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莱英的业务集中在境外,21年新兴业务(前沿技术领域)收入增速很可观
小分子原料药和大分子原料药CDMO的门槛并不高,但是凯莱英自己做了工艺改进优化,使得他比其他化药分子CDMO企业的毛利更高,个人认为前沿领域(新兴服务)才是凯莱英未来进化的方向,这一块公司也在加速研发:
并且在2022年进一步布局包括先进疗法等品类的生物大分子 CDMO 服务,主要包括抗体(mAb)和重组蛋白、抗体偶联药物 (ADC)一站式 CDMO 服务平台等,2022半年报披露的生物大分子 CDMO 在手订单超 2.6 亿元人民币,超过2020年新兴服务整体收入;同时2x2000L 一次性生物反应器抗体原液产能建设已完成,100LADC 偶联原液中试车间、2x500L ADC 商业化偶联原液产能已经投入使用,苏州质粒、mRNA 业务中试产能已经投产使用,具备 IND 及临床 样品制备的服务能力。
凯莱英的前沿领域CDMO扩张速度很客观。
凯莱英进军CRO还有一个考虑是更好对接CDMO,接受CRO临床研究服务的企业很有可能再次作为凯莱英CDMO的客户。21年公司收购医普科诺进军CRO——医普科诺是一家聚焦于临床数据管理和统计服务的公司,是国内第一家 CDISC企业会员,致力于为制药企业和CRO公司提供从方案统计设计,到CRF设计、EDC 创建、数据清理、数据集生成到 临床试验报告撰写和递交的一站式国际领先的数统专业服务。(CRO中的数据统计)
不过凯莱英是纯正的打工仔,没法和泰格医药、药明康德一样享有投资创新药企带来的额外估值溢价,如果未来凯莱英也进入医药投资领域,估值会进一步提升。当下凯莱英合理估值按照CXO平均估值50倍pe比较好,不过得剔除新冠订单的影响。
凯莱英今年在建工程新增20%,固定资产新增40%,帐上现金60多亿,扩张完全不是问题。目前对于凯莱英最大的问题是新冠订单比例太大,21年公司增速50%,剔除新冠订单(抗病毒)收入增速只剩8%,22年半年报剔除新冠订单收入增速仅剩14%,这就是凯莱英估值压制的最根本原因。(新冠订单太大,推广费用、合同负债已经不能简单衡量凯莱英的进击力,不过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不会有假,凯莱英未来扩张道路已经很明确,至于估值回升只能等产能不被新冠大单挤占的时候)
新冠订单能让企业积攒更多现金流,但是同时会挤占现有产能,只有现有产能中新冠订单占比少,市场才会人口其高速增长的质量,毕竟留给整个CXO高速增长的时间不多了,未来行业平稳时期更不用期待高增长了
#今日话题#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凯莱英(SZ002821)$ $药明康德(SH603259)$ $泰格医药(SZ30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