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和招行的零售对比分析(下)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49喜欢:30

在前面的对比分析上篇中,我们通过对比营业分布的明细数据可以发觉招行建行虽然都是名副其实的零售银行,但是二者的业务侧重和优势不尽相同。它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有所差异。

建设银行

建行的零售业务的特点是:客群基础深厚,侧重于个人按揭业务,风险偏好较低。根据2022年年报建行目前已有个人用户7.39亿户,高于工行的7.2亿户,仅次于农行的8.62亿户位居上市银行第二位。

建行是我国最早介入个人按揭业务的银行,实际上在房改的初期建行是唯一一家可以申请按揭贷款的银行。后来,国家才逐渐开放按揭贷款业务给其它银行。建行早期的广告语:“要买房,找建行!”一度深入人心。截至2022年年报披露,建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48万亿,占建行贷款余额的比例为30.57%。建行的个人住房贷款无论是绝对金额还是占比都是四大行中最大的。

过去20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处于黄金发展期,房价持续上涨,客户个人住房贷款的需求旺盛。同时,由于我国至今为止没有个人破产法,所以拥有充足抵押物的按揭贷款成为中高收益低风险低资本金消耗的优质资产。建行也正是依靠着房地产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一步步从四大行中垫底的那家走到现在营收,盈利等多项指标离老大哥工行只有一箭之遥。ROA,ROE和RORWA等多项反应经营效率的指标更是稳居四大行之首。

但是,正是由于按揭业务占比过高,也使得建行未来转型的压力要远大于其他国有大行。2021年地产三条红线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宣告我国持续20年的房地产黄金年代结束。我国迎来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泡沫破裂。而且,随着政府近期一系列房地产政策上的调整,大概率意味着过去单独依靠商品房的房地产发展路线会彻底转向。

那么,现在摆在建行高管面前的难题就是:未来当个人按揭贷款的增长趋缓或者消失后,建行零售业务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哪里可以找到一大块风险收益匹配合理的优质资产?如果有,那么如何快速抢占这块资产,在争抢这块资产的过程中建行有什么优势或者做什么能够创造优势?如果找不到类似的优质资产替换按揭的角色,那么问题可能就要变成如何压低自己的负债成本来弥补优质资产缺口带来的营收压力?

从最近两年建行的年报看,高管在做一些有益的尝试,包括:长租贷款,普惠贷款,消费贷款等。这是好的现象,起码证明经营者并没有躺平还在努力。但是,短期看这些尝试还没有哪一类可以完全替代按揭贷款的地位。这就意味着建行在零售业务上的转型依然任重道远。

个人作为一个局外人认为建行的零售业务转型优势和困难并存。前面说了困难就是过去按揭业务太好赚了,一枝独大,其他方向上没有明确的突破点。优势是建行过去20多年积累了大批优质的客户,网点布局合理,但是这些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并未完全发挥其作用,也就是说有客群但是转换效率太低,优质客群的价值没有充分挖掘,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

招商银行

相比于建行的成熟稳健,招行的零售业务显得更加五彩缤纷。招行的优势是没有历史包袱,没有政治任务,全新建立的商业体系架构,更高的商业化程度,更敏锐的商业嗅觉,勇于尝试新鲜事物。

所以,我们会看到在过去30多年,招商银行从一家只有一个网点几十名员工的蛇口地区银行发展到今天成为一家规模超11万亿,员工总数超11万的大型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在零售业务的多个子领域占有先发优势,国内最早使用一卡通的银行,最早实现信用卡盈利的银行,基金保有量第一,第一个实现零售AUM超过资产总额的银行。

虽然,招商银行的战略部署和发展蓝图更加符合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我看来,招行的零售业务发展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招行的零售客群基础还不够大。尽管通过北极星计划招行已经在最近7年将客户总数提升了接近1倍,但是2亿的客群规模和国有大行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兼顾控制成本和扩大客群是招行面临的一道难题。

其次,随着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可以明显感受到招行的资产组织能力已经赶不上AUM扩张的速度。没有优秀的资产也就意味着没有有竞争力的产品,客户的财富管理诉求就很难完全满足。

最后一点就是招行的财富管理能力中权益类资产配置能力是非常明显的短板。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其财富管理策略上发现端倪。招行的基金代销主要是针对权益类基金,很少代销固收类基金。因为,招行的理财子公司的团队更擅长固收类资产的配置。所以,客户的固收类资产配置请求多数用招银理财的产品对接,而权益类资产配置能力弱,客户认可度低所以更加依赖基金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

无论是建行还是招行,在零售业务发展上都面临不小的挑战,而且不管是建行的业务转向还是招行的核心能力建设都不是一两年可以完成的。投资者可以持续关注这两家银行在零售业务上的发展。

@@今日话题 $招商银行(SH600036)$ $建设银行(SH601939)$

精彩讨论

ice_招行谷子地01-25 05:14

从这则新闻看到几个点,第一招行各个部门总基本都是老招行干了20年左右,自己选拔出来的干部。第二,新成立的客群部正好和我昨天文章里提到的招行客群基础还有待提升的分析暗合。
网页链接
$招商银行(SH600036)$

ice_招行谷子地01-24 10:49

1,我认为中产群体未来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2,招行的客群深度价值的挖掘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所以短期5年内还不至于去拼红海

ice_招行谷子地01-24 13:02

低于40都可以买

ice_招行谷子地01-24 08:59

那时候主要是海南问题严重,当时商品房和按揭还没深入人心

ice_招行谷子地01-24 08:38

我刚打赏了这条讨论 ¥1,也推荐给你。恭喜你抢到本文的沙发!

全部讨论

从这则新闻看到几个点,第一招行各个部门总基本都是老招行干了20年左右,自己选拔出来的干部。第二,新成立的客群部正好和我昨天文章里提到的招行客群基础还有待提升的分析暗合。
网页链接
$招商银行(SH600036)$

长期潜水,受益匪浅,今有观点,不吝赐教:
冰哥指出招行三大近忧正对应了我国经济的两大近忧:中产用户数量能否可持续增长(如何分蛋糕或者人民币国际化),资产荒(地产之外的财富形式回报率能否满足回报率要求),对此招行本身所能做的相对有限,这大概就是银行顺周期的内涵。如果招行继续下沉,与传统银行及支付宝财付通拼红海,可能并没有多大的优势。提高分红率可能是目前提升公司价值最好的方式,谢谢。

上世纪90年代全国房地产也出现过泡沫破裂,96年高点到后面几年的低点房价跌了70%,上海本世纪初的时候还有过买房送户口的事情

01-24 12:55

新手小白,请教下老师,招行什么价格可以入手?谢谢

冰大好,宁波银行的零售业务能否算是除建行、招行外最具特色的“第三级”?期待能够将宁波银行纳入比较,做个简短的点评。

01-25 09:16

冰大,应该作为旗手,创立“舰队”,解决银行的“权益类资产投资”重大难题。
指望国字号的公募、社保基金,其业绩背后的能力,无法满足大众养老金理财的需求。
个人一点儿不成熟的看法:其实,前几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已经大笔投入“长期股权投资”。可惜,华夏幸福、远洋集团不争气,累得险资亲自下场收拾残局!险资长投的成功案例也有,如中国人保、富德生命人寿的权益投资还好一些!
我国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立的政策底线,虽然有稳定商业银行运营的作用,但硬币的另一面就是投资能力不足。
雪球这片天地太小了!冰大应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翱翔。

01-24 10:26

权益类资产现在很难推进,目前股市行情不好,但权益类自信恰恰是在行情低谷期才是最好的布局窗口。其实财富拥有者,也会反人性投资,更多是高净值客群,会有这个认知,这就需要招行财富管理的销售人员也能有和高净值客户相匹配的“磁场”。

干脆把招券并进来得了,多少能改善下权益类资产配置能力。

01-24 10:14

以公平、公正的上帝视角来分析招行和建行的盈利前景,谷大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