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8回复:63喜欢:18

 5000万头出栏的饲料原料成本一定比500万头低吗?其实不一定,或者说在大部分时间里,规模越大饲料成本越难调节。第一,规模越大,其实原料的选择空间越小,对于年出栏几十万头的养猪企业,蛋白原料可以全部用豆粕,也可以全部用菜粕、花生粕、胚芽粕,但是对于几千万头的企业,花生粕一定会被PASS掉,因为全国花生粕的产量有限且不能长期储存,菜粕也只会作为补充原料。同样道理,几十万头规模的养猪企业能量饲料能全部用玉米,也能全部用小麦、大麦、木薯、高粱、糙米、碎米、陈化稻谷,但是对于几千万头的养猪企业,主要的能量饲料只有玉米和小麦,其他品种都只能作为补充,因为其他品种相对于几千万头的体量,都不可能提供稳定而充足的供应。那么在原料价差比较大的时候,小规模的养殖企业可以全部使用最便宜的原料,而大型企业却只能用这些便宜的原料做补充,这种价差是规模效应远远不能弥补的。对于牧原来说,如果未来规模继续增长,那么决定牧原能否大规模使用小麦做原料的最主要因素其实是政策而非技术或采购能力,因为小麦作为主粮受到国家特殊管控。如果小麦价格再次低于玉米,而国家政策禁止小麦作为饲料原料的话,对于小规模养殖企业,他们仍然可以采用直接从农户手中采购的形式,但是对于牧原的体量,直接从农户手中采购是不现实的,也许可以在收获季在当地少量收购,但是大规模直接收购从技术上不现实,从政策上也很容易被发现从而受到处罚。第二,因为体量过大,为了保证原料充足稳定的供应,大型养殖集团在采购上只能选择大型供货商,比如牧原在四五年前还大量从当地粮食贩子手中采购粮食,但是现在能量饲料的主要采购商只剩下了中粮和中储粮,另外和一些大型进出口贸易商合作采购进口玉米作为补充。与这种大型供应商合作,供应的稳定性是可以保证的,但是在相同账期的情况下,采购单价其实反而是要高于直接从当地粮食贩子手中采购的。买的越多越便宜,但是当采购方的需求达到一等程度而且要求稳定供应的话,单价反而会上涨,不仅粮食行业有这个现象,很多工业供应链也会有这个现象。第三,由于能够提供大量且稳定原料供应的供货商是极少数,导致大集团的采购可选择供货商越来越少,采购越来越集中,那么随着养殖企业规模的继续扩大,采购规模的继续提升,你的采购金额占供货商的比例也是越来越高的,供货商出于控制自身风险控制的考虑,要么缩短账期,要么购买期货、保险等金融衍生品来覆盖自身风险,而这些费用必然会转嫁到采购方头上。

有些人整天满口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根本不知道规模不经济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不仅在原料采购上,在工程建设、人员规模、技术研发,甚至销售环节上,都会产生规模不经济,当然每个环节产生的具体原因是不一样的。只有了解每个环节出现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整天把一个概念挂到嘴边,然后试图用另一个概念来解决这个概念。

养猪这个行业要说简单也简单,回老家盖两间猪圈买几只仔猪再买几袋饲料就能养到出栏,要说复杂,大型规模养殖某种程度上并不比芯片制造简单到哪去。芯片股下面为什么就没几个外行人看几篇研报就敢评论行业发展趋势评论公司技术优劣?养猪股下面怎么就那么多人知道几个概念就觉得自己是专家呢?我觉得,对未知要充满敬畏,对已知,更要充满敬畏$牧原股份(SZ002714)$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