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邦科技一对一交流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135回复:118喜欢:272

$正邦科技(SZ002157)$

Q:你在正邦做了多少年?为什么离职?

A:我在正邦做了差不多十一年不到吧,也算是公司的老人了,上个月刚办完离职手续,离职原因是前段时间身体查出了些问题,没办法老熬夜加班了,我们老板常年加班到晚上十二点后,我们下面这些人虽然没老板那么拼,但也经常跟着加班,这两年又碰上了非瘟带来的行业巨变,加班是家常便饭,我这次辞职也是没办法,孩子还在读小学,我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他们着想。


Q:全国能繁母猪恢复情况?

A:目前行业对全国的能繁母猪存栏情况没有很权威和完全的统计数据,听说农业部的数据也是根据样本点的采样数据推算出来的,很多中小养殖户的数据是收集不到的。根据我们各地基层管理人员和同行一起摸查和交流得到的信息,结合母猪饲料的销售量来研判,仅从数量上看,全国能繁母猪大概恢复到了非瘟前的70%左右,以河南为分界,南方估计是65%,北方估计是80%-85%。


Q:目前能繁母猪的整体效率怎么样?

A:以现在的母猪结构,整体效率是要比非瘟前打个七八折的,一方面是二元母猪种群老化影响了PSY,二是三元母猪的综合效能平均只有二元的一半。综合能繁母猪的数量、二三元母猪结构及其性能来看,行业目前实际的产能应该已经恢复到非瘟前的50%-55%。


Q:三元母猪的性能到底怎么样?

A:三元母猪的配种成功率、分娩率都明显低于二元,但此前行业为了恢复产能,很多人是只要母的就拿来提的,有些都不知道到底是四元还是五元母猪了,大公司因为原本就有完整的从GGP、GP到PS的育种体系,因此其三元提级的质量要好一些,而且学习同行开展二元回交也是很容易的,所以大公司在实现能繁母猪的规模增长方面肯定是有很大优势的。拿我们公司来说,去年下半年还是三元提级多,但今年开春以来,自行培育的母猪就主要是纯二元和二元回交了。

从行业目前的平均水平看,100头二元后备母猪经过配种、妊娠等环节后有80头以上能实际产仔,平均窝产12头以上,但100头三元后备母猪最后能产仔的可能只有60头,且平均窝产仔数只有8头多点。全程下来,100头三元后备母猪最终的总产仔数只有同等数量的二元母猪的50%左右。另外,二元母猪能用7-8胎,三元只能用2-3胎,因些,即使按现在的猪价把配种或分娩失败的三元母猪处置掉也能收回大部分成本,但三元母猪所产仔猪的摊销成本也仍然在二元母猪的3倍以上。


Q:你对明年的猪价怎么看?

A:我们对明年的猪价还是比较乐观的,今年北方疫情很稳定,产能恢复较快,如果今年冬天不发生疫情的话,明年北方的猪价有很大的下行压力,明年某个时点上跌到每公斤20元以下也不奇怪。但今年南方的情况与北方很不一样,今年一季度和6到8月的非瘟复发还是比较严重的,严重影响了产能的恢复,所以我们认为明年南方的全年均价大概率在每公斤25元左右。

后年的猪价会是多少,我们现在也看不清,因为非瘟常态化对行业产能恢复的影响很难量化,而在2023年前,三元母猪的高淘高补也会有一定影响,因此,行业产能的恢复不会是线性的,大概率是呈波浪形上升的。另外,今年冬天北方是否会发生比较严重的疫情、明年6到8月南方疫情影响有多大,都暂时无法判断,但公司最近为了防范风险,对北方部分地区采取了只出不进的措施,在新生仔猪断奶后分批用恒温车拉回到南方来,虽然每头的运费要三四十块钱,但比起南北方的仔猪差价来,这点成本就不算什么了。


Q:近期市场普遍预期对猪价未来两年将持续下跌,并看空包括你们公司在内的一众猪企的股价,你对此怎么看?

A:我今天看了下我们公司的股价,发现最近十来天累计跌了约30%,我其实也挺纳闷,难道市场上的投资者只是因为猪价要进入下降通道了就认为我们明年后年的利润要大幅下滑了吗?

对于猪价,市场的预期是不是过高了,习惯了高猪价后,对于猪价的理性回归是不是过于缺乏容忍度。去年四季度到现在的猪价是不正常的,是史无前例且不可持续的,如果没有非瘟疫情造成的行业产能损失过半,不可能会有最近这一年来的超高猪价。非瘟前,猪价最高也就到过每公斤20出头,而明年猪价从每公斤三四十块的超高价跌回到二十来块才是合理和健康的,二十来块也是高价区啊,而这个价格一方面能更好的拉动猪肉的消费量,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维持产业的复产扩产动力,推动行业的健康和有序发展。

对于我们业内人士来说,对比非瘟前十几二十年曾经到过的猪价峰值和盈利水平,明后年总体能有每公斤20以上的猪价就是暴利了,以前一头猪赚两三百块钱才是正常的,最好的时候一头猪能赚800块,但也就持续一个月时间而已;猪价每公斤20块是什么概念,一头猪能赚五六百块。

非瘟后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比以前,从事生猪养殖的猪舍建设投入、母猪和仔猪成本及资金投入水平是翻倍式上涨的,行业整体成本上升明显,但与此同时,在非瘟常态化下,养殖的风险也是大幅上升的,存活率差一点就可能白干甚至赔本,因此,从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来看,如果明后年一头猪的预期回报低于三四百块的话,很多中小养殖户就可能不敢养了。

具体到我们公司身上,即使明年猪价比今年下降个百分之三四十,应该也没什么大的压力,一方面,公司目前的能繁母猪规模、自繁仔猪产能及其对应的明年出栏量,相比今年将是至少增长一倍以上的;另一方面,公司去年下半年的损失目前都消化完了,而且,从今年5月开始,我们就基本没什么外购仔猪了,也就是说从今年11月开始,公司出栏的肥猪就绝大多数是自产仔猪育肥而成的了,因此,由于成本下降空间大,公司明年总体的头均利润跟今年应该是相差不大甚至有可能高过今年的,何况还可以以量补价。


Q:对业内某高层人士所说的全国在建拟建产能20亿头和猪价很快要跌到4-5元、全行业亏损怎们看?

A:说实话,我对这话是他说的还是记者断章取义的是持怀疑态度的,如果真是他说的,我是没想通他为什么说这话。


Q:对于未来的产能过剩和猪周期,你怎么看?

A:这个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外行人才会问这个问题,我尽量简单点说说我个人的看法吧!

首先,在过去的平均3-4年一次的猪周期里,每次都会出现阶段性的产能过剩,未来也一样还会出现。母猪怀孕生仔到肥猪出栏有10个月的时间差,只有肥猪过剩导致猪价逐步跌到成本线附近或以下了,行业才会普遍加大母猪淘汰力度并减少仔猪产能,当然,这也跟我国的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有关,由于我国生猪产业集中度不高,产能过于分散,且中小散户的母猪存量和性能数据难以收集监测,无法对行业的生产经营计划调整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或指导。

其次,从非瘟前的几个猪周期的情况来看,行业产能的短缺或过剩偏离均衡水平的幅度一般不超过10%,但其价格波动范围一般在均衡价格或中间值的上下50%以内,但击穿行业成本线的时间往往最多只有几个月,猪价在成本线附近的微利区持续时间超过半年,就会引起部分产能的退出,这些产能开始退出后的一年到一年半,产能便可能从过剩逐步走向均衡再转向短缺并带来猪价的明显回升。

最后,生猪养殖产业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这个行业固然有他的周期运行规律,时而微亏或微盈,时而大赚或小赚,但整体来看,把每个周期的几年加一起,行业总体都是盈利的,且平均销售净利率都在10%到15%区间,资产周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也好过很多行业,难道猪价从阶段性上涨变成阶段性向下或回落,这个行业都要活不下去甚至消亡了?

这个行业的产能调整虽然有一定的滞后性,但价格和利润的变化,或者说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还是能够比较快速有效的推动行业产能和产量的增减并实现供求的动态均衡的,所以要出现长时间的全行业亏损的概率是比较低的。


Q:对于最近玉米和豆粕价格涨幅较大引起的饲料和养殖成本上升怎么看?

A:就现阶段而言,业内不太在乎每头猪的饲料成本是否要上涨100元,反而更在意原材料供给的稳定性,据我了解,公司最近就在周边的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家加大了采购力度,新增锁定了百万吨级的原料。


Q:今年正邦在疫情防控方面的总体成效如何?

A:总体来说,结果还是相对满意的。年初的时候,公司还是有比较大的压力,但通过系统化的生物防控措施、作业流程和标准的强力执行,我们公司今年3月到7月的月死亡率已经稳定到了1.2%左右的水平,基本不比非瘟前差多少了,但听说8月份的月死亡率上到了1.8%几,好在后面又控制住了。另外,上个月河南区域疫情复发,导致当地很多养殖户遭受损失,但我们公司在当地租赁和自营的繁殖场丝毫无损,这点还是挺鼓舞士气的。


Q:公司为加强生物防控所付出的成本有多高?

A:在非瘟后,为了加强生物防控,公司乃至于全行业的投入都是巨大的,具体到成本上,平摊到肥猪上是要增加每KG一块钱以上的,一是养殖场对人员、车辆、物料的洗消杀是有成本的;二是检测频率和采样点增多,专职人员和专业设备的投入增加;三是公司+农户模式下,我们在投苗和出栏时采取批进批出的方式,但为了加强防控,合作养户是承诺遵守我们的封闭式管理政策的,养户在场内一呆就是两三个月,所以服务部一方面要增加人手来给养户做好后勤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增加人手来通过视频监控养户有无违规情形等。总的来说,应对非瘟其实跟人类防范新冠病毒是差不多的,无非就是通过减少与外界接触频率来降低染毒概率,同时加强检测,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处置。


Q:你对非瘟疫苗研发成功并上市有期待吗?

A:这个病毒从发现到现在已经整整100年了,人类一直没有彻底的消灭它,也一直没有研发出能够真正有效对抗它的疫苗,可以肯定这种病毒是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如果研发出来的是弱毒或减毒的疫苗,那使用这种疫苗后就必然导致带毒生产,有可能导致行业的管理成本上升。比如说我们对于养殖场的物料、工具、生猪、栏舍等等的全面检测频率是一个月一次,对于周边地区有疫情发生的养殖场的全面检测频率是一周一次,但如果使用弱毒或减毒疫苗的话,就全部得改成一周检测一次,这样一来,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成本肯定是要上升的。从我们与同行业交流的情况来看,大家对疫苗的使用是持谨慎态度的。最近胡春华副总理视察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时提出“坚持尊重科学规律、坚持时间服从质量”也就是强调一定要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Q:公司今年的出栏目标能完成吗?

A:这个可以很肯定的说,目标完成是没有一点问题的,相信你们从我们公司7月和8月的出栏量就能基本推断出我们三季度的出栏量肯定是要超过今年整个上半年的,而根据我们公司二季度的实际投苗量及其存活率来看,今年四季度的出栏量仍将保持不错的季度环比增长。


Q:今年的能繁母猪存栏目标能完成吗?

A:从目前的进度来看,公司在年初设定的年底120能繁+80后备的目标大概率是能超额完成的,事实上现在就已经完成大部分了,具体数据公司应该会在三季报公布前后披露。


Q:你对仓司今年三四季度和明年的成本怎么看?

A:很坦诚的说,今年三季度的单季度成本将是今年的最高峰,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一季度的月死亡率相对较高;二是今年1月以来,玉米、豆粕的价格是一路上涨的,每个月都比上个月高,这也自然导致了饲料成本的上升;三是年初时,我们内部判断今年三季度将是我国发生非瘟以来生猪出栏量的最低点,猪价可能是今年最高的一个季度,因此公司为了加快产能恢复,将相当一部分自产仔猪用来提级留种了,但同时外购了很多仔猪,导致一季度外购仔猪数量实际占育肥总投苗量的比重是历史最高的一个季度;四是今年一季度的外购仔猪价格也是历史最高的,外购仔猪的价格要比自产仔猪的成本贵1500元以上,摊到一头125KG的肥猪上,就要增加12元/KG的成本,如果考虑死亡率的影响,则要贵13元/KG左右。

今年一季度投苗的仔猪绝大多数都将在三季度育成肥猪出栏,虽然今年三季度的能繁和后备母猪淘汰损失及各项费用的分摊将继续降低,但外购占比较高导致的加权成本总体仍然是有小幅上升的,不过,从实际的结果来看,虽然我们三季度的成本不低,但公司的头均利润应该要高于前两个季度,外购育肥贡献的利润应该占比不小。

资本市场对我们成本高的诟病,公司其实也知道,但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说,我们公司在遭受非瘟损失后为快速恢复产能和维持产能利用率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还是比较及时和有效的,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环境下,最大程度的实现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至于四季度乃至明年的成本,总的来说,相比今年三季度,由于二季度外购仔猪占育肥总投苗量的比例大幅下降,而三季度基本没有外购仔猪,因此,今年四季度出栏肥猪的成本将会开始大幅下降,并将和明年一季度一起成为我们育肥成本下降幅度最大的两个季度,此后的成本虽然仍将保持逐季下降态势,但下降幅度肯定是会逐渐收窄的,我们内部的目标是在明年年底前,把育肥的完全成本控制到每公斤15元。

最迟到明年发布今年全年业绩预告的时候,市场就能看到我们的成本下降数据了,但我个人觉得这还不是最给力的,以我个人的判断,公司明年上半年的总出栏量大概率是要多过今年全年数的。


Q:市场对公司的对外交流和投资者关系管理一直是有所诟病的,你怎么看?

A:我也看到了这方面的评价,对比同行,我们公司确实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大的改善和进步空间。但怎么说呢,我们公司此前就是一家内地的民营上市公司,市值不大,在很多人眼里,我们这个行业是个很传统的没有什么想象空间的行业,以前也就很少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了,公司在与资本市场、中小股东和投资者的沟通经验和能力方面较为欠缺也是正常的,之前公司也没有意识到在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要培养或设置专门的人才和岗位,加上公司也不在北上广深,要招到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其实也不容易。

以我离职前几个月的观察或感受来看,公司事实上是有在积极学习并做出改变的,公司以前开股东会时,很少有买我们股票的投资者来,但去年至今就开始逐渐多了起来,公司今年也开始增加证券部门的人手,增设投资者关系管理岗位等,管理层也时不时有接待些证券、基金等机构的调研,还有与参加公司股东会的中小股东一起吃饭和交流的情形出现。


Q:对于近期北方地区的仔猪价格下降较快怎么看?

A:受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的生猪养殖项目涉及农田占用事件的影响,最近北方很多地区都在自查该类问题,导致北方地区的部分生猪养殖企业的育肥产能建设进度整体较原计划有所延后,这会导致部分地区和部分猪企的育肥存栏能力增长跟不上其母猪和仔猪产能的增长,因此选择降点价,阶段性的促进仔猪销量也是很正常很合理的。


Q:对于同行业部分猪企最近大幅提高明年的出栏目标怎么看?

A:这对我们公司是好事,我们明年的仔猪产能是有比较大的富余的。目前行业中部分猪企的母猪存栏规模和仔猪产能是增长得比较快的,但也有部分猪企的母猪存栏和仔猪产能跟不上育肥存栏能力的增长,彼此之间是可以互补的。


Q:对于即将实施的全国分区、各区之间禁止生猪跨区调运的政策怎么看?

A:农业农村部为了加控对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防控,此前出台方案按照地理相邻、产销互补的原则把全国划分为五个大区。我们公司的产能主要分布在中南区、东部区和西南区,而这几个大区是国内的主销区及相对高价区,如果这个政策能够切实严格执行,对我们公司肯定是有利的。


Q:公司明后年对自繁自养模式和公司+农户模式的产能占比是怎样规划的?

A:公司目前的繁殖场全部是自营的,其中大部分是自建的,也有部分是去年四季度以来租赁旧场改造的。在育肥端,公司全程自繁自养的比例还比较低,且主要集中在北方,公司已规划明年开建大量的自繁自养产能,预计到明年底,两种模式的育肥存栏能力大概是5:5的结构,这也就意味着养我们公司后年的肥猪出栏中有一半是全程自繁自养的。


Q:为什么公司今年上半年末的存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增幅巨大,但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增幅很小?

A:公司存货增长较大,一方面主要是春节后公司的仔猪产能恢复到了超越非瘟前的水平(非瘟前,公司最高的仔猪月产量也就是五六十万头),导致存栏数量创下新的高峰,另一方面是今年上半年有不少外购仔猪,这部分高价仔猪拉高了存栏生猪的平均账面成本或价值。

生产性生物资产主要对应的是种猪,这块增长较快较大的原因是公司采取了优先发展种猪规模的发展策略,而近一年来公司的新增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中的大头其实就是繁殖场(包括原种场、扩繁场等),但到明年上半年,在建工程中就将是以新建育肥场为主了。

此外,我们固定资产增幅较小还有一个原因,虽然我们未来的新增产能将以自繁自养模式为主,但我们有不少母猪场和育肥场采取了“代建+租赁或租购”的轻资产扩张模式,也就是说由合作方出地加出资,按我们提供的图纸和要求建设猪场并安装设备,建成后合作方拥有猪场资产的所有权,我们拥有使用权,我们按合作方实际投入的10%每年向合作方支付租金,连付十年使合作方收回成本,十年后合作方可以继续租赁给我们,也可以按事先约定的残值把资产所有权转让给我们,这种模式下,相关资产在租赁期间我们只有使用权,不反应在我们的报表里

精彩讨论

无是_无非2020-09-16 08:19

圈重点:
1,行业能繁,考虑三元占比,实际恢复50-55%;
2,2021年猪价不会低于20,全年预计南方均价25左右;
3,想不通为什么会有猪价5元论;
4,2021年猪价21左右公司也「没什么压力」;
5,今年完成900-1000万没问题,2021年能繁/自产仔猪/出栏翻倍,2021上半年出栏即可超过今年全年,即2021年1800-2000W+(至少比今年翻倍);
6,虽然异常成本三费都降低,但因一季度外购等因素影响,三季度成本今年最高;
7,三季度平均猪价高,所以头均盈利超过上半年,简单计算上半年头均880,三季度按900算也要超过27亿;
8,11月起,进入准全自繁出栏状态,因此,2020Q4和2021Q1成本大幅下降;
9,2021年底2022年起达到自繁自养/代养育肥比例5:5

Chris王2020-09-16 05:28

这员工水平比王飞高很多,之前应该让他当董秘。正邦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啊

骑上蜗牛追猎豹2020-09-16 07:22

谢谢@清华911 的分享!
1、由于今年以来饲料持续的涨价(玉米较年初涨幅差不多20%、豆粕涨10%左右)、出栏育肥中外购仔猪占比高(可能会超过60%)、以及1季度月死淘率高,3季度的完全成本应该是全年的高点。但考虑到3季度育肥出栏大概在210万左右,三费摊销较1季度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毛估估利润在30亿+,但很难超过35亿。但好在4季度育肥出栏里外购占比显著下降,猪价仍处于高位,全年利润仍有很大的机会超过100亿。

2、目前全国母猪存栏恢复仍较慢,结合新冠疫苗的研发进展,经经济恢复带来的消费端持续改善可期,预期明年猪价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全年均价有望维持在20~25元,仍然位于历史高价区。
3、公司在持续努力地降低成本,预期明年底可以降至每公斤15元,基本上达到非瘟前的水平,而不是市场认为的猪价跌到20元/公斤,公司将亏损得找不到北。
4、预期明年育肥出栏头均利润与今年相当,但数量增加1倍以上,明年的利润与今年相比将有极大的提高,画面不敢相像。
$正邦科技(SZ002157)$

秋水寒99732020-09-16 08:01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6,也推荐给你。感谢清华无私的分享!三季度因为外购仔猪育肥占比过高以及饲料涨价造成成本再次抬升,适当降低Q3业绩预期,但头均利润超过上半年到达1000元/头,应该是有保障的。股价跌了这么多,利空也基本释放了,知行合一继续坚守。$正邦科技(SZ002157)$ $新希望(SZ000876)$ $牧原股份(SZ002714)$

叫我菜狗2020-09-16 03:31

感谢清华总。详细、真实的一手资料。正邦明年出栏翻倍,而且全部是自养仔猪,利润上一定会有更亮眼的表现。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