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资金真的没有风险吗-从康得新事件中汲取惨痛教训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3喜欢:3

昨天我发的《投资者一眼就可以规避锦州港》文章引发大家热议,我看有投资者在评论中多次提到当年的康得新事件的惨痛投资经历。该公司出现问题的地方居然是被人认为风险最小的货币资金,也算是给我们广大投资者上了一课。本文分享一点个人在货币资金风险排查的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先看货币资金风险排查的三个前提条件?

先去年度利润表中找到营业收入、净利润这两个数据,再简单计算一下企业日常营运需要的货币资金量,然后带着这三项数据去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1.货币资金量>企业日常营运货币资金需求

(该点是查看货币资金的需求量是不是长期脱离实际,一般我认为比值如果长期高于1.2就要查一下,高于1.5就要小心)

2.货币资金量/营业收入或货币资金量/净利润比值较高

(该点是考虑如果货币资金出了问题对于当年净利润的影响有多少,如果比值很小就没有必要关注货币资金)

3.货币资金量/总资产的比值较高

(对于企业资产质量的风险排查要抓大放小,影响小的不需要关注)

个人认为在股票进入备选股时,货币资金只要满足以上3个条件的其中1个就必须对货币资金的风险进行排查。但是我属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一般在股票最后的建仓阶段是一定会排查一次货币资金的财务风险。

二、货币资金如何排查

这个其实很简单,把下面解决下面这句话就可以了。

货币资金从哪里来,成本多少,货币资金到哪里去,收益几何,风险多少?

1.货币资金从哪里来(是不是一部分从有息负责中来呢)

看下企业的资产负责率,挖下企业的有息负债。

企业货币资金的大部分是占用无息负债的风险最低,少部分为有息负债的风险其次,大部分为有息负债的风险最大,这也就是可能存在“大存大贷”问题。

2.货币资金成本多少,收益几何

用下面的方法往前多计算几年的有息负债部分成本和货币资金收益。

资金成本=2023年度利息支出/平均有息负债

平均有息负债=2022年度,2023年度1/2/3/4季度资产负债表里的所有有息负债数值的和/5

计算货币资金收益=利息收入/平均货币资金

平均货币资金=2022年度,2023年度1/2/3/4季度资产负债表里的货币资金的和/5

第1点 比较下收益有没有比成本高,如果没有的话,就要拉响财务风险警示灯了,毕竟企业是不会做慈善的。

第2点 货币资金的收益率有没有太高或太低,看看脱离了实际没有。因为我是一个研究银行股的投资者,我还会去年报里看下有没有披露定期存款,再比较连续几年收益率和银行的资产存款成本是不是相匹配。有没有存在企业所在地区的银行存款成本是逐年降低的,但是企业货币资金的收益率的逐年提高之类的问题等等。有问题一样拉响风险警示灯。

3.货币资金去哪里,风险如何

看下货币资金的大头是去了哪里,不同的去处风险不同。大银行的银行存款最安全,小银行其次,存在财务公司就有点风险了哦。很恶心的事情就是有的公司有钱不分红,把钱存在财务公司拿和存银行几乎一样的收益,然后财务公司把钱拿去或是投资或是放贷款,有好处这个财务公司全部吃进,出了风险让上市公司扛着苦一苦我们这些小散户。

4.另外,如果企业货币资金很多,每年的利润也不错,但是分红却很低,这种公司也要规避下,有可能有财务风险。

三、回顾下康得新事件

2017年7月25日,康得新股价闪崩跌停。“白马股”康得新股价大跌引发外界强烈关。不过之后几个月股价又继续创新高,回头来看这次闪崩很可能有一些财务投资者发现了一些问题。

2017年8月,康得新回复深交所对公司2017年半年报的问询函,“大存大贷”问题首当其冲。

2019年1月,康得新公告“18 康得新 SCP001”、“18康得新SCP002”不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构成实质性违约。后因短债违约,公司银行账户被冻结。至此财务问题已彻底暴露。

如果我们回到2017、2018年能躲这个大坑吗,我估计是很难,因为在那个时期没有几个人在投资时会关注货币资金的风险问题。直到后续企业暴雷事件不断发生后,投资者才逐步认识到货币资金的财务风险。

回顾康得新事件、锦州港事件,再次告诉我们投资时一定要排查财务风险,且必须要分散投资,避免因个股暴雷而一次性彻底损失全部本金。

所以企业的货币资金不是绝对安全的。本文是我的对货币资金的一些思考体会,供大家批评指正。如果大家能有其他更好的排查风险思路,也可以分享出来让我学习下。

愿大家炒股不踩雷,投资日进斗金。

$锦州港(SH600190)$

全部讨论

康得新就是货币资金高利息低。后来被查明账上根本就没有钱,康得集团利用银行集团归集业务将康得新每一笔存款实时划转到康德集团账户。然后通过集团账户流出进行造假,反正造假有通过集团账户钟玉将多少资产润出去这个就没人知道了。

06-03 10:29

企業為什麼敢造假?
高管為什麼敢作假?
會計事務所為什麼敢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