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小安今天就为大家快速梳理关键信息,比较以往的变化情况,透过报告一起洞察政府工作重心及市场影响。
GDP目标5%左右。增速目标低于过去两年,稳中求进,一以贯之。2019年目标6%-6.5%;因为疫情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2020年没有设定具体数值;2021年目标为6%以上,2022的目标为5.5%左右,但因为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全年经济增速与年初预期目标有较大差距。
【点评】今年5%的目标,可能考虑了两个因素。第一,5%的目标增速与近年目标保持了一定连续性,也和当前的潜在增长水平相符。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中长期规划。
赤字率目标3%左右。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宇率等于财政赤字/GDP,一般要求不高于3%。从近年实践看,2020年赤字率首度突破3%达到3.6%,2022年通过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利润,赤字率下降至2.8%。
【点评】市场普遍认为,要完成5%的经济增长目标,预计需要略高于5%的基建增速,意味着财政支出仍要保持一定强度。但综合财政收支两端的变化来看,若不新增政策性金融工具,就需要突破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长空间,或者将赤字率提升至4%以上,显然不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从与今年宏观环境相似的2019年来看,赤字率环比提升0.2%个百分点、不突破3%是相对合理的安排。
CPI目标3%左右。推动消费持续恢复。2022年目标值3%左右;2023年目标值3%左右。
【点评】十年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稳定在2%左右的较低水平。2022年在全球通胀达40多年来新高背景下,中国依然保持了价格稳定,CPI同比上涨2%。今年报告中继续强调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表明要立足当前恢复消费、着眼长远扩大消费。
新增专项债额度3.8万亿。遏制增量、化解存量。专项债于2015年首度发行,此后额度稳步扩大,2020年达到3.75万亿元,2021年小幅下降至3.65万亿元。
【点评】专项债的大规模发行和使用,对稳投资、稳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2023年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仍需专项债发力,但2022年发行4万亿元专项债用于项目建设,诸多项目开工后后续仍需资金支持,这需要专项债维持一定规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大幅扩张后,目前债务率已落入警戒区间,这要求地方债尤其专项债放慢扩张步伐。
城镇调查失业率由去年“5.5%以内”调整为“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由去年的“1100万人”提升到了“1200万人”,历史上首次突破1100万人。
【点评】两个目标,一个对失业整体的容忍度有所提升,另一个对新增就业的要求又变得更高,看似“矛盾”,实则不是。因为新增城镇就业不是“净增”的就业,并不包括期间的失业人员。所以还是边际放松了就业要求。说明政策层面正视了今年就业压力大的问题,特别是青年人的就业压力较以往更大。今年报告也明确指出了:“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读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点评】中国货币政策的定调主要有五个范畴: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和从紧。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当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年以后,中国一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此次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精准意味着结构性货币政策继续发挥作用、支持特定领域,有力意味着货币政策要真正作用于实体经济并见到实效。
房地产政策:呵护优质房企,但也要防止无序扩张。基调是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地产防风险领域: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护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
【点评】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和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前期出台政策的作用空间和作用效果大大改善。近一段时期,市场信心加快恢复,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 性有所上升,优质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明显改善。
全面注册制: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加强金融稳定法治建设。
【点评】这是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第十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当前,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在有序推进中,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从而有效推动了我国科研创新实力的增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助力我国制造业实现高端化发展。
支持民营经济: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针对民营企业发展,再次明确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
【点评】这两三年企业过的都不容易,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没变、力度没有减,而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所激发的市场很大,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新动能。
发展平台经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点评】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于平台经济发展的定位以及政策需求发生了变化。常态化的监管将有助手提高平台经济发展的可预期性,提振发展信心,改善营商环境。
解读小tips>>
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政府的一种公文形式,各级政府都必须在每年召开的当地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政治协商会议(俗称“两会”)上向大会主席团、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布这一报告。
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回顾总结前一年的政府工作情况、归纳当年的工作任务、计划及目标、同时阐述政府职能等自身建设的工作举措和工作计划。
2023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相比于过去几年,今年篇幅明显较短,更多是对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和总结。更多有关经济工作的信息,大家可以再重点关注人代会闭幕式后的总理答记者问环节。
未完待续:本次报告中重点提及了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在此前也相继推出。哪些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呢?站在投资者角度看,哪些板块或将受益呢?敬请持续关注平安基金雪球号近期热点推送~#邓晓峰:看好今年周期性行业机会#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淡泊高远 @静静的河 @鱼香基丝 $平安策略先锋混合(F700003)$ $平安新鑫先锋A(F000739)$ $平安低碳经济混合A(F009878)$
材料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相关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做保证,相关分析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相关意见和观点未来可能发生变化,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我公司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任何担保。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