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五矿信托城投项目爆雷,引爆昆明城投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正义反腐网·《反腐廉政月刊》杂志社综合讯:(公民记者程敏报道)昆明市国资委旗下的城投平台去年曾传出“爆雷”的消息,随后官方紧急辟谣。4月12日(周五),中国五矿集团旗下的信托机构发布公告,三个信托产品出现逾期兑付,逾期产品涉及昆明市八家城投平台,其中五家为昆明国企。该消息犹如重磅炸弹,迅速引爆投资圈。

▲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大楼(图片来源:网络)

五矿信托产品逾期 母公司暴跌8%

4月12日,针对部分政信类产品逾期,五矿信托控股股东五矿资本发布提示公告进行回应。五矿资本是中国五矿集团旗下金控平台。

五矿资本股份有限公司大楼(图片来源:网络)

五矿资本公告称,近日,五矿信托受托管理的“恒信国兴636号-昆明基投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恒信国兴657号-赢胜5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及“五矿信托-恒信国兴659号-新都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三个信托产品出现逾期兑付的情形。

▲2024年4月12日,五矿资本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信托产品的提示性公告》(图片来源:网络)

公告提到,五矿信托作为上述三个信托产品的受托管理人,受投资人委托管理相关资产,承担受托管理责任。五矿信托将持续与融资人保持沟通谈判,持续努力推进催收工作。

受此消息影响,今天五矿资本股价放量大跌。截止收盘,五矿资本股价跌幅达8.33%。

五矿信托逾期产品涉及昆明8家城投平台

据《第一财经》、《中国证券报》的报道,上述三个产品都是政信类项目,融资方及担保方为云南省昆明市各类城投公司,合计金额接近6.5亿元。

▲地方政府投资融资平台“空手套白狼”的“皮包公司”投债,城投、交投、农投、水投等等公司(图片来源:网络)

三个逾期产品涉及昆明交投城发、昆明交投、昆明城开、昆明产投、昆明城建、昆明新都投资、昆明新置投资、昆明土投共计8家昆明当地城投平台。其中,昆明交投、昆明产投、昆明城建、昆明新都投资、昆明土投均为昆明市国资委旗下的国企。

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昆明交投、昆明产投目前债券余额均在百亿元以上,在昆明城投平台公开市场债务方面排在第二位、第三位,昆明土投债券余额也在50亿元以上。

另据民生证券最新报告,目前昆明市26家发债平台(其中仍有存续债券的发债平台17家)存续有息债务规模超过4500亿元,其中多数平台短期债务占比在25%以上,存在一定短期到期压力,尤其2024年到期较为集中。

其中,昆明交投、昆明产投、昆明城建、昆明土投存续有息债务规模分别在722亿元、384亿元、328亿元、197亿元。昆明城建、昆明新都投资存量债务将全部在今年到期,昆明产投今年到期比例也达到90%。

此外,截至今年1月份,昆明交投、昆明城建、昆明土投、昆明新都投资等均有商票逾期,逾期余额在500万元到2亿元不等。从目前状态来看,上述平台多数存在被纳入被执行人名单、限制消费等情况。

昆明城投债此前传出“爆雷” 当地政府急辟谣

作为债务率较高的西南省会城市,云南昆明的城投债问题一直备受市场关注。去年昆明市国资委旗下的两家城投公司传出“爆雷”的消息,引发市场震荡。

2023年5月22日,海通证券、民生证券两家券商均就昆明城投兑付问题召开了电话会,邀请了昆明当地的银行人士作为专家解读,次日上午,两场会议纪要流出。

上述两场会议的核心都聚焦于昆明土投与昆明滇投近日如何凑钱兑付债券,以及当前昆明城投债务压力。

其中,会议纪要提到,昆明市未来半年将有200亿元债务到期,城投公司无力支付,市里财政不足,省里也表态不会救助,几个城投公司董事长已动身到上海“要钱”。而求助上海不是“资产交换”,因为昆明已“没有资产给了”。

上述会议纪要详述了云南省财政如何紧张,云南省和昆明市官方如何与上交所“沟通”掩盖债务危机;地方银行如何无力支持城投债,等等。

▲2024年5月24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发布《严正声明》(图片来源:昆明市国资委网站截图)

昆明市国资委随后在公众号发布声明称,有关“昆明银行口专家路演要点”和《昆明城投专家会议纪要》是“不实信息传播”。

昆明财政恶化 卖地收入断崖式下降

不过,一位云南当地人士表示,昆明滇投可算是昆明城投当前债务压力的一个缩影,之前好多年昆明财政主要靠房地产,这两年房地产不行了,土地收入断崖下跌,投融资平台再融资接续也难,只能靠政府东奔西走来解决。

据《财新网》报道,疫情三年来,昆明地方财力受严重冲击,尤其是土地市场遇冷导致卖地收入断崖式下降,削弱政府偿债能力。

疫情以来,昆明市财政状况恶化明显。近三年来昆明市卖地收入持续大幅下滑,削弱了该市的偿债能力,同时面临债务压力持续加大。在显性债务之外,与城投债务密切相关的地方隐性债务防风险挑战更大。

中央对地方债采取“不救助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地方债务,中央官方曾多次表态中央财政不救地方。2023年1月,财政部部长刘昆喊话:“下一步,将进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预期。”财政部发布的一份公函也强调,对于地方债务,执行“中央不救助原则”,“谁家的孩子谁抱”。

据中央财政部门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4月全国卖地收入同比下降21.7%,这被媒体称为史诗级断崖式下跌。在中央财政收入逐年下滑的同时,曾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勒紧腰带”,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并称这是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

来源:正义反腐网(zyff.ltd)©《反腐廉政月刊》杂志社

公民记者:程敏 | 主编:廉政明

监制:刘迎来

责编:李燕君子

校对:潘立(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