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防雷探讨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0喜欢:20

#投资防雷指南#

投资中应该如何做好风险控制,避免踩雷?仅以此文简略探讨一些个人浅薄的经验和看法,权当抛砖引玉,指南实不敢妄言。

一、从投资体系上规避

1.不懂不做。这四个字说起来多么简单,但能做到的寥寥无几。首先,能做到懂就异常困难;其次,很多时候只是自以为懂了;再次,包括我自己目前也做不到绝对地不懂不做。如果真的理解并做到这一点了,你会发现弱水三千,不是你只取一瓢,而是你能取的只有一瓢。

2.尽量但不绝对集中。做到第1条了,你自然会发现可选标的非常之少,持仓必然偏向集中,但我们不是段永平,我们的实力不允许我们自信到绝对集中。我们大多数人投资生涯之中一定会不可避免的犯很多错误、甚至踩雷,譬如今年的$新城控股(SH601155)$这种不可预知的黑天鹅风险。所以,我的底线原则是:即便再看好一只标的,持仓不超过50%,更别提动辄满仓一只个股。永远给自己留好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3.适度但不过分分散。其实,严格做到第1条,在这个前提下去做仓位平衡和配置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很多时候,我们谈分散不过是美其名曰控制风险、管理风险,实则是为了分散而分散,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反而制造和增加了风险。我个人在去年底的持仓中,为了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打算也曾犯过这个错误,在去年雪球嘉年华@丹书铁券 的演讲中对此感触颇深。

4.多关注企业风险,少关注市场风险。绝大多数时候,市场是不可知的。你以为牛市要来了,稀里哗啦给你跌下来(比如2018年初);你以为天要塌了,结果一路狂奔涨上去(比如2019年初)。还有很多不宜直言的内外形势,太多太多,谁能预知?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市场,不但徒劳反而增加风险。因为你在这种无法确定的担忧和猜疑中极有可能做出错误决策,而且少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去覆盖企业,无形中放大了对企业不知的风险。所以,更多的着眼微观,从企业和估值的角度入手,才能让我们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到更多相对的确定性,而不是相反去放大投资中的不确定性。

5.诚信风险,一键排除。厨房里不会只有一只蟑螂,对于存在诚信隐患甚至已经实锤的企业,我选择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这可能是再简单不过的排雷选项了,没有什么可讨论的。比如扇贝不见了的獐子岛、为梦想窒息的乐视网、百亿存款不翼而飞的康得新等等。。。。。。我们完全有足够的选择,没必要火中取栗。

二、从财务报表上规避

如果不看财务报表,还是投资指数为宜;如果一定要自己投资,恐怕不但要看还要多看。为什么要多看呢?因为很多财务指标不是生硬刻板的套用就OK的,一定要横向(行业各家之间)纵向(历年财报)对比,才能深刻理解每一个指标背后各家企业、各个行业之间的不同,而不是仅凭一个指标数据就一定能判定其背后的真实好坏。通常来说,通过财报排雷有以下一些值得重点关注和跟踪的地方:

1.帐上现金很多,分红却很吝啬。例如账上躺着18亿资金,却连6200万分红都拿不出的$辅仁药业(SH600781)$ ,纵观辅仁药业近5年分红情况,前3年一毛不拔,17年开始分红,18年就。。。。。。

2.多次并购,商誉过高。多次溢价并购的话,除了背后有无利益输送值得深究之外,最简单直接的风险莫过于业绩不达标之后的商誉减值了,年初那波触目惊心的商誉减值潮相信大家都记忆犹新。

3.研发支出资本化过于激进。从会计角度来说费用资本化的处理应当是谨慎的,如同商誉一样,这是一个把现金流吃进去的科目,对于任何一家费用资本化激进的企业来说,其业绩含金量都是值得重新审视的。以我曾经分析过的新纶科技为例,研发支出资本化连续占比50%,而公司核心技术和产品又大多从日本引进,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审视的。

4.负债过高或借贷利率过高。除去一些行业特性(如金融、地产)之外,对于大多数行业和企业而言,这都意味着吃紧的现金流,而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线,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也是为什么三张表里现金流量表要格外重视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企业的借贷会做的非常隐蔽。比如前些年分析过的$黄河旋风(SH600172)$ ,子公司明匠智能的IPP产业基金模式被各家卖方吹的天花乱坠,各种所谓模式创新吸引眼球,而一通财报刷下来后发现,实则明股实债,印象中资金利率高达百分之十几。。。。。。

5.关联方资金拆借情况。这一点是在财报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而实际上关联方资金拆借情况往往会暗藏着上市公司及关联各方资金腾挪及占用情况,有时候甚至还能推导出很多其他问题。当初分析黄河旋风也是从细扣资金拆借情况中推测本部与名匠不和,而后面实际爆雷之后情况确实如此。

6.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这一点也很容易被忽视,但经过最近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被立案调查事件之后相信会引起大家更多的重视。为什么要更换?是不是到期正常更换?这些都值得深究。很多时候单凭一个更换公告看不出什么问题来,但值得重视的是很多爆雷的企业在引爆之前往往都有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况,然后就非标了。。。。。。比如黄河旋风欧菲光等。

7.频繁融资,造血功能不佳。上市以后频繁融资的企业,其造血功能必然不佳,或者说好听点其生产现金流的速度赶不上其扩张的速度,尤其对于成长类企业来说。高成长是好事,但不等同于就可以此为由放松对现金流的警惕,融资的频率、对应的项目进展以及后续有无变更资金用途等都需要去跟踪比对。典型如今年爆雷的融资-分红-融资-分红的康美药业

8.应收账款、存货过多或增长过快。之所以把这条放到最后是因为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应收账款或存货的异常往往暗藏着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变、企业上下游关系的恶化或者虚增业绩等问题。而且即便排除这些问题不考虑,后期的坏账计提和存货减值也会是一个显著的隐患。

以上种种,需要根据各家企业实际情况去判断,不等于存在即是雷。财报排雷也不仅仅于此,只有足够多的去阅读和深入的跟踪,财报中一些非条理性的细微变化才能够引起我们的注意。

三、从日常跟踪中规避

这一点,实际跟踪起来可能就没那么有章法了,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我自己比较注重的角度有以下几方面:

1.从日常公告中关注企业的发展和诚信问题。比如前期爆雷的欧菲光,不排除企业后期能东山再起,但从董秘面对投资者的追问一直强调业绩预告没有变动,而后临门一脚风云突变,以及一系列混乱的后续公告,单从这一点,我便无法原谅。

2.从管理层的过往履历及系列言行中听其言观其行。印象比较深刻的如新纶科技,董事长侯毅在13年的采访中说到,公司老本行超净业务虽然国内竞争激烈、但新纶的市占率还不到2%,作为业内唯一上市企业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很快公司发展战略即转向新材料领域,超净业务基本只是维持甚至收缩。且多方查证侯毅本人身兼恒益大通等几家投资公司boss,能否专注主业?会否热衷资本运作?始终有所担忧。这一系列的质疑让我从最初的看好始终伴随着警觉,最终幸运逃过一劫。

3.从竞争对手发展看其行业处境变化。之前投广联达的时候会经常看鲁班的官网,关注其新闻动态和BIM业务发展状况;现在投分众传媒也会常看看新潮传媒官网。这两家公司有一个共同点是竞争对手都差的很远,还无需引起足够重视,但这并不等同于关注竞争对手就毫无价值。有时候,从竞争对手的一些细微变化可以尽早察觉到行业格局的微妙变化。比如新潮,哪怕它目前不足为道甚至生存成疑,但如若有一天它的资源点位也大幅追赶上来跨过百万级门槛,且能坚持生存下去甚至盈亏平衡,对分众的冲击就不可能再视若无睹了。

4.从上下游客户及公司员工的反馈看其企业文化。这一点可以从新闻、论坛甚至直接接触公司的客户及员工来了解。当然,渠道会相对困难一些。公司员工及相关人员的待遇、认同感甚至幸福感会是一个很好的参考项。

以上拙见,草草叙之。欢迎探讨、批评、拍砖。

@今日话题 @路雨路雨 @雪球达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