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不宜过度强调防止假创新伪创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期,监管部门提出的一个概念非常火,大有成为经济金融领域“主旋律”的味道。这个概念就是“坚决防止假创新伪创新”。

猛一看没有多大“毛病”,强调一下、提醒一下,貌似也是完全必要的。不过,笔者提醒的是,如果“过度”强调,注意了,笔者说的重点在“过度”二字上,即不是不让强调,而是不能挂在嘴边逢会必讲,天天讲,月月讲,过度渲染,甚至作为经济金融的重点工作之一。

如果过度强调,细细分析将会带来非常负面的作用,主要是对中国经济转型急需的创新带来很大影响。

假创新、伪创新的概念非常难以界定与定性。什么是伪创新?什么又是假创新呢?所谓创新,无论产业技术层面,还是从制度建设与改革的软科学方面,都是在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创新是未知的,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创新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创新的风险巨大。这就决定了创新是一个成者王败者寇的结果。难道把失败的创新都扣上假创新伪创新的帽子吗?

人们往往容易理解机器设备等生产力中的工具等硬件的创新,而忽略了突破原有生产方式以及制度规定层面的创新;人们往往容易理解发明创造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领域里的创新,而容易忽略流通、销售方式以及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创新。

回顾改开40年来,制度层面与流通销售、服务业层面的创新同等重要。第一个改革创举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改革就是突破政策制度的创新。没有这样的壮举,怎能有后来的全面改革开放的汹涌澎湃?

最现实的是,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技术、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自动驾驶、共享经济、传感技术等新一轮技术改革时代扑面而来的关键时刻,本质是所有传统经济金融技术都面临结构调整与大转移大革新的重要任务。最大的冲击就是原有制度政策以及适宜于传统业态的条条框框的冲击与突破。

在这个关键时期,顽固不化地强调要在原有制度政策规定框框里创新,怎么可能呢?这些新经济新金融新技术的创新之处就包括突破原有守旧传统思维下的制度设计,不让突破就等于彻底扼杀创新,不让创新了。

在金融领域监管套利与逃避现有监管制度的创新,绝不能给其戴上伪创新假创新的帽子。在美国,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金融创新就是奔着现有监管制度漏洞而来的。金融企业钻金融监管漏洞创新出金融产品,金融监管机构发现钻监管漏洞,金融监管政策有漏洞后,立马补上漏洞。然后,金融企业再寻求监管漏洞再创新金融产品,监管机构再弥补漏洞、完善监管制度。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局面:金融机构创新—监管机构完善漏洞监管—金融企业再创新—监管机构再完善监管制度,最后达到了金融产品越来越丰富,金融监管政策越来越完善的最佳局面。美国在上个世纪60—80年代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由于篇幅所限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中国已经确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非常之好,创新被放在五大理念之首;中国政府已经确立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过度强调伪创新假创新,与这些理念要求极不合拍。“万众创新”哪能不出现一点问题呢,包括发生难以界定定性的假创新。过度强调防止假创新伪创新,必将会使得创新者担心被扣上假创新的帽子而不敢创新。

坚决防止以所谓“防止脱离实体经济的假创新和伪创新”为借口,打压创新,遏制创新,阻止创新,破坏创新,维护传统守旧落后产业行业产品,以达到维护其既得利益的目的!

一个好的制度环境,既要鼓励创新,更要容许创新失败,还要允许少量假创新的存在。只要有好的机制,有优胜劣汰的市场化这个大浪淘沙体制,只要相信市场开放机制的强大净化器作用,在真创新层出不穷情况下,假创新就会失去市场而消亡。

在中国监管部门把防止假创新、伪创新作为“主旋律”与重点工作时,地球那边的美国佬近日发生了三件事情:一是亚马逊宣布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与美林银行合作发放线上客户贷款;二是美国两家传统零售巨头宣布破产,据彭博社报道,Tops Friendly Market连锁超市母公司和迪克西连锁超市(Winn-Dixie)母公司Bi-Lo都在准备呈交破产申请,前者还可能寻求法庭保护;三是马斯克的超级列车获得华盛顿市政府批准,开始准备性的挖掘工作。这项超级高铁如果试验成功,中国高铁或面临巨大挑战,或会被从全球市场挤出。

鼓励创新,激励创新,给创新最大的包容与理解,给创新以最大的市场空间与自由空间,保护好前期中国在互联网商用上的创新好局面,应该成为最强的主旋律,应该以最强有力的制度给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