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个人要形成自己的投研体系是非常难的,除了少量比较有天赋的之外。毕竟多数人都没有受过专业训练,非科班出身。
投资其实是一项门槛最低,但要毕业确是最难的事情。
我想很多人如果不经历一些牛熊和有较长投资经历是不大能理解荣总说的这几个观点的。
经常卖飞虽然无法在单一个股上获得最大收益,但其实减少了很多风险的,是正确的事情。
而经常卖对或者说卖在高点,我想要不是神,那得有多好的运气才行。其实很容易产生路径依赖,甚至一条路走到黑,对投资其实是不好的事。
长期的超额收益本身是要依靠正确的投研体系的。
@林奇法则 @杨饭 @闲来一坐s话投资 @数说投资 @投资懒人 @管我财 @王代新-狐尾松资产 批评指正!
其实个人要形成自己的投研体系是非常难的,除了少量比较有天赋的之外。毕竟多数人都没有受过专业训练,非科班出身。
投资其实是一项门槛最低,但要毕业确是最难的事情。
我想很多人如果不经历一些牛熊和有较长投资经历是不大能理解荣总说的这几个观点的。
经常卖飞虽然无法在单一个股上获得最大收益,但其实减少了很多风险的,是正确的事情。
而经常卖对或者说卖在高点,我想要不是神,那得有多好的运气才行。其实很容易产生路径依赖,甚至一条路走到黑,对投资其实是不好的事。
长期的超额收益本身是要依靠正确的投研体系的。
刚需,渗透率是提升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比如空调电视洗衣机,收入到了自然就会提。非刚需的东西,渗透率提升不是自然的,和消费习惯,消费条件,产品适应性都有关系。比如硬派suv,插混,并不是水到渠成的会渗透,而是里面的企业多年摸索,造出了超级产品。机械抱着渗透率中美对比,不亏钱就怪了。再比如当年对比中美果汁人均消费,想当然的人为中国果汁有十倍空间买汇源的,亏的惨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