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股票多的是,造假公司一律打入冷宫!
18年博腾实控人涉嫌掏空博腾,财务报表造假转移资金,不过这对之后股价并没有什么影响,博腾照样翻了15倍(新兴企业是这样,只要收入、利润不造假,管理层怎么胡来都不会阻挡公司股价上涨,力量钻石和爱美客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俩还没上市就一直被质疑财务造假,结果还是一路上涨)
博腾主营业务分三块:
(1)最大的是原料药CDMO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化学药开发及上市过程所需起始物料、中间体及原料药的工艺 路线设计、工艺开发、工艺优化、分析方法开发、中试级生产、CMC注册支持、商业化生产等一系列定制研发及生产服务;
原料药CDMO覆盖整个临床阶段,博腾主要是以临床后期和商业化阶段订单为主,22年半年报披露上市的原料药CDMO(主要是中间体生产,API产品占少数)项目高达80个,
并且博腾是以大订单+大客户为中心,加速培育中小客户,增加他的抗风险能力(17年强生卡格列净销售额、吉利德索非布韦销售额大幅度下滑,为他们生产中间体的博腾业绩也大幅度下滑)
博腾是以中间体CMO为基础业务,向原料药CDMO拓展的,2018 年成立苏州博腾进军生物CDMO,2019 年成立博腾药业布局制剂 CDMO。原料药CMO由重庆长寿生产基地(690m³产能)和江西东邦生产基地(489m³产能)负责,CRO由重庆水土研发中心(原料药开发)、上海研发中心(结晶、酶催化技术)、成都研发中心(仿制药)、美国研发中心(高活性API与中间体)负责。
2017 年博腾收购美国 J-STAR 公司,J-STAR 在医药 定制研发工艺开发、分析服务、API 成盐和结晶服务等领域拥有 26 年服务经验,并且 J-STAR还能给公司CDMO引流——020 年 J-STAR 向国内导流 50 个项目。2018 年公司与 Codexis 建立战略合作,新建上海研发中心酶催化实验室,成立生物酶技术委员会,借助其领先的 酶技术平台 CodeEvolver®,提升生物酶催化综合服务能力。
21年博腾主要以中间体生产为主,API生产为辅,抗艾滋病中间体是博腾接的最多的,产能最多的是其104车间,22年接到辉瑞订单后产能主要以Paxlovid的中间体SM1、SM2、卡龙酸酐、氮杂双环为主(长寿生产基地109车间,新收购的宇阳药业车间,扩建的江西宜春的小分子原料药生产基地可以使博腾新增1600立方米的产能)
22年API产品实现收入1.98亿元,同比增长10%(期间收购整合凯惠药业,进一步提升制剂服务能力),J-STAR实现营业收入1.31亿元,同 比增长22%。J-STAR为公司国内团队带来21个项目的引流,引流的订单金额约1亿元。22年收入增长主要来自年初的辉瑞43亿元的大单(辉瑞大单占据30%以上产能),不过剔除新冠大单博腾在22年依然保持100%的收入增速,原料药API增长太慢,制剂增长太慢,CGT增长比较可观(CGT半年报1.21亿,增长80%),当然制剂和CGT领域是亏损的状态。
CGT CDMO业务领域今年引入新项目31个,新签订单约9,208万元,同比增长68%,主要涉及 TiL、Car-NK细胞、mRNA等相关项目的工艺开发、分析检测、GMP批生产、IND整包等不同类型的服务。(博腾生物在2021年 4 月完成了 4 亿元规模的 A 轮融资)
中间体是制造原料药的核心材料,中间体不受GMP标准要求,但是原料药需要按照GMP,甚至cGMP生产,原料药的生产门槛大于中间体
总的来说,中间体能拿到辉瑞大订单说明中间体生产的技术实力确实是有国际认可度的,中间体剔除新冠大单仍然保持高增长,只是制剂业务和API业务增长太慢,API比中间体有更高的附加值,对博腾未来毛利提升起关键作用。
博腾产能利用率从17年45%的低谷一路上涨至21年77%左右的利用率,虽然还不及12年86%的巅峰,但对于当下博腾产能来说算很优秀的了;20年研发人员599人,22年中报研发人员1400+,一年半研发人员增速高达130%;存货近两年增速高达70%,在手订单充裕,但是这里面很多是给辉瑞订单准备的。
涉及新冠大单的公司我都不会去估值,因为我没有能力给他们估值,至于博腾在23年能否保持高增长,我个人持有的是怀疑态度,就算他剔除新冠大单后增长50%,23年非新冠业务增长至63亿,加上新冠订单后,可能相比22年增长只有10%左右,甚至可能是负增长。
#今日话题#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博腾股份(SZ300363)$ $药明康德(SH603259)$ $凯莱英(SZ00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