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3喜欢:2
所谓应试教育或者更广义上说的标准化教育,出发点是以最有限的资源完成全体国民层面的基础教育普及,通俗点说就是扫盲。脱离开这个目标去谈论应试教育的利弊是有偏颇的。
对于49年之后甚至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而言,基础扫盲工作的必要性和难度都非常大,试想如果没有以国家意志来推行统一的课程设置、教材编纂和考试标准,以当时各个地区的资源水平,哪有可能实现全民基础教育的普及?我们从小使用的课本和以高考为轴心的考试选拔体系,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在有些问题上略显拙劣,但确是把对教师水平和硬件设施的依赖度降到最低,让全国范围即使老少边穷地区也能按照课本及考纲照本宣科,大概齐能把国民的基础知识水平提高到勉强可以支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程度。这个“标准”的制定看起来没什么难度,但实际上其尺度拿捏是很考究很费工夫的。
然而现在我们总是感到应试教育有种种弊端也是十分正常的,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未必是大多数)国民对教育的需求已经早就超越了设置这套应试教育体系时预想的标准,却还或多或少被迫要承受标准化所带来的限制。这些限制诚然是应该去克服的,甚至努力摆脱应试教育对于部分人群来说也是合情合理的,但脱离历史背景来单纯攻击应试教育可能是对为共和国立下大功的那批教育工作者们不公正的。//@Stevevai1983:回复@forcode:我是这么看的。最激发潜能的教育模式肯定是类似于卡尔威特那种激发各种兴趣,增长见识等。但是实际情况是可能很多小孩没有惊人的潜力,或者激励失败。结果成绩也没搞好,上不了好大学,最后成为一个坏的结果。
应试教育得不到最好的结果,因为很多时候创造力,兴趣等都被抹杀了。但是也不会成为最坏的结果。因为应试教育是最有利于提高考试分数的。
所以家长就理智的权衡了:一边素质教育有可能激发最大潜能,但是失败率较高。另外一边应试教育可能无法激发潜能,但是结果不会太差。家境普通的情况下家长大多数都会选择应试教育,这样至少上个好大学的概率最大,出来能找个好一点的工作。普通家庭是失败不起的啊。但是家境特别好的人就可以选择素质教育。如果没成功也没关系,还有其他出路能跳出这个圈子。
所以大多数家长选择“军备竞赛”般的应试教育其实是理智的,是风险最低的选择。
引用:
2019-11-05 00:15
forcode:刚看到网上讨论南京小学生减负的新闻,网上一面倒批评。我却强烈支持!制定这些政策的人,确实都是一些有识之士,能够看清楚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但是采取的措施还不够,应该在学校操场、音乐课教室、上课教室、手工教室等都装上24小时的摄像头,发高薪聘请网络巡查人员,看看每个小学有...

全部讨论

简晰2019-12-27 06:44

说得好

以己度人2019-11-05 14:57

附议

quantek2019-11-05 13:12

+1,如果没有 高考 和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精神,中国不会有 工程师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