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十二年:一颗韭菜的自我修炼(更新版)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06回复:224喜欢:407

#做多中国#

这篇文章没有吹嘘,没有说教,只有真实的记录一个普通投资者的成长经历。

我的投资生涯有多长了呢?如果从开户算起,将近12年了,如果从真正参与交易或者够资格被称为活跃用户开始算,应该还不到5年。经验和教训都有。我把这12年主要划分为5个阶段,介绍作为一颗韭菜的成长经历。

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半年亏损60%(2007-2008)

初次接触炒股是大学二年级(2002年)的时候。当时班上有位比较前卫的同学,不知道从什么渠道知道了炒股这回事。然后就跟我们大讲股票的事情,游说我们去开户。当然,我没有去开户,那个时候连电脑和手机都没有,饭都吃不饱呢。但是,后来他自己真的去开了个户,而且还融资加杠杆了——向同学们借了一些钱投资股市。第一个月据说赚了一些钱,还请这些借钱的朋友吃饭了。不过,后来了就再也没有听说他谈论过股票或请别人吃饭了。上证指数2001年2005年经历了5年的熊市,从最高2100多点跌到了998点。在他眼里,或许中国股市就是一个“绞肉机”。不过,最近听说他开始炒期货,多年实业后又重新开始搞金融,祝他好运!

再次接触股市是五年后的事情了(2007年)。2006-2007年,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导火线,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次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上证指数从不到1000点涨到了6121点。没错,你猜对了,我就是在接近山顶进入股市的,5000多点吧。虽然自己当时也写一些公司财务方面的论文,其实对股票一窍不通。当时班上已经有几个人在炒股了,经常能听到他们几位股神在宿舍坐而论道,刚好那段时间获得了一笔不菲的奖学金,于是也跃跃欲试,开了一个账户。

开户后,就迫不及待地去逛股市。要买什么股票呢,我是不知道的。刚好那段时间建设银行上市,有同学中签了。建行首日也涨了百分之三十几,中签的同学高兴坏了,自然要宣扬一下。我也因此关注了一下这家五百强公司,研究了几十分钟,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买入了。第一次买股票的心情就像是与初恋见面,一直盯着看,一看几个小时也不厌。不过,当天的行情有点波澜不惊。第二天九点半开盘,准时继续看盘,刚开始的新手都是喜欢看盘的,百看不厌。突然间,盘中一股神秘的买盘将股价迅速拉起,价格一路上扬,当天涨了8.64%。虽然赚的钱不多,但是却高兴坏了,晚上睡觉的时候都能笑出声,早上又被自己炒股的天赋惊醒。随后两天,又涨了一些。作为新手,自然是坐不住,赶紧卖出获利吧。

通过第一支股票的交易经历,我得出一个结论,股市就是送钱的,股市就是“提款机”。随后就是疯狂的交易,估计每天都有交易,持有一支股票的时间很少超过一周,也就不记得这些股票的名字了。至于买这些股票的理由,也不太记得了,主要靠道听途说,比如股神同学推荐。这段时间大盘还没有到顶,还在涨,所以总体上还能保持盈亏平衡,也为国家贡献了一些佣金税收。

后面买的两支股票记得很清楚,一支是雅戈尔,同学推荐的,推荐的理由是这货持有很多金融资产;另一支是惠泉啤酒,估计也是朋友推荐的。这两支股票记得清楚是因为持有时间比较长,因为大盘很快到顶了,开始急转直下。我当时的口号是“喝惠泉啤酒,穿雅戈尔”,真够幼稚的。那时候不知道受到了什么刺激,剃了一个光头,由于我经常推荐惠泉啤酒,大家又送给了我一个外号——“惠泉大师”。当时,还买了另外一支非常著名的股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

我买了中国石油,当然不是中的新股,是在新股上市首日买入的。当时发行价是16元多,因为港股差不多这个价,但第一天还是涨到了48元。很多人预测还会继续涨,不知道他们什么理由,也没有人问为什么香港只有16元的公司,大陆涨到了48元了还嫌便宜。其中有一个著名的博客写手“老沙”更极端,他预测中石油能涨到100元。他同时也预测中国股市能涨到一万点,还很煽情的说,如果股市到一万点,请大家一起去香格里拉旅游,开着大卡车,在车上边唱歌边喝啤酒。这个人从2006年到2007年就一直唱多,大牛市中当然是对的比较多。他虽然对股市一窍不通,但文笔很好、很有煽动性,据说是个作家,结果在牛市中名声大噪。

我站在高岗上,持有中国石油雅戈尔惠泉啤酒这三只股票。一年多的时间,中石油从48元跌到了10元多一点,雅戈尔从34元跌到了8元,惠泉啤酒跌得比较少,从10元跌到了4元。我在最高点买了这三只股票,亏掉60%当然一点也不难。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也没有止损的意识,就是看着它一天天的跌下去,心如刀割。虽然被伤得很深,但总是希望它有一天会反弹,就像期待一个浪子回头一样。有时候实在受够了,想割肉,又怕它突然反弹,就像怕分手的恋人又突然回来找我了。实在支持不了了,就去看看“小沙”的博客,他还是在坚持看多。哪怕最后大盘到6000点的时候,他还在说,不要在春天里砍树,要在春天里播种。我大概是在大盘2800点的时候卖出股票的吧,因为我要毕业去广州读博士了。看看现在的点位,比我割肉的点位也高不了多少,甚是欣慰。我持有的中石油,现在的股价比我当时割肉的股价还低呢。如果我一直持有,估计现在也解不了套。

从此以后,我退出了中国股市,准备继续好好深造,研究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的股票投资经历,就是简单几个字:“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宏观分析,不知道行业分析,不知道股票估值,不知道技术分析,不知道行为金融。最重要的是,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买股票主要依赖于听消息、朋友推荐和媒体鼓吹等,那时候还没有雪球。我也不知道当时为何那么二!


二、知道自己不知道:择时躲过两次股灾(2015-2016)

一朝被蛇咬,八年不炒股。2008-2014年间,我基本上没有再关注过股市。一方面是因为2008-2012年间在求学,一心在研究中小投资者保护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刚工作时比较穷。2012年工作后,交完房租,只剩两万元,买过一支股票,又亏了40%。当时买的苏宁云商,因为有高管增持,中间卖过,后来又买回来了,因为市价竟然大幅低于定增价格。这次买苏宁又亏了钱,亏损的原因是太看重高管和大股东增持信号。

2015年初股市涨得很好的时候,身边很多人已经开始谈论股票,我还是一心只想做研究,一是因为没什么钱,二是因为股票账号还在以前读书的地方。但是,突然有一天,老婆大人说她开了一个股票账号。因为她听他们单位的同事天天谈论股票,觉得我作为一个会计老师不去炒股天理难容。其实我应该明白,当各大办公室都开始谈论股票时,股市已经进入疯狂模式了,离泡沫破裂已经不远了。但是,既然开了户,市场又这么好,我还是没忍住拿点小钱试一试。

有了上次惨痛的投资者风险教育经历,这次我就谨慎得多。当时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我就说过,老师要进入股市了,提示一下风险,一般我进入股市,就意味着牛市要终结了。此外,经过四年的博士学术训练和两年的工作经历,我的思维水平应该比硕士刚毕业时上了几个台阶。

我提炼出,炒股赚钱无非靠两个能力: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如果既具备选择能力,又具备择时能力,那就是天才,应该去选择几个好公司、根据市场形势调整仓位,获得很高的收益率自然不在话下。如果不具择时能力,只有选股能力,应该选几只好股票一直拿住,不管市场涨跌。如果不具选股能力,但有择时能力,可以买基金,根据市场形势调仓。如果两个能力都不具备,那就不要碰股票,或者把钱交给别人管理,或者基金定投(每个月工资定期买入指数型基金)。当时觉得自己应该没有选股能力吧,毕竟机构在知识、时间和经验方面都更牛,那么多基金都在对个股进行精挑细选。我觉得择时应该相对容易一些,毕竟股市的趋势一般不会轻易改变。但是,我彻底误入歧途了!

于是,我就在2015年创业板泡沫接近顶端的时候买了一些创业板基金,在那个疯狂的时候,指数基金一天的涨跌幅都能超过4%。那段时间连我们班一个做实业、极度讨厌万恶资本市场的家伙都坐不住了,在接近牛市顶端的时候买了创业板指数基金。他通过认真分析得出结论,创业板涨到一万点压力不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至今还没解套。

在研究的基金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种比基金更好玩、更刺激的证券——分级基金。分级基金的母基金相当于普通的基金,母基金可以分为两个子基金,分级A和分级B。分级A类似于债券,分级B则相当于加了杠杆的基金。如果标杆是3倍的话,母基金一天涨2%,那么分级B的净值就能上涨6%,刺不刺激?很刺激,所以在牛市顶端的时候,分级B很受追捧,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创业板B互联网B。有多受欢迎呢,创业板的净值只有1元,然后交易价格可以到150%,也就是市场愿意以150元的价格购买价值100元的东西。

分级B加了杠杆,可以像股票一样交易,操作很方便。那段时间,我开始玩分级B,由于比较谨慎,买的并不多。随着对分级基金研究的深入,我发现分级B严重溢价,但没什么风险的分级A又严重折价,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一旦市场下跌,分级B的风险巨大,将面临净值和溢价的双杀,而且是带杠杆的。股灾期间,10万的分级B几天可以变成1万。很多人发现自己账户的钱从10万变成1万,都没搞明白怎么回事,这种人还不在少数。

当我发现市场风险加大的时候,卖出了分级B,买入了一些分级A。股灾期间,基本持有分级A。理论上,股市下跌时,分级B溢价下降,分级A价格应该上升。但股灾期间分级A一开始竟然还是跌的,又一次非理性。不过,总体上,股灾后的几个月,分级A几乎上升了20%。也就是说,如果你持有分级A,不但财富不受股灾影响,而且还能在股灾期间收获20%的几乎无风险收益(分级A相当于年化6%的债券)。

股灾1.0期间,靠风险意识和分级A规避了损失。股灾2.0则靠H股B(分级B)减少了损失。2016年,熔断机制的推出引发了股灾2.0。三天之内,上证指数下跌了近20%。由于我那段时间持有H股B(香港的国企指数),受到的影响较小。为什么我会持有H股B,原因在于我之前写过一篇论文研究AH溢价(发表在《南开管理评论》)。文章发现,同一公司既发行A股,又发行H股的,A股和H股的价格竟然是不一样的,有时相差数倍。总体上,A股的价格比H股贵,所以称为AH股溢价。这个AH股溢价会波动,2014年的时候,曾经出现过A股比H股还便宜的情况。如果你长期持有一支AH股(比如中国平安),你可以买中国平安A,也可以买中国平安H,理论上当然是哪个便宜你就买哪个。股灾2.0期间,AH股溢价140%以上,即A股比H股贵40%还多。如果你要买股票,那肯定要买便宜的。由于我喜欢分级B,自然就买了H股B,这让我躲过了股灾2.0。知识就是金钱!

H股B在2016年应该涨了50%以上,我没怎么赚到钱,因为拿得时间不长。那段时间港股的估值应该是历史低位,国企指数的PB只有0.8不到,也就是说整个国企指数相对净值打八折。股票非常便宜,可惜我没有经验,没有抓住机会。当时,好多人认为港股不行了,要边缘化了。港股虽然是价值洼地,但是香港已经失去了金融中心的地位。反正香港的股票非常便宜,但是越便宜,很多人越觉得不行。事实证明,便宜才是硬道理。什么东西越便宜越没人要、越贵越有人要呢,我想应该是股票。

总结一下,这段时间水平并不太行,但是也没有亏损。主要原因是,我知道自己不知道。知人者智,自智者明。这段时间偏好择时,虽然赚钱不多,但避免了大幅亏损。


三、以为自己知道:成长股投资收益翻倍(2016-2017)

2016下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的投资思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虽然之前靠分级A和H股B躲过了两次股灾,但其实并没有赚到钱,而且只是运气好,恰好那段时间在研究这两个东西。事实上,两次股灾期间,很多好公司都跌出了极度便宜的价格,如果当时在股灾期间买入类似美的集团贵州茅台这样的好公司,现在收益至少翻倍。当时,我还没有那个水平。

我的研究方向是IPO,所以比较关注新股的情况。有一天,看到一个新闻,说打新股的年化收益可以达到20-30%。我有点不相信,于是自己根据历史数据,用Stata软件测算了一下,如果一个账户配置16万左右,无风险收益的确可以达到20%以上。但是,打新股,需要相应的沪深市值,这意味着需要买股票。中国的这一制度也真是奇葩,买股票竟然可以像买彩票一样,而且你要持有股票才有资格抽奖。为了获得抽奖资格,我只好把投资方向从买基金变成买股票。

这段时间接触到一个本书,叫《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投资应该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影响股价的因素太多。如果你把所有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你的思路一定是混乱的,而决策未必英明。唯一的出路,就是化繁为简,把投资的思路简化成简单的几条原因,严格执行。这本书提出一个观点,投资就可以简化成九个字,好公司(或好生意)、好估值和好时机。投资就是在股价低估时,选择适合的时候买入好公司。但是,我读完这本书后,对好公司的理解非常肤浅,认为好公司就是成长股。

此外,在此期间,我在投资者论坛(雪球网)注册了一个账号,写了一些文章,认识了一些朋友。上面有很多民间投资高手(大V),他们也乐于分享自己的投资经验,这可以让新手接触到各种投资理念,少走弯路。一开始,我只是看看,不怎么说话。一个偶然的机会,也开始在上面写文章。由于文章有一些阅读量,后来还写了不少文章。写文章的好处是可以帮助你系统地思考、整理思路。写一篇文章分析一个公司,相比只是随便浏览公司的资料,对公司的了解程度和分析的深度自然要高很多。我在上面认识了一些爱写文章的朋友,有些还加了好友。不过,后来,我发现,真正牛B的人是不喜欢写文章的,因为没时间,写文章的大小V大多数是半桶水居多。我2017年的时候因为初次接触雪球,加上那段时间股票投资收益很好,天天写一些文章。这倒没什么!最让我后悔是,我当时还坚定看好康得新,经常写文章分析康得新。

术业有专攻,虽然我是学财经的,但其实对股票并不擅长,并不知道什么是好股票。由于比较喜欢成长股,加之是学会计的,自然比较关注会计指标。然后就设定了两个标准,利用统计软件去选一些会计指标优秀的公司。我的标准是最近三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长都超过30%。能满足这两个标准的公司其实并不多,我当时记得选出了康得新网宿科技、三聚环保、享通光电、大族激光东方园林等公司。

2016的收益一般,5%左右,主要靠三聚环保赚了点小钱。研究股票花费的时间也不多。2017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很简单,不亏损、攒经验、长知识。当年的目标完美达成,首次实现了翻倍的收益,远远超出了本人的预期。当年买过的股票,没有一个是亏损的,所以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止损。当年一直重仓的三只股票,亨通光电大族激光和康得新都涨势喜人,收益颇丰。这段时间信心爆棚,感觉自己很有炒股天赋,自然不在话下。


四、我还是不懂:踩雷无数(2018-2019)

股市有句话叫做一年三倍易,三年一倍难。盈亏同源。2017年,上面提到的成长股无一不上涨,而2018年上述股票无一不下跌。更严重的是,2018-2019年期间,上述我认为的好公司很多都爆雷了,并且还出现了康得新这样的巨雷。

这两年碰到的每个公司都是一个成长股投资的经典案例,篇幅有限,这里仅简单说一下这些公司的情况。

成长股投资经典案例之三聚环保。三聚环保是2016年的大牛股,涨幅超150%,当时由于我水平有限,只赚了30%不到。这公司在2011-2017年间,连续7年业绩增长40%以上,股价从1元涨到32元。但是,公司的经营净现金流一直非常差,大部分年度是负的。公司一直号称有黑科技(悬浮床技术,我至今也没搞明白是啥),但研发投入非常少。2018年业绩爆雷,利润下降80%,利润还有5亿,但经营性净现金流-14亿。如果把所有年度赚的现金加起来,还是负的,可以说这个公司自上市以来没有赚过一分钱。近年来股价从最高32跌到7.7,市值从接近千亿缩水到只有180亿(2019年7月)。仅从财务数据来看(本人对他的业务了解有限),公司估值应该仍是严重高估的。

成长股投资经典案例之网宿科技网宿科技业绩增长一直爆棚,但因股价过高一直不敢买入,当我终于下定决心买入的时候,碰上了业绩变脸,业绩增速从+50%变成-20%。这支股票的亏损让我明白了什么叫护城河和戴维斯双杀。虽然这家公司历史表现很优秀,但护城河太浅,他做的事情BAT也可以做(只是市场不够大的时候他们看不上),BAT一进入,打价格战,他就不行了。戴维斯双杀是指业绩下滑时,估值水平(PE)也会相应下滑,股价要受到业绩和估值的双杀,一泻千里。这家公司也是连续六年业绩增长超40%,从2012年的最低1元涨到2016的最高25元,目前10元(2019年7月)。17年利润下降40%,2018年利润下降稳住了但也没增长,2019年H1扣非下降50%以上。个人估计,这公司最好的结果就是被收购,是否有收购价值不太了解。

成长股投资经典案例之亨通光电个人因为看好5G和公司的业绩,2016、2017年重仓持有,赚了一些钱。2018年由于自我感觉对光纤行业的理解不够,以及对前景的担忧,卖出了,保住了大部分盈利。亨通光电其实是兼具成长股和周期股的特点。14-18年,靠着行业的景气和激进的扩产战略,取得了非常优秀的业绩增长。股价也从最低的3元涨到33元(17年11月)。18年业绩增速下滑,19年业绩负增长,股价从33元跌到16元。股价下跌主要是因为业绩增速下滑导致的估值下调。公司业务问题是行业预期下滑、竞争加剧,此外,公司近几年产业布局有点多、有点乱。有意思的是,股价下跌的过程,散户从10万增加到18万,大概是因为5G概念吧。

成长股投资经典案例之大族激光个人因为看好激光制造行业和公司业绩成长,16、17年重仓持有,赚了一些钱。18年末由于港资加持,公司业绩下滑、现金流恶化的情况下,都没有及时卖出,几乎损失所有盈利。大族激光其实是兼具成长股和周期股的特点,他的业务受宏观经济和大客户创新周期影响。公司17年业绩爆发,增长超100%,但18年利润下滑10%,19年竟然继续大幅下滑。公司所处的行业和赛道确实不错,港资特别看好,一度买到“限购”。但是,这公司老总对对房地产行业很有执念,质押大部分股份去搞房地产,导致资金和精力都严重分散,行业的大把好机会都没有好好抓住。

成长股投资经典案例之康得新个人因为贪图康得新的业绩增长和想象力,并且被老总在年报中的乐观预测所忽悠(那段时间刚开始执迷于读年报),重仓持有并重点推荐康得新。期间多次碰到有人提醒我这公司有问题,都没有重视。直到公司确认爆雷后才走,损失较重。庆幸的是,在彻底爆雷之前,已经察觉这公司并不如董事长说的那么优秀,已经减持一些仓位。康得新从09年上市以后,业绩增长都没有低过30%,股价从1元涨到26元。但18年业绩下滑80%,19年被查,利润造假119亿元。这公司,大股东增持、二股东举牌、员工持股计划,反正内部人似乎都在买买买。这公司,或许曾经优秀过,但大股东忽悠领导人、忽悠员工、忽悠股东,造假金额惊人,实在是匪夷所思,颠覆了我的价值观。

2019年重读邱国鹭的《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很有感触。邱总的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的投资理念启蒙书,2018年踩了很多雷以后,我一直以为是邱总没有把好公司、好生意的本质讲清楚,其实书里面讲了很多,也讲了成长股的陷阱,但只是当时没有相应的经历,确实理解的不深。

比如邱总讲几种成长陷阱,包括估值过高(康得新等),技术路径踏空(信维通信等),无利润增长(比亚迪等),成长性破产(东方园林等),盲目多元化(乐视网等),树大招风(分众传媒等),新产品风险(祼眼3D),寄生式增长(欧菲光、信维通信、大族激光长盈精密等手机产业链公司),强弩之末(老板电器、东阿阿姣等),会计造假(康美药业、康得新、尔康制药等)。这些成长陷阱在A股都有很多鲜活的案例。当然,邱总在写书的时候,由于时间经历关系,都没有举例说明,这也是这本书的不足。

读书和实践两者要反复循环进行,缺一不可。不读书,就会走很多弯路,不实践,对书中思想的理解就不够透彻。而写书的话,丰富的案例很重要,光讲道理不够,如果有丰富鲜活的案例,可能有助于投资者加深理解。当然,上雪球,也是学习案例的一个好途径。最近东阿阿胶的案例,很多人就学到了很多东西。


五、知道自己知道有限:持有少数伟大公司(2019至今)

2018中至2019年初发生了很多事,对自己的投资理念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件。一是持有并强烈看好的成长股不断下跌或爆雷,二是读到了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成长股的连续爆雷让我认识到:一是成长股投资的困难。大多数成长股都没有护城河,公司业绩变脸的可能性非常大。很多公司为了维护高增长的形象,不惜粉饰报表甚至财务造假,最后越陷越深。此外,成长股很多都是2B的企业,公司的业务比较复杂,普通的投资很难把公司研究透。二是投资信号的失效。不论是公司品质的信号(如外资持股),公司业绩的信号(股权激励的业绩目标),还是公司估值的信号(如内部人增持),都只是大样本来看有效,具体到个股,什么样的信号都只能参考,都代替不了你自己对公司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穷查理宝典》这本书的智慧很多。个人认为,书中最重要的思想是: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伟大公司好过便宜的价买入普通公司;集中持有少量伟大公司,然后看好这些公司;一辈子只要抓住几次重要机会就能实现财务自由;不要频繁做决策,重要的是决策的质量,而不是决策的数量。在阅读和实践经历的影响下,2018年,投资理念发生了一些转变。此期间,实际上已经将部分资金转移到伟大公司,持有部分贵州茅台中国平安腾讯控股,这让我减少了不少损失。但是,对成长股还是不死心,仍然配置了一半左右的资金在大族激光、比亚迪、小米等公司身上。

目前的想法是,个人投资者,由于时间和知识有限。最合适的投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基金定投,另一种是长期持有核心资产。前一种适合大多数理财人士,后一种适合少数爱好钻研的个人投资者。基金定投能够保证估值较低时投入资金较多,长期来看肯定是跑赢大盘的。而跑赢大盘的,无论是散户还是机构,比例都不高。这种投资方式简单又轻松。拥抱核心资产,很多雪球大V就是靠拥抱核心资产发家的。这种投资方式的前提是,你对好生意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能够分辨什么是真正的核心资产。一般来说,没有几年惨痛的投资经历,你是不会接受这种观点的。有个大V,一直持有核心资产,但是踩雷也不少,主要原因是他虽然有正确的投资理念(道),但对公司分析(术)的把握还不够。我也是花了三四年时间才开始对真正的好公司、好生意有所领悟。

当你的水平足够高、时间足够多,或者有高水平团队支持时,才可能有能力去把握成长股。我也知道过去很多人,靠错误的逻辑在一些伪成长(利润高增长,但没现金流)的股票上赚了不少钱,未来不知道还有没有这种机会。

@今日话题 $中国平安(undefined)$ $贵州茅台(SH600519)$ $腾讯控股(00700)$

全部讨论

小溪投资2019-09-28 09:57

认真看了下,也是12年股龄的我,感觉普通人还是持有一线城市的优质地段房产最好!大多数的人很难长期持有优质龙头股,但是持有优质房产是很简单的事情

指数基金2019-09-28 09:57

写得深入,尤其是造假那段,分辨造假公司。用五笔敲的一篇文章。

最后两段可以再想想。核心资产包括基金,定投是买入的方式也可以定投白马组合构成的核心资产。$中国平安(SH601318)$ $平安银行(SZ000001)$ 持续买入双平安,沪深各一,也算。也有持续买入平安 $招商银行(SH600036)$和指数基金的。 所以,这是一种方式。

文章写得经历丰富,非常精彩,祝摸索出来模式早日成功。

zhangzhangzb2019-09-28 09:57

你厉害 你赚得多

西岭云2019-09-28 09:56

成长和缺乏护城河往往是正相关的

至诚投资2019-09-28 09:55

赚了多少钱?

亦顿Frank2019-09-28 09:53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大篆不来2019-09-28 09:53

"后来,我发现,真正牛B的人是不喜欢写文章的,因为没时间,写文章的大小V大多数是半桶水居多。"。。。呵呵。咬人的狗不叫,狂叫的狗不咬人。

苞谷收割人2019-09-28 09:53

我也发现了

小城0072019-09-28 09:52

你进步了,恭喜

沪深A50由选2019-09-28 09:50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