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札记2018.3.25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8回复:20喜欢:120

(微信公众号:菜鸟之之)

1、宋城演艺[300144]

一、核心看点:

1、 受益于消费升级,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三至五年内不存在发展瓶颈。

中短期来看,后续张家界和桂林项目,以及新的轻资产订单将为公司业绩中速增长提供新的动力,长期则取决于上海的城市演艺模式和澳洲项目试水全球化布局能否成功。失败了退守国内还是一方诸侯,成功了则将极大打开未来的成长空间。

2、背靠核心景区,以“宋城”聚人,以具本地特色的“千古情”演出取利。

传统的主题公园大多依靠过山车等游乐设施,不能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而且很容易造成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而千古情现场演艺,很有特色和原创性,难以被复制,形成了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也提高了定价权和盈利能力。主题公园或景区为千古情演艺提供了流量,而千古情演艺提高了主题公园或景区的旅游价值。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获得1+1大于2的结果。

3、异地成功复制,现场演艺未来业绩确定性强,具备弱周期特征。

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生意所能达到的规模。传统的景区型上市公司,业务有一定的垄断性,却缺少可复制性,景区的承载力决定了生意的规模,所以市值百亿的景区型上市公司很少见,峨眉山市值70多亿,丽江旅游60亿,张家界、桂林旅游市值均为40亿,估值较高的黄山旅游的市值120多亿。宋城演艺的千古情系列属于精神文化产品,理论上只要一个地方有一定人流量并且有合适的可供挖掘的文化题材,宋城演艺的模式就可以复制。千古情系列已经从杭州成功复制到三亚、丽江、九寨,就是很好的证明。

4、轻资产管理输出(宁乡炭河里项目)成功,未来业绩增长第三极显现。

公司能够顺利管理输出以及品牌输出的形式主要得益于公司在旅游演艺行业内长期发展中所积累的丰富运营经验以及人才优势,并在业界树立了极高的知名度。中长期来看,轻资产的快速推进有望带动公司经营效率提升,带来估值修复的机会,进一步打开市值空间。

二、成长性:

公司未来储备的项目有桂林、张家界、西安、上海和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等。预期2018年桂林阳朔和江西明月山项目开业,西安项目预计在2018年末或2019年初开业,上海、张家界项目预计在2019年开业,澳大利亚项目和佛山项目预计2020年开业。项目开业节奏会随着项目的实施情况随时做适应性调整,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3-4年基本节奏是轻资产+自主投资项目每年有2-3个项目开业。

上海项目总投资8.3亿。目前上海项目规划指标、环评、能评已经完成,规划方案正在进行审批。上海的市场容量很大,从游客结构来看,上海既有庞大的旅游人群也有很多城市消费人群。项目所处位置也非常好,周边已有成熟的配套,项目紧邻黄埔江码头、世博中国馆、梅赛德斯奔驰中心,公司会深入挖掘各种潜力。

在产品形态上,上海项目也与公司的杭州、三亚、丽江等旅游演艺产品的形态不同,主要包括三个产品,一是针对游客的旅游演艺千古情系列;二是浸没式演出,公司希望打造一台定位20世纪20-30年代旧上海背景的浸没式演出大戏,以五光十色、纸醉金迷的上海滩、资本家、军阀、红色革命为元素;三是类似红磨坊、Night club形式的演出。三台戏会很不一样,内容上会有很大创新。

公司与16年底以410万美元现金通过宋城国际认购SPACES 的优先股,参股了SPACES股权,同时双方在业务上已经开始合作,目前正在开发景区内VR/AR体验的相关产品,各项技术研发都在实施中,中国实验室也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可以体验SPACES在美国制作的部分产品阶段性成果,并对合作研发项目进行测试。未来,VR/AR项目将逐步在公司现有景区、上海项目推出,同步。公司也在考虑待产品更为丰富、成熟后,会在国内合适的地方做AR/VR的主题公园。

澳洲项目总投资约20亿。与国内项目相比,澳洲项目存在汇率差异和物价差异。其次,澳洲项目涵盖三个主题公园和不同的演出:澳洲土著人原住民特色的主题公园和大型演出澳洲传奇,神秘东方主题公园和东方秀、以及彩色动物园,对比公司在国内单个主题公园+演艺项目6亿左右的平均投资额,三个公园形成集群优势。

从市场调研情况来看,澳洲黄金海岸的游客量有1200万,和公司其他布局点的游客量不相上下、甚至更多;澳洲目前已有的几个主题公园设施非常陈旧,演出方面也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游客量充分加之公司主题公园及演出打造能力远超目前的几个主题公园,按照宋城以往的经验、营销策划和品牌各方面的能力考虑,澳洲项目是可行的。作为公司的第一个海外项目,应该是在大量的调研和市场分析后才做出的决策,开业后会需要一年左右的培育期,当然公司过往案例表明,异地项目一般第一年打平微利,第二年开始就有不错的利润贡献,预计公司对该项目的投资回报预期与公司国内其他项目基本保持一致。

从海外成功经验看,迪士尼主题公园的收入来源主要为门票收入、食品饮料和衍生产品销售、酒店收入等,本质上是打通了旅游吃住游购的全产业链,能够长盛不衰的一大原因就是依靠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吸引顾客群,并以泛产业链衍生产品销售、酒店经营等一系列收入实现盈利。众所周知,在杭州宋城景区周边,宋城集团为公司旅游及演艺产品配套了一千多间客房的特色酒店;杭州乐园、水世界、烂苹果乐园边上也有集团旗下的五星级酒店杭州第一世界大酒店,已然形成了旅游度假目的地,集团的酒店业务为上市公司公园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因此,对于打通旅游全产业链的模式公司是认可的,也是未来打造的方向。

同时,公司也在思考如何利用好现有的游客流量,做好增值消费,从而实现流量变现。比如公司一直在探索IP的打造,吉祥物、衍生品的开发,目前公司已开发出一批景区纪念品,争取第一家专卖店于明年开业。公司将在保证演艺和主题公园的创新的前提下,在平台流量方面持续探索和突破,实现二次变现的可能。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着眼点就不应该仅限于赚眼前的钱。在国内业务稳扎稳打持续推进的同时适当布局全球,这是未来战略和站位的考虑,是为更长远持续发展做铺垫,也体现出管理层的雄心。目前已经陆续到东南亚、欧洲、美国等世界多地考察调研,未来会稳步推进海外布局。

三、估值:

从相对估值来看,宋城的滚动市盈率为26倍左右,目前还处于历史底部阶段,考虑到其未来的成长性,现价有较高的吸引力。

我在去年年中首次覆盖时(见我之前的研报:宋城演艺的“危”与“机”),曾预估2017年公司的净利润大致为10.7亿。公司2月27日最新出炉的业绩快报预告是10.68亿,几乎严丝合缝。事实证明,随着九寨沟景区的逐步修复和重开,地震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以下是我当时估值的基本逻辑:

1)、现场演艺部分:

这部分主要包括运营中的杭州、丽江、三亚、九寨千古情景区以及后续即将陆续开通的张家界和桂林两地景区。

根据2016年报已建成景区的盈利和利润增长情况,可以看出现场演艺部分基本维持了中速增长。杭州宋城-1.84%,三亚+19.24%,丽江+30.00%,九寨+16.8%。杭州宋城老景区在二季度受到台风雨水、三季度G20峰会等影响,限制了客流导致收入微降。三亚市过夜游客在上半年增速为个位数,下半年10%-15%之间,三亚千古情增速依然高于当地客流增速。总客流方面,2016年公司平台年客流量超过3000万人次,同比增加+36.3%(2015年是2200万人次)。

从宏观上看,国家鼓励民众带薪休假,居民收入提高后休假旅游将成为群众消费的主要去向,中途高铁交通及短途自驾都在蓬勃发展;从国际上看,日本和韩国两大目的地应政治关系受到影响,且人民币有贬值的趋势,居民可能更多的转向国内游。从单个城市上来考虑,2017年杭州景区的限制性因素已经不存在,而且G20后杭州将成为旅游热门城市,预计将会迎来一个新的旅游增长期(就我的亲身感受而言,G20后西湖周边的游客数量明显提升了很多,就连维持秩序的警力也多了很多)。

三亚、丽江、九寨目前还处于培育客户和口碑积累的阶段,未来高质量演出可望带来游客转化率的提高,维持当前的营收增长问题应该不大。张家界,桂林景区2017年仍处于采风和编创阶段,暂时忽略不计。从年报数据反推得出,2016年公司现场演艺业务板块实现净利润大致在6亿出头,就算它6亿。

2)、互联网演艺部分(六间房):

2016该业务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152.22%,公司承诺2017、2018年业绩分别为2.75亿和3.57亿元,根据承诺的业绩同比将增长17%和29.8%。这块业务争议极大,普遍不被看好,但考虑到这这块业务暂时表现较好,姑且按它的业绩预期打个折扣,17年的利润就算2.5亿。

3)旅游休闲服务业务(轻资产项目):

由于第二、三单听音湖和明月情项目预计可能要到18年后才能陆续开始贡献利润,所以这边暂时仅考虑宁乡项目收益。

宁乡项目的盈利模式主要是演艺内容制作+票房分成,即主题公园和演出剧院的规划设计上由自身独创打造变为与宁乡炭河旅游合作完成,但核心演艺节目编创仍由公司独立完成,只需保证演艺节目的输出品质即可。预计2017年该业务将能贡献1亿元左右的净利润。

4)其他(主要是上海和澳洲项目):

上海项目已基本完成该项目的演出策划和编创工作,将推出《上海都魅》,2018年推出《上海千古情》,澳洲传奇王国项目短期内还看不到利润贡献,这两块业务暂时就当它不存在,有利润也是赚到了。

综上,假设现有景区净利润保持20%的增速为:6*1.2=7.2亿,2017年公司三大业务净利润总和保守估计为:7.2+2.5+1=10.7亿,同比上年增长18.89%。

在建项目中,宋城的项目储备主要有:漓江(预计2018年开业)、西安、张家界、上海(预计2019年开业)。轻资产项目方面,18年有一个(明月山项目),2020年有两个(黄帝和岭南项目)。此外已签约的澳大利亚项目预计会逐渐明朗,公司能否打开国际市场并在国际市场证明自己,澳大利亚项目至关重要。上海城市演艺项目是公司自轻资产输出模式成功后的另一项尝新尝试,意义同样重大,当然也存在不确定性。

宋城的新项目培育期非常短,基本一年以后就开始进入收获期,2年左右就成熟,这也是宋城非常大的一个优势。从以上三家景区可知,运营一年基本就可以实现盈利,运营第四年预计营业收入可以达到3亿,净利润保守估计也能达到1亿。成熟期单个项目预计净利润约1.5至3亿。根据三亚、丽江、九寨三个项目的投资额度和净资产收益率为标准,来测算了一下漓江、西安、张家界三个项目投入后贡献的净利润。按照22%的净资产收益率,三个项目一共投资21.45亿,除掉漓江项目的30%桂林旅游的权益,一共19亿的投资,全部投入运营,大概在2020年底以后,可以贡献大概4.1亿的净利润。如果按照杭州宋城的情况来推导,情况会更加乐观。

炭河千古情、明月山千古情、黄帝千古情和岭南千古情四个轻资产项目,目前还没有准确的收益预估,按照一个每年贡献1亿的利润计算,保守估计2020年至少能贡献3个亿的利润。上海项目和澳大利亚项目,属于公司在景区复制和轻资产输出之后的城市演艺和海外扩张类目,目前很难估计其具体营收利润如何,保守起见,按照12%的净资产收益率,2020年左右贡献3.4亿利润,再打个折算3亿。

宋城在主题公园景区扩张复制上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有成功,也有失败(如泰山和武夷山项目),不断的创造属于宋城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能力。所以对于主业的景区扩张,无论是步伐、效率还是成功率上,都有相当的信心。预计到2020年末,假设仍不考虑九寨景区重开的保守前提下,三大老景区的合计将贡献约8.8亿净利润,加上三大新景区4.1亿,六间房保守按18年的净利润不再增长算是3.2亿,轻资产输出3亿,上海+澳洲项目3亿,保守合计约22.1亿元,按正常情况算的话能看到25亿左右,三年翻一番多。未来三年复合增速为29-34%左右,如果根据PEG估值的话公允价值能看到30倍左右。

四、风险提示:

线上业务(六间房)的不确定性、老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隐忧、上海和澳洲项目可能不及预期的风险。

五、总结:

宋城的核心价值在于创意。不论是已经取得成功的千古情和轻资产模式,以及将要尝试的城市演绎项目,创意的力量渗透于宋城产品的打造、运营、营销策划等各个环节,通过深度理解、提炼当地文化,最终打造代表当地文化根与魂的文旅盛宴。

我国的演艺市场才刚刚开始发展,作为行业翘楚的宋城内生式增长的空间依然较大。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演艺市场可以达到电影市场的几倍,而我国现在的演艺市场只有电影市场的一小部分。在这样一个发展空间巨大的旅游市场上,拥有可以不断复制、不断扩张的生意模式,战略定位清晰且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我想即使某些创意尝试没有取得成功,依然不至对公司造成太大影响,简单说就是:优秀的商业模式能包容一定程度的失败和不确定性。

从本质上说,文化的输出和中国的国运有紧密关联,宋城的对外扩张战略离不开天朝未来稳定发展的大环境,当然这也是潜在的黑天鹅事件。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包括武夷山和泰山项目的前车之鉴,但不能因噎废食。如果积极扩张是担忧的依据,那些不思进取的平庸企业难道才更值得投资?

宋城海外“走出去”的战略自上市以来就提上了日程,通过多年的行业经验积累和沉淀,公司对产品的打造、运营非常有信心。同时,宋城产品的核心是从游客大众最根本的需求出发,这一点无论国内国外游客的需求都是相通的,因此预计澳洲项目的风险系数并不至太大。个人认为上海和澳洲项目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代表两种新模式的大胆尝试,如果成功未来空间将不可限量,需密切跟踪。

尽管宋城近期利空不断,今年业绩增速可能会有所减缓,但中长期仍值得期待,当前估值有一定吸引力。

2、爱尔眼科[300015]

一、核心看点:

1、眼科是医疗中利润率较高的一项,不仅仅涉及治疗,更涉及美容行业发展,前景较为光明。

2、爱尔眼科体量小,成长空间大,确定性高,而且几乎完全不受医保控费的影响。

3、爱尔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他的医生,这具有非常强的客户黏性。随着规模的扩大,将有更好的条件吸引更多优秀的医生加入,目前公司的眼科医生占到全国8%左右。

4、眼科市场对资本、技术的要求较严格,市场准入门槛较高,这使得率先进入者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爱尔是国内眼科医院的绝对龙头,其他专科连锁眼科医院第2-9名相加才与爱尔体量相当。

二、竞争格局:

在现有的医疗行业,综合型医院垄断着大部分医疗资源,民营医院很难与之进行综合实力的较量。但是,综合型医院却无法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面对这种状况,民营医院的出路在于专注于一个细分市场,用专业化取胜。同时,又不能在一开始就与综合型医院抗衡,而是选择那些存在较大市场空白的二三线城市,步步为营。

首先,眼科市场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学习生活压力的增大从而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大城市的综合性大医院对这种需求无暇顾及,而很多二三线城市又没有足够实力的专科医院来满足;其次,眼科市场对资本、技术的要求较严格,市场准入门槛较高,这使得率先进入者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一旦市场上已经有一到两家专科医院,则新进入者在资本规模、准入政策、消费者认可等方面面临更高的进入障碍,这使得爱尔眼科的利润率能得到长期保持。

爱尔的成功很大程度归功于率先抢占了二三线城市的眼科空白市场。从爱尔的发展历程来看,2002年建立第一家成都爱尔之后,2003年到2005年期间,爱尔眼科的主要思路是从“农村”包围城市,先在湖北的黄石,湖南的株洲,常德等城市落脚,然后向武汉和长沙这两个省会城市进军。在华中地区打下基础之后,2005年建立上海爱尔作为其技术中心和疑难病会诊中心。之后,爱尔开始将其网点伸向东北、东部和南部地区,并不断在邵阳,襄樊等二三线城市,不断扩大其网点,完善其布局。这种见缝插针,步步为营的策略使得爱尔做到了很多地区的专业眼科第一家。

放眼全国,眼科医院的分布较为零散。目前以连锁模式布局眼科市场的医院主要有爱尔眼科、普瑞眼科、艾格眼科、何氏眼科、厦门眼科中心、上海新视界眼科,其中,爱尔眼科的连锁规模远远大于竞争对手,在眼科专科医院的市场占有率约25%左右,是真正覆盖全国范围的眼科医院。

爱尔眼科是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眼科品牌,没有之一,其他专科连锁眼科医院第2-9名相加与爱尔体量相当。目前公司全国性医院网络已经成形,模式复制带来业绩高速增长。即使不考虑外延并购、新开医院,现有医院只要3年内开业的都能如期达到盈亏平衡点,公司整体财务数据都会上一个台阶。

公司的目标是:体内医院2020年100亿收入。中国的眼科医疗市场待挖掘部分还很大,公司的占有率可望达到20-30%左右,医疗行业目前依然是高度分散的。除了医疗之外,视光模式的空间则更大,目前公司的眼科医生占到全国8%左右。

三、估值:

截至目前,爱尔眼科的PE(TTM)高达78.92倍。公司自上市以来一直没有低估过,当前的估值水平处于相对低位,但从绝对值来看实在难言低估。公司在2012年由于“封刀门”事件最低PE曾到过33倍(“封刀门”黑天鹅事件:2012年台湾眼科权威蔡瑞芳突然宣布“封刀”,原因是其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激光治疗近视手术患者出现多起后遗症,而激光飞秒手术恰好是当时爱尔眼科的重要收入来源)。如果将来不出现类似黑天鹅事件,也许很难再看到30倍左右的估值水平。

考虑到公司为眼科医院的稀缺资源,难以找到相同体量的对标。对比另一家长期跟踪做口腔医疗的专科连锁医院上市公司:通策医疗的市盈率为60.74倍,但其公司质地明显又比爱尔要差些。

公司2016年5.58亿净利润,6.75亿经营现金流(减去购建资产花费的3.15亿,加上折旧的1.4亿,自由现金流实际仅约5亿。公司的发展模式导致购建资产的花费会持续增加,医疗器械的折旧则实实在在的发生)对应580亿市值,显然高估不少。简单估算的话,假设未来5年爱尔能保持25%的增速(合理假设),要等五年时间才能消化掉目前的高估值,即使按30%的增速算也要等到2020年以后。

四、风险提示:

并购基金模式可能存在向大股东输送利益的渠道、商誉减值问题、快速扩张带来的人才瓶颈、医疗事故黑天鹅事件、国际化存在的不确定性、估值较高带来戴维斯双杀的可能性。

五、总结:

公司所处的行业是朝阳的医疗服务行业,细分的眼科市场空间很大,公司凭借先发优势快速发展,上市后更是进入了高速扩张期。公司豪言致力于改变眼科治疗现状、患者无论贫穷富有都可以得到治疗(不看广告看疗效),专注于打造眼科生态,用管理层的话说就是一辈子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咋想到董小姐)。

公司是国内眼科医院的绝对龙头,其他专科连锁眼科医院第2-9名相加才与爱尔体量相当。随着爱尔的口碑效应越来越强,诊疗量增长很快,预计未来五年内营收将保持25%左右的增速,2020年能达到百亿规模,相比2016年的40亿,增幅150%,且离天花板还很远。也正因为公司的稀缺性和高速成长性,A股对其定价也非常高估,除去黑天鹅事件,公司几乎从来没有便宜过。虽然公司估值较高,但考虑到其本身优秀的质地仍值得长期关注。

3、欧普康视[300595]

一、核心看点:

1、目前国内唯一合法生产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的企业,国内用户粘性较强,年均增长约30-40%。据统计,约有70%的用户能够保持配了第一副还会配第二副,很多新客户是由老客户带来的,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2、随着电子产品爆发,近视的孩子会越来越多,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逐渐放开,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3、暴利的生意+稳健的财务,产品不存在被替代的风险,行业壁垒较高。塑形镜、接触镜目前市场认知度还不高,但在东部地区发展较快,未来一旦认同度爆发,随着市场空间增长将带来产品销量爆发,利润率堪比茅台。

二、竞争格局:

公司的主要市场竞争对手有美国的欧几里德公司以及日本的阿迩发集团株式会社。美国欧几里德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角膜接触镜的专业生产企业,自1994年开始生产角膜塑形镜,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生产企业登记证书,产品注册证号为P010062。随着业务的发展,美国欧几里德公司于2010年在上海设立了独资公司欧几里德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负责美国欧几里德公司产品在中国地区的销售推广培训及售后服务。日本阿迩发集团株式会社创立于1970年,日本阿迩发集团株式会社的注册代理机构为北京北医眼视光学研究中心。

角膜塑形镜、接触镜是从这两个国家先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们在消费者心里有明显的心智优势。虽然欧普的产品可能在近视降幅和产品参数范围等性能指标上较国外同类产品有优势,技术国际领先,但消费者还是认为美日的产品更好。公司产品唯一的劣势是部分国人有崇洋心理,进口产品高的一副要1万元,而欧普的同类型产品均价才5-6千元。国外的公司都知道欧普康视是角膜塑形镜行业里的全球冠军,偏偏不少国内用户不知道。此外,产品作为三类医疗器械,医生的话语权较大,如果医生更愿意推出进口产品,则可能对于老百姓的认知也会有影响。

所幸整个市场都是刚刚起步,角膜接触镜在上世纪90年代才进入中国,塑形镜更是到2012年以后才慢慢被大众认识和接受,这是个蓝海市场,在保持技术进步的同时,欧普如果做好渠道和售后(消费者实际上并不能自主选择使用哪个品牌产品,需要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指导),可能还会有逆袭的机会。

公司的本土化特点,使得公司能够更为方便、快捷和及时的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与此相比,国外角膜塑形镜产品取得国家食药监总局关于医疗器械的进口许可证后,可以在国内进行销售和使用,但后续的镜片个性化定制与售后服务所需时间相对较长。

三、成长性:

目前我国的近视发病率是全球最高的,主体又是青少年,跟我们的应试教育体制有关,再加上这些年手机、电脑大量普及,孩子们爱玩游戏,这块的市场是毋庸置疑的大。据估计,我国近视患者约有4.5亿人。

而欧普总部在安徽,华东又经济发达,所以前些年的业务重点一直是华东地区(约占占收入的六成),主要产品(角膜塑形镜)在中国欠发达地区市场认知度不高,在很多西部省份销售甚至是空白(目前市场主要被美日品牌占据)。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开始往全国扩张,这也是公司未来几年成长性的保障。

此外,公司还在储备新产品,据公司年报显示:2016年,公司投资入股了广州卫视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注于眼科和眼视光产品研发和生产的科技企业,其研发的全球首创“折叠式人工玻璃体”,被评为“2015年我国十大眼科成就”之一,目前正在国家食药监总局按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进行注册审批中。入股广州卫视博后,公司将负责“折叠式人工玻璃体”在中国的推广和销售。人工玻璃体如果获批上市,将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为公司品牌形象的提升和中长期业绩增长提供动力,这是潜在的增长点。

最后,公司的产品每年都在缓慢提价,产品的寿命大致为一年半到三年,具有快消品的特征。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收入水平提升,人们对于健康和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眼视光会逐步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行业。

四、估值:

由于业务特殊,欧普目前没有可对标的已上市同类标的,所以难以做估值比较,而且考虑到刚刚上市,没有历史估值可以参考。

考虑到目前国人对于公司主要产品(角膜塑形镜)认知度不高,以及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产品竞争力相对国外大企业并不占优。如果要我买的话,我并不愿为此支付过高的溢价。我觉得真正的好机会不是算出来的,往往毛姑姑就行,估值也能大道至简。

如果公司按照未来三年不低于30%的复合收益率计算(未来两年正好是募投项目的建设周期,欧普的增长还是比较靠谱的),PEG为1时,我能支付的溢价极限是动态35倍PE。2018年净利润将达到两亿。公允价值甚至可以给到动态35倍PE,即56.3元。

五、风险提示:

技术颠覆的风险、国家行业政策的变化和产品法律风险、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和公司产品单一的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未来一旦CFDA放开该行业的门槛,公司可能面对较大的竞争(毕竟这个行业的利润率太诱人)。

六、总结:

欧普康视的产品属于3类医疗器械,是不能在眼镜店里验配的,只能在医院配,因此欧普的生意模式简单说就是用卖药的方式在医院配眼镜的,医生的话语权较大。

这是家国内极其优秀的医疗器械公司,拥有较高的壁垒(目前国内唯一合法生产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的企业),不断扩大的消费群体+不断的重复消费+较高的用户粘性是典型的好生意,其所处的眼科(近视矫正)也是非常不错的朝阳行业。

公司的竞争者主要为几家国外大公司,虽然欧普的产品可能在部分性能指标上较国外同类产品有优势,但部分消费者崇洋的心理导致更倾向于国外品牌,公司在宣传力度上还有待提高。好在相对海外企业,公司在价格、渠道和售后上具有优势,未来存在逆袭的可能。

此外,公司拥有非常出色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现金流,堪称小而美的成长企业的典范。尽管目前价格较高,但值得长期关注。

4、汇川技术[300124]

一、核心业务分析:

上图为汇川 的核心业务百分比示意图,主要为:变频器、伺服器以及新能源汽车电控业务三块。

1、 变频器:国产变频器龙头,行业复苏率先收益

变频器是通过变频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实现节能和调速的电力控制设备。随着国内工业自动化程度持续提高,变频器也逐渐得到更广泛的使用。由于变频器技术门槛高,国内企业对核心技术积累还不如国外品牌,变频器市场还是以国外品牌ABB和西门子为主,两家公司市场份额合计27%。但汇川技术通过多年的研发以及对品牌的塑造,现已超过日本品牌及国内本土品牌,站稳了行业第三。

201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呈现复苏态势,带动工业自动化行业迎来复苏增长期,工业自动化企业盈利明显改善,拉动行业全年实现正增长。2016年工业自动化行业收入达到1400亿元,同比增长0.6%,从2015年-8.1%的历史低点触底反弹。2017年前三季度工业自动化企业业绩和订单进一步加速,预计行业全年有望实现10%以上的增长,加速复苏。汇川技术作为国内变频器国产品牌龙头,有望在行业复苏和进口替代效应下率先受益。

2、 伺服器:进口替代加快,伺服器前途亮丽

伺服器主要应用于机床工具、电子制造设备、包装机械、纺织等行业,是自动化设备的核心部件。随着我国的制造业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伺服器市场规模从2008年30亿增长至2017年85亿。根据工控网数据统计,2018年,通用伺服器市场规模有望超100亿元,增长空间巨大。

长期以来,国外品牌一直占据着伺服系统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外品牌市占率合计达到50%以上。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迎来复苏和本土企业对技术的积累,同时拥有本土化的优势,未来国产伺服器市场替代空间较大,汇川技术作为国产品牌龙头,公司伺服器前途亮丽。

3、 新能源产品:携手优质客户,电控业务蓄势待发

汇川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控业务首先切入的是客车市场,凭借与宇通客车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公司产品得以迅速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

在2017年政策调整和补贴下调后,客车市场增速放缓,汇川技术抓住物流车爆发的元年推出了物流车电控产品,并把握住了物流车领域的大客户东风和陕汽,顺利完成产品迭代,板块收入得以平稳过渡。

在开拓客车和物流车领域的同时,汇川技术近两年不断加大乘用车产品的研发投入,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司产品有望在2019-2020年放量,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

二、优秀的盈利能力+高效的科研能力:

截至2017年三季报,汇川技术实现营业收入31.29亿元,同比增长27.57%;实现营业利润7.76亿元,同比增长28.61%;实现归母净利润7.23亿元,同比增长5.03%。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原因是:设备制造业的结构性复苏与增长,以及公司行业营销和技术营销的持续深入,公司的通用自动化业务同比取得快速增长。其中通用变频器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40亿元,同比增长52.28%;通用伺服产品实现销售收入5.14亿元,同比增长112.85%;PLC和HMI类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76.53%。

汇川技术毛利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除新能源产品因国家政策调整导致2017年毛利率下滑外,公司主要产品毛利率一直维持在45%以上,公司整体毛利也维持在40%以上。总的来说,公司的资产质量非常优秀,根本不像一个制造业公司,且现金充裕。

汇川技术的高毛利水平得益于公司建立了一支高水平高效率的科研团队。2016年,汇川技术研发人员达到1290人,占员工总数的28.53%;硕士学历人员达到604人,占员工总数的13.36%;本科学历人员达到1618人,占员工总数的35.78%;本科以上学历合计占员工总数的49.52%

研发成果方面,截止2017年6月30日,汇川技术累计申请专利1009项,其中发明专利累计申请量377项;公司累计授权量74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33项。

三、估值:

汇川技术目前PE为50倍,总市值530亿,公司估值低于机器人的原因是公司更脚踏实地,不像机器人一样猛吹概念,粉饰业绩(公司并没有大量依靠补贴、研发资本化、大量应收款来让净利润增速变得好看,汇川的增长是非常坚实的)。

15年牛市的时候,公司最高估值为85倍,公司历史最低估值为21倍,平均保持在45倍左右,目前的50倍PE相对略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也反映出市场对公司的乐观预期。此外,公司上市以来分红非常慷慨,分红率高达46.58%,这也从侧面证明公司健康的财务状况。

四、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滑的风险;房地产市场下滑导致电梯行业需求下滑的风险;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调整的风险;竞争加剧及业务结构变化,导致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五、总结:

公司是专门从事工业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业务服务领域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等。自上市以来,汇川技术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2.54%,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8.17%。目前,汇川技术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低压变频器和伺服系统供应商,领先的电梯一体化控制器供应商,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领军企业。

相较于机器人,公司更专注于细分的自动化行业,管理层更脚踏实地且正值黄金年龄(70后)。公司的研发实力强大(从研发投入看比机器人更多),同时公司的财务质量非常优质。从业绩快报来看,公司核心业务仍保持高增速,新能源车和轨道交通业务在四季度也有所恢复。在国内环保需求和路权政策推动下,公司新能源物流车电机控制器业务未来将取得快速增长。

5、中亚股份[300512]

一、主要看点:

1、业绩稳健,毛利率和预收款较高,盈利能力强,没有债务风险,且估值较低(目前市场关注度正在提高,买卖方机构近期大量调研)。

2、行业空间大,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在国内同行业中极具竞争力,近几年募投项目将给公司带来快速增长的机会。

3、期待今年募资项目投产,带来质的飞跃。目前公司应付账款很多,订单充足。在行业中有一定的话语权,地位强势,产能的扩张就是业绩的引爆点。

二、核心竞争力:

公司参与起草了液态食品包装机械行业的多项重要标准,是3项国家标准和1项行业标准的第一起草人,1项国家标准和1项行业标准的第二起草人,1项国家标准和1项行业标准的第三起草人,同时正在参与10项国家标准和4项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

截至2016年2月29日,中亚机械共拥有309项专利权,其中发明专利99项、实用新型专利155项、外观设计专利52项、国外专利3项;中亚瑞程拥有1项发明专利。公司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2015年研发投入占比为6%左右。

从专利数量看,公司是包装机械中比较牛的企业,同等收入规模的普丽盛仅有40项专利(3项发明专利),研发投入占比营收一直在3.5%。

公司的客户均为知名企业:

三、行业竞争格局:

该领域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主要是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和日本等,其在设备的设计、制造及设备性能等方面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液态食品包装机械行业起步较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液态食品包装机械的高端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外厂商占领,国内知名的乳品及饮料制造企业的高端包装机械基本依赖进口。到了九十年代后期,随着国内液态食品包装机械制造企业的崛起,这种格局才被逐步打破。

目前,国内液态食品包装机械行业整体呈金字塔状,底部企业主要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设备品质不高,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率较低;中端产品的制造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及新产品开发能力,但设备仿制多、创新少、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不高,难以进入高端市场;在高端市场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液态食品包装机械行业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研发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与国际企业展开竞争的包装设备制造商。

随着研发实力、产品创新能力的不断加强,这些企业与国际设备巨头的差距明显拉近,开发出了一批品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部分技术和产品已实现替代进口,在高端包装设备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并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液态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已经高度市场化,设备价格完全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不存在政府对产品价格、生产计划等方面的干预。

利乐公司和SIG康美包占中国纸铝复合无菌包装材料的市场销售量的份额分别约为63%和10%。上述两家跨国公司共计占有国内纸铝复合无菌包装材料市场份额超过70%,其他供应商占有的市场份额不到 30%。

四、估值:

“新股晾三年”,中亚股份作为16年上市的次新股,已经基本渡过了前期上市估值过高的阶段,其估值要比同行业竞争对手普丽盛低得多(后者甚至高达200多倍),而业绩相较普丽盛也更加稳定,专利数量更是远远超过对手。

影响公司成长性的主要问题是当前产能还是跟不上,募投项目没有完全投产。查阅公司数据,根据季报显示,新型智能包装机械产业化项目和新型瓶装无菌灌装设备产业化项目的预定投产日期均为2018年5月31号,目前两个项目的投资进度还不到30%;而新客户没有拓展可能是节奏问题,目前已经满产了,即使拓展新客户也没法交货。那么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未来的爆点可能是新产能投产后的增长,结合目前23.7倍的估值可以适当关注。

五、风险提示:

新客户和新领域的拓展不顺利、辉山乳业的坏账还没计提(好在公司主要客户是蒙牛和伊利,辉山的占比不到3%)、产能增长进展缓慢、大量预售款迟迟没有确认。

六、总结:

公司专业研发、制造和销售液态食品智能化包装设备,主营产品包括各类液态食品的灌装封口设备、后道智能包装设备、中空容器吹塑设备,同时公司还为客户提供包装生产线设计规划、工程安装、设备生命周期维护、塑料包装制品配套供应等全面解决方案。

公司业绩和国内消费品行业的发展有直接关系,受总的经济周期影响较小。公司业绩相比较同行业的普丽盛非常稳定,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出色。目前公司目前主要是抢占海外企业的市场(国内包装巨头占比60%的利乐),公司的优势仍是价格,专利技术方面和海外企业有差距,在国内基本已经是龙头。相信中亚凭借其出色的研发能力和优秀的管理能力,未来成长空间很大,有进口替代的潜力。

总的来说,在研究中感觉到中亚是非常脚踏实地做实业的公司,拥有非常多的专利,在国内包装领域特别是液态包装领域,其他企业基本已经无法与其竞争。公司多次表示自己并不是一个爆发性的企业,也没有想过通过大量资本运作去迎合市场,就想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慢慢增长。

@今日话题 @Marsfer

全部讨论

药师佛2018-05-11 22:58

赞。宋城演艺 mark

勇敢的心_leewalter2018-04-16 13:25

凡石头2018-04-03 22:20

写的很好,分析的有理有据,很客观

看到未来exceed2018-03-29 12:04

很好

坚信价值融合2018-03-27 08:46

林米辰2018-03-26 13:10

投资就是知易行难2018-03-26 12:06

牛!宋城演艺[300144]、中亚股份[300512]、汇川技术[300124]、爱尔眼科[300015]、欧普康视[300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