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杂记 | 聊聊漂移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今天聊聊漂移的话题。

前几天早上看到有新闻说最近会里正在调查基金风格漂移的事情,也看到有群在讨论这个。

本来以为漂移的点应该大部分人都了解,不过似乎好像并不如此,所以简单解释下为什么风格漂移是有问题的。

01

风格漂移对于个人的投资有什么影响,理论上可以有非常多的解释,比如与基金契约不符合的问题,货不对板的问题、影响整体配置的问题。

但为什么很多普通投资者未必意识到这个问题?

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因为他们投资的时候并不是因为认可管理人的投资风格或者产品契约,而仅仅是因为过去一段时间的收益还不错。

所以漂移除了管理人自身的问题,渠道与投资者本身也是助推剂之一。所有人都希望所投资的产品每时每刻都能够产生持续稳定的收益,而并不关心自己投资的是什么。

所以,一旦管理人之前的投资风格与市场风格不相匹配,要么要做好被渠道和投资者骂的心理准备,要么只能选择切换自己的风格、尝试延展自己的能力圈。换句话说,就是漂移。

过去两年,市场总喜欢提明星基金经理的概念,或许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市场接受与传播,但某种程度上也把基金经理放到了一个比较难受的位置。

因为你是明星,所以投资者就会要求你无论何时都必须优秀、必须无所不能,而这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荣光之后,预期落空,自然就会失望。

02

为什么要对漂移进行控制,除了微观层面的问题,其实还与资本市场自身的健康发展有关。

周五我有幸参加了一个买方投顾的论坛,会上先锋领航的张宇总分享了一个还蛮有意思的数据。其提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如果我们的投资者希望获得和美国投资者一样的预期收益率,那么所需要承担的波动是美国投资者的两倍。

同样,会上交易所也给了一组数据对比,在中国市场低点与高点日成交量的差值是7.8倍,而美国市场低点与高点日成交量的差值只有1.8倍。

显然,上面两组数据的背后都指向了一个问题,即我国资本市场的波动率整体还比较高。而波动率程度的高低恰恰反映了市场本身的成熟与否以及对于长钱的吸引力。

一个市场如果希望控制其整体波动,能够对资产进行合理定价并保持流动性,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各类投资者的比例需要保持相对的合理。即左侧偏配置类的投资者要有,右侧偏交易类的投资者要有,套利类的投资者也要有。左侧负责标定价值,右侧负责提供流动性,套利负责跨市场的联动。

从公募基金本身的定位来说,尽管也会有一些右侧或者轮动的品种,但整体而言,其在顶层设计层面被希望承担的角色一定是偏配置、偏左侧的,以期把市场的闲钱、短钱逐步变成长钱,拉长久期。

可能有人会疑问散户属于哪一类,散户因为没有成体系的交易系统,所以他们往往呈现的特征是赚钱交易盘、亏钱配置盘,即左侧更左,右侧更右。如果这种交易风格占到一定的比重,一方面会使得市场的可预测性比较差,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市场波动的放大。

为什么监管一直希望投资者的结构逐步从个人向机构转化,其实就是这个目的。所以,这同样也是为什么监管必须对产品漂移进行控制与管理的原因。

因为,漂移必然是往右侧漂移,如果这种风格的资金越来越多,市场难免会呈现助涨助跌的特征。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市场竞争的博弈也好,投资者的压力也好,如果机构的投资风格与个人投资者并无法拉开差异,那机构化的目的又是什么?市场整体波动降低的目标又如何实现?

所以漂移,不仅关乎我们每个人的投资,更关乎整个资本市场生态的建设。

03

可能还是有人会想,资本市场的健康与否我其实也不关心,只要最后能赚钱不就可以了么?即没赚到钱的漂移是问题,赚到钱的漂移就不是问题。

但这个问题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投资的核心是三个问题,买什么,买多少,以及什么时候买卖。上述3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对应的就是投资者的能力圈以及投资框架。

要求一个基金经理能够靠持续的漂移赚到钱,实际上就是希望他的投资风格与能力圈能够适应并覆盖所有的市场风格,无论是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在任意时间都超过绝大部分人,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另一方面,我之前其实也聊过。

投资的收益来源其实可以分解为三部分,资产的配置、证券的选择以及时机的选择。

其中资产配置决定了最终收益的绝大部分,而优质管理人的价值则主要体现在证券的选择上,即以合理的价格找到可以持续创造价值的公司,真正时机部分的贡献是很少的。

因此,不要觉得限制了风格漂移,会影响到管理人帮我们赚到钱,恰恰相反,限制风格漂移是为了将我们的投资收益的来源固定在长期胜率更大的资产大类及证券选择上,而不是小概率的择时。

因为,投资本身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决策也并不是只有一次,在不断地选择与博弈过程中,幸运女神不会永远站在你这一边。就算出现问题的概率再细微,但只要次数足够多,那TA就一定会发生。

不能因为某一期的结果正确而忽视路径的错误。

04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进入资本市场,他们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

“炒股不如买基金”是第一个,“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是第二个。在这个过程中,各类明星基金经理被推出,成为了投资者心目中的救世主。

但或许第三个形成的认知会是,明星基金经理也不是万能的

毫无疑问,明星基金经理在过去的职业生涯中为投资者创造了非常卓越的长期回报,但这些回报并不是凭空得来的,也与当时他们的管理规模及市场环境等有关。因此,当外部的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后,当管理人的管理规模变大后,过去的收益能否复现就会存在不确定性。

漂移无法创造长期价值,只会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我们不能苛求明星经理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但反过来说,投资者本身对于持有体验的需求也并非不合理。

这中间的差距应该靠谁来解决,这或许是投资者接下来要形成的第四个认知,组合投资、分散投资才是解决持有体验的次优解。

漫漫长路,唯有配置。FOF如是,基金投顾亦如是,虽然他们目前的规模还很小,但他们被赋予的使命并不小。但为何只是次优解,因为组合投资、分散投资只是对资产的风险与收益进行再组合,而无法改变底层资产本身的特性。

只有当资本市场整体波动性稳定下降时,才能够真正为投资者的长期投资创造更好的持有体验。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市场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而控制漂移就是其中之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