察的可能用于财务调节手段的有: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业务及管理费、债券及票据的价差收益、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等。一般中间业务的大幅波动可能也是财务调节的表现。

l “银行的资产绝大部分属于债权性资产,抛开那些七七八八的杂项,大头只有三大块:贷款、债券、同业资产。首先,投资者需要在各银行之间进行横向对比,比如各家银行各种资产的比重,甚至贷款中分行业贷款的比重——通过这些比较你会发现,有重点配同业资产的银行、有侧重债券的银行;而贷款中也有对重工业占比较多的,或者重视发展零售贷款的。其次,投资者还需要针对具体某只银行股,在时间维度上进行纵向比较,一是总资产增长速度,二是各类资产比重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银行经营策略的变化。”

l “对于银行股的报表而言,最重要的是资产负债表(包括股东权益表),研读它需要花费一半以上的时间。资产负债表的变化过程,也是银行经营战略的执行过程。在这里你能看到它的战略发力点,是在同业业务,还是小微贷款、按揭贷款等。”

l “如果银行总资产增速大于风险加权资产(资产充足率的分母)增速,又或者营业收入增速大于风险加权资产增速,我们可以将其简单看作“轻资本发展”,这是一个好现象,意味着银行在发展时消耗相对较少的资本金。”

l “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营业收入,一般来说,银行的成本收入比越低越好,但是,不同银行的业务侧重点不同,不能单纯只看成本收入比。”

l “为何银行当年的净资产增加值,与其实现的净利润不相等?主要原因为:一种是忽略了其他综合收益;另一种是忘记考虑现金分红了。”

l 在资产质量下行周期,会出现一些地区的不良贷款率偏高,那么在这些地区业务比重高的银行,自然也很难乐观,投资者必须认真考察。

l “如果某家银行的利差明显高于同行,那我们还得搞清楚它高利差的原因:1、是不是这家银行配置了风险更高的资产,从而拉高了资产端的利率?如果是,那么它可能在售后的年头里产生更多的资产损失。2、是不是零售存款、农村存款较多,从而拉低了负债端的利率?如果是,那么它的业务及管理费可能比较多,细算下来也并不见得占优势。”

l 在银行股对比分析时,使用“净息差”而非“净利差”。

l “对于银行业整体来说,其一般在升息周期利差扩大,在降息周期利差缩小。”

l “低成本的负债是银行的一大竞争优势,但请注意低成本不能光盯着负债利率,还得再与同行比较一下业务及管理费。反过来,高利率的资产并不是银行的竞争优势,因为这些资产的风险可能较高。”

l “总体来说,中间业务丰富的银行,其盈利渠道更过更强,受经济周期的影响更小。”

l “一些银行的不良资产偏多,但只要起收益能覆盖风险,高不良率也不见得是坏事。”这个跟上上一条是对应的,利率高风险高不良也会更高,反过来,不良高也可能是资产利率高,而其高利率获得的收益可能会覆盖其产生的不良。关键还是得看其净资产收益率。

l “因为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贷款,所以很多人在表述时将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混淆起来讲,严格来说这是不正确的。作为银行股投资者需要特别注意,不要只看不良贷款率、逾期贷款率等数据,还要考察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

l “不良贷款率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不过我建议投资者先来关注几个更‘硬’的指标”,逾期贷款率、逾期不良比(逾期贷款(率)/不良贷款(率))、90天逾期与不良贷款之比、重组贷款率。

l “通过逾期贷款率我们还可以衍生出两个指标,用于初步评判各银行对不良贷款率的‘宽松’程度。一是逾期不良比(逾期贷款(率)/不良贷款(率)),另一个是90天逾期与不良贷款之比。这两个指标的数值越大,说明银行对不良的认定越‘宽松’,建议投资者多留个心眼。”

l “重组贷款是之前的逾期贷款,一旦这些贷款进入重组,就不再继续统计在逾期贷款金额中。所以重组贷款率常常被拿来和逾期贷款率一起看,两者相加即得出‘逾期+重组贷款率’。”

l “为何这些贷款已经逾期了,但是没有算作不良呢?这是因为银行认为这些贷款以后能收回来,主要原因一是它们有足额的抵押物,可以通过处理抵押资产收回贷款;二是银行觉得它们虽然逾期,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很强,最终不会造成损失。”

l “银行对不良贷款的认定有宽松有严格,具体的宽松程度就体现在已逾期未减值这里。前面我们提到的‘逾期不良比’这个指标,其数值超过1的部分,大致就是这里的已逾期未减值。”

l “贷款减值准备表怎么看?第一是看期初余额;第二是看本期计提了多少(等于从税前利润中提的);第三看本期核销了多少(从蓄水池中放了多少水);最后那些进进出出的小项目我们不管,重点看最后一项期末余额,了解期末蓄水池里还有多少水量即可。”

本书第三部分包括给银行股估值、银行盈利增长五大来源分析,及银行股纵向拆解对比和横向拆解对比。如果这部分内容掌握了,“那么银行股投资就已经在你的能力圈范围内了”。

l “银行最具差异化的地方,可能是它们在经济下坡期的资产质量,当然这也是难点”

l “银行经营的是信用,业务基础建立在货币之上,所以银行的业务可以随货币量增加而增加,它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行业。”

l “银行也是一个高杠杆的行业,它受宏观经济影响并显现出周期性,所以我们应当特别关注银行资产质量问题。”

l “基于以上原因,我更推荐用PB法,同时结合期初ROE来看。期初ROE是每股净资产的盈利能力,而PB则是你为每股净资产所付出的代价。”

l “在正常年度,如果银行股的期初ROE保持在15%至20%之间,我认为2倍左右的即使市净率是其合理估值。由此,我们将1.5倍即时市净率之下视作低估;将2.5倍即时市净率之上视作高估。”

l “当银行股估值偏高时,宜用市盈率指标去做演算;而当银行股估值偏低时,宜用即时市净率指标去做演算。”

l “虽然银行总说自己要摆脱‘垒规模’的发展模式,但这一项却恰恰是质量最好、可持续性最强的盈利增长来源。”

l “银行股素有一季报定全年的说明,因为一季报一出,后三个季度的业绩情况也就八九不离十了。究其原因,一是年初大量资产利率重定价;二是银行有平滑业绩的要求。”

l “在横向对比时,仅仅针对各种数据机械地进行对比时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找出它们在盈利能力上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以及它们的优势能否保持,劣势能否改善。”

书中知识点满满,以上也只是摘录其万一,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发现很多自己思考的盲点。除了书中知识点的学习外,作者的思维方式或者说分析方法,也很值得学习,如分析报表时的抓大放小(抓住资产端的三大块:贷款、债券和同业业务,不理会其他占比很小的资产),盈利增长的分解分析(分解为五大来源),长期回报率分析时的情景假设计算,比较分析时的归一化处理,等等,这些方法可不止是能分析银行股,可以说可用于任意一只个股。

总结一下,本书对于银行股投资者来说是必看书目,对银行股不感兴趣的就不推荐了,因为光是书中的名词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了。[偷笑]

对于我来说,会反复阅读这本书,争取对书中所提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

推荐指数:5颗星。

$南京银行(SH601009)$ $招商银行(SH600036)$

以上内容首发个人微信公众号“闫大爷的投资笔记”或“YanDYDiary”,实盘分享,欢迎关注交流。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