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公司调研情况总结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4回复:179喜欢:190

本文摘自$牛顿定律(P000484)$ 4月月报。

截止4月31日,基金持仓公司年报及一季报披露完毕,其中大部分公司的股息支付率均有所提升。基于管理层或卖方基于一季报和接单情况对全年做出的展望,基金持仓公司对2024年预期业绩的加权平均市盈率约为12倍,股息率水平约为4.5%,净利润增长率预期为20%左右。上述公司在股价上涨后(大多是底部反弹),伴随着业绩的同步增长与股息率的提升,投资的性价比仍优于历史大多数时期。

近期,我们陆续参加多家公司的电话或现场调研。对于我们重点投资及关注的出海投资方向,多家公司、信息渠道可以相互印证,在此我们对其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总结:

1、产能的全球化布局,响应了客户对于供应链分散的要求。这一趋势对各行业率先进行海外产能建设的头部公司十分有利。小公司大多实力不足,且早几年布局成本要比现在低得多。这一趋势有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优化竞争格局。

2、疫情后,各类展会与海外客户拜访得以重新开展,上述需求被压制了三年,23年、24年集中释放,我们重点关注的公司均拓展到新的客户、新的渠道以及新品类逐步向老客户导入。这是出海企业在去库存结束销售回归常态后叠加的第二层重要增长逻辑。

3、美国降息预期一再延后,耐用品终端销售数据表现仍未有明显改善,需求改善的逻辑或在四季度及明年才能得以显现。这并不影响前述增长逻辑,如果美国降息在明年落地,会进一步提升并延续出海企业的未来两年的销售增长速度。

4、中国很多产业的高效率及低成本优势是基于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以及生产工艺、设备智能化、技术与生产管理经验的长期积累。从这个层面而言,出海更多是中国制造优势的延续。

在全球渠道与信息越来越高效的背景下,大多数品类销售端趋向于同质化竞争,反而生产制造端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我们认为市场低估代工(大部分已经是ODM并转向OBM)这门生意的核心所在。结合去思考为何很多代工企业能够很顺利地切入跨境电商。以及为何在消费品公司中,$美的集团(SZ000333)$ $海尔智家(SH600690)$家电龙头过得越来越好,而大多数品牌消费品公司却由原来的溢价成长模式陷入红海竞争。

5、出海企业的主要风险在于贸易战包括ZC的加剧及出台。对此,我们更多投资于产能及客户已基本实现全球布局、经营小生意的公司。小生意的内涵我们已多次论述,我们长期持有某经营纽扣拉链的公司可以作为小生意的代表。

(小生意的定义为:体量不会过大,弱外部性,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基本民生相关性弱,行业发展很少受到政策干预。公司业务可自由发展。“小生意”将投资研究的变量更多集中于生意本身,最大程度回避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干扰。)

整体而言,对全球化经营企业投资布局,弱化单一市场风险,是我们重要的长期投资战略。对于一些出海企业而言,未来2-3年业绩快速成长的可见度较高,鉴于部分优秀公司的较低估值水平,仍是整个市场的价值洼地所在。

相关文章:《从三大维度看出海企业投资机会》

@今日话题 @雪球私募

相关文章:

《像查理·芒格一样思考:“不做什么”》

《牛顿定律半年报:像查理·芒格一样思考》

《成长公司投资的安全边际》

《牛顿定律三年总结:消费行业投资的变与不变》

《“不败”哲学下的投资实践》

精彩讨论

非完全进化体05-08 21:13

基本认可。就拿白奶来讲,品牌更多是信息不对称,对于品质缺乏信心的产物。
如果像发达国家一样,奶源丰富,品质都有保证,消费者认知充分,就会趋向于白牌化,品牌就失去了意义。
对于白色家电,基于耐用性与可靠性的考虑,技术也在不断渐进式创新,不论在哪个国家,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会看品牌。

非完全进化体05-08 22:46

主要是资源禀赋以及渠道的差异所决定的。牧场资源稀缺,分布不均导致了我国是以常温奶而非鲜牛奶为主。上游优质资源的垄断与工业化生产以及深度分销会形成规模与成本优势效应。
而牧场资源丰富以鲜牛奶为主的美国,地产地销,供应与渠道都很发达,再叠加品质有保证,更接近于白牌化的生鲜类产品。

非完全进化体05-09 10:36

是的,我一直拿电商榜单的稳定性作为衡量品牌护城河时的参考。比较下白电榜单就明白了。

扶苏198905-08 14:44

在全球渠道与信息越来越高效的背景下,大多数品类销售端趋向于同质化竞争,反而生产制造端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我们认为市场低估代工(大部分已经是ODM并转向OBM)这门生意的核心所在。

扶苏198905-09 10:48

我记得我几年前转发过,保健品GNC破产的新闻,这类公司很容易让人以为有稳定消费,或者品牌的吸引力,实际上消费者消费的是品类,而并非品牌。如果误解了这一点,上市公司很有可能并购了大额商誉,投资要亏很多钱。

全部讨论

而大多数品牌消费品公司却由原来的溢价成长模式陷入红海竞争。
这句话真不错,我以前投资伊利,对比下来伊利生意模式毛利率都比不上空调?而且乳制品出海不可能,估值还比美的高,凭什么,直接放弃伊利换美的了,伊利今年一季度营收负增长了
其实伊利团队竞争力不错,跟美的企业文化相似,就是伊利没办法出海,我认为美的集团未来长期高于伊利估值也可以的,牛奶也不没办法涨价,同样差异化不明显。

在全球渠道与信息越来越高效的背景下,大多数品类销售端趋向于同质化竞争,反而生产制造端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我们认为市场低估代工(大部分已经是ODM并转向OBM)这门生意的核心所在。

非大,化妆品公司是需要看品牌的吧,珀莱雅为什么业绩可以持续高增,别的公司就不行

“大多数品牌消费品公司却由原来的溢价成长模式陷入红海竞争”,这句话不知道非大有没有例子方便举一下,一下子真没想到是哪些公司

通过你的描述,我相信你不会错过巨星科技和安徽合力。

非老师,做升降桌椅的那个公司有关注吗?因为老板经常怼人被机构不喜欢吗?应该没什么关系吧。最近我看社保基金也进来了

05-08 16:52

$巨星科技(SZ002444)$ 出海算一个吧。
其实我更关注的是制药、医疗的出海,其有更清晰的逻辑。

05-08 14:58

其实如果国内国外两条腿走路的品种,尤其在一些中低毛利的红海行业。国外部分的稳定还能让企业生存下来并不断提高国内市场的市占率和盈利能力。国内后续需求的逐步萎缩加上人力成本的不断抬升,大量中小民企还要继续淘汰的。哎,所以短期复苏太难了。

05-08 15:33

研究出海公司,难道都把我国当几十年前的日本了,出海,金融危机,出个毛啊

05-08 15:04

出口。从需求端来看,一季度经济超预期主要来自出口的贡献。24Q1出口增长15%。中金称美国经济韧性仍存,尤其是商品相关的需求有望继续改善,二次通胀风险也有所上升,都支撑中国出口,24年出口增速由2%上调至5%(美元计价),逐季改善。
感觉出口链小公司会是贯穿全年的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