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的收入有多高?

发布于: 雪球转发:26回复:63喜欢:85

今天想聊聊点有意思的事,基金经理的收入有多高?

我知道很多人的传统印象里,基金经理是超级金领,超高收入群体,年收入随随便便几百万。

是不是呢?

首先,我们看下公募基金的收费都有哪些?基金的费用如下:

申购费:归销售渠道赎回费:归基金资产

托管费:归托管机构

销售服务费:归销售机构

管理费:归基金公司

在基金收取的费用里,只有管理费是归基金公司的。

但是管理费其实也不是全归基金公司,通常还需要拿出一部分,给销售渠道做客户维护费,通常在20%以上,扣除后才是基金公司的收入。

其次,我们先看下目前市场上的基金规模:

目前市场上主动基金一共3000多只,2019年底管理规模的中位数是1.6亿,截止2020年3季度,管理管理的中位数是2.5亿左右。

简单估估,假设平均规模是2亿好了。

第三,想要计算基金公司的收入就等于规模乘以管理费就可以了

1. 假设管理费是1.5%,一年的收入等于300万(2亿*1.5%)

但是要注意,这个300万,是管理费的总收入,基金公司收的费用里,通常都会有一部分给销售渠道作为营销费用,我们假设这个比例是20%。

2. 所以我们要扣除给渠道的营销费用,也就是60万,剩余240万

3. 240万是基金公司的收入

4. 这就是目前市场上主动基金的年创收中位数

5.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中位数,还有一半的基金是不如这个的

6. 并且这已经连续上涨2年了,过去的规模更小

最后,基金经理可以拿多少钱呢?

1. 一家基金公司要养渠道经理,要养研究员,基金公司也要有利润,所以收入不可能全给基金经理。

2. 如果给基金经理10%,就是24万,给基金经理20%,就是48万。

3. 在以前,很多基金的规模就只有几千万的,管理费全一年也就几十万。全发给基金经理也就这么点。

4. 所以基金经理的收入,虽然确实不低。

5. 但是在上海,可能很多打工人的收入,其实和基金经理是差不多的,甚至更高

6. 很多做小生意的,或者业务做得好的业务员,年收入比当基金经理高非常正常

如果是很牛逼的明星基金经理呢?

举个例子,富国天惠成长的朱少醒,过去15年只管理1只基金,富国天惠成长,任职以来复利收益率22.65%,非常牛逼

我们看看富国天惠成长一年下来给基金公司贡献多少收入:

2018年收入9885万,扣掉销售机构的费用1636万,净收入8249万

2019年收入12080万,扣掉销售机构的费用2850万,净收入9230万

PS:2018年的费用率16.5%,2019年的费用率23.6%

富国天惠2019年底的管理规模已经超过百亿,是市场上有数的大基金。

一年下来的基金公司的净收入也就八九千万。那基金经理能拿多少钱?

要基金公司要养很多研究员,要养不少渠道经理跑销售渠道,要养不少后台人员,虽然是由全部基金来分摊,但是在基金公司上班,在上海,一人几十万是跑不掉的,人工成本并不低。

而且基金公司的股东更要赚钱,更需要利润。

全给基金经理了别人赚什么?

能给1000万吗?!

先不说会不会给这么多,即使真给1000万,基金经理能到手多少钱?

根据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个人年收入在96万以上的部分,个人所得税率为45%。

也就是说即使发了1000万,扣税后最后到手的钱顶了天就是五六百万。

别幻想什么避税,个人所得税就两个办法可以避

1. 一次性奖金发,可以避一次

2. 拿发票,当做费用报销

当收入上千万后,怎么避,税都避不掉多少。

当然五六百万已经是很高的收入,但富国天惠已经是市场上顶尖的基金,朱少醒也是顶尖的基金经理之一了。

即使往多了算,也就这样,发再多的钱,45%个税一扣,几乎腰斩,都感觉很少!

而且事实上

1. 大部分基金经理的基金规模远没有100亿,目前基金管理规模中位数2.5亿

2. 基金经理只是打工人,基金公司是不可能发这么多钱。

而上海一套房得多少钱?随随便便就是一两千万,基金经理买房一样有压力。

如果是像汤臣一品这种,顶尖的公募基金经理一样买不起!

所以说,为什么那么多基金经理最后都会奔私募。

图片上传中......

以东方红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林鹏为例(咖位和朱少醒差不多),去年离职后创业私募,首日即发行私募150亿。

这是什么概念?

1%的管理费就是1.5亿

而且私募一般会对收益部分进行分成,正常是20%,有的会收取30%。

如果按照20%计算。

如果几年之后,实现了业绩翻番,150亿赚150亿,收取20%的业绩报酬。

也就是 = 150亿利润 * 20% = 30亿

当然作为公司,私募一样要给销售渠道费用,要给员工开工资

但是30亿和五六百万,相差五六百倍,再怎么扣成本,也是数量级的差距,30亿怎么也能剩一半吧。

所以基金经理成名之后,跳槽去私募是正常的,因为从收入角度看,差别真的无比巨大!

公募基金帮客户赚的钱再多,都只能赚个管理费,而且大部分利润还是公司股东的,基金经理也只是拿工资的打工人,上海买房一样很难。

而跳槽去私募,募集了一定规模,只要有一波行情,立刻就能实现财富自由!

这很正常,也是凭本事赚钱,多劳多得很合理,没什么不应该的。

换成你,换成我,如果有机会,肯定都会跳槽去私募发财的。

但是,我们更要珍惜成名之后还兢兢业业坚守公募的基金经理。

大家要且买且珍惜,说不定哪天就跳槽离职去私募了。

你懂的。

全部讨论

2021-01-18 16:30

基金经理可以:接打折大宗个人私下吃回扣;分红避税私下吃回扣;卖机构专户私下吃回扣;给券商打交易量私下吃回扣;参与定增私下吃回扣;债券市场那回扣就更多了。以上只列举出一部分。 此话题讨论可以终结了。

2021-01-18 14:47

写的挺好,但是计算有一个很大的瑕疵,就是计算基金平均规模的时候,这个值2.0比中位数2.5还小。这是反自觉的,原因很简单,中位数已经2.5了,还有一半的基金规模比2.5大,一半比2.5小,最小的基金规模假设为0好了,最大的有几百亿,假设300亿吧,他们2个的平均值是150,是会大大超过平均数的。根据普遍适用的八二原理,20%的基金的规模总额占所有基金总额的80%,你就知道基金规模平均数起码是中位数的10倍以上了。况且这个可以直接查,2020年末公募基金总规模接近19万亿,算5000只基金,平均基金规模接近40亿,和你假设的2亿根本就是天壤之别了。

2021-01-18 15:28

私募大部分都是坑,赚了分钱,亏了管理费照收,发行多个基金产品树个标杆钓鱼,其他基金有的兜底,有的填坑。脱离了公募平台,不少基金经理不如散户。以前华夏的王亚伟搞私募后收益差的不止一点。

2021-01-18 15:07

你这个算的有点问题吧,一家基金公司好几十个基金呢,共同研究员,一个基金经理也能管好几个基金,数清楚了再来说

2021-01-18 11:25

还有很重要一点没说,基金经理会跟投,相当于公费炒股。

2021-01-18 14:10

台面外才是大头!但不能没有台面!

2021-01-18 10:15

明星基金经理有公司股份吧

2021-01-18 18:59

楼主估计没开过公司,发工资发到一定程度将近一半都交税了,所以不是个好办法,得拿公司的股份,然后分红,多少都是20%。

2021-01-18 13:10

怪不得这么多人搞私募了,赚了分走20%,亏了不用赔,稳赚不赔。

2021-01-18 14:12

一个单位还有朝南坐朝北做呢,不同的基金经理,哪有可比性啊?有人收入几十万,有人下岗,有人能收入上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