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也会倒闭?如何防范风险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硅谷银行事件——风险如何产生?

了解一下近期金融圈的一个大事件,3月10日,美国监管机构关闭了硅谷银行,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倒闭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件呢?

硅谷银行创立于1983年,专注于为科创公司提供金融服务,客户主要来自于高精尖的科技初创领域。2022年末,该行资产总额超2000亿美元,资产规模并不小。自疫情后,由于美联储实行宽松政策,市场流动性充裕,科创企业获得了大量资金,硅谷银行也因此吸收了存款。此后这部分存款倍用于购买久期较长的美国国债等资产,而这也带来了期限错配,预埋了风险。

疫情后美国经济下行,科创企业现金加速消耗,硅谷银行的提现需求激增。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出售流动性较好的资产来应对提现需求,但由于美债收益率持续攀升,这些资产的价格下跌,硅谷银行不得不折价出售资产。这一举动加剧了市场恐慌情绪,加剧了市场对硅谷银行资金状况的担忧,进而引发了挤兑。美国监管部门最终出手进行干预。美股也因此受到了冲击,美股三大指数连续下跌,一度也激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避险情绪。

个人投资者的警示——避免“期限错配”

尽管硅谷银行事件没有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实质性冲击,但投资者也可引以为戒,在投资中始终将风险防控放在首位。尤其是事件中提及的“期限错配”其实对于我国投资者来说也并不陌生。

在资管新规发布以前,具有滚动募集、混合运作、分离定价等特征的“资金池”模式的理财产品,主要就是通过期限错配、信用错配和流动性错配的方式获取收益,并降低理财的管理难度。比如说,银行理财产品大多为短期(如1个月、3个月产品),但只要产品能不断续发,则就会带来新的申购资金,资金池的总量较为稳定。投资端就可以购买期限较长的资产(比如12个月、24个月),由于期限较长的资产往往拥有更高的收益,因此可以获得期限错配带来的收益。

资金池模式蕴藏着巨大风险。如果银行理财的投资出现损失,通过发行新产品兑付老产品,或是用自营资金弥补损失这些处理方式,就会成为风险事件的导火索。资金池这一模式影响金融市场的安全性,因而成为重点监管的对象。我国发布了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系列金融监管政策,对金融机构涉及的分级、嵌套、期限错配等情况,提出了详细的整改方向,也化解了潜在的金融风险。

对于个人投资者也有警示作用,在个人投资上也要避免期限错配。比如一些客户,拿中短期要用的钱,去买波动很大的基金,如果在短期内没有为你带来预期的投资收益,而又有“房贷”、“车贷”等需要还款,这可能就会面临一定的风险。投资者还是应该要合理规划好自己的资金用途,根据不同的投资目标和投资期限,来构建自己的基金组合。

风险提示: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海富通基金郑重提醒您注意投资风险,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和基金招募说明书,在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对基金投资作出独立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