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的私募投资反思与分享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5回复:43喜欢:81

2021年是我投资私募的第四年,但这一年也是我教训最深刻的一年。我曾经暗自高兴没有踩过私募的坑,却不知当初是运气使然。如今踩了坑,才体会到为什么老司机都是谨小慎微的,经历得越多才越知自己的渺小。本来也想总结一下今年的教训与反思,正好雪球邀稿私募策略会活动(今日看到上了雪球策略会的广告牌,和诸位经理、大V同列,真是有点忐忑不安又有点小骄傲啊[笑])。授鱼不如授人以渔。今日不授鱼,只授渔。

一、教训与反思

归结21年自己做的差劲的地方,凝练之就是“懒惰”。

一是懒于搜寻基金,在自己听说过的基金圈里转悠,对不熟悉、没听过、策略陌生的基金,因陌生而没有动力去看,使得自己的目光狭窄。

二是懒于学习,持有特定的偏见,有先入为主的理念,观念难以改变。因为认知的不完整,会造成对陌生或不喜欢策略的基金的自动放弃。我要尝试放弃偏执,去看哪怕第一眼不喜欢的基金。

三是懒于改变,把希冀当作预期,寄希望于经理的自我改进而不能客观评判,造成止损落后。

要跟踪持有基金的经理的策略是否发生变化和进化,客观评价,同时要骑驴找马。切不可想,一劳永逸。因为我之前的认知储备不足,造成出现风险时,没有可以及时转移的基金。要说收获也是有的,就是开始有意识寻找基金之后,一点点总结和丰富要调研基金的几个大方面及细化的问题,从踩坑中获得新的认知,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后面就分享一下我的五个新认知。

二、五个认知

a 追求优秀的复合年化收益率,不是长期持有某个之前不错的基金,而是阶段性的持有阶段内不错的基金。花无百日红,不死拿。

b 重视回撤,曾经以为承担一定大的波动是必须的,高收益必然是高波动。这是个误区,对于较大回撤的基金,要再创新高需要更强的进攻力,长时间下来,未必会高过回撤小但平稳增长的基金,哪怕几年内他们的起点和终点是一样的,波动小的基金也是优于波动大的基金,因为持有人有信心拿得住,即持有体验好。

c 由前两点可得出评价基金时要将收益率和回撤综合来看,用夏普率去评价更合适。也就是说,承担多少风险获得多少收益,或者获得一定收益要承担多大的风险。因为波动性有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我们介意的是向下的波动性,向上的波动性越高越好,所以用卡玛率更精确。(注:卡玛比率 = 超额收益/最大回撤;夏普比率= (年化收益率 - 无风险利率) / 组合年化波动率。)

《2021年中国私募基金研究报告》(每年由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撰写,电商均可购买)这本书研究发现:收益率并没有延续性,但夏普率和波动性这两个指标具有延续性,认为卡玛比率评估基金的业绩较为恰当。所以用夏普率、卡玛率、波动率的指标去评判私募的表现更适当。

d 重视规模:规模大到一定阶段,会造成经理的策略被动地随之调整,那么就需要判断其之前的策略是否还能保持效果。规模膨胀带来策略的调整是被动的,并不是由经理主观能够选择的,不管经理嘴上是否承认规模会影响其收益率,我们都要对这一现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e 关注换手率:也就是基金策略的灵活性。换手率高的经理有交易能力,但并不能得出来他只有交易能力。如果经理的择时水准高的话,高换手率会带来一定的交易溢价。相对于择股,拥有择时能力的经理更少。这个结论是《2021年中国私募基金研究报告》经过数理统计得出来的:第三章《私募基金经理是否具有选股能力与择时能力》,对过去5年的样本检验,36%的经理有自身的选股能力,其他是靠运气,而只有7%的经理具有真正的择时能力。我认为低换手率的经理是没有择时能力的,但高换手率的经理,通常策略受规模限制,要么主动封闭基金,要么随着规模扩大,换手率需要主动降低。

可以看出来abd(e)是一个互相牵制的关系。也就是收益率、波动、规模之不可能三角。

今年的认知就是在前面五点的认知的加深,以后再评价和选择基金的时候要予以重视。我选择基金的时候希望选择一个能够有一定信心的没有明显纰漏的基金,但找到这样的基金并不容易,否则我宁愿错过也不愿过错。这样的代价就是因为不是那么重要的瑕疵而错过,比如经理是否经常发言让我熟悉其秉性,我是否能和经理直接沟通,经理回复帖子是否热情,我是否能见到经理本人或其路演,甚至经理的爱好,这些都会让我犹豫而放弃,但这些并不是最关键的方面,可能会让我错失一个优秀的基金。

三、一些心得

如果说这几年还有所感悟的话,我就把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大家分享,回馈长久以来在雪球的学习,不足不全之处,欢迎大家指教。

历史收益率曲线是判断基金的根本,而不是经理的理念。我们听经理讲其策略、应对、过往成功或失败的历史,究其根本是为了解释其过往的收益率曲线,从而得出经理的能力而去推测经理未来的表现。有的投资人听经理路演,听得入了迷,觉得其理念讲的头头是道,有人格魅力,而忘记了评价其收益率的表现在行业中的位置。究其根本,投资人是来赚钱的,不是来学习知识的。

看清经理的优势和劣势,判断其在何种市场和风格情况下,经理表现优异;在何种市场和风格下其表现落后。在综合了解其优点和缺点之后,再来问自己,你是否愿意接受。就像结婚之前你不能只看优点,结婚之后只看缺点。如果投资人对这个基金的特点尽可能的深入了解,有全面认知的话,就会避免造成买入之后基金表现不好而卖出了,除非经理策略或能力发生重大变化。如果碰到经理表现不佳的时候,我们要判断的是经理的能力是暂时性失效还是永久性失效,以决断去留。我认为投资的决定要十分慎重,买入之前要仔细考虑权衡好,买入之后不要轻易抛弃。但一旦判断发生根本变化,当断则断。

市场的风格就像一时流行的审美观,环肥燕瘦各有道理,只不过不同时期潮流不同,哪有什么绝对的真理。而我们去选择基金的标准,多少有点来源于我们对股市的理解。像盲人摸象,根据自己摸到的东西去说怎么选。也有点像人的爱情观,来源于他自己的独特恋爱经历。但在其他人眼里未必是这样。除了争取尽量更广的认知外,我们还要用常识去判断,听了一堆路演和文字后,别忘了跳出自己的个人偏好,要用客观的眼光看待,更重要的是要用常识去判断。

不要忘了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人的资源是有限的,选择一样东西意味着放弃另外一样东西,而且可能是未来的东西。除非你是永续现金流,不然对于有限的资金来说,买了这个基金,一般要过一年后才会知道买的对不对,而这期间如果又有了心仪的基金出现,无奈只能错过。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你看到一个还行的妹子,脱单心切,于是和她谈起恋爱,可是后来出现一个更喜欢的女神,但因为你已不是自由身,就不会有像单身时一样的自由,而且女神的可追求窗口期通常很短暂,那么大概率就是错过。所以买错基金的最大成本,是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如果有了这个概念,你在决定买不买的时候,就会思考良久值不值得。[斜眼]

买基金有时也如同买卖股票。你是左侧还是右侧交易呢?左侧的本质是强者思维,认为自己可以判断基金的底和顶,先于市场操作;右侧则是弱者思维,认为自己不能判断顶和底,要跟随市场。很多投资人都经历过,基金买入之前走的好好的,买入后就被埋,到底哪里错了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022年,我的第五年投资生涯,即将开始新的征程。也许以后还会踩坑,但希望每次受伤留下的伤疤能让我更坚强(我不想再经历那些杀不死我只会让我变强大的事情了[滴汗])。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机从危来。有些事情发生的好坏,要过后来看,才能辨明。正所谓有得有失,有失有得。

祝各位投资人新年里买到自己的理想基金,雪球私募平台蒸蒸日上。欢迎各位私募老师指正。 @Ricky     @linjia510     @伯言2020    @洪少猛       @红星菜馆       @连城Z       @二哥吃鹅蛋      @华哥稳赢投资  

附上2020年雪球日历中我觉得很有启发的金句,最喜欢的是杨天南总的一句话:财富管理的意义在于符合社会分工法则,赚钱固然重要,但重要的是“赚命”,命就是时间。








最后,化名仓别加错,给大家改编赋诗一首:

《基金的沉默》

你寻,或者不寻我。

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想,或者不想我。

曲线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买或者不买我,

收益率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你卖,或者不卖我。

我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守,寂静欢喜。

 #2021投资总结#     #我的私募年终总结#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