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双十一让我重新认识了定投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5喜欢:6

又到一年双十一。今年你“剁手”了啥?

有人吐槽,最早的双十一考验大家的钱包,后来的双十一考验大家的智商,现在的双十一考验大家的人脉。

其实,双十一玩得最溜的还是心理学,刺激到无数人的内心G点,让大家乖乖买单。

同样,要把定投做好,也得绕过一些心理误区,战胜一些人性的弱点。


优惠力度辣么大

“占便宜”的安慰心理


锚定效应

人们在做决定前,容易受到特定信息影响,该信息犹如一个沉重的锚,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以特定信息为基准,在它的一定范围内做判断,这样往往会造成决策的偏误。

双十一时许多商品都会有一个原价和一个折扣价,当我们以较高的原价作为“锚”时,折扣价就会看起来异常划算,使我们产生一种自己“占了便宜”的安慰心理。

这种看起来的“划算”,常常使我们做出非理性的购买判断。

定投启示

心中有定投,眼里无净值


投资理财也有锚定效应。

不论股票还是基金,大家都习惯于把某个价格当成“锚”。

比如,股票A,从10元涨到20元的时候,很多人“恐高”不敢买,后来股票A涨到50元再跌回20元的时候,很多人就愿意冲进去“抄底”。

你心中的“锚”有多大,实际的偏差就有多大。

做定投要记住——“心中有定投,眼里无净值”。天天盯着净值看,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因为,很多人在市场下跌时由于恐惧而终止定投,半途而废;稍微涨了一点点就迫不及待卖出,错过了真正的行情。

正确的定投姿势,应该有明确的计划——定投XX年、目标收益率XX%,然后严格按计划执行,不被心中的“锚”所迷惑。


这可是双十一啊

不买点啥没有参与感


从众心理

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受到群体的引导和压力,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通俗的说就是“随大流”。

双十一已经成为一个符号,标记着一个全民购物的时点。

各种广告、推送、软文、段子铺天盖地,旁边的人也在不停地谈论,这些都在提醒着你——双十一来了。

大家都在买买买,真的很划算,我不参与好像错过了什么……

很多人在这样的思维下,花了钱,剁了手,冷静之后才觉得这钱花得冤枉。


定投启示

莫听穿林打叶声

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利空利好,不断出现在我们眼前。

很多人被舆论裹挟,被每天的涨跌左右,缺乏独立思考,一会儿买一会儿卖,钱没有赚到,手续费倒是贡献不少。

但对定投的人而言,这些大多属于“穿林打叶”的杂音。

定投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

决定定投最终收益的是3年、5年甚至更长时间之后的股市表现,所以不必纠结于眼前的股市涨跌,不用理会不断出现在眼前的各种信息。

要有“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定力、信心和勇气,方能在定投这场长跑中胜出。


零点秒杀

你以为你是幸运的


麦克斯韦尔定律

任何事情都看似很难,实质不难;任何事情都比你预期的更令人满意;任何事情都能办好,而且是在最佳的时刻办好。

双十一很多商家都有这样的套路:秒杀竞争。

时间一到,盯着秒杀屏幕的你,活脱脱就是名斗士,活成了商家最爱的模样。

商家有意通过这场看似数量有限、先到先得、不是所有人都能抢购成功的秒杀,引起买家之间的竞购行为,引发麦克斯韦尔定律。

秒杀成功的买家,会有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而秒不成功的买家也无所谓,反正还有下一场秒杀……

定投启示

别总想着手动扣款

很多人做定投,却不安于定期扣款,总想“优化”。

今天跌得多?那就今天扣款

今天涨上去了?那就暂停扣款。

周四好像是“法定砸盘日”?那就周四扣款。

这些人总觉得自己能抓住低点,将自己扣款的效益最大化。然而,今天跌得多,说不定明天跌得更多,今天涨了,明天可能继续涨。

实际上,越优化越像炒股,不优化才是定投的“精髓”。每天盯着市场涨跌才决定扣不扣款,这与定投“省心省力”的初衷本末倒置。

分期付款

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啊

一台iPone11,售价5499元,太贵了,不买。

24期免息分期,每月只用还229元,“这不等于白送?”,买了买了。

据说,这是iPone11今年销量大增的重要原因。

双十一,种草的东西太贵下不去手?没事,还有花呗分期、白条分期、信用卡分期……

没有什么事情是分期不能解决的,如果有,就多分几期。

分期把购买的门槛降低,让很多人在不自觉中越买越多,甚至买了很多平时不会考虑的高价物品。比如上面说的iPone11。

分期一时爽,还款……

定投启示

拿铁因子


拿铁因子

指的是生活中的非必要开销,比如每天午后的一杯拿铁咖啡,这类开支看似不大,但经年累月下来,数目不可小觑。

多来一些“拿铁因子”,足以掏空我们的荷包。

如果你想攒钱买房买车、攒钱给孩子读书、攒钱养老,那么不妨砍除 “拿铁因子”。

但是,这样做就够了吗?

其实还一种更为精明的理财方法:用“拿铁因子”的钱去定投。

不经意花掉的小钱,积少成多也是一大笔了。

举个例子,一个85后,毕业后的2010年6月开始定投创业板指数,每周150块钱,截止今年10月31日,本金+收益为9.8万元。

月光的小伙伴,看完这个数字会不会有点后悔?

注:历史测算仅供参考,不代表未来收益


我购物我快乐

近在眼前的满足感

有研究发现,购物会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从而启动大脑内部的奖赏回路,给人带来强烈的快感。

人们都喜欢近在眼前的满足感:跑步很好,但躺在沙发上更舒服;读书很好,但玩游戏更炫酷;存钱很好,但买买买更满足。

双曲贴现

很多人都有一种倾向,即:避免从事一些需要在短期内付出成本,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其收益的活动。

长远的“效益”很美好,但被人的大脑一“贴现”,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定投启示

用未来的钱

定投要在一个不短的时间内持续投入,却很有可能没有收益甚至发生亏损,实现不了“近在眼前的满足感”。

所以都说定投好,但真正做定投的人却很少。

双曲贴现还有一个经典案例,叫两级实验:

两级实验

在实验第一阶段,人们可以选择今天得到100元或者明天得到110元;

第二个阶段,他们可以选择一个月后拿到100元或者一个月零一天后拿到110元。

这两个选择在本质上是完全等同的:多等一天,就可以多拿10元。

然而,很多人在第一阶段选择立即得到数目较小的那笔钱,而在第二阶段则更倾向于多等一天而得到那额外的10元。

如果时间拉长,“双曲贴现者”在考虑将来的时候,能够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这个实验给了我们启发——定投的钱,最好是用未来的现金流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就是每月工资收入的一部分。

反正是未来的钱,无法即刻产生收益,提供不了“近在眼前的满足感”,不妨把这笔钱交给定投,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等待,或许会有更大的收获。

最后附赠一个“省钱秘笈”,据说已经成功阻止了很多人“剁手”:

CPW(Cost Per Wear)

CPW=P/N。

比如,当你看到一件衣服时,你可以把它的价值(P)除以你会穿这件衣服的次数(N),得到的数字就是这件衣服每次穿着的花费(CPW)。

一件3000元的衣服,你穿100次,每次的穿着成本就是30元;而一件300元的大衣,你穿1次,那每次的穿着成本是300元。

这样的算法不仅限于衣服,你可以把它推广到任何一件商品,由此你就可以知道这件东西是不是你真的需要买的。

双十一虽好,也请三思而后买。省下来的钱可以做定投嘛。


融通中国风1号混合

融通人工智能指数(LOF)

融通深证100指数A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全部讨论

花下树2019-11-12 15:31

吃药喝酒2019-11-11 15:33

举个例子,一个85后,毕业后的2010年6月开始定投创业板指数,每周150块钱,截止今年10月31日,本金+收益为9.8万元。
月光的小伙伴,看完这个数字会不会有点后悔?
9年36%。。。。。。还没货币高。。。。简直太后悔了嗷

William悟空2019-11-11 15:30

今天适合追投

Mr杨晓天2019-11-11 12:01

实际上定投并没有被证明是比炒股更好的投资方式,不然大家都去定投了。

二哥De财富江湖2019-11-11 11:52

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