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漫谈之(一)——房地产赚的真是冥币?

发布于: 雪球转发:11回复:24喜欢:44

$复星医药(SH600196)$$格力电器(SZ000651)$$招商银行(SH600036)$

现在的市场,对于消费和地产的估值真是云泥之别。消费类公司动辄五六十倍市盈率,而地产公司,多的是五六倍甚至跌破净资产的估值,看盈利能力地产公司个个出类拔萃,但市场并不认可,有人嘲笑地产公司赚的是冥币,那么果真如此?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的主要逻辑是:一、地产公司负债太高,动辄80%以上的资产负债率万一还不上就要破产。二、中国房价已经处于历史高位,很难再维持,看跌房价,而一旦房价大跌,地产公司利润将大幅下降,盈利无法持续。三、国家在打压地产,国家未来的依靠是科技和消费,地产没有未来。

实际上,以上认识存在很大的误区,首先,从财务的角度来看,地产公司负债只是表面高,实际并不高,地产行业负债中有较大部分是预收账款,这部分账款是按照未交收房产的销售价格来计价的,并非真实负债,比如万科的房子,最新销售均价15000一平,但实际建安成本才2700左右每平,土地出让金和税费前期已经基本交清,卖了房后主要就是建安成本,所以后期只需要两年(一般交房周期)内付清建筑商2700每平即可,而且这部分为无息负债,地产商为甲方,话语权很高,可以分期付清建筑商这笔费用资金成本压力极低。如果仅仅计算有息负债,万科13445亿总负债中只有2250亿为有息负债,有息负债率(有息负债/总资产)仅14.26%。大部分地产公司的有息负债率不会高于50%。那么有人可能会说,地产公司持有的土地泡沫成分很高,除去泡沫,地产行业负债率会大幅上升,果真如此吗?有一个现象可以证伪此观点,中国GDP从2010年增长10.6%以来,GDP增速一直处于缓慢下降之中,到今年上半年增速为6.3%,但你见过哪一年中国的大城市土地价格下跌?不仅仅没有下跌,反而涨了许多倍。以今年卖出不少土地的新城控股泰禾集团来说,两家公司卖出的土地几乎没有亏损的,并且泰禾的每一块卖地几乎都有盈利。所以几乎可以肯定,中国经济增速会放缓,但大中城市土地价格下跌却很难。关于负债率,还有一点需要澄清,那就是地产公司的资产以土地和存货为主,按照目前的会计准则,土地是以购置价格计算的,并非评估价格,地产公司很多土地都是四五年前甚至更久买入的,其市场价格翻番都有可能,比如金融街在2011年的一幅从中信地产购置的北京西南二环地块,因为诸多原因未入市,购地价格才两万一平,可想而知其土地价格升值了多少。还有地产公司的商业用房评估价也很低,比如金融街的西二环全中国最牛逼金融巨头云集的写字楼,每平评估价格才不到五万,不可思议吧?

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市场是割裂的,买房的人看多房价看不上股票,但炒股的人看跌房价,进而看空地产股。我们姑且算一算,即使房价下跌,地产商究竟会不会亏损?同样可以万科为例求证一下,万科是中高档住宅的典型代表,2018年万科结算的大多数是2016年的销售面积,假设2016年主要销售2015年购置的土地,2015年万科的购置的土地建面成本基本大致为5000元/平,而2018年万科结算均价为12988元,万科的土地、建安成本、前期的税费、销售管理费用、配套建设和资金利息等费用,万科的土地增值税和所得税扣除前总成本大致在每平9717元,土地增值税(包括依附其上的城建税和教育附加)1008元,所得税793元,净利润每平1470元,营业收入净利润率大致在11.3%左右。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什么呢?也就是说,如果万科销售均价降低到9717元,也就是降低25%,万科仍然不会亏损,只是不再缴纳土地增值税和所得税而已。

万科的房价增值幅度计算,土地增值税征收毛估在35%左右,公司楼盘大多只是四档土地增值税税率(分别为30%、40%、50%、60%)中较低的两档。而对于房企来说,他们在买地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土地增值税的问题了(当然面粉高过面包的除外),也就是说,即使房价下跌25%,他们仍然可以依靠土地增值税这个安全垫来保证不亏损,部分周转较慢单个楼盘增值更高的地产商比如融创、泰禾和绿城土地增值税更高,安全垫也更高。安全垫有什么用?一个案例能说明这种优势,恒大房地产行业有名的价格屠夫,每次调控严厉楼市清淡的时候,公司几乎都是搞全国楼盘八五折大酬宾,但公司从未因此有过亏损,反而成长为国内第二大地产商。请问这样的天然护城河,几个行业有?

万科的例子我们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2016年万科的每平销售价格12988元中,万科只赚了1470元,建筑商只赚了2700元辛苦钱,金融机构大概能从中收到1000元左右的利息,各种营销管理费用大概千把块,其他的钱到谁的腰包里去了?答案很明显,地方政府通过卖土地,土地增值税以及其他税费收取了46.2%的总收入,还有6%进了国税。各位看官可能明白了吧,本质上讲,地产其实跟烟草一样,都是财政的税务代理人,去年全国地方财政收入一共9.8万亿,其中光土地出让金就占到了6.5万亿,占比高达66.3%。伪专家们往往喜欢过嘴瘾,说房价至少应该下跌两成才合理,那么未来两年内下跌20%是什么场景?地产商肯定是感受到紧张,第一反应是大幅减少买地,地方土地出让金大幅减少,地方政府整个地产产业链的税收都会大幅减少,而地方政府的开支一直是刚性的,去年地方财政总收入9.8万亿,增长7%,开支18.8万亿,增长8.7%,开支增长甚至高于收入,更高于GDP和CPI。地方财政窟窿全靠国家调拨填补,这里还没算上还债,地方显性债务18万亿,隐形债务更是庞大,研究机构普遍认可的数据是40万亿,这些人是要让地方政府天天打秋风么?

看到这里,大家也许会体会到为何去年下半年国家红头文件里面一连提到许多“稳”字的良苦用心了吧。有人或许又会说,你瞎吃萝卜淡操心,地方缺钱中央会补嘛,但地方经济不好,中央财政又能好到哪里?去年全国财政赤字已经高达3.7万亿,这么大的窟窿不是那么好补的,总不能让财政赤字无限制扩大吧。正是因为各地财政收支情况不同,各地房价涨幅不同,国家采取了“一城一策”的调控方针,将房价的调控权力赋予了地方。但地方又是卖土地的主要受益人所以虽然有很多调控,但打自己的板子能重到哪里去?

或许又有人会有疑问,虽然国家和地方希望稳房价,但稳得起吗?这个其实大可放心,在购房意愿不变的情况下,房价和货币供应息息相关,只要货币稳步增长,房价没有大跌的道理。国家对货币调控的几个手段主要有:首先,中国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仍然高14.5%,有足够的下调空间。第二,和日本和欧洲的负利率比,我们的利率也有下调的空间,尤其是房贷利率,目前是在贷款基准利率上上浮的。第三,必要的时候可以调低人民币汇率改善顺差,加大基础货币供应量。第四,从2002年开始,中国贸易顺差连年扩大,由贸易顺差带来了天量的货币供应,每年中国都在市场公开发行大量票据收回部分货币,如果觉得货币供应不够,可以回收这些票据增加货币供应。第五,不要以为只有美国有QE,中国式量化宽松也随时可以来一个。

$$$$或许又有批评家会站出来,你是要制造通货膨胀么?试问,改革开放四十年大家什么时候看到过物价下跌?适度的通胀妨碍了社会的进步?经济学界有一句名言“通货膨胀是永恒的!”可曾听说?

全部讨论

坚果仁心2020-10-15 17:41

取消预售的后果可知道?

qstar_pulsar2020-10-15 10:51

房地产终将取消预售制,没了高杠杆就没了利润。房子作为极长寿命耐用品更新慢,发展空间会逐渐收窄甚至消失。

坚果仁心2019-09-30 09:00

哥们,读累了吧

形势比人强2019-09-30 07:30

写得真好,辛苦了

坚果仁心2019-09-29 23:41

具体到单个企业就太复杂了,总体上,房企最重要的是土地,而不是品牌和融资成本,买房人主要还是看地段,至于买谁?我倾向于低于每股净资产的,既然马上就可以收回成本,为何要等五六年赚回净资产的企业呢?

思考和热爱2019-09-29 23:28

我也有同样的疑问:关于便宜的TOP100和优质的TOP5我思考了很久,最后选择了后者,不一定对,但是我希望能找到逻辑上的合理性。首先,头部企业团队强,融资成本低,品牌溢价能力高,研发能力强可以请到世界最好的设计师。当然有优势也有劣势,反应到投资收益上,优劣不一定熟轻熟重。但是站在上帝角度,用后视镜看,头部企业的利润增长更快。小企业虽然估值低,相当便宜,但是整个行业的估值应该有联动性,小企业估值涨了,头部企业应该也涨。当然从小企业中找到黑马获得超高收益,或者多年以后事实证明类似泰禾这样的企业是落难王子是另一回事。哈哈,如果是落难王子,我希望你能全面分析一下,至于投资是个人决策,逻辑分析是可以分享的,求指教。

坚果仁心2019-09-29 21:52

为什么不买更低估的呢?

解读文化密码2019-09-29 21:47

写得很棒,但为什么不选择万科、保利这样的头部公司呢?

猪猪有财财2019-09-29 15:11

@猪猪有财财:高价卖地,房地产税收又高又多,银行房贷利率是高痢贷!不肯让利给老白杏!!

如升之日2019-09-28 19:45

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