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4回复:7喜欢:1
回复@MerlinMac: 我来解释一下你的困惑,绝大部分的管理人发私募之前,一定是经历了自己投资体系最有效最辉煌的那一段,或多或少的膨胀,然后发在风格顶点。
能够忍住寂寞,等到下一个美好周期开始前才行动的少之又少。
就拿我自己来说,2014但2017是完美周期,2018到2021是失意的周期。失意周期的尽头,2021年7月,创业板80pe80%估值分位,红利指数5pe0%估值分位。
就红利风格的我而言,那是最佳的起点,但是我几乎没看到同行者。
$创业板ETF(SZ159915)$ $红利ETF(SH510880)$ $H股ETF(SH510900)$
查看图片//@MerlinMac:回复@卧牛先生何银:快十年了,我发现那些当初号称多年年化平均40%-60%的大V一旦进入私募领域,年化能15%的都凤毛麟角。
引用:
2023-03-18 11:00
以前早期一起炒股的股友很多已经被市场消灭,逐步退出市场了,股市就是大浪淘沙。这种也是股市普遍的现象,从这些年股市大V的变迁也可窥见一斑。最近几年被消灭的就有u兄万亿之路,跟我走吧14,gt周,小兵兄,东博老股民,等等等,每一轮牛熊都会消灭一批大V,也会形成新的一批大V。长江后浪推前浪...

全部讨论

振东投资2023-03-20 08:17

那不至于哈,有这自知的,还不如等下一个红利周期,名利双收。

振东投资2023-03-19 10:49

感谢@雪球创作者中心 把帖子推到首页,我就再写点对于选择私募产品的建议:
首先,是超额收益来源于估值提升的私募产品,一定不要在超额显著的时候买。这是最常见的把运气当成实力的情形。如果你有耐心,应该等到下一个类似的周期,类似的估值,再下手,会比冲冲追涨好很多。
其次,是规模短期内大幅提升5倍甚至10倍以上的基金,不要买。规模的大幅提升,会导致原本策略中很多盈利手段因为冲击成本而失效。好的管理人,会主动控制规模。比如$沁源精选(P000732)$ 在雪球只开了一小段时间,就关闭了申购,就是这个原因。而希瓦和进化论最近表现不及以前了,也是这个原因。被规模压的喘不过气。
在充分了解投资经理的情况下,寻找有管理红利的产品买。何为管理红利?就是你判断投资经理的策略可以应付5亿的规模,但是他只管理5000万的规模,而恰恰是规模的原因,让他身轻如燕做出了超额,那么在他的规模没到5亿之前,大概会持续产出超额的。

$希瓦小牛1号(P000531)$ $进化论稳进一号(P000700)$

流浪行星2023-03-18 20:57

星辉雪夜2023-03-18 20:57

发私募的人聪明啊,自己的运气红利吃完了 ,转吃基民的运气红利(通过管理费)

流浪行星2023-03-18 19:55

是这个理。每一种套路,都有高光时刻,也有低谷。不然巴菲特那20%多的长期年化收益就封顶了

振东投资2023-03-18 19:48

而就算如此,我也差点上来就清盘了。依然是路径依赖,延续过去在银行地产等高杠杆行业的经验,2022年不变通和改变,则必然清盘。

历城先知2023-03-18 19:38

是的,在自以为“得道”的时刻是最危险的。投资这活儿得对市场时刻充满敬畏,保守性格的人很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