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ing vs. Expedia – OTA巨头的投资机会分析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11喜欢:21

$Booking Holdings(BKNG)$$Expedia(EXPE)$在今年美股的暴跌中,旅游业的两个OTA巨头,Booking和Expedia,股价也都大幅下跌。Booking 从年初的2000美元左右下跌到1230美元,下跌38%,Expedia也从年初的110美元左右下跌到49美元,下跌55%。而同期标普500指数从3400点左右下跌到2500点,下跌幅度为27%。两家公司的下跌幅度均大幅超过大盘。当然旅游业是首当其冲受到疫情冲击的,也是受到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然而,2019年Booking的净利润率超过30%!现在能有这样的利润率的企业真的不多了。所以还是很值得看一看,下跌后是不是一个投资的好机会呢?

我们先对旅游行业作个大致的了解。旅游行业包括交通、酒店、餐饮、娱乐等多个细分领域。在过去15年里,全球旅游行业的复合增长率是2.9%,对比一下整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同一时间里全球GDP的复合增长率是4.2%。可见,这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并且还拖了GDP的后腿啊。2018年,全球旅游业的规模是8.5万亿美元,全球GDP是85.9万亿美元,旅游业占全球GDP的比例约为10%。对我们投资具体企业而言,看这个层面的数据只是为了给我们一个大的方向性感觉,对我们投资决策的意义不大。毕竟, 8.5万亿美元的市场对于投资来讲太过巨大和笼统了。

Booking和Expedia属于在线旅游中介行业(online travel agency),从规模上讲,这两家公司是这个行业的前两名。OTA行业的竞争在加剧。这个竞争加剧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旅游行业的参与者,例如酒店、航空公司等,在加大自营渠道的销售力度,减少对中介的依赖。其二是Google在发力旅游行业。毕竟booking 和Expedia都通过Google导入部分流量。Google通过调整搜索结果,可以让自己处于有利地位。目前看起来,Google的介入对机票预订的影响更大一些。对Booking和Expedia来说,主要收入来自于酒店。所以这个威胁中短期来看还不致命。长期来看,需要重视和持续观察。

我以前订房用过Booking,也用过Agoda,现在看了年报才发现,原来都是给Booking做贡献啦。Booking和Expedia都是多品牌运营的企业。Booking下面包括Booking.com, Agoda这两个传统的OTA品牌;还有priceline,侧重在度假产品;KAYAK,是一家比价的搜索引擎;Rentalcar.com,租车网站;OpenTable,餐馆订座的产品。此外,值得一提的是,Booking还投资了携程和美团。Expedia下面品牌就更多了,Expedia, Hotel.com, Vrbo,这是一个另类住宿的平台,Egencia,侧重于企业旅行解决方案,Carrental.com, 租车网站,Orbitz,Travelocity, ebooker等等,还有10多个其他品牌。基本上两家企业的品牌结构都是覆盖酒店和机票预定、租车、比价这几个业务类别。但Expedia似乎有点品牌过于分散,不知道是不是在整合的过程中。品牌分散对营销费用和IT费用都是不利的。

这两家公司虽然业务涵盖了酒店、机票、租车、比价等,但他们的主要收入都是来自于酒店预订。所以我们先看一看这两家公司所能提供的住宿场所的数量,类型以及分布。到2019年底,Booking有258万个住宿场所,其中46万个是酒店,212万个另类住宿场所。所谓另类住宿,就是家庭旅馆等这些有别于传统酒店和度假村的地方。Expedia则拥有84万家酒店和210万个另类住宿场所。看起来Expedia在住宿类的资产数量上是超过Booking的,尤其是酒店类住宿数量。

Booking和Expedia的收入结构都包括OTA和广告两部分。广告收入主要来源于他们下属的比价网站。两家公司的广告收入都在11亿美元左右,占总收入的比例只有个位数。随着Google这样的巨头在旅游行业发力,广告收入的未来堪忧。OTA收入则存在三种业务模式:提成模式(commission based model)、批发模式(merchant model)和平台模式。提成模式就是根据酒店成交的金额进行提成,付款是在酒店前台完成的。这个模式的优点是比较简单,纯粹中介。批发模式是OTA公司帮助处理付款,就是说你钱是交给OTA公司的,OTA公司再按照约定的价格付给酒店,这样可以赚个中间差价。采用批发模式,OTA可以根据自己的预判先批量订购一批酒店房间,因为量大所以可以拿到低价。卖不出去的房间怎么办?这没有一定之规,就看双方的议价能力了。若OTA占据谈判优势,可以要求把卖不出去的房间在24小时前退给酒店。另外,采用批发模式,OTA可以组合包括交通在内的旅游产品,例如自由行。平台模式类似于淘宝(或者airbnb),就是卖家(业主)可以把商品(住宿)发布在平台上,平台起到一个广告和撮合交易的作用。平台模式是向商户和消费者双方都收费的,商户可以选择扣点,也可以选择年费。Booking和Expedia在OTA业务模式上有完全不同的选择。Booking是以提成模式为主的,而Expedia主要是采用批发模式。详见下表:

对比Booking和Expedia在2019年的财务表现,可以看到,Booking 的收入只比Expedia高出25%,但净利润却是Expedia的8.5倍!市值也是Expedia的7.4倍。这引起了我深入探究一下的兴趣。为什么规模差不多的两个OTA企业利润能差距这么大?

是不是Expedia某些成本项很高?我们对比一下两家公司的成本情况。他们披露成本的口径不一样。为了对比方便,我用一套成本项目定义,把成本分配到可比的同一套口径上:

我们先看看最大的成本项,营销费用。两家公司都在50亿美元上下。然而,由于收入的差异,这50亿美元对Expedia来说,足足占了41.8%的收入,而对Booking来说,只是33%。用OTA收入/营销费用的比率来看,Booking每元营销费用产生2.8美元的OTA收入,而Expedia每元营销费用只能产生1.9美元的OTA收入。这里的OTA收入是指来自预定的收入(别忘了,这两家公司还有广告收入)。看到这里,是不是要为Booking的营销团队点个赞?不过先别急着点赞,我们再深入分析一下,为什么Booking能产生更高的营销效率呢?对OTA行业来说,收入是提成或者差价,并不是客户预定的总消费。而营销所直接影响到的,其实是预定的总消费。我们看看这两家企业在预定总消费上有什么不同:2019年,Booking上产生的预定总消费为964亿美元,Expedia上产生的总消费为996亿美元,Expedia上消费总额反而超过Booking!用消费总额/营销费用这个比例来看,Booking为19.4,Expedia为19.8。这告诉我们,其实这两家企业的营销效率基本相当,Expedia甚至还略高一点。

那么为什么Booking的收入要高出很多呢?这说明,Booking从酒店方获得的提成或者差价要大大超出Expedia。我们定义一个指标,叫做净收入率,代表净收入/总消费收入。Booking和Expedia的净收入率分别为14.5%和11%。为什么Booking的净收入率更高呢?没有更多的信息,我只能做一些推测。(1)Booking的酒店成交结构里,有可能有单体/小规模酒店的占比高。这些酒店相比大型连锁酒店来说议价力比较低;(2)Expedia以批发模式为主,赚差价还赶不上赚提成;(3)Expedia实际成交价格相比Booking更低,所以提成更少。这个也无法验证,只是推测。虽然没有足够的信息去追根溯源,但Booking和Expedia的这个趋势是稳定的。存在即是合理,也就是说,除非Expedia进行大的转型,这个现状很难改变。试想一下,有A和B两家公司,他们的产品类似,A公司能卖出高价,B公司只能卖出平价,但B公司也需要花费同样多的营销费用才能获得和A公司一样的销售额。这是不是说明,B公司薄利也没能多销?Expedia现在就是B公司。与Booking相比,或者他的批发模式赶不上提成模式,或者他的运营水平大大不及Booking。无论是哪种,都是不容易改变的。这种级别的改变需要新的管理团队、新的战略、新的管理体系,基本相当于二次创业。

再看一下人工成本。Expedia的人工成本比Booking还要高出10%。从人数上看,Booking员工总数为26,400人,而Expedia的员工总数为25,400人。这是不是说,Expedia的人均工资有点高?有可能,但更大的概率是由于员工分布带来的。作为全球化的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不同区域间的员工配置来降低人工成本。不管怎样,从人工成本上看,Booking的管理水平也是领先于Expedia的。

销售成本上Expedia也高出Booking 12亿美元,这是由于业务模式和成本管理能力导致的。由于Expedia主要是采用批发模式,要处理付款问题,仅信用卡相关费用一项就花费了5.2亿美元。另外,销售相关的Expedia的云和数据中心的费用也上涨很快,每年超过20%,在2019年已经达到6.9亿美元。

总结一下对比两家公司成本结构的发现:

(1) Booking的运营管理水平大幅超过Expedia。体现在净收入率更高、人效更高、销售成本更低。

(2) Expedia虽然整体上更加“薄利”,但并未能因此更加“多销”,仍然需要花费与Booking同样的营销成本才能获得相同的消费总收入(毛收入)

(3) 对标Booking,Expedia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这需要公司进行全面管理变革。这个不是我们作为普通投资者所能左右的。但如果这家企业有这样的决心和行动,是值得关注其发展动态的。

好了,看起来Booking是更靠谱的企业。在现在大盘剧烈波动、实体经济恢复前景不明的情况下,靠谱很重要!除了从成本分析中看到的优势外,还有一个原因让我觉得这家企业很靠谱,就是他的CEO Glenn D. Fogel。Glenn在3月23日向全体员工发了一封信,表明他和其他三名主要高管将在疫情危机期间放弃工资。有担当啊!查了一下,Glenn在2000年加入Booking,在公司里一路成长,2017年成为CEO。这种一路公司内部成长起来的CEO,并在就任后证明了自己运营公司的能力,对处于高度成熟期,要重点抓运营效率的公司来说,是非常靠谱的一类高管。

既然看好Booking,我们就重点看一下他的合理价值吧。我们还是用现金流折现的办法。从财报上看,Booking在2019年收入增长3.7%。但这里面有汇率变化的影响。如果不考虑汇率变化,他实际增长7%。这个增长率怎么样呢?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1)旅游市场整体增长2.9%;(2)中介市场在逐渐从线下向线上迁移;(3)OTA市场高度成熟,Booking在行业里是领导者。在这三个条件下,7%这样的增长速度还是比较合理的。同样鉴于前面这三个因素,我们假定在10年时间里,Booking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到3%并能够维持住。除了OTA收入外,Booking还有一部分广告收入,主要来自于其下属的比价网站。考虑到Google在发力旅游行业,会对此造成冲击,我们假定这部分收入未来的增长是0。

收入端比较难判断的是疫情的影响。考虑到Booking是一家全球性的企业,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是3-5月共3个月,我们假定在这几个月里收入下降70%;其他月份我们假定总计降低15%,这样折算下来全年下降约为30%。我们再假定到2022年收入能够基本回到2019年的水平。

在成本和费用方面,市场营销费用,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持续提升和收入的逐步增长,占比会逐步降低,我们假定10年后能够降低2%。销售成本占比会逐渐升高,这是由于批发模式占比会越来越大,带来相应的客户服务和信用卡交易费用,我们假定其占收入的比例会逐渐上升到9%。人工费、管理费、IT、折旧等都会有一些规模效应。我们假定这几项合起来能降低2%。这样,到2030年,全部运营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将由2019年的64.5%降低到2030年的63.3%,略降1.2%。可以看出,Booking在成本上的空间也不大了。

未来10年的财务预测见下表:

由于现在利率极低,对未来5年,我们用5%的折现率。5年以后,我们用10%的折现率以确保安全。在上述条件下,Booking的合理市值为535亿美元,合每股1293美元。按照巴菲特20%安全边际的要求,买入价在1034美元以下。Booking现在的收盘价为1230美元,已经低于合理价格,但仍然缺少安全边际。我们最好还是保持一点耐心,等待大盘带给我们机会。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凌波小仙2020-06-19 12:27

+1

两路向北2020-05-05 07:58

国内的趋势值得参考。疫情之后线上购买模式加强,商家都不满各个平台的“剥削”,小程序兴起去中心化成为新的趋势。这个对平台抽佣的经营模式有显著影响。

洪易2020-04-25 00:50

谢谢 回复。
“與酒店訂有利合約(期限到,賣不出可退回)” 

那不就是没有库存风险了?
携程也说没有风险,好处是可以先拿付款,房客不會輕易退訂

冯柳不择时2020-04-22 22:37

分析携程看看?加进去一起

百宝熊2020-04-22 08:18

booking vs ctrip

太平山的鹰2020-04-15 09:18

这家公司估值没那么高的核心原因是收入增长较慢,就看成本发掘的能力了。我看了一下三月份一些分析师的估值:高盛 $1225; DB: $1600; JP Morgan: $1540; CFRA: $1177。只有DB跳脱一些。这也说明,对这样一家成熟行业里的龙头企业,大家的看法较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要赚钱是不容易的。赚钱需要的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Hitchhiker7982020-04-14 20:45

目标价好像有些问题,19年eps就有100块了,这么算来2022 forward pe才12,对业内垄断龙头实在太低了。

Hitchhiker7982020-04-14 20:41

booking最近在做connected trip就是要打包游客的全套行程,从机票到接机到住宿到旅游package。如果要实现这个目标,merchant model更适合,客户服务体验也会更好。

howardchs2020-04-08 10:45

就我的理解merchant model是會有庫存風險的,只是看OTA怎麼去控. Expedia業務merchant model比重很高, 所以他會透過各種手段,比方與酒店訂有利合約(期限到,賣不出可退回),  拿merchant房源時比較保守只拿確定賣得掉的(比方同酒店同時段你在Agoda可以預付訂到merchant房, 但Expedia訂不到)等方式來控庫存風險,所以Expedia敢說他們基本上沒有庫存風險,但相對merchant房源深度和廣度都較差. 另外, OTA 也會利用過取消期限不退款, 訂merchant房點數折扣多或價格優惠, 以及小禮物等方式促使merchat model房客不會輕易退訂, 來降低merchant model的庫存風險.

洪易2020-04-08 02:57



 "這幾年看起批發和抽傭的take rate差不多沒有顯著較佳,但趨勢反而需要背房源庫存風險的批發模式比重不斷上升,讓我很不解。"
请问下是不是 Merchant Model 没有房源庫存風險?  Please see below
From Expedia's10-K
Merchant Hotel. We provide travelers access to book hotel room reservations through our contracts with lodging suppliers, which provide us with rates and availability information for rooms but for which we have no control over the rooms and do not bear inventory ri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