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本为负,笑看股价涨跌,持有长期伴随公司成长
当然,我没有在研报和公司公告以及投资者关系和董秘问答里面找到任何有关于泰格医药新冠订单比例的数据,有这方面数据的朋友麻烦指点一下在哪里能找到。年报里面泰格医药只提了一句境外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新冠订单,其他的我就是关于新冠对泰格做临床实验的影响了,比如有这个新冠很多人可能不愿意当医院的临床试验者了等等问题。(我在雪球上看到有人说抛开新冠订单增速,泰格的非新冠订单增速为15%,但我不知道他数据在哪儿来的)
从成本结构看,人工费用是泰格成本里面占比最高的,好在现在我们人才比较多,劳动力比西方廉价不少,而且干的活还比西方的多(没办法,这是国情决定的)。大家肯定觉得这个是我们经济不好造成的,我们这边不把工人当人用啦怎么怎么的,但是我们才发展多少年阿,而且当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刻,能不能复兴就看这未来十几年了,如果大家都不奋斗,都躺平,那么最终结果很有可能就跟欧洲的希腊一样——坐吃山空,最后全部变成穷光蛋。西方的高福利让目前西方以前先辈所有的勤劳节俭,奋斗的精神消失殆尽(勤劳节俭可不是我们的专有价值观),当下我们并没有高福利的命,那只能弘扬奋斗精神,争取高福利。
扯远了,总之人工成本是临床服务研究的核心,而我们有最低的工程师成本,所以当下CXO的竞争力我们要比西方强
所谓临床实验服务就是提供创新药物、仿制药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运营服务以及与临床试验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包括临床试验与临床运 营、临床药理、注册与法规事务、科学事务、医学翻译、药物警戒、真实世界研究、第三方稽查与培训、GMP认证咨询等 服务。
说白了就是帮药企做临床实验,并且顺便把关于药的手续都帮你一条龙办完,你就等着验收就行,不过泰格和药名这些企业都很精,他们不满足于帮你做实验赚点小米,他们还想作为一个早期的投资人分享你的药的果实。一般来说投的越早,回报率越高,对于他们这种手握大量研究资源的公司而言,投资成功的概率还是很高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复星医药,复星医药之所以能通过投资赚到这么多钱不就是因为他对于医学相关的信息和其他资源掌握的非常多吗,而且他只投资医药产业链)
年报里面他写的是通过战略投资建立与这些公司的长期合作关系,其实说白了就是想分一杯羹,他们觉得光打工赚不了更多
泰格的投资收益在21年高达21亿,并且从20年开始泰格医药的投资收益占他总利润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17-18年之间泰格医药的投资收益占比不到20%,这说明他的盈利方式其实已经有了巨大改变,投资才是他主要利润来源。
泰格医药是专注于做临床研究CRO的企业,同样的企业有:亿灵医药、方恩医疗、博济医药,而药名生物和药名康德是做整个临床前到临床后研究的企业,跟泰格仍然是竞争关系。亿灵医药、方恩医疗、博济医药的规模非常小,前两个甚至都没有上市,博济的收入还不到4个亿,市值仅20多亿,无论是规模还是融资能力还是现金流都远差于泰格。也就是说真正与泰格竞争的其实就只有药明康德,还有后起之秀康龙化成(康龙的战略也是做CXO全产业链的)
从当下药明康德的业务看,纯粹的临床研究CRO业务只有他的新药研发服务部,规模在21年大约为10.6亿左右。其化学业务是合成花药分子,属于临床前业务,细胞及基因疗法 CTDMO 业务涵盖了临床业务,这一部分大约有10.5亿的规模。药明康德的测试业务主要是临床前业务,如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毒理学、生物分析服务等,测试业务规模在45亿左右,但并没有标明临床业务占多少。我们假设占一半,那么药明康德临床业务规模在21年大约为45亿左右。但是药明康德的CTDMO基本不赚钱,还在赔钱的阶段,测试业务毛利也很低,远比不上泰格,只有新药研发的毛利比较可观。
CDMO重在优化工艺,把药生产出来并报上去,而CRO的临床服务重在人的研究,所以你会看到药明康德的主要成本是人工和材料,而泰格医药的主要成本只有人工。当下CDMO的门槛更低,所以很多自己制药和研发无力的企业纷纷转型CDMO企图在这个毛利高达40%的行业中分一杯羹:比如信达生物推出的夏尔巴生物,除为对信达生物现阶段生物药管线的生产供应外,夏尔巴生物也将承接CDMO业务,作为提升公司效益的手段;澳斯康、奥浦迈这种细胞培养企业都要在科创板上市融资搞CDMO。东曜药业、迈博药业、永泰生物都在各自领域拓展CDMO的产能。去年只有一家企业拓展CRO业务——诺唯赞
所以总体来说,对于产能过剩的担忧,泰格医药受到的影响应该要更小一些。
2021 年泰格医药的临床服务市场份额在国内达到 12.50%,在国际仅1.35%,往上空间还很大。今年泰格的项目订单净增加100个左右,海外临床的新订单有50个
今年泰格的问题是增收不增利,利润总额在三季报中表现为-14.12%,一方面是营业成本提高了,公司的给的原因是疫情影响,人工效率降低等等,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投资收益远没有去年好,但是泰格的扣非利润还是增长的,30%+
我很想给泰格估一个值,但不知道该如何入手,毕竟投资收益这个非常难估计,这跟复星很难估是一个道理,昭衍新药毕竟是靠业务积累现金流,全部是营业利润,所以很好估值,泰格我没法去给他估值,所以我只能选择持有到卖出昭衍新药的时候,或者在135附近出掉(盈利50%左右)
至于减持的问题,泰格减持算比较轻的,跟隔壁药名来说算是比较轻的,不过我认为减持并不会对泰格或者药名的中期走势有什么影响
另外最重要的是泰格的估值,我认为90倍PE是比较可能达到的估值,泰格的成长性仍然很强,临床CRO的门槛也很高,并且他的投资收益不同于复星医药的投资,他是对于创新药的投资,这部分收益应该享有创新药的估值
#今日话题#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泰格医药(SZ300347)$ $泰格医药(03347)$ $药明康德(SH60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