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减持的政策实施应慎重

发布于: 雪球转发:174回复:1276喜欢:211

周末A股的救市政策中,除了降低印花税等外,最重要的是关于限制控股股东减持的政策。关于这个政策实施,我的意见是应慎重实施,多考虑其可能给A股带来的负面影响。

A股长期低迷的原因很多,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只可能是其中之一。在目前的情况下,提振A股投资者信心,不能只靠限制减持,还应着手解决深层次问题。由于证券系统对宏观经济等因素无权管理,有些事情似乎应交给时间,而不是操之过急,以为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政策拉高股价。在A股二级市场方面的政策应慎重实行,避免产生负面的后果。

“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的情况暂且不谈,就五年前的“减持新规”来看,客观上影响了创投机构退出,极大的伤害了一级市场的投资者积极性,对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效果。该政策限制了一级市场投资者的正常退出,打乱了创业投资基金的合理预期,特别是募投退的资金循环安排。在产生不良影响后,监管部门在20年进行了改革,该问题有所缓解。这个教训就在眼前,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时的涨跌而采取进一步的,不必要的限制。

按照目前的“新政策”看,对控股股东的限制似无必要,还容易引起一些其他问题。首先,控股股东作为公司的控制人,通常情况下没有大幅度减持的诉求,一些个别公司大股东减持或出售,在整个市场中比例极小,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控制人都有延续经营的愿望,不存在大规模的“清仓式减持”。对大股东进行额外限制,不仅对大股东不公平,也容易引起其他股东的疑虑。

在大股东约定的36个月限制期满后,进一步把卖出股票与财务指标(如分红和市净率、发行价)挂钩,不仅缺乏法治根据,而且容易适得其反。通常情况下,满足分红和市净率等要求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不会大量卖出。反而经营困难的企业,大股东也许需要将公司出售给其他有能力经营该公司的新股东,或出售、质押一部分股权来满足公司需要。在目前宏观经济萎靡的大背景下,盲目限制此类公司卖出股票,不仅会抑制潜在的并购重组诉求,还可能把本来有救的公司拖死。

当然,管理层在这规定上又网开一面,说“房地产”行业不受限制,好像是房地产公司因为困难了,所以无论是卖股票还是再融资都不应受限,那么买股票的人又算什么呢? 如果房地产公司可以网开一面,那么股价低于净资产的银行,是否也要效仿? 如此一来,不仅毫无公平可言,也把减持和融资变成了事实上的审批制,容易造成寻租,与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

由于上一轮“减持新规”后,造成公司股东大量质押,质押又造成新的金融风险,这一次限制后,必然又要进行大量新的限制,以防止大股东绕开限制。可能以后不仅上市公司股份的出售和融资回到审批制中,甚至公司管理层的离职、婚丧嫁娶都要纳入限制,以防“离婚式减持”,上市公司老总岂不是成了嫌疑犯,受到比普通百姓更多的限制,这样对创业者,企业家来说,无疑既不公平,又不体面,会极大的挫伤民营企业家的热情,与提振民营经济的文件精神不符。

最后,“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公司,第一大股东参照执行的规定,无疑是一个冷笑话。如果认定第一大股东(哪怕只有3%)就是实际控制人,那么“无实际控制人”的公司就不存在了。如果一个股权异常分散的公司中某投资机构为第一大股东,这个公司目前业绩又不太好,突然股票就不允许交易了,岂不是成了天大的笑话?如果强迫这家投资机构去负起管理这家公司,使这家公司满足财务指标的责任,只会使市场上其他机构一哄而散,外资望而却步。

最可笑的是“从严控制其他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总量,引导其根据市场形势合理安排减持节奏”,目前尚未被限制的”其他股东“看到此项规定,会做什么不言而喻。这不仅不会使控股股东外的其他股东”根据市场形势合理安排减持节奏“,反而会使他们兔死狐悲,加速出逃。大家都不是第一天做中国人了,在目前这种民营经济缺乏信心的状态下,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联想,也许哪天就都不让卖了呢?结果其他股东自然会效仿公社化后的农民,争相砍树杀牛,吃光分净。

在”股权分置“改革前,由于大股东没有处置股票的机会,A股成为投机的赌场,大股东则掏空上市公司,或利用上市公司勾结庄家炒作,受损失最严重的还是中小投资者。股权分置改革后,理清了上市公司大小股东的利益关系,后续很多优秀的上市公司走出了长牛的走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长远经营预期以及投资机构的长期投资预期,也与未来股票随时可处置或转让息息相关。

按照目前的社会风气,减持新新规很容易演变成“减持审批制”,进而回到变相的股权分置的老路上去。届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份难以通过市场定价体现价值,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不仅上市公司控股方和中小投资者更容易产生利益冲突,也会降低上市公司长期发展的潜力。

同时,股权也是一种产权,是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A股在股权问题上走回头路,任意限制产权的处置和使用,势必严重影响内外资对长期投资的信心,后果难以预料。当然,现在谈这些可能已经晚了。如果晚了,那就只能放下情节,尊重命运了。

精彩讨论

狐狸投资2023-08-28 16:29

我只想说。。。对于来之不易的救市政策
现在还有反对意见的。。不是蠢就是坏
看看美国吧。。多学习一下吧。。
在股市暴跌的时候。美国高喊要禁止做空,甚至监管机构直接调查做空机构的操作持仓,直接逼大行提前平仓,最牛叉的是直接制定规则限制管理层的薪酬。。。
我只能说。。读死书。。喝鸡汤喝傻的人太多了。。。。
$贵州茅台(SH600519)$ $腾讯控股(00700)$

PaulWu2023-08-28 16:21

写得非常好。尊重产权,尊重规则,信心自然能回来;为了挽救信心,随意改变规则,可能适得其反。

我愚人2023-08-28 16:27

滑坡谬误,是一种非形式谬误,使用连串的因果推论,却夸大了每个环节的因果强度,而得到不合理的结论:
1. 搞清楚规定,限制的是大股东,不是创投机构。
2. 你在任何地方上市,都有减持限制,不管是A股、港股还是美股。
3. 在A股,能上市已经获得巨大的制度红利,绿油油的韭菜等着收割。目前现在限制减持的条件,一点都不过分。没有要求做到多么难实现的东西。
我觉得更像是对系统打的一个补丁,没想到触犯这么多“自由主义”的羽翼。

大明龙腾2023-08-28 15:50

你来上市就是原罪,就是嫌疑犯,自证清白,好好经营公司,给股东创造价值,分红,回购就行了,难道减持套现就体面,离婚减持就体面,那是不要脸。

PaulWu2023-08-28 16:51

其实我和作者想表达的,不是不调整,而是怎么调整,怎么让程序正义。不理解的不用关注我,我并不需要粉丝数量,我还是会诚实表达,而不是取悦散户。

全部讨论

我只想说。。。对于来之不易的救市政策
现在还有反对意见的。。不是蠢就是坏
看看美国吧。。多学习一下吧。。
在股市暴跌的时候。美国高喊要禁止做空,甚至监管机构直接调查做空机构的操作持仓,直接逼大行提前平仓,最牛叉的是直接制定规则限制管理层的薪酬。。。
我只能说。。读死书。。喝鸡汤喝傻的人太多了。。。。
$贵州茅台(SH600519)$ $腾讯控股(00700)$

2023-08-28 16:21

写得非常好。尊重产权,尊重规则,信心自然能回来;为了挽救信心,随意改变规则,可能适得其反。

滑坡谬误,是一种非形式谬误,使用连串的因果推论,却夸大了每个环节的因果强度,而得到不合理的结论:
1. 搞清楚规定,限制的是大股东,不是创投机构。
2. 你在任何地方上市,都有减持限制,不管是A股、港股还是美股。
3. 在A股,能上市已经获得巨大的制度红利,绿油油的韭菜等着收割。目前现在限制减持的条件,一点都不过分。没有要求做到多么难实现的东西。
我觉得更像是对系统打的一个补丁,没想到触犯这么多“自由主义”的羽翼。

你来上市就是原罪,就是嫌疑犯,自证清白,好好经营公司,给股东创造价值,分红,回购就行了,难道减持套现就体面,离婚减持就体面,那是不要脸。

2023-08-28 16:08

上市融资不是为了减持,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公司。
中国股市里垃圾太多,估值又高,导致减持甚至变相减持,对市场抽血明显。
把减持与公司经营情况进行挂钩,促使实控人更好经营公司,又可以降低对市场的吸血,这不是好事吗?最好用法律进行确定下来。

政策无疑是好的,如何更好的执行可以改进。楼主全盘否定新政策,不知道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遏制原始股东与证券从业人员内外勾结割韭菜,破坏生态的这种情况呢?

2023-08-28 16:48

看似逻辑严谨,其实是谬论。
1、政策并没有限制大小非减持,何来伤害创投一说?
2、任何政策都有利有弊,不考虑当前市场的核心矛盾,就一通批判,看似“理中客”,实则哗众取宠。

2023-08-28 16:37

这也是我所担心的。当别人的权利被践踏的时候,只要有利于自己就欢呼,总有一天也会轮到你被践踏。

动富人的利益总是难的。
你看,稍微动一点大v就出来叫屈了。
动穷人的利益还是容易啊,房地产上套死的那么多人去哪叫屈呢。
再说了,平时什么事情都是只通知,这次轮到你了,你说要走流程?
属于自我认知低。

基本上同意大部分的内容,但是仍然有几点有不同的看法。
一,目前A股的“重吸血,轻回报”的现象极为严重,大股东的各种花样减持,是其中的表现之一;
二,相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一级市场的投资者更为专业和成熟,如果从保护投资者利益上来说,肯定是会把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放在前面;
三,我倾向于采取相关措施“限制减持”,但对于现有的限制减持方案不太认可,主要是其出台的过程并没有经过多方充分的讨论,没有对症下药,还是一刀切的粗暴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