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收益尚可,三是体验突出。这两点有不少指标可以衡量,
但第一点我一直比较疑惑,请问下马总,“风格稳定,不漂移”一般怎么进行评定呢
第二,基金规模不能过大,权益类更倾向于50亿元以下的基金。投资中有句话说的是:人多的地方少去。一方面,权益基金规模过大,会导致操作灵活性的下降;另一方面,基金经理的能力圈,需要不断地拓展,才能适应日益变大的规模。2022年四季度末,FOF重仓的权益基金更倾向于50亿以下的规模,占比接近80%。
第三,更喜欢主动权益基金,被动权益则大多为了配置。A股的历史告诉市场,主动权益基金在长期,有明显的超额收益。2022年四季度末,FOF的重仓权益基金中,主动权益类产品占比超过85%。而被动权益产品的配置,则更看重行业β的捕捉。
其次,公募基金的历史中,一年三倍者众,但五年一倍者寡,且牛熊交替的过程非常残酷。“老基金经理”经历过市场上的大风大浪,也得到多轮牛熊的验证。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第四,债券类产品,更注重回撤。债券基金的收益来源于:票息收益和资本利得。无论是趋势,还是票息,都需要时间积累出收益。控不住回撤,“一朝回到解放前”!再好的收益有什么用呢?2022年四季度末,FOF的重仓基金中,79%的纯债基金,成立以来的回撤小于3%。
当然,以上提到的四点关于“专业买手”的选基标准,仅仅是基金选择中的沧海一粟。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好基金”?我认为需要符合三个朴素的追求,也是选基的终极追求。一是风格稳定:投资逻辑自恰,可被理解;投资风格不漂移,可信任。二是收益尚可:中长期业绩较优;三是体验突出,有一定的回撤控制能力。
“专业买手”的选基秘籍或许可以为我们普通投资者提供一些启发与借鉴,帮助我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基金。关注我,关于更多资产配置、基金选择的话题,我们下次接着聊。$稳健派滚雪球(TIAA054003)$
(全文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12-31)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不代表对市场及行业走势的预判,也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且可根据市场情况变化而调整。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