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报更新: Opendoor以及ibuyer行业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6喜欢:14

 $Opendoor(OPEN)$   $Zillow(Z)$  

回顾过去这几个月,最大的收获就是,因为打了太多德扑,在思考赔率和概率的过程中悟出来了一个关于option投资的新策略。简而言之就是,long-term
option的定价是错的非常离谱的,如果你对它附属的那家公司足够了解,是有51%的机会赚钱的。

对于一些我们足够了解的公司,扫一眼他们的期权链,不用任何模型计算,只用脑子估算,我都知道他们的long-term option价格定错了。这也是我们BOE
Research所提倡的Back-Of-the-Envelope验证法。如果你对一个投资标的无法用脑子很快估算出它的价值,那你根本不够了解它也就不应该投它。

我们也是今年刚刚开始了这种option的投资策略,(感谢德扑),目前已经做完的几个小trade都反应良好,初步验证了我们的想法有51%的概率是正确的。但投资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赛跑,还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验证,也许一年后我们会在公众号出一个关于这种策略的更新。

回到正文,这周刚好赶上许多公司的earnings call,被我们关注的ibuyer行业两个最大玩家opendoorzillow也都出了新的二季度财报,两家公司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所以打算这个月更新一下我们对于这个新兴行业的认知以及估值,也算是对我们之前那篇Opendoor的文章做个小总结。

Opendoor目前可以说是整个ibuyer的行业标杆以及天花板,(当然了,目前天花板也确实不高),而Zillow是我们用来衡量Opendoor表现的benchmark。因为如果opendoor面对zillow不具备压倒性优势,那为什么不直接投zillow呢?所以这个初始逻辑是很简单的。就目前ibuyer短暂的历史来看,opendoor相比zillow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尽管zillow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在上周听完zillow的二季度汇报后,感觉就像打德扑的时候被发了一对AA在手里,这周听完opendoor的二季度报告后,感觉就像翻牌圈中了暗三条一样。在感叹zillow的快速进步的同时,我们还是对opendoor能继续保持强大优势表示respect。

毕竟这个赛道很大,zillow得忍一下。

关于营收,市场,交易量等等这些增长,我们就不想聊了,这些数据网站上都有,而它们只属于第一层思考,你是很难靠这层思维赚钱(或者亏钱)的。一家公司背后的economics这种定性的思考,上升到了第二层以及第三层思维,才是我们想聊的部分。

ibuyer这门生意的本质是什么?是做市商利润+服务费-存货费用-运营利息。这四个指标决定了这个行业的玩家以后能不能break-even以及最后是否盈利。那你说买卖多少房子,周转次数,二次转换率这些也很重要啊!对的,但是他们都会间接或者直接地反应在这四个指标上。

OpendoorZillow要想证明这个生意模式能存活并实现长期盈利,那最重要的是保持这个economics的长期盈利,然后再规模化。这点可能和其他科技公司刚好反过来,因为对于一个运营型的科技公司先规模化后增长economics是不占优势的。

Zillow从2018年开始涉足ibuyer行业,直到去年第四季度,终于实现了每一笔房子交易产生赚钱的economics。之前他们的每一笔交易亏$7k,今年Q1每笔交易赚$17k,而Q2每笔赚$19k

Opendoor呢?他们从2018年一开始就是赚钱的economics。2018和2019年的每笔交易可以赚$4k,2020年zillow亏$1k的时候,他们每笔赚$9k。今年的Q1,opendoor每笔已经可以赚$29k了,而刚刚的Q2显示这个数字到了$35k

我们之前提到的opendoor压倒性优势就是指的economics对于zillow全方位的秒杀。房地产科技公司从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pure
tech,而是以运营为主。要取得economics的优势就势必要在运营和定价两方面同时占领先机,才能为以后的规模化打下根基。

目前看来,至少其他的ibuyer玩家很难跟他们两家抗衡了。zillow已经非常努力了,所以他们的毛利率才可以从最开始的不到4%翻倍到现在的8.4%,而opendoor则慢悠悠地从7%增长到了13.4%。这就好比opendoor一开始调戏zillow说,快来跟我们一起玩ibuyer吧,你看我可以赚7%,zillow努力了三年终于到了8%,结果opendoor借着东风到了13%。这种被支配的恐惧我相信zillow肯定懂。(赌5毛钱,offerpad以后大概率会被这两家任意一家收购)

另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们两家都开始拓宽自己的买入价格区间。zillow从最开始$310k的平均价值到了现在的$370k,opendoor也从$250k到了$340k,当然了近一年的房价增长也会对此产生影响。

这种buybox的拓宽变相的说明了不光是低价值房子,也许中价值房子也开始慢慢接受ibuyer模式,因为在之前的文章我们提出过一个猜想,就是房子价值越高,可能越不愿意用ibuyer,因为对于出售者便利费更加贵,而对于ibuyer,这种存货周转时间也会更长。所以大概率是个不能双赢的局面,目前看来两家都开始慢慢试水新市场。

我们相信大多数人,也包括我们自己,其实对ibuyer这个未知的行业都是充满怀疑的。怀疑无非两点,1.这个市场到底能有多大,2.他们在自己进入的市场能否活下来

对于1,其实相对简单,房地产交易在美国是个接近两万亿的市场,目前ibuyer占1%,所以我们目前觉得opendoorzillow还没到双方需要博弈或者刺刀见红的局面,大家只需要开拓自己的市场就够了,ibuyer拿下5%对所有玩家都是利好。

对于2,首先我们用Back-Of-the-Envelope的方式来定量地来想想,现在每笔交易,opendoor赚$35k,那我们打个折赚$30k,它家每年需要大概$800mn的运营来维持,那我们加点buffer,假设$1bn,那么就是说如果能产生$10bn的年营收,opendoor就能实现同时economics和GAAP运营利润。



那$10bn的营收现实吗?我们觉得有大于51%的概率是现实的,如果ibuyer整体能占5%的市场份额。因为现在1%,opendoor就已经能有接近$5bn的营收了,所以他们需要的最后一块拼图就是规模化后带来的运营杠杆。

那我们再来定性的思考一下第二个问题。最初很多人认为zillow的进入对于opendoor是个致命的打击,觉得他们要活不下去了。这是很天真的第一层思维。相反,我们认为zillow的进入绝对是利大于弊。

首先,假设你是zillow的CEO,你拥有全美最大的房地产资讯科技公司,毛利高出天际,而且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你只需要躺着数钱就行。这个时候出来一个opendoor干着毛利7%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活儿。以你在这个行业的阅历,如果你觉得opendoor是门注定要垮掉的生意,你会花重金投入这个未知的领域吗?我们觉得大概率不会。所以zillow的加入其实是在变相的帮整个ibuyer行业打广告并为其背书。

其次,跟广告科技行业不一样,ibuyer极其烧钱。做ads的科技属于operationally-easy,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很强的玩家在竞争用户的时间,比如facebok或者tiktok,因为他们margin特别高,所以也不断地吸引外来竞争者。但ibuyer属于operationally-hard且margin极其低,所以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不太可能吸引太多外来竞争者,而已经在这个行业里面的公司会慢慢拥有自己的moat。

今年是ibuyer最重要的一年,可以说是一个inflection
point来证明ibuyer是不是work。因为去年刚刚经历疫情,而今年就赶上房子变成sellers‘market,再加上在家办公的趋势提高了换房的几率。所以各种tailwind吹向ibuyer,如果今年opendoorzillow都不能超常发挥的话,那我们就会对这个行业感到担忧。目前看来上半年都表现不错,现在就等Q3的季报了。

BOE Research声明: 我们目前持有OPEN, 但也会考虑在未来3个月内买进卖出的可能。

全部讨论

顶尖杀手2021-10-01 09:56

physixfan2021-08-23 10:37

关注

笔尖上的美股2021-08-14 01:21

哈哈哈谢谢!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笔尖上的美股

呓儿2021-08-13 15:17

写的太棒了

不要和美联储作对2021-08-13 06:29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6,也推荐给你。

飞鲸投资笔记2021-08-13 05:43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