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读博主的文章,总有种知音难觅的感觉,但相信大多数人根本无法理解博主在说什么,也注定了大多数人一辈子碌碌无为,却心高气傲
2,选择就是努力,努力做对选择
再者,如果你努力做对选择,根本不可能不努力把事情做好。因为选择首先解决了90%的问题,其次你可以找别人帮你,最后,选择的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难的,如果连选择的能力都有了,那些机械性的工作努力简直就是走过场了。(这是“知行合一”的另一个解)
刚才举的例子,行百里者半九十,还不是非常贴切,因为还是暗合了一个“人生就是赛跑或者马拉松”的拙劣类比。在这个类比里,赛道只有一条,方向也只有一个,这才有了正负零的概念。
真实世界不是赛跑,而是吃鸡。随机降落到随机位置,遇到随机机遇,规划随机路线,战胜随机对手。
我们随机被投射到地球Online这个游戏里,随机时间和随机空间,获得随机资源,开局两手空,装备全靠捡。要想玩好这个游戏,还要动动脑子。
路线是二维平面,三维时间,机遇的时间节点、幅度程度,方向顺序,完全未知。我们的大脑自学内容来对世界进行建模和模拟。
这时候教育带来的思维惯性又会出现:线性。小学中学大学,赛道笔直,就算人的能力有大小,努力程度有差异,方向是一致的。而到了赛道尽头,进入了一个大平原,前后左右三百六十度哪里都可以去,但是同一时间里只能选一个方向,选错了需要花费资源和时间重新规划路径。
学生上学用三年准备中考,六年准备高考,还要培训班,奥数英语学区房,花了十五年时间,最后填志愿的时候却是随机、草率的,父母和同事、亲戚之间胡说八道,就决定了赛道尽头的方向。好不容易混完大学四年,去哪里工作,做何种事情,又是草率的和糊涂的选择了。好不容易工作上了,面对各种利益冲突和诱惑,短期利益的吸引,使人在各种道路上原地转圈,甚至往后倒退而不自知!
为什么不停下来花一些时间,好好想想自己想干什么,自己又能干什么呢?
而到了股市里,人的智商进一步下降,本来就已经糊涂的人生,到了股市里更成了痴呆,仅有的一点资金在股海中沉浮,几千个不知所以的代码胡乱炒作,想通过股市改善生活,赚取钱财的目的也就又成了泡影…
真是 “一波还来不及,一波早已过去,一生一世如梦初醒… 深深太平洋底,深深伤心…”
3,无选择,不努力
所以我要提出,无选择,不努力。在做任何工作前,先想好我为什么要做它,它对我有什么用,我为什么适合做这件事。再想在我仅有的几个选择中,我为什么选择A而不是选择B,A的优势是什么,为什么B不适合,是不是我对A和B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
糊里糊涂的生活,糊里糊涂的炒股,糊里糊涂的亏钱,是最要不得的。
具体到证券投资这个领域里:
我来到股市肯定要赚钱,那先要明白我要赚什么钱? 是宏观周期,还是行业发展? 是看好某个特定的公司,还是看好某个特定的技术? 真正的投资人不会问,白酒和保险哪个更好,因为他早就是冲着白酒来的。假设有一天需要投资保险了,自然也早就准备好了,不需要再进行评估。
而选股,只是选择的最浅层。选股之外,还要有更深层的东西,我要选择支持我投资的理由。
我买入一个股票的理由可以有很多,我需要选择那个最适合我的,最符合客观实际的。同一个股票,可以同时具有很多个买入理由,它可以同时是“双低”,同时又“底部放量”,还可以同时是“复合成长”,同时又是“未来赛道”。但是你脑子里要选择他们,把他们排列轻重缓急,严重程度,排列一番。到底哪个更重要?这就是价值观。
选择,就是选择价值观。价值观就是哪个更重要。在同时存在的多个买入/持有理由中,哪个是最重要的,哪个最根本,哪个最具有决定性? 才是决定你投资这个股票的根本理由。
而且,证券投资中的选择不仅仅是买入的选择,还有持仓的选择和卖出的选择。其中,后面两者的选择,还包含意外事件强迫你做出选择:
公司活在自然里,总要出问题。当公司出问题时,才是回顾“你为什么投资这个公司最重要的理由”的时候。 意外事件对公司的冲击到底有没有根本改变公司的买入依据,是否消除了公司的竞争优势? 这才是应对意外事件的根本策略。
如果你不做价值观的选择,而努力做价差的选择,频繁进出,试图跑得比市场更快,那么你就是在股市里打工,就是一个打工仔,永远挣不了大钱,挣大钱的事情没你,运气不好了,亏大钱的事情一样跑不了。
而很多人忙着努力买卖,却从不对公司的持有理由做出抉择,这才是投资失败的重要原因。
大部分人由于选择的任意、短视,还没开始努力呢就输了。
4,选择就是被选择
在《核心资产》一文中,我说过,你配不上核心资产。还是这个问题,因为你没有努力做价值观判断,所以配不上核心资产的巨大涨幅。而这个原因是因为,命运会不断强迫你做价值观判断,一旦选择了错误的,你就立即下车了。
所以,把事情做对,不仅仅是开始就做对,面对诱惑和干扰,还要一直做对。
我展开上文中关于利益冲突的几个案例,分别是融创中国和特斯拉。
2016年我经过调研,认为融创中国具备极大的投资价值,理由是销售业绩释放存在时差,而港股低迷未能价值发现。此时我在5.6买入了20万股融创中国。随后发生了孙宏斌向自己定向增发(价格为6),股价也有了一定升幅。
在股价涨了一块多钱后,雪球上出现了一些对孙宏斌先生的负面评价。当时一些“大行”也提示风险,我就有些紧张了。后来又涨了一些,我就卖出了。按道理说,这是一个非常失败的投资,因为我没有执行我的价值判断。
但是随后,融创给了我又一次上车的机会,那就是收购乐视。在收购乐视的暴跌中,我有机会再度上车,我也考虑了很久。但是当时雪球上铺天盖地的指责孙宏斌利益输送给假跃亭,损害了小股东利益。我以当时拙劣的价值观判断,也不由得认同了这种看法,最终错过了上车的机会,随后融创股价暴涨,我当时如果上车,都够买一套融创的房子了。
后来我再反思这件事,我发现跟孙宏斌比起来,我就是什么都不是,有什么资格去质疑他? 从明面上说,孙是51%绝对控股,小股东本来说了就不算,你要是不知道这个还情有可原,已经知道了还买,那就是要默认你把命运交给孙总(就跟今天买入B类股一样),如果你不信任孙宏斌,根本就不要来,来了又唧唧歪歪,是非常低级的行为。
从侧面上说,我也认可小股东任人鱼肉的事实(这是事实),然而孙总没有理由来搞你这100亿,当初买这个股票就是冲着市值几千亿去的,孙作为进去过的人,不会为了100亿来把自己再搞臭。再说了,孙宏斌是一个英雄人物,他要是灵魂上哪怕有一丁点污点,怎么能得到柳传志的认同而东山再起呢? 面对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我这种小人之心,真的是极其低贱,根本配不上融创的巨大涨幅。
第二次是特斯拉收购Solarcity,也是一样的,我质疑马斯克利益输送,损害了股东利益。然而损害了又怎么样,在马斯克的愿景中,地球上的股东又是个什么东西! 马斯克成就成为太阳系第一大公司,彻底变革能源、环保、宇航,败就败个精光,成为一个先烈。我既然都接受了这一点,股票都拿了三年多了,因为人家拿走了一点点钱(而且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SCTY退市对马斯克影响很坏)就跳脚,怎么可能配得上这位火星之王呢?
对特斯拉的小家子气和种种算计很快给我了严厉惩罚,到了2019年,我美股的一个合作伙伴熬不住了,要求从特斯拉上撤资,最终惜败在300多美金,拿走了可怜的一百块钱涨幅。我也错失了成为特斯拉伟大投资者的机会,历时七年的投资,最终只赚到了不多的一些钱。虽然绝对数量不少,但和理应取得的成功相比,我就是失败了。
做对的事情是极其困难的,选择远不是随便选个代码那么简单。寻找对的事情,努力培养自己分析问题,选择正确方向的能力。
所以,选择就是被选择,你要先具备匹配所投资资产、所投资企业家的价值观的价值观,才能拿得住,能理解。所谓英雄才能拔出石中剑,魔杖选择魔法师就是这个道理。在我自己成为一个英雄之前,并没有能力使用英雄的神器。
段永平说,要做对的事情,然后把事情做对。这是前后顺序关系,两者当然都很重要。非把两者割裂开,然后花大篇幅去论证其中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这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做对的事情,是取得成功的基础,也是源头,这点的确毋庸置疑。但难就难在,如何知道并且确信自己当下做的就是对的事?尤其是,有些事,一开始是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认知的变迁,开始变得不对了,此时又该如何维护价值观和投资观的自洽?这是投资者永远的困境,但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困境的反复出现,才让坚韧的投资者拥有了不断打破困境的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