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发角度看隆基在光伏行业的竞争力】【2021.3.13更新】

       最近有光伏企业在机构调研时表示“光伏行业专利上不是很高的壁垒”、“如果XX的颗粒硅能做出来,TW再去做也不会有很高的壁垒”……似乎在某些企业看来,光伏行业是个充分竞争和技术成熟的行业,专利不是光伏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纵观整个国内光伏行业近20年的历史,有三次大行业洗牌:
       1、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内有300余家光伏组件企业倒闭,迎来行业第一次洗牌,一度只剩下50家左右(标志性事件是国内多晶硅领域诞生了“世界硅王”);
       2、2011~2012年全球光伏补贴大幅下调,叠加欧美“双反”,导致国内光伏行业大面积亏损,2012年国内破产和停产光伏企业超过350家(标志性事件是2013年无锡尚德倒闭);
       3、2018年"531新政"导致国内需求骤降,价格严重受挫,众多光伏企业发生亏损,约四分一的光伏企业倒闭,随后的几年迎来了行业集中度提升(标志性事件是中国光伏军团在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环节的集中度持续提升)。

       当前各路资本大举涌入光伏行业,产业链各环节争相扩产,似乎给人的感觉就是进入光伏行业的门槛并不高(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硅料、炉子、切片机和生产线设备,然后挖几个技术人员就开干了,技术反倒是相对次要的),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在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ZZ承诺下,光伏行业具备长期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2、光伏行业在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设备、辅材等产业链各环节在国内已经具备较高的成本和质量优势,符合制造业产业向中国转型的发展趋势;
      3、国内光伏行业早期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偏低,新技术的“引入”成本较低,行业龙头的技术优势较容易外溢,也造成了行业准入门槛的降低。

       那么,光伏行业未来的竞争,真的仅仅只是比拼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从行业龙头隆基股份的身上,可以找到答案。

       隆基的成功,离不开其管理团队前瞻性的战略规划能力。在上市首年(2012年)的年报里,隆基首次系统性的阐述了其战略规划:
    (1)充分调研和分析各种技术路线后坚定执行单晶技术路线(晶硅电池 VS 薄膜/聚光电池 、单晶 VS 多晶);
    (2)对专业化和垂直化一体化模式的研判和选择(在不具备较高的企业资源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之前,选择单晶领域专业化,待条件具备后执行一体化,事实上隆基在在15年之前主要是夯实单晶技术和成本优势,15年就开始布局组件,尝试一体化了);
    (3)前瞻的拉晶和切片的产业布局规划(拉晶耗电高,选择用电成本低的宁夏和银川地区进行生产,切片直接面向客户,选择物流便捷的陕西西安和江苏无锡);
    (4)灵活的硅料采购策略(其他硅片厂选择长单缩量锁价,隆基选择不锁价,避免了2009~2012年在硅料持续下跌过程中高昂采购成本)。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可以看到隆基9年前制定的战略规划是多么具备前瞻性

       那么隆基的成功,仅仅是靠其管理团队的战略规划能力吗?显然不是。隆基的成功还离不开其对规划的执行能力,具体体现在通过对拉晶、切片、组件、电池等环节的渐进式技术研发,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从而逐一掌握各个环节的know-how,待时机成熟(“不领先不扩产”)后果断扩产,从而建立先发优势

1、研发投入方面

       笔者对比了隆基股份 $隆基股份(SH601012)$   和中环股份 $中环股份(SZ002129)$  的研发投入和专利授权数量,可以发现:
     (1)、2012年~2019年(时间取二者年报数据交集),隆基的研发投入金额在16年超过中环,且研发支出占营收平均比例高于中环(5.75%>5.37%),虽然只高了0.38%,但是中环从2015年起每年将相当多的研发支出资本化,导致隆基扣除资本化后的费用化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远高于中环(5.77%>3.76%);
    (2)、虽然隆基的研发人数少于中环股份,但是近三年(2017~2019)隆基人均研发投入金额(研发强度)却是中环的2倍;
    (3)、专利授权数量来看,隆基多于中环(1027>709);在审及待审专利专利来看,隆基少于中环(325<518),但是总的申请专利中获得授权通过的占比(专利申请效率)隆基要高于中环(1027/1352=76%  > 709/1227= 58%)。
       备注:隆基专利通过企查查网站统计(截止至2020.03.09);中环专利通过历年年报中总授权专利数进行反推;

2、专利布局方面

        笔者统计了隆基历年以来的1352个专利申请信息,按照专利类型、专利涉及产业链环节等维度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
      (1)、隆基在巩固实用新型专利的同时,加大了发明专利的申请储备;
      (2)、隆基在拉晶、切片、电池、组件等环节专利布局比例大概在:1.5 :1 :2 :3.5,当前布局较为合理,跟发展战略比较契合;
      (3)、拉晶环节:从2011开始持续布局,不断扩大拉晶环节的技术领先优势和成本优势(比如通过布局热场等耗材降低成本);
      (4)、切片环节:从2013开始持续布局,特别是研发并推广金刚线切割技术,促进了行业的技术发展;
      (5)、组件环节:在拉晶和切片环节奠定技术优势之后,从2016年开始依托乐叶重点布局组件环节,经过5年的发展,隆基2020年在光伏组件领域做到了全球NO1;
      (6)、电池环节:在拉晶和切片环节奠定技术优势之后,从2016年开始加大电池环节的技术研发,经过5年的研发,目前新型高效电池片技术已具备量产条件。特别是2021年选择性公布了一大批电池片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状态,尚未授权,按照隆基专利申请通过率76%来算,大部分都会被批准授权),这批电池发明专利大部分都是20年下半年申请的,按照《专利法》规定正常强制公开是申请后18个月后,但隆基选择在申请半年后就公开,一方面说明隆基在新型电池片上确实已经实现了突破,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紧迫性以最快速度公开专利(其他竞争对手的类似专利就没有先发机会了);另一方面也说明隆基的自信,即使专利公开,等竞争对手1~2年后反应过来,隆基已经实现了新技术的量产,并研发下一代的技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同时隆基也在2020年启动了多个高效电池片的扩产项目(按照“不领先不扩产”的策略,进一步佐证了电池技术的领先性),预计未来2~3年将补齐目前电池片的产能“短板”;
     (7)、BIPV环节:从2018年开始发布相关专利,并与2020年发布“隆顶”和“隆锦”产品;同时,基于BIPV本质是建材研判,2021年3月4日隆基股份拟溢价收购森特股份27.25%股份成为二股东,在BIPV领域强强联合打通“建筑+光伏”,为隆基未来发展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备注:隆基专利通过企查查网站统计(截止至2020.03.09);专利涉及的产业链类型是通过核对专利的内容来确定(分成6大类:拉晶、切片、电池、组件、BIPV、其他);

        综上所述,光伏行业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一定是技术的竞争;谁在技术上获得领先优势,才有可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期待以隆基为代表的中国光伏企业,带给大家更多“技术惊喜”!

 $隆基股份(SH601012)$   

 @今日话题   @7X24快讯   @轻神骨头    @204tian    @加息首季   

雪球转发:97回复:213喜欢:201

精彩讨论

xy_20182021-03-13 11:24

高技术的领先并不意味我能做别人不能做,更多时候是大家都能做,但我能做得更便宜质量更稳定,这一样是黑科技。我觉得有分歧不一定是坏事,也许一季报在硅料涨价的背景下不一定能持续超预期,但在光伏这个长赛道里,我相信过去能持续证明自己的的企业,未来一定还会继续证明自己

92石头2021-03-13 14:02

我不评论。我买隆基,我持有隆基,我坚持持有隆基到我不炒股那天。

戈壁老头2021-03-13 13:32

我不太懂技术,也不想研究,但是从公开的信息来说,韩华的官司,申请叠瓦专利无效,给我感觉有点剽窃人家专利的意思。隆基关闭半导体业务,而中环在半导体硅片这边风生水起,哪家技术好,我觉得多少说明点问题。我不是黑隆基,隆基还是很牛的,行业唯一的一体化龙头。但是盲目的崇拜隆基,还是值得反省一下的。

beiguoqishi2021-03-13 16:08

谢谢,只是花了一周时间把隆基的1352个专利申请的内容全部看了一遍,并进行了人工分类,确实比较费劲,看的快吐血了
后面打算写个python程序,爬网页数据并对专利进行统计分类

Anonymousinu2021-03-13 12:04

不敢评论~发个图我就跑别攻击我

全部讨论

太阳能集结号04-14 13:51

牛逼,比内部培训讲的还透彻

躺平的华哥03-04 14:22

不知道骑士的程序写的怎么样了?

才来ing2022-04-25 09:48

请看好日期。

云康特孟静2022-04-25 09:47

高领两个都投了

老马尚识途否2021-11-16 14:58

隆基也投资了钙钛矿光伏电池技术!请问你对这个技术现状和未来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