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金令的危与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7回复:82喜欢:29

最近老有粉丝给我留言问退金令对招行的影响。弄得我也有点懵逼,下跌的时候监管叹口气都是打雷,上涨的时候监管的警告也是上车的好机会。一开始我也不想回答,后来看问的人实在太多了,没办法写专栏吧,为粉丝服务!

首先要说一下现在市面上说退金令的人有可能是在说两件不同的事。第一件是说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们年薪超过300万的需要将过去超额的薪金退出来。第二件是说央企退金令要求国企央企撤离金融行业,加强金融监管,强调央企不得新增金融机构投资,风险大机构需尽快退出。

基金退薪

本身这件事其实跟招行是完全不相关的。但是,结合上最近市面上传言的关于银行不得代销私募基金的消息,如下图1。于是,有的人就开始写小作文了,说银行不能代销私募,公募基金经理限薪留不住好的基金经理产品没有竞争力,这样招行的财富管理就没得可卖了,结论是招行的大财富管理战略“药丸”。

图1

首先,这个消息目前还未得到官方的证实,而且目前尚处于征求意见稿阶段未来变数很多。监管机构每一次出手都不会不分黑白一刀切,毕竟监管的目的是规范行业的发展而不是打死一个行业。私募基金本身作为金融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存在的价值。虽然,私募基金里面确实良莠不齐,但是确实有不少规模较大,运作比较规范的私募基金给投资者带来了不错的回报。如果,一刀切禁止银行代理销售所有私募基金,那么对于整个私募基金行业无异于毁灭性打击。

我估计各方(包括私募基金和银行)都会向监管反馈合理化建议。最终正式版出台时可能会对私募基金按照一定标准进行甄别,符合标准的私募基金准许在银行代理发行。如果最终的规定是这样,那么对于招行来说影响就是微乎其微。因为,招行的私募准入门槛是业内最高的,招行代理的私募基金基本都是业内顶级私募基金公司的产品。

退一万步,如果监管真的一刀切禁止银行代理左右私募基金,这会对招行产生多大的影响呢?我们先要看招行从代理私募基金的业务中能够获得多少收入。招行代理私募基金销售的收入主要是2块:1,基金申购手续费,比如:权益类基金申购手续费1.2%-1.5%,这块基本都是银行渠道的,私募基金基本只赚管理费。2,管理费尾佣,基金按照市值收取管理费,比如:股权类基金可能是1%的管理费,债券类基金可能是0.6%的管理费。这一部分的管理费按照约定银行还要分一部分,就是我们常说的尾佣。由于每只基金的性质规模不同,尾佣的分成比例也不同。我们在估算的时候可以假设一下尾佣比例为0.3%。

根据2年前最后一次公开渠道披露的私募基金规模,招行的私募基金存量约为5700亿。这两年估计规模会有所收缩我们就按照5000亿算。每年代销私募按照400亿估算,其中权益类和固收类各200亿。那么,申购手续费=200*1.2%+200*0.6%=3.6亿,存量尾佣=5000*0.3%=15亿。所以,私募基金每年可以为招行贡献约18.6亿的收入。

如果未来全面禁止代销私募基金,最直接的损失是新申购基金的手续费没有了。而且存量也会逐年萎缩,即尾佣会逐步减少。但是,尾佣的减少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直接禁止所有私募金代销的影响估计也就是几个亿,和招行3000亿的收入相比影响也就是千分之几。

其次,招行的客户AUM就相当于一块地,卖什么产品就相当于种什么作物。现在不允许代理私募基金了,那么招行可以将客户的资金引导向公募基金,理财和保险,照样可以挣钱。所以,只要招行的客群在,AUM不掉,财富管理的需求就在,剩下的问题只是组织什么产品可以满足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有私募基金就是多一个选择,没有了天也不会塌下来。

所以,私募基金不许代理也好,公募基金降薪留不住人也要,对于招行的影响不论是定性看还是定量看都不大。

央企退金

对于央企退出金融企业的这条消息,如下图2所示。从本质上,这属于金融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具体政策。按道理说供给侧改革对于行业龙头是利好。那么为啥这么多粉丝担心这一政策会是招行的利空呢?

图2

我去网上溜达了一圈,发现原来很多不靠谱的自媒体将央企退金令和前几年的央企退房令进行了类比。他们宣扬央企退房令之后房地产行业被打的半死,房地产股票大跌。现在央企退金令也预示着银行保险证券这些金融行业要有大跌。

对于这种NC的论点让我哭笑不得。央企退房令和央企退金令虽然都是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发令枪。但是,房地产行业和银行业的现状是完全不同的。

在2020年之前,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控制力度是很弱的。房地产行业的龙头是民营公司为主,恒大碧桂园融创万科,龙湖都是叱咤风云的房地产大公司。政府提出房住不炒后,民营地产商不仅没有收缩战线,反而搞起了高杠杆高周转。之后,国资委发出了央企退房令,这实际上就是给房地产行业的最后通牒。

之后,央企要么从房地产行业退出,要么开始收缩战线,降低杠杆,储备现金准备过冬。当央企做好准备后,监管祭出核弹级政策武器——三道红线;直接一把将不听话的民营地产公司直接干趴下了。最后,央国企房地产公司进场缴获战利品。经此一役,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控制力度大幅度提升。

我们回头看一下银行业的现状。目前,中央政府完全控制了6家国有大行,地方政府和央企通过相对控股掌控了12家股份制银行中的10家,只有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属于非国有资本控股的性质。国有大行和10家国资控制的股份行占据整个商业银行市场规模的约55%。如果我们再考虑部分地方国资委控股的城商行,那么国资可以控制的市场规模至少在60%以上。

在银行业的营运过程中,国资控股的银行相对来说是比较守规矩的,虽然小错误不断,但是基本不会有和国家大政方针唱反调的情况。剩下民营参股控股的中小银行虽然占比不高,但是却是整个银行体系中的不稳定因素。中小银行是银行风险的高发群体,而且不少中小银行高息揽储扰乱了整个银行间市场的定价体系。

所以,此次金融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大概率是针对不听话的中小金融企业,增加行业龙头的市场份额。未来,监管会让中小金融企业通过合并,退出等方式让出市场份额,增加行业的集中度。具体的操作手段可能包括但不限于:限制中小银行随意提高揽储利率,限制中小银行通过银行间市场获取同业负债的能力等。这样通过压制中小银行负债扩张的速度来达到压制规模扩张的目的。这次供给侧改革对于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招商银行构成潜在性利好。因为,招商银行无论是负债结构还是资本金充足率都能够支持较高的规模扩张。中小银行让出的市场空间可以给招行提供更多的拓展空间。

综上所述,无论是公募退薪,私募限售还是央企退金令,对于招商银行的影响都有限,有的甚至形成中长期利好。所以,现在只要安心持有等待分红再投即可。

@@今日话题 $招商银行(SH600036)$

精彩讨论

ice_招行谷子地06-14 09:54

今天反弹跟我的文章无关,特此声明。

ice_招行谷子地06-14 09:24

可能很多大V推荐的都是他模拟仓的持股。哪个涨就吹哪个,跌了就换一个再吹。只有我一个傻傻蹲着一只股票十几年。

ice_招行谷子地06-14 10:13

涨快了就要跌,跌多了还能涨。

ice_招行谷子地06-14 11:29

拭目以待。

垄断寡头资本家06-14 09:22

放眼A股银行业或者招行不见得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但我大仓位投招行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雪球上很少有大v跟踪研究公司能有冰哥这么细。能让我时时刻刻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公司行业处于一种什么状况。

全部讨论

今天反弹跟我的文章无关,特此声明。

放眼A股银行业或者招行不见得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但我大仓位投招行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雪球上很少有大v跟踪研究公司能有冰哥这么细。能让我时时刻刻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公司行业处于一种什么状况。

不管如何分析,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今年的利润都会下滑,明年的分红是否因此下降是存在可能性的。否则就会问你,你给实体经济做了啥贡献?

06-14 14:31

每次加仓都下手早了,怎么破

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最大的区别在于 1、金融业姓党,最大的出资者是国资,而房地产业姓许杨孙王。2、金融机构尤其是央管银行,只会做大做强,而不会削弱,方式可能是整顿边缘的小型金融机构,实现整个金融业的资源集中。小作文用退金令这个词,是想和退房金类比,用房地产的命运来暗示金融机构的命运,其心可诛

06-14 11:57

谷老师,请教一下,招行给客户提供的储蓄国债(在招行app里可以买的那种),这个里面招行能拿到大概多少收益呢,跟代销理财或基金比哪个赚得多呢?

06-14 09:30

冰哥,其实很多资金跑,我觉得不是因为单个业务定量的影响,是这几年被政策锤怕了,怕从点影响到面。

06-14 10:09

冰哥,退房令和退金令的对比有点没有看明白。
退房令是为了坚守房住不炒,遏制房价泡沫;退金令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遏制金融行业的泡沫?还是您说的限制中小金融机构的规模过度扩张?
最终肯定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
如果(真有)退金令这个大幕被拉开,首先是引导央企退出金融企业,但是后面的操作步骤会是什么?限制高息揽储、限制同业负债这些估计都是小招式,市场担心的会不会有意想不到的大杀器。具体大杀器是什么,市场现在估计也没搞清楚。

06-14 09:17

1

06-14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