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分享 期待下一个27
步骤:
1. 长按并识别图中二维码
2. 用手机号注册登录
3. 登录后点击屏幕下方栏目的“热卖”,就看到博时六个月定开债申购中,点击进去
4. 点击 博时安怡6个月定开债 下面的“立即购买”
5. 再点击立即购买,输入金额即可。不过这个基金一天只能买1万元。10月17日-10月21日5天时间里可以购买。
要注意:
1. 开放期只有5天,每天每个人限购1万元。
2. 6个月后到下一个开放期。下一个开放期可以赎回。如果下一个开放期没有赎回,自动滚入下一个6个月投资封闭期。
总结
银行理财一般是5万元起。其实很多银行理财也是投资到债券基金上,我们可以直接选择对应的债券基金。这样投资起来门槛更低,更加灵活。博时安怡6个月定开债就是光大银行的定制款定开债券基金。这个基金上一轮封闭期表现不错,半年取得了5.4%的收益。还是很适合半年用不到的短期资金打理的。>
博时安怡6个月定开债002625这个标的让我一年亏损 -2.74% 累计收益-548.8元,从此之后,我对蛋卷基金有了心理阴影,以后再也没有使用过蛋卷基金。讲这段经历,并不是我怨恨什么。我习惯先找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归咎某个人某件事,就算某个人不喜欢,也要去看对方的优点而不是盯着缺点。遇到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不是急着反驳争论,而是积极汲取对方有价值的地方。
从此之后,我学会了把历史收益跟未来表现切割开来,不会因为历史收益好而冲动购买;我学会了非常谨慎地审视大V晒出的交割单,大V的交割单对看到的人会有强烈的影响,可能抄大V作业能赚到钱,但是总会有一次吃大亏;我学会了有意识地对抗软文的诱惑;我学会了冷静面对限购、一折、优惠券等各种优惠,以是否需要并且适合自己为决策依据….
我当时写了简单的反思总结。
教训反思:
• 蛋卷基金新开张,按最高的申购费率收的,2万元买入,申购费47.88元,前期费率是0.24%,现在是0.06%。
• 债券牛市历史收益率高点冲进去,投资买的是未来而不是过去的收益。
• 半年后套牢心态,没有赎回,没考虑利率上升周期,又扛了半年时间希望能解套。还有拖延因素,开头知道明确日期,但是卖出结束截止期忘记了。
• 受到文章推荐和KOL买入的间接影响,没有考虑双方承担的风险不同。比如对方有1个亿,那个5万元买无所谓,你只有10万元,拿5万元买就买就是很大问题。通常大V不会告诉你ta有多少钱,买了多少仓位,价格、时间,买入卖出,有很多的变量和不确定性。
• 潜意识认为限购的东西是很好的,需要抢的。
• 没考虑最坏的情况,以为很安全的固定收益。
• 没想到流动性的问题,没想到卖出的时候拆成了三份才能卖出去。
• 11月2日卖出,11月6日15:01才转出,11月8日才能取款。
事件后果:
彻底对蛋卷基金失去了信任。并不是蛋卷基金不好,只是初次接触糟糕的体验,让我永久将其排除在外了。
再看一个例子。
最近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闹的沸沸扬扬,很多投资者亏光本金还倒欠银行钱,或许因为社会主义优越性,可能会少亏点,但这无疑是一次痛彻心扉的投资者教育,当然也有幸运儿,据说某人用1万美元从这次史无前例的负油价里获利数百万美元。原油宝巨亏刷屏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暴富的人和余月宝。这里我想聊聊余月宝的故事。
大概在16年下半年的时候,支付宝推出一款新产品,可能是仿照余额宝,新产品的名字叫余月宝。当时就在支付宝的首页天天推广,宣传收益比余额宝高,底层资产是债券基金。
阿里巴巴是大公司,蚂蚁金服,多么强大的背景,多么牛逼。我就买了3万块的,买入后就几乎是天天跌,三个月亏损 -2.74% 累计收益-315.65元,这是我投资历史上的第二笔亏损。
余月宝好像总共就出了5个系列,产品诞生的时间正好是股债双杀叠加年末钱荒,坑了一大批人,我就是其中之一。
我当时写了简单的反思总结。
教训反思:
• 支付宝每天在首页都推送余月宝收益率5.53%的广告,因为比余额宝收益高,但买入后每天持续亏损。天天看着不停亏心里还是不舒服的,还无法亏本抛出,只能硬亏一个月,到下个月5-10号才能卖出。
• 余月宝让许多人以为这是个纯债基金,仔细看,它是可以同时投资股票和债券的,它的第三季度持股比例高达59%,重仓股为招商蛇口,占净值比例9%以上。按规定这支基金的风险水平应当标示为“高”,稳健性投资者应当是不能购买的,然而蚂蚁金服仅仅是在购买时用小字提示了一下而已。
• 过度信赖大平台的背书,对买入的基金调研做功课不够。
事件后果:
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所以,我花300多块钱知道了什么牛逼的背景都不能金刚护体,稳赢不输。就原油宝事件来说,多少投资者是冲着中国银行的金字招牌来的,结局是别人旁观见证历史,这些投资者躺在历史的车轮下见证历史。
真金白金买入的时候,一定要知道底层资产是什么,风险是怎么样的,而不是相信某个人、某个机构诸如此类。亏赚都要明明白白,这才能有成长和收获。通过300块钱,少亏了几百万,从这点说,这个学费交的很值。
有多少次亏损发生在看到某个大V买了,听起来有道理,然后跟买,然后以无比惨痛的结局收场。我的理解是跟买和听消息买卖巨大的问题是跟认知不匹配,赚钱是侥幸的,亏钱是必然的。
我还花过3000元买了2手150元的华通转债博高价重组,从此之后我再也没有碰过高价债。
…..
总结:本篇文章我想传达的内容是我个人认为百万到千万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确定自己的锚。比如我会建立观察清单,通过时间去筛选验证,不靠谱或者不适合的取关,然后在清单里分出高权重的信息源。最终要弄清楚错误的路径是什么,正确的路径是什么。去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如果可能,拿出一小部分资金来试错,用小钱去完善自己的认知能力。不要想着赚大钱,先学会少亏钱。
**或者说,暴富的路径往往具有不可复制性或很高的门槛,但是暴穷的路径往往具有相似性或很低的门槛。要想赚钱太难了,但要想亏钱太容易了。不要因为亏的少,就觉得没有什么收获。相反地,大的亏损多少都能从小的亏损中找到影子,勿以错小而不为,非要酿成大错才痛彻心扉。**
<未来待续,敬请期待>
文章会更新在27号,寓意是2个月一篇,本系列共7篇。两个月一个学习阶段,让你和我有充分时间思考。本系列阅读完需要一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