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打赏了这篇帖子 ¥99.99,也把这位高素质的投资者推荐给你。隆基股份对中环股份的打击是全方位的,包括股东素质。
4月21日隆基2020年年报及一季报业绩说明会上,钟宝申董事长就新一代电池进行了说明:“一方面关于电池路线方面,到今年年底,隆基会投产两种新的技术路线的电池。一种用于将来地面电站的,一种主要用于分布式的。效率肯定会比现有的一个显著提高。这两种技术都是和新的技术设备紧密接合开发出来的。另外一个,我们也做了更多的专利布局。电池技术产线有一部分的共用设备,有一种技术是很少的共用设备,其它的全部都是新专用设备。”
6月7日隆基2020年股东大会上,钟宝申董事长在回答关于TOPCon与HJT的电池技术路线的选择时,明确指出:“我们现在银川的项目,我们明确是TOPCon技术,当然我们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工艺来创造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然后在西咸新区,我们目前这个项目我们技术面还没有对外发布,因为我也不方便来说。另外关于刚才你提到异质结的问题市场上非常的关注,那么我也可以这样讲,隆基目前创造的记录和隆基可能接下来有能力很快继续打破。就是说在这方面我们的研发是处在一个全球的领先的位置,然后至于什么时候能量产,如果想量产,随时都可以量产,但是我们认为量产一定是着眼于未来的竞争力。所以在未来的竞争力评估方面,我们认为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从目前隆基官方给出的信息来看,笔者的预测已部分得到了验证(两种电池、TOPcon),目前市场比较关注的问题有:
1、隆基的TOPCon的技术实力怎么样?
2、隆基的TOPCon设备是哪个厂商提供的,如何能够确保其在TOPCon的技术的领先性?
3、西咸新区(15GW) 和 云南曲靖(10GW)的这25GW到底是什么路线,是TOPCon ?or HJT ? or IBC ? or 其他?
下面笔者结合近期的一些思考,来分析、探讨上述问题。
问题一:隆基的TOPCon的技术实力怎么样?
1、2021年4月底,经世界公认权威测试机构德国Institut für Solarenergieforschung in Hameln( ISFH )研究所测试,隆基电池研发中心单晶双面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达25.09%,基于单晶硅片商业化尺寸TOPCon电池效率首次突破25%,再次成为新世界纪录的创造者;
2、2021年6月1日,经世界公认权威测试机构德国Institut für Solarenergieforschung in Hameln( ISFH )研究所测试,隆基电池研发中心单晶双面N 型TOPCon电池研发实现高达25.21%转换效率,将基于CZ硅片商业化尺寸TOPCon电池的转换效率提升至全新的高度单晶双面N 型TOPCon电池研发实现高达25.21%,突破了其4月份的创造25.09%的新世界记录;
3、2021年6月1日,经世界公认权威测试机构德国Institut für Solarenergieforschung in Hameln( ISFH )研究所测试,隆基电池研发中心商业化尺寸单晶双面P型TOPCon电池效率在行业内率先突破25%,实现25.02%的世界纪录,是目前商业化尺寸P型电池最高效率;
一个月两次打破N型TOPCon的世界纪录 ,并且在P型单晶高效电池产品技术实现了行业首创性的关键突破。这些成果足以证明隆基在TOPCon上的全方位技术实力。
问题二:隆基的TOPCon设备是哪个厂商提供的,如何能够确保其在TOPCon的技术的领先性?
隆基的N-TOPCon电池的关键步骤包括:
1、扩散(硼扩散):可能采用拉普拉斯的硼扩散炉;通过优化掺杂曲线,降低结合区复合的方式,实现技术的领先性。
2、LPCVD(SiO2与多晶硅层):可能采用拉普拉斯的LPCVD或者艾华的LPCVD;通过优化Poly工艺,自主研发Poly沉积技术,实现更好的钝化效果、接触性能以及较低的光学寄生吸收;
3、正背面镀膜(Al2O3 /SiNx叠层钝化膜):可能采用与艾华(无锡)半导体共同研发的镀膜设备;通过改善膜层致密性,控制最佳厚度等方式,实现良好的钝化效果。
目前对于扩散(硼扩散)、LPCVD(SiO2与多晶硅层),隆基采用的是自主工艺研发+设备定制的模式;正背面镀膜(Al2O3 /SiNx叠层钝化膜),隆基采用的是自主工艺研发+主导设备研发的模式。
问题三、西咸新区(15GW) 和 云南曲靖(10GW)的这25GW到底是什么路线,是TOPCon ?or HJT ? or IBC ? or 其他?
关于西咸新区(15GW) 和 云南曲靖(10GW)的这25GW到底是什么路线,可以通过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产能分布分析
笔者统计了近10年隆基在硅棒、硅片、电池、组件四个环节的产能分布数据,发行电池片的产能是最少的,最近3年(2018、2019、2020)产能分别为:2.5GW、8.5GW、30GW,隆基对perc电池的扩产节奏是相当“克制”,一方面设备成本迅速下降,后扩产效率比先扩产的高;另外一方面perc工艺扩散较快,造成了电池环节竞争格局的分散,且无法形成一定技术壁垒。目前隆基在电池环节不存在过多老旧产能的问题。
隆基当前30GW的perc电池产能中,有20GW+是19~20年购买的较新设备,基本都预留了未来升级TOPcon的空间,另外考虑到21年的TOPCON整线设备投资额跟19年的PERC整线投资者基本相差无几,所以隆基最近2年内的TOPcon路线会优先以新建TOPcon产线为主。
2、技术储备量产限制因素分析
目前除TOPCON以外,HJT的最大限制因素是设备贵、耗银高、靶材贵,整个HJT路线最受益的是设备厂商(设备厂商推进最为积极),目前进展来看,离解决3个量产因素还需要一段时间。并且即使部分解决了3个量产因素,不同电池厂商在工艺上也无法获得差异化的优势,最终可能还受限于设备厂商。
IBC的最大限制因素是工艺流程复杂。IBC 电池工艺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电池背面制备出呈叉指状间隔排列的 P 区和 N 区,以及在其上面分别形成金属化接触和栅线,其中重点工艺主要集中在扩散掺杂、钝化镀膜、金属化栅线三个方面,对电池厂商的工艺研发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总之,在相近的成本前提下,量产的难易程度为:TOPCON < HJT < IBC。
3、官方透露的相关信息
2020年年报及一季报业绩说明会上,钟宝申董事长就新一代电池进行了说明:“到今年年底,隆基会投产两种新的技术路线的电池。一种用于将来地面电站的,一种主要用于分布式的。……电池技术产线有一部分的共用设备,有一种技术是很少的共用设备,其它的全部都是新专用设备。”从这一表述来看,另一种也有可能是HJT。
综上分析,考虑到银川的TOPCcon才3GW,西咸新区(15GW) 和 云南曲靖(10GW)的这25GW,有可能是一部分是TOPCON(西咸新区15GW),另一部分可能是HJT(云南曲靖10GW)。另外,考虑到隆基同时在5个电池技术路线方向都在研发布局,这次保密工作也做得很好,也不排除在IBC量产工艺上实现突破的可能。
@今日话题 @7X24快讯 @204tian @加息首季 @轻神骨头
********************************************
往期回顾:
8、【隆基成立物流公司,是“不务正业”?还是“独具慧眼”?】
建议你统计一下Maxeon那堆专利的aging。然后思考一下,占着世界上最肥的美国屋顶市场,受着美国的关税保护,曾经的光伏之神为什么这么多年以来都赔钱。有人搞专利为了发展,有人搞专利只为忽悠投资。这个世界水很深,小白最好别来送人头。
$隆基股份(SH601012)$ 光伏电池快速扩产,扩大光伏制造领先优势。$连城数控(OC835368)$ 助攻电池片的核心设备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11.11,也推荐给你。
这种情报分析能力,除了点赞还是点赞!!!电池环节竞争有两个核心:电池设备+电池规模生产与销售。要在电池环节产生壁垒与差异化,必须在设备定制化和电池技术研究上下功夫。隆基股份做得很好!!
等量产了问题也就解决了,解决问题过程中,当然无法量产。你读到高三,难道前面的可以跳过,直接去参加高考?哪个重大技术进步,不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过程中做出来的。十年前nand什么价格,像你这样的就不用研发了,否定这个产品路线能替代机械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