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多晶硅料成本PK及面临的挑战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06回复:176喜欢:266

#一键打包光伏龙头投资指南#

光伏行业、新能源车行业未来5年、10年、20年都面临爆发性增长的市场需求,行业前景可谓星辰大海,但短期看不少个股涨幅已相当大,这个时候投资者需要权衡投资节奏、平衡短中长期风险和机遇,并根据自己的操作系统和风险承受能力相机决策。

具体到光伏产业链,以最上游的硅料扩产门槛最高(技术门槛高和投资金额巨大),扩产周期最长(包括产能爬坡时间),因此也是光伏全产业链中玩家相对比较少的一个环节,而2021年硅料供应紧张已成事实,考虑到下游产能及市场需求的扩张以及行业硅料产能扩张的情况,大概率未来几年仍然是紧平衡的局面(这个需要动态跟踪并适时修正),并且竞争格局相对比较好,在这种情况下,下游龙头如隆基等等企业也纷纷用长单锁定上游多晶硅料厂家的产能。

近期市场对多晶硅硅的生产成本非常关注,特别是西门子与颗粒硅的成本对比成为焦点。

以目前的情况看,市场上的西门子多晶硅成本普遍在6万左右甚至以上,成本高低的差别主要来自不同地区的电价差异和万吨投资金额,其它成本项彼此间相差无几。

颗粒硅方面,其成本由于还没有形成大规模化的商用生产装置,3800的徐州6000吨产能据传5万多/吨的成本,但这是四代线,规模有限。而陕西天瑞的1.8万吨产能光投资就是50亿,而其产出断断续续,只有1万吨不到的年化产量,以这个投资额度折算的产品成本只怕已是天价了,因为按10年期折旧,光是折旧摊销已是高到无法承受,除此外还有高额的财务费用。

具体到两种工艺的对比,各种说法都有,但最终还是要算细帐。有西门子厂商讲成本可以做到3.5万或4万以内,但到底是现金成本、生产成本,还是完全成本,这个是需要给出细分成本的详细数据才算数的。

下面试着分拆一下多晶硅料的成本,并展望一下各自面临的挑战:

一、现金成本:

主要包括电费和金属硅粉,

西门子法:

先看电费目前主流的电费0.25-0.3元的含税价,西门子综合电耗6万度/吨,其生产的多晶硅电费成本在15-18元/公斤左右,这包括了新疆、内蒙的低火电电价,也包括了四川乐山、云南等地的低水电电价地区的产能。

再看硅粉成本,近期硅粉市场价13-14元/公斤,去年价格低的时候也有10-11元/公斤的时候,如果是前者,西门子多晶硅单耗系数1.1,则西门子多晶硅的硅粉成本14-15元/公斤,如果未来价格回到10-11元/公斤的低价区,由硅粉成本11-12元/公斤。

小计以上两项,最理想情况下(最低的电价+最低的硅粉成本),西门子多晶硅的现金成本26-28元/公斤,中性场景下现金成本30元/公斤左右,而去年四季度和当前的实际情况现金成本则为32元/公斤左右及以上,这一点得到大全新能源去年三季报业绩发布会的印证,也得到亚洲硅业IPO招股说明书内容的印证。

颗粒硅:

其用电单耗只有西门子法的10%-15%,考虑到前端工序和成品收率比西门子低,综合电耗20000度/吨,也仅为西门子法的三分之一,同样的0.25-0.3元的电费标准,颗粒硅的电费成本5-6元/公斤。

硅粉成本,颗粒硅的成品收率低10-15个百分点左右,硅粉的单耗系数在1.3左右。同样的硅粉价格,在最理想的10-11元的硅粉低价期,颗粒硅的硅粉成本13-14元/公斤,去年四季度和当前颗粒硅的硅粉成本17-18元/公斤。

小计以上两项,在最理想的10-11元的硅粉低价期,颗粒硅的现金成本18-20元/公斤,去年四季度和当前颗粒硅的现金成本22-24元/公斤。

这可能也是颗粒硅号称未来“234成本体系”中的现金成本“2”的由来。对比之下,西门子法的现金成本似乎比较刚性,似乎已难有大的下跌空间。

二、生产成本

本来生产成本范围更大一些,这里按狭义的概念定义为生产成本=现金成本+折旧

西门子法万吨投资额普遍10亿元左右,颗粒硅万吨投资投资成本7.5-8亿(协鑫工艺)。

折旧通常用10年期,这样西门子法多晶硅的折旧成本10元/公斤,颗粒硅的折旧成本7.5-8元/公斤。

当然,西门子号称未来可以进一步降到8亿/万吨的投资,颗粒硅号称未来可以降到7-7.5亿/万吨的投资。如果达成这个目标,则它们按标准10年期折旧的折旧成本分别是8元/公斤、7-7.5元/公斤。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公司对外宣传成本时,改用15年的折旧期, 这种改法只是在玩一个财务上的数字游戏,只是将折旧成本分摊到了更长的时间周期,并无多大的实际意义。严谨的做法是大家都统一口径,通常是10年期折旧。

三、完全成本

虽然采用穷举法,但不一定就列全了,但尽可能将知道的列出来。

完全成本=生产成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人工费+其它耗材(比如生产用水蒸气、内衬等等)+包装费+运输费+维修费+破碎费等等。

一项一项来,能精算的精算,不能精算的就估算粗算概算,差不太多就行了。

财务费用,直接用投资额计算,通常30%的资本金,70%的贷款,则西门子法按10亿/万吨的投资额,5%的财务成本,财务成本3.5元/公斤,同理,颗粒硅的财务成本2.8元/公斤。

人工费,双方差不多,但颗粒硅更节省人力,按西门子法某上市公司乐山新产能的人工成本,大约1元/公斤左右,颗粒硅的人工成本会略低一些,但双方的绝对数差距不大,这种差异可以暂时忽略,也按1元/公斤计算吧。

其它管理费用、耗材、包装费、运输费、维修费打个包,西门子法按3元/公斤左右概算,颗粒硅考虑到内衬的更换,按增加2元成本,则5元/公斤成本粗算。

破碎费,西门子法平均2元/公斤,颗粒硅不需要破碎,这一项成本为0

综合上所述,

当前相对比较先进的西门子法的完全成本构成大约为,当前正常情况下的现金成本32元左右,生产成本40-42元左右,完全成本50元左右及以上,完税后,预计将达到55元左右的完全成本,而对于早期单位投资额高或产地电价高的西门子产能,成本会普遍在60元左右甚至以上。当然,如果有行家能详细算出西门子法有更低的成本空间,也欢迎能提供相关测算数据已更正本文相关数据。

颗粒硅的完全成本以理论值看,当前的现金成本22-24元左右,生产成本30-32元左右,完全成本40元左右,完税后,预计45元左右的完全成本。

四、未来的降成本空间

一是硅粉价格会有波动,如果价格回到10-11元的低价区,则西门子法有可能在当前成本的基础上节约出3-4元的硅粉成本,而颗粒硅由于硅粉的单耗系数比西门子高20%,则硅粉价格如果回落,其也能更多地节省硅粉成本。

二是两种工艺的投资如果能降下来分别到8亿/万吨和7亿/万吨,西门子法的折旧和财务费用也能降2元左右的成本,颗粒硅能降1元左右的成本。考虑到西门子法的工艺已非常成熟,并且早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其生产设备早已完成国产化替代,投资降成本的潜力似乎不会太大,而颗粒硅在设备国产化和生产规模化方面还有比较大的潜力可挖,理论上万吨投资下降的可能性和空间也更大。

五、面临的挑战

光伏行业在这一轮伟大的能源革命中处于中军地位,对30、60目标,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于中国而言,光伏已成为中国少有的能主导全球产业链的领军行业,与高铁、5G、新能源车一样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张重要名片。

无论是从宏观上的地缘政治、能源安全出发,还是从低碳、环保绿色发展出发,还是从微观经济层面的光伏行业全球竞争力来讲,光伏行业都肩挑重担。这其中最上游的光伏多晶硅硅料相对中下游来讲是门槛更高的关键一环。

西门子法生产来讲

其优点是工艺成熟,投资和成本相比以前也已大幅下降到适中的位置,为光伏平价上网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是需要充分肯定的。

但是,其缺点或中长期面临的潜在风险也不小,一是其进一步改进的进步空间已很小,技术上未来的发展空间有限,比如西门子法生产的块状硅就很难低成本地适应未来连续拉晶工艺的要求,二是其高达6万度/公斤的综合电耗更让其在未来的碳中和潮流中成为”高耗能高排放的坏孩子典型”,而其进一步降成本、降能耗的空间也非常有限。三是欧美国家基于其经济利益和遏制中国在光伏产业上的绝对主导地位的想法,未来也要小心提防西方发达国家以“节能减排”等非技术性壁垒封杀打压高能耗的西门子多晶硅产能。

以颗粒硅来讲,颗粒硅无疑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革命性的硅料产品,简单地讲

其优点一是能耗大幅降低到只有西门子法的三分之一,符合“节能减排碳中和“的时代潮流,是光伏硅料行业绿色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和发展方向,二是其便于连续投料的特点让其下游的自动化生产成为可能,并为连续拉晶等先进工艺提供了恰到好处的潜在适配好原料,从而有力推进光伏行业中游全自动化生产的进度和步伐;三是在不需要破碎,可以节省可观破碎费的同时,其成本未来进一步下降的潜力和空间也比西门子法大得多,存在更多更大的可能性。

同时,其缺点是目前看虽然3800保利协鑫的颗粒硅生产已成功解决了长周期可持续连续生产的问题(徐州6000吨产能已具备持续稳定生产超过6个月的能力并得到实证),但当前四代线的产品仍然存在碳、氢等杂质含量略高的毛病,尽管在下游的试用和验证中表明,对P型单晶硅的生产来讲颗粒硅的使用量和比例越来越大(目前主要受限于产能产量不够,也只有中环能得到较大数量的供给,对隆基的供应都是小批量且时断时续的),但未来面向N型单晶硅的生产时,面对N型单晶生产的更高更苛刻要求,其当前产品品质上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生产线(指生产环境更接近半导体级别的半洁净生产五代线和全洁净生产六代线)的升级换代中彻底加以解决,而这个方面的进展及效果仍然需要持续跟踪验证。而一旦这些验证成功,则颗粒硅将成为硅料行业的王者、颠覆现有硅料行业格局,并在未来数年开始逐步替代甚至最终淘汰西门子产能。最后需要强调和说明的是,考虑到主导颗粒硅的3800股价最近几个月已上涨了六七倍,如果万一以上验证表明不是太成功,则颗粒硅的未来要大打折扣,这也是投资颗粒硅企业时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需要引起注意。

欢迎各路专家拍砖斧正。

 $保利协鑫能源(03800)$ $通威股份(SH600438)$ $新特能源(01799)$  大全新能源 特变电工600089  中环股份002129  隆基股份601012

精彩讨论

梦想照不进现实2021-01-17 20:19

其实大家都知道颗粒硅是个非常好的技术,相对西门子法,优势是致命的。不过保协的颗粒硅到底怎么样,只有那么一小撮人最清楚,外面跟事看不清,当然这里有保密原因,所以资本市场没多少表现,目前的股价远远没体现出来(虽然涨了很多也只是在硅料价格高位和负债解决下的一个估值回归,远未溢价),看美股的Q S,其固态电池还只在PPT上,股价涨了多少倍。我很奇怪,做为光优行业老大隆基,明明看好颗粒硅,为什么要选择天宏而不是保协来合作?我猜想了几点,1:怕保协一家独大,2:因为保协和中环合作,中环跟隆基是竞对,所以一山不能容二虎。3:朱共山厌恶隆基,毕竟保协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是拜隆基所赐。4:朱共山吹牛逼,颗粒硅远没达到规模量产条件。说实话,我觉得任何一个原因都不意外。

李东旭20202021-01-17 19:39

很不错,全面,有一点:现在价格即使涨了很多倍,需要说明是以前的价格是破产价格,现在的价格刚刚是恢复些许元气的价格,随着融资的确定,产能的提升,扩产的进行,债务的降低,现在保鑫的基本面已经予以改善,确定性更强了,这个价格仍是严重低估。虽然未来仍有风险,但是什么行业没风险呢。

股海静舟2021-01-17 23:31

业绩年年巨亏,蔚来股价却翻了50倍,何解?不就是占着新能源车这个好赛道嘛。同理,保利协鑫作为全球第一大硅料生产商和多年来研发投入掌握的颗粒硅等等黑科技,有什么理由怀疑仅比净资产多一点点的股价的安全性呢?

心静如水_容大2021-01-17 22:24

3万吨扩产见真章,如果3万吨成功了(标志是实现长周期可持续稳定生产+产出高品质的颗粒硅产品),可能就算股价到了3元也只是股价的一个新起点。但现在这个时候,谁也不能打包票讲就能这么成功,当然,个人认为成功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耐心一点,验证需要时间。这只是个人目前的看法,不一定正确,并且随时可能修正这些看法,所以不可据此投资,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心静如水_容大2021-03-06 13:27

本不想参与你们这种的口水争论, 但一大早也有点看不下去, 这里讲几句. 如有不妥之处, 多包函.
首先, 个人虽然不同意你的看法, 但完全尊重你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 这个市场是多元化的, 也需要多元化的声音,.不同看法更能擦出火花, 铁板一板容易死气沉沉. 但投资者往往容易屁股指挥脑袋, 买什么股票就偏向于为那家公司做辩护, 而不是更多地尊重事实, 这个倾向可以理解, 但需要反思并尽量避免, 这样与人已均有益无害. .
其次, 既然号称是业内人士, 就需要更客观更理性更尊重事实更有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生事务.
这时讲几个观点供讲座, 讲得不对的地方, 欢迎反驳.
一是颗粒硅不是新东西, 但"大规模+稳定+可持续+高质量+低成本生产"的颗粒硅是新生事物,也是几十年来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协鑫能攻克也不是一蹴而就, 而潜心研发十余年+花费几十亿费用外加收购美国先进技术专利并多年攻关后才取得突破的, 可不是像通威生产饲料那么容易的事.
二是到目前为止, 最近十几年时间来累计, 全球范围内哪一家公司的多晶硅企业的生产规模达到10万吨? 好像还没有一家,, 到今年年内通威的产能才有可能有突破这个数, 而实际产量则还要等明年才能实现. .
而协鑫短短半年时间就先后启动徐州5.4万吨\乐山10万吨(也有讲8万吨, 其中一期4万吨)\内蒙30万吨(其中一期6万吨)的产能规划, 虽然这个总量是一个中期3r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规划, 但计划一两年内完成的也至少有5.4万吨+4万吨+6万吨=15.4万吨, 这个速度不是速, 而是超级快, 这个规模不是小, 而是超级大. 这与你这个业内人士先入为主的看法是完全相反了, 你的这个看法完全违背客观事实. . 需要说明的是, 协鑫在半年之前几乎被市场认为要破产, 并且确实是财务上穷困傣倒, 非常之困难, 当时连贷款都已经无门, 如果不是颗粒硅研发取得突破, 就更不要讲从资本市场融资了. 而不像通威这样春风得意, 在大A股市场上一融就是几十亿.
三是协鑫是国内西门子多晶硅生产冷氢化技术的领路人, 也是国内掌握大规模低成本生产多晶硅生产技术的第一人, 就这样一家企业, 放弃所谓成熟的西门子工艺扩产反而大规模建设颗粒硅, 如果不是朱共山疯了, 就需要业务人士认真用脑子想一想为什么了? 而不是信口开河去胡猜.
四是关于人员离职. 协鑫由于铸锭单晶路线选择错误, 加上451大量建电站被拖欠补贴几乎要拖死, 加上企业处于新旧技术切换,发展方向发生重大改变的前景下, 企业将大量淘汰旧产能, 相关人士甚至中高层离职不是很正常吗? 他们所从事的工作都将不再存在, 难道还要留在企业吃闲饭? 还有就是颗粒硅取得重大突破, 早就想像当年偷冷氢化技术的其它企业重金挖人的做法其实也是可以预期的, 这个倒是3800需要好好面对并认真防范因此造成技术扩散的重大问题.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