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3000亿立讯精密并购发展的策略与逻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17岁,少女出门打工,32岁以10多万元创业,她的创业是从并购开始。尔后带领公司通过并购发展,一路生花。43岁公司上市,市值70亿元;今年57岁,公司营收3000亿元,进入世界500强,市值3000亿元,个人财富530亿元。迄今为止,其有影响力的并购交易的财务成功率高达55%,而并购界全球的成功率仅有30%,这么神奇,她有什么样的秘诀?

立讯精密创始人王来春的职业生涯从1984年17岁外出打工开始,如今57岁,恰好奋斗了40年。2023年,王来春个人以530亿财富位于中国富豪第77位、创办的公司以3000亿市值列于A股果链企业第三把交椅、世界500强第479位,堪称全球制造业界的巾帼英豪。

历经15年打工生涯磨砺,1999年,32岁的王来春筹集十几万元开始创业,到2023年,其创办的立讯精密总资产1620亿元、净资产702.8亿元、总营收2319亿元,净利润122.4亿元。期间,总资产增长了100多万倍,24年来总资产CAGR高达78%。这一增长速度,无人能与争锋。而并购作为发展策略为立讯精密高速发展一路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

王来春创业从收购(香港立讯)起家,最初业务来自富士康分包的电脑连接器业务。此后,通过收购不断扩大电脑连接器业务,使其成为立讯精密第一主业。再后来,又通过收购不断拓展消费电子应用,布局通讯应用、汽车应用、医疗应用的市场需求,立讯精密成为全球第九大连接器企业,产品覆盖连接器全产业链。在诸多布局的应用中,消费电子一直独占鳌头,2023年依然占公司营收比的85%,而其它应用领域营收占比相对较低。因此,立讯精密是名副其实的消费电子制造企业。

在连接器领域,从器件、组件到系统,通过并购实行连接器业务全产业链贯通发展的特征。除了连接器业务外,立讯精密亦通过收购,向声学、影像学组件开展多元化发展。同时,立讯精密初始业务主要来自王来春老东家富士康,上市前来自富士康的业务占降至近50%,然后通过收购不断切入和扩大苹果供应链,2023年,营收中75%来自苹果供应链,达到1739亿元,大客户策略非常突出。因此,立讯精密的并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客户同心圆、全产业链、产品多元化的特点。

这一景象,用立讯精密的语言来描述,通过并购,助力公司“在消费电子、汽车、通信等领域构建起一个多元化、集成化、协同化的战略版图”。

立讯精密这一发展策略和其制造水平,引用王来春引用过荀子的话来描述,是“与凤凰同飞的,必是俊鸟”。用并购的行话来解释说,这是客户同心圆并购,即聚焦市场大需求和大应用趋势,围绕这一应用领域的龙头企业的供应链展开收购布局,实现“与凤凰同飞”,成为“俊鸟”;同时,在王来春心目中,立讯精密早已走出低水平的代工企业发展阶段,成为提供智慧精密制造解决方案的的科技型制造企业,能够提供解决方案的,是需要自主研发能力,已经超过了简单的代工。

立讯精密并购发展的智慧,概而言之,即:1.捕捉和满足市场需求趋势——2.围绕这一需求的全球龙头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3.为快速形成产品和服务能力而围绕龙头企业收购其供应商——4.切入供应链后对其供应链开展全产业链的并购——5.新的市场需求和趋势不断出现,如此循环往复,滚滚向前,一路生花。

但纵观结果,立讯精密并购发展的贡献更多体现在战略实施、产品和市场开拓上,体现在财务上的贡献相对有限,这正说明其过去14年的并购主要是产业并购,而非过去资本市场流行的套利并购和财务型并购。而立讯精密对业绩有影响的11宗并购,财务上成功率高达55%,这是十分罕见的。

当下,随着立讯精密消费电子毛利润率的持续走低接近10%,这块占营收85%的应用领域,不再那么性感;整个立讯精密毛利润率接近11%,利润已经很薄。突围势在必行,立讯精密曾在两个维度四个层面进行突破:一是向有限上游收购降本、提高智能制造水平降本;二是向未来收购技术、产品以拓新;三是向当下横向收购以扩产能;四是降低管理费用挤出利润。即:降本、拓新、扩产、降费。

在拓新方面,2023年立讯精密已经把通讯应用列为新的第二增长曲线,近期,立讯精密与intel增资合作突进智算应用,是其寻求消费电子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的努力。收购、参股、合资、独立投资,各种资本方式,各遣其长,为发展所用。

目 录

I.打工妹王来春

II.立讯精密的长期高速成长

III.立讯精密并购发展与战略优化

IV.立讯精密并购发展与业务成长

V.立讯精密并购发展与财务贡献

VI.立讯精密管理压力与并购整合

VII.立讯精密的发展压力

I.王来春:打工妹到百亿富豪

王来春,广东汕头澄海区莲下镇槐泽村人,1967年出生,从小家境贫寒,两个哥哥选择了辍学,把唯一的读书机会留给了她。遗憾的是,王来春1984年以13分之差和大学失之交臂。此后她还报考过警校,准备进入深圳大学的夜校深造,但贫困让她最终放弃了复读的想法。

1984年,王来春选择与同学一起到深圳打工。在日本三洋深圳蛇口工厂打了几年工,积累了一定经验,“进入三洋后,我第一次见识到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以及现代化的电子制造业,心里非常兴奋”,王来春后来回忆说。

1988年,富士康到大陆设立第一家工厂深圳西乡的深圳海洋精密电脑接插件厂,王来春应聘成为了富士康的第一批员工。在接下来的十余年时间里,王来春凭借勤恳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郭台铭的赏识,职位也从最基础的车间女工逐步升迁到了管理千名员工的课长的位置,这是当时大陆员工能够抵达的最高职位,王来春已经具备了管理一家工厂的经验和能力了。

1999年,王来春收购香港立讯创业,在深圳西乡设厂,承接了郭台铭将富士康部分连接器生产业务,开始创业。2004年,王来春投资成立立讯精密,通过代工起步,逐步加强自主研发,最终壮大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产品和企业通讯产品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王来春非常重视研发,2023年,立讯精密直接用于研发的费用高达82亿元,占收入比3.5%,她个人也坚持学习,获得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EMBA。

但直到2020年,立讯精密一直不为公众所知,2020年10月初,立讯精密股价从2019年底8元左右开始起飞,奔上63.53元的历史巅峰,增长逾700%,市值达4560亿元,一鸣惊人,引发国人关注。

立讯精密的起家产品是电脑连接器业务,应用领域覆盖电脑、3C等,现在产品已经拓展至马达、无线充电、FPC、天线、声学和电子模块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应用领域覆盖消费电子、通讯互联、汽车互联、电脑。

2024年7月,立讯精密是一家年营收近3000亿元的精密制造企业。2023年,王来春以530亿元身家位于中国富豪第77名,同年,立讯精密进入世界500强,并位于479位。

II.立讯精密长期高速成长

1999年,32岁的王来春回老家与哥哥王来胜一起筹集到十几万元,收购了香港立讯公司(luxshare),并在深圳西乡建起自己的工厂,开始了创业。郭台铭将富士康配套的连接器生产业务交给王来春做,这便奠定了立讯今后的主营业务——连接器研发、制造和销售。

2004年5月,王来春通过投资设立立讯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这便是今日的立讯精密(SZ:002475)。到2008年,历经10年打拼,立讯精密总资产已经3.484亿元、净资产2.088亿元、总营收3.511亿元、净利润3476万元。2010年9月15日,立讯精密(SZ:002457)上市,首日收盘市值69.5亿。2010年末,总资产20.46亿元,净资产17.09亿元,2010年营收10.11亿元,净利1.294亿元。

2023年,立讯精密总资产1620亿元、净资产702.8亿元、总营收2319亿元,净利润122.4亿元。当前市值近3000亿,历史最高市值逾4500亿。

上市以来,立讯精密总资产CAGR2010-2023年为39.97%、净资产CAGR2010-2023年为33.09%、总营收CAGR2010-2023年为51.91%、净利润CAGR2010-2023年为41.90%、总市值CAGR2010-2023年为35%。

这增速远远高于同期中国GDP CAGR2010-2023年8.98%的水平,是其三倍多。

期间,立讯精密营收增速也远高于行业增速,2021年全球消费电子配件市场规模CAGR2017-2021年为6.51%。2021年,全球消费电子配件市场规模1748.9亿美元,2032年将达到3211.93亿美元,全球消费电子配件市场CAGR2021-2032年为5.68%。2023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规模为7734亿美元,到2032年14679.4亿美元,全球消费电子市场CAGR2023-2032年为7.63%。

立讯精密能保持这么快的增长,秘诀何在。

III.立讯精密的战略与并购

立讯精密从并购起家,上市以来,立讯精密顺应市场需求、通过并购来推进战略升级、产品和应用规划实施,成为推动其快速增长的重要策略。

2010年来,立讯精密的战略定位经过了四次调整,并通过并购进行实施:

1.2010年到2011年,定位为全球领先的连接器及连接组件提供商;

2.2012年到2015年,定位为世界一流的连接器解决方案提供商;

2016年,经过10宗并购后,立讯精密进入了全球连接器企业TOP9,初步实现了这一目标。按照王来春的解释,解决方案提供商意味着告别代工阶段,进入自主研发与创新发展阶段。

3.2016年,立讯精密定位调整为为完整产业链的连接方案提供商;完整产业链的意思,就是覆盖从器件、组件、模块到系统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经过系列收购后,2020年收购了Iphone一家整机组装厂,完成了从器件到系统的全产业链布局。

4.2017年到2023年,立讯精密定位为多元零组件与模组化产品的科技型制造企业。

这一阶段,产品多元化,不再只是连接产品与解决方案,还有声学等其它产品、组件和解决方案,这一目标在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通过多宗收购进行了实施和积累,并在2017年作为战略定位首次提出来;产品逐渐覆盖电脑、消费电子、通讯、汽车等多应用领域;期间,研发投入不断增加,自主创新增强;科技型制造特点日益凸显。

立讯精密每次战略定位调整和优化,都是通过并购来快速布局的。从收购动机来说,立讯精密和王来春实施的20宗收购,分为四类:收购上游的降本收购、收购技术的技术补短收购、收购产能的产能快速扩张收购、收购客户和市场的市场快速扩张收购。

这是并购对发展战略的贡献。

IV.立讯精密并购发展逻辑与业务贡献

战略方向调整源于市场需求,而其的落地,首先在于业务和产品。

1.从应用需求角度看,并购发展围绕新增长曲线进行

立讯精密主要增长曲线经历了从电脑互联产品到消费电子产品的演变。

实际上,立讯精密虽然从电脑连接器起家,立讯精密上市之初,主营产品是电脑连接器,营收占比80%,但上市前后就已经形成消费电子、通讯电子、汽车电子和医疗电子领域的布局。不过,15年来发展,只有消费电子一头独大,2023年占营收的85%。

2010年,立讯精密应对市场竞争,对公司产品和销售策略进行了调整,在主业台式电脑的基础上,2010年增加了笔记本电脑、上网本、一体机、游戏机以及其它消费电子产品的市场开发力度,同时开拓了汽车连接器接口视频、音频接口业务。即开始从台式电脑产品,向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探进。

到2015年,电脑互联产品、通讯产品、消费电子产品毛利润率都相当,都在23-25%左右,只有汽车互联产品毛利润率相对低在14%左右。到2023年,8年下来,除了汽车互联产品毛利润率相对稳定外,其余产品毛利润率都有不同程度下行,以消费电子下行幅度最大。

尽管如此,立讯精密业务体量的扩张主要在消费电子领域,这与其大客户策略形成的路径依赖有关;而业务占比的萎缩最大最快,是电脑互联产品。汽车、通讯等领域,不温不火。

立讯精密实际上从2006年就开始进行车载电子和汽车辅助系统的连接器研发工作,并开始批量供货,但是到了2011年,该业务的销售收入仅为5285.48万元,只占公司总营收的2.07%。2013年10月收购德国SUK,进一步打开欧美汽车厂商的供应链。虽然中国汽车行业过去10多年发展迅猛,但立讯精密的汽车连接器业务占比也没有多少提高,可能是制造和供应链壁垒比消费电子高,难以提升。

吉利蔚来等等不少汽车主机厂都自己造起了手机,但从造手机起家而造造汽车的,目前只有雷军。富士康也囔囔着要做汽车行业的代工,吉利汽车也说要做汽车领域的富士康,后者已经有了10家汽车上市企业、如同代工、只是自创了品牌,而富士康汽车代工尚未看到有多大规模。

2.从产品角度来看立讯精密并购发展,经历了从器件、组件、模块再到系统,全产业链并购发展。

(1)2011年到2016年上半年,收购的标的主要是连接器产品,从电缆线到数据线、高频信号线;先后收购了联滔电子昆山、科尔通实业、台湾宣德科技、硕博科技吉安、丰岛科技、协讯电子吉安等6家企业。

硕博科技是台湾和硕集团在大陆企业。2010年,硕博科技江西是立讯精密第二大供应商,占2010年采购总额的14.41%。2020年营收35.28亿元,占立讯精密营收3.81%、净利规模的3.86%。到2023年,业务规模已经不在主要参控子公司之列。

(2)2016年下半年到2020年,收购了相机模组产品、音像模组产品、手机结构件企业,从器件到模组,并推进了产品多元化。期间,王来春家族旗下的立景科创收购了台湾光宝集团相机模组部门、收购了苹果相机组件供应商高伟电子等。

(3)2020年下半年来,立讯精密收购了苹果组装厂、代工厂高伟电子。

立讯精密从连接器业务起家,20宗交易并购发展呈现两大特点:从收购手机和电脑的连接器件,到收购声、向模组产品,实现了多元化;一是从从单一零部件到组件,从组件到系统的组装工厂,实现了供应链的全产业链贯通。

3.从客户角度来看并购发展,围绕苹果大客户进行

1999年初创时,立讯精密香港主要是从富士康拿单。2004年立讯精密设立之初,初期的客户开发均为内销客户,公司的经营层将管理来料加工厂业务中形成的服务国际客户的综合能力应用到立讯有限的生产经营中,公司迅速成为国内三大电脑品牌厂商——联想、同方、方正的主力供应商,并开始承接了富士康的国内订单。

上市前,主要产品是台式电脑和NB电脑(NoteBook)连接器,主要客户是联想、同方、方正科技和富士康。而富士康是公司最大客户,2009年还占公司销售收入的45.38%。立讯精密解释,富士康占公司销售额的比例较高,一方面是公司凭借综合实力成为富士康的重要零组件供应商,双方结成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公司也被联想等品牌厂商确定为指定供应商,此种模式的销售额也稳固了与富士康的合作关系,因为联想是富士康的主要客户。

到2007年,立讯精密开始出口业务,先后开发了富士康、伟创力、正崴精密、博硕科技、台湾光宝等国际知名客户,外销收入大幅上升,逐步成为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

2010年上市后,情况和策略开始变化,通过收购,立讯精密大客户开始从富士康转向苹果。

2011年4月收购联滔电子昆山公司,直接进入苹果产业链。联滔电子是苹果的来料加工连接器的企业,后来进化为进料加工连接器的企业。2016年收购台湾美律实业旗下的苏州美特,拿下了耳机系统、扬声器、微电机麦克风等微型电声器件,凭此产能,2017年立讯精密拿下了苹果Airpods无线耳机代工资格。2020年,立讯精密收购台湾地区上市公司纬创的纬新资通,拿下了第一座苹果手机装配厂,进入iPHONE代工领域。2021年收购高伟电子,进入苹果组装链。2021年,立讯精密对苹果公司的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高达74.09%。2023年21.08亿元收购昆山世硕,进一步壮大苹果代工产业链。

2023年,来自消费电子的收入占比达到85%,其中对第一大客户苹果的销售占公司收入比达到75.24%,比2022年73.28%进一步提高。而2022年立讯精密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销售总额的比例才83.09%,其中苹果一家就占据了73.28%。

其中,2011年收购的昆山联滔电子,是2023年立讯精密主要参控股子公司之一,其年度营收229亿元,占立讯精密年度营收比9.87%,净利5.7亿元,占立讯精密年度净利润的4.66%。

起步时,富士康的订单占了营收80%,到如今,通过系列收购,来自苹果的订单占了营收75%。到这里,可以简单粗糙地说,立讯精密的客户和业务都是并购而来,都是围绕苹果而展开。这一大客户通同心圆收购的逻辑,用王来春的口头语来说,就是与凤凰同飞的必是俊鸟。

苹果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企业、科技企业已经长居美国上市公司榜首多年,当前市值依然高达3.54万亿美元,合约25.488万亿人民币,约占中国2023年GDP的20%强,是立讯精密市值的86倍,其2023财年营收3833亿美元,是立讯精密的9倍多。

4.从增长曲线看,回归到应用大客户的同心圆并购策略

最近,立讯精密进一步优化策略,宣布要在消费电子业务的基础上,前瞻规划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一方面,要以“工艺+底层技术”制造能力组合为敲门砖,实现核心客户新老产品的不断拓展、实现其它消费电子客户新老产品不断拓展,并把这能力横向拉通到汽车、通讯板块。这个横向跨界,横向是都是精密零部件制造嘛,跨界是跨越了应用领域和行业,造手机和造汽车的零部件,是两个大行业。

另一方面,通过零组件、模组、系统级组装进行顺向或者逆向垂直整合,不断深挖产品价值深度,进行垂直一体化并购整合、把产业链价值内部化。

其实,这一第二增长曲线的规划,是要同时在同一个行业的垂直一体化制造能力打造和跨界推广这一制造能力进行产品多元化,这两个方向发力。其核心是客户产品交叉协同同心圆策略的延伸。

在2024年年度规划中,立讯精密进一步把通讯领域、尤其是智算中心领域,作为第二增长曲线,开辟动能,服务国内外头部云服务客户。日前刚刚引入英特尔中国这一云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拓展通讯与数据中心产品的布局能力。(立讯精密引战英特尔中国

纵观立讯精密发展历史,这是立讯精密发展史上探求第三条增长曲线了,即2010年前是电脑连接器为主增长曲线,2010年开始发力消费电子和汽车互联产品,但汽车互联产品没有起来,消费电子取代电脑互联产品成为第一增长曲线,2023年提出通讯与智算中心为新的第二成长曲线,还是摸索中的方向之一。说第二成长曲线,是相对于消费电子这条主增长曲线而言,实际上是立讯精密发展史上第三条增长曲线了。

而纵观立讯精密这些增长曲线的迭代,并不是以高毛利率产品为扩张驱动的,而是以产品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驱动的,而产品发展又是围绕客户需求为中心进行的,并呈现出来客户路径依赖,这是其底层商业逻辑,如果说这一底层逻辑逐渐呈现出来其劣势,则是逐渐呈现出赚容易赚的钱——老应用老客户低毛利润率的钱,而不是赚难而更多的钱——新应用高毛利的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优势用老了 ,就变成了劣势。

目前公司把通信和智算中心有关产品列为第二增长曲线,这些产品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前夜。随着算力智能市场需求攀升,IDC预计未来三年中国智能算力需求CAGR将达48%。AI龙头英伟达已经一飞冲天,成为全球第一股了。AI驱动的新一轮算力大革命正在到来,智算数据中心和通信相关产品正在成为下一波发展空间。

智算时代,NVIDIA是全球最大市值企业,立讯精密的收购发展有可能会围绕英伟达展开吗?即使有此想法,可能也还需要时间,向上游突进到芯片级制造能力,不是立讯精密的当前能力、也不是富士康的能力。立讯精密所处产业链的位置,更可能在芯片下游应用领域展开,围绕应用领域的大企业的供应链展开收购。

按照立讯精密过往发展策略,将有可能通过并购迅速布局到这一领域中来,参股和收购可能会密集发生。

V.立讯精密并购发展与财务贡献

并购发展对于战略和业务的关键作用已经有所管窥,那么财务上的效果如何呢。

立讯精密创始源于收购香港立讯公司,而自立讯精密(SZ:002475)2010年上市以来,在王来春主导下,开展了不下20次并购,总交易金额近221亿元,其中立讯精密作为买方的并购金额达165亿元,王来春旗下其它公司的收购金额达56亿元。

从资产角度粗糙地分析,这些收购来的资产165亿元(221亿元),不考虑其发展壮大,大概是2023年立讯精密的净资产702.8亿元的23.48%(31.45%),总资产1620亿元的10.19%(13.64%)。考虑到立讯精密总资产和净资产逾30%的年复合增长率,其贡献要高于上述比例。

到2023年,对公司营收影响10%及以上的子公司只有4家,分别是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收购而来,持股100%)、立讯精密有限公司、联滔电子有限公司、立铠精密科技(盐城)有限公司(收购而来,持股48%),收购来的企业数量占了主营企业的半壁江山,并购发展对于立讯精密的贡献是巨大的。

其中,简单粗暴地加总计算,收购来的两家公司占总资产24.21%、净资产占20.90%、净利润占12.52%。并购在立讯精密的资产和营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总资产的1/4是收购来的、净资产的1/5是收购来的,净利润13%来自于被收购的企业。依然留存收购来的上规模企业占收购企业20家的10%,其它被收购企业已经“不见了”,这些“不见了的企业”,要么已经衰微了,要么被整合进其它子公司旗下了。

上述粗糙分析并不能完全概括收购对发展的财务贡献,而且收购对于发展的贡献,财务只是结果之一,更多的贡献在于产品线的开拓、客户的拓展和客户绑定的加牢。

VI.立讯精密的并购整合与管理

1.重大并购标的投后运营成功率高达55%

立讯精密共计开展了不少于20宗并购,其中对公司业绩有影响(利润影响10%)的有11宗收购。这11宗收购中,收购后第三年才有改善的有6宗,5年后还继续有改善的有6宗,其中到2023年还位列对公司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公司有2家,而且都较收购当年有很大改善。5年后,有2宗收购财务变得比收购时糟糕。

如果我们粗糙地加以计算,11宗有影响的收购中6宗在收购后3-5年都有改善,其并购整合运营成功率为55%。

2.公司毛利润率下滑到12%

立讯精密虽然经历了上游收购以求降本,但其公司整体毛利润率还是在2014年达到高点,2018年后开始加速下行,近两年毛利润率虽然已经稳住跌速,但已经较高峰下挫逾半,低于12%。

立讯精密以消费电子为主业,这说明消费电子配件制造这已经不是一个性感的生意了,不久的将来有可能外移海外发展,或者需要发力新的高毛利的应用领域。

公司和第一增长曲线的毛利润率下滑,无疑给公司拓展新产品曲线带来更为紧迫的现实经营压力。

3.员工规模扩大推动管理费用上升

上市以来,立讯精密的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之间的差距有所扩大,直到2020年才有所缩小。在这10年期间的经营费用上升中,主要是管理费用上升,管理费上升主要是伴随业务扩张的员工规模扩张和研发投入上,这其中员工规模扩张即有并购发展的因素。

2019年后,在各项费用中,包含研发费在内的管理费比率下行较多,粗糙地看,主要是独立的研发费用下降所致,这可能对公司的长期竞争力和毛利润率形成直接影响。实际上,2019年后,毛利润率的加速下挫,可能是对研发费用投入下行一定程度的反映。

除了研发费用的调低外,立讯精密员工规模也放缓了增长,这展现了其管理上的发力。

员工人数上,在2022年到达增长巅峰,这意味着公司此前的体量扩张还是要靠增加劳动力,2020年前,立讯精密的全员人均创收只有50万元,低于制造业一般100万元/年的水准,典型的属于劳动密集型,而其管理费用率较高也印证了其劳动密集型的特点。

4.全员劳动生产率方面赶上制造业水平

2018年、2019年员工人均创收增长有所放缓,随后,伴随着管理费用率的下行,人均创收重拾增长势头,达到一般制造业的人均年创收百万元的水准。这似乎也表明,立讯精密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出来,追赶一般制造业平均水平,也就是说,从成立以来,立讯精密的竞争力还在劳动力以及与之相应的制造管理。如今效率得到改善。

人均收入提升这一结果的另外一面,可能得益于智能制造的替代效应,也可能是在毛利润率持续下行压力下,经营管理效率的改善,即向管理要效益。2020年,立讯精密特别提到智能制造作为公司首要实施的计划措施,与毛利润率开始加速下降正好在时间上吻合。2023年,立讯精密在分析其核心竞争力时,智能制造放在第一位,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智能制造,这进一步凸显了其毛利率下行的压力,也显示了其制造升级的效果和对未来竞争力和发力的认知。

只是,经营管理费用率的下降的重要部分,是因为研发费用率的下降,这并不完美,这只是短期的改善,以长期竞争力的牺牲为代价。

从制造业的效率而言,立讯精密竞争力突围的方向在于智能制造的运用对普通劳动力的替代;从市场需求而言,立讯精密依然围绕客户中心策略进行产品和业务布局,策略之一是通过并购迅速布局新增长曲线;新的增长曲线,能够迅速开拓和持续发展,根据过往经验,还需要围绕大客户进行收购,围绕大客户的核心供应链企业进行收购直接布局。智算下游企业,是立讯精密布局的重要客户对象,AI消费电子企业也在其中。

VII.立讯精密的发展压力

1.公司整体毛利润率下滑到11.60%的压力

2.公司在消费电子应用之外的新应用领域开拓乏力的压力

3.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管理费用压力

4.研发费用率下滑带来的长期竞争力影响和压力

5.寻找新的AI应用制造企业的压力

压力也是动力,驱动寻找新应用、新产品、新大客户。

1.增长速度

2.经营质量

3.制造效率

4.经营效率

5.增长曲线

立讯精密招股说明书

立讯精密年报2011-2023

Consumer Electronics Market,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