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制药安舒法辛二期临床成功之小解读

发布于: 雪球转发:66回复:110喜欢:65

$绿叶制药(02186)$ @今日话题 @方舟88 

没想到这么快出公告,比预计时间快不少,幸好,结果很理想。安舒法辛二期临床结果良好,也算是绿叶制药新药研发路上取得了可喜的大进展。之前曾说过,安舒法辛二期临床结果将是今年的一个潜在大利好消息。原因在于,这个药一旦成功潜力极佳——全球潜在市场达20~30亿美金。且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彰显绿叶制药的研发实力,以及大大提升市场对于后续微球产品线成功的信心。

有朋友可能会质疑安舒法辛这个20~30亿美金潜在市场数据属吹牛性质,毕竟全球抑郁药市场整个合计也就一百多亿美金,市场空间能占到30%吗?其实,认为全球抑郁药市场空间并不大的表观看法并不正确,近年市场的萎缩主要是因为重磅药物专利到期,而新上市的药物则没有在机制上有突破性创新,陷入同质化低价竞争。而安舒法辛作为三重再摄取抑制剂药,属最新一代摄取抑制类抗抑郁药物,享有专利保护、替代老药、更高定价权的优势所在,市场潜力自然更大。

只要我们看看过去抑郁药老药在专利未过期前曾经到达的成就,就可知安舒法辛未来的销售额有多乐观。比如SSRIs(一重再摄取抑制剂)类抑郁药帕罗西汀在2002年就达到20亿英镑的峰值销售额,同类型的还有舍曲林峰值销售额是33亿美金,艾司西酞普兰峰值销售额是35亿美金。SNRIs(双重再摄取抑制剂)类抑郁药文拉法辛在2008年达到了39亿美金的销售额,同类型的还有度洛西汀在2013年更是达到了50亿美元的销售,创下抑郁药销售以来的历史新高。同时,下一代新药沃替西汀也由灵北研发武田销售的合作方式于近年崭露头角,机构普遍预测该药峰值销售额能达到60亿美金以上,该药比SNRIs最显著的特点是临床上发现能增加改善认知功能。还有其余两款新药(去甲基文拉法辛,依匹哌唑),预计峰值销售都能达到30~40亿美金的销售。

安舒法辛属于SNDRIs药,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增加了多巴胺(DA)摄取抑制的作用。针对SSRIs、SNRIs类主流抑郁药存在的一些弱点:一,起效慢,导致药物还没起效病人就自杀了。二,改善认知功能缓慢,或者有限。三,性功能障碍。四,不能有效改善快感缺失,改善奖励、激励机制和目标导向的行为。SNDRIs类药从理论基础到临床研究显示,都能在治疗好抑郁病的同时显著改善这两类药的缺陷。像上面说的潜在超级重磅药沃替西汀实际上最显著的优势就是改善了认知功能,仅此一项,已经算得上是抑郁药界里近年难得的进步性药品。而安舒法辛同时针对的是1、3、4项的改善(虽然安舒法辛从理论基础看也有改善认知功能的效果,但看公司一直是针对其他三项做说明,可能这方面实际效果不大突出),所以其进步性完全可媲美沃替西汀,对标的市场潜力也是沃替西汀级别的。

关于安舒法辛研发的难度。一直有种莫名其妙的说法是绿叶的研发不给力,其实要证明一个药企的研发实力不完全看其立刻落地了多少产品(因为超级重磅落地通常需要很长的研发时间),即使在研或临床的过程中,也完全可以估算其实力如何。比如绿叶的利培酮微球和安舒法辛微球可以获得FDA减免,且疗效比原研还有优势,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以及其他在研管线的难度都是很具备挑战性的,且重磅潜力十足。而安舒法辛的二期成功则佐证了这一事实。事实上,SNDRIs类药并不止绿叶一家在做研发,统计FDA官方数据显示,这类药至少超十家国际药企在研发,其中不乏辉瑞、默克、灵北、武田、罗氏等国际超级大药企,但事实上,目前有四家药企已经在二期宣告失败,其中包括辉瑞和默克。剩余的玩家都在二期。业内都懂,三重再摄取抑制机制的抗抑郁药实际上能在二期做出安全和有效的数据是非常难得,所以安舒法辛成药概率是大幅提高,而且考虑到其潜在的超级重磅属性,绿叶的市值已经大大提高其值博率。

关于安舒法辛会不会卖海外权益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在美国做三期是挺耗费钱和时间的,且风险哪怕小也确实客观存在。因此卖海外权益或寻求合作是非常实际的事。但这个价要提前估,多精确就真不好估,得看谈判看具体方案(上市里程碑、临床有效里程碑、销售里程碑、销售分成),只能说以目前的情况和过往类似药品交易案例看,预估能有小几亿美金是比较靠谱的范围。这个数据怎么理解?整个中国药界创新药卖海外权益的案例是屈指可数的,能卖到小几亿美金的更是少,其中有上市公司恒瑞医药 、$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 (卖得最牛)、誉衡药业 、$中国生物制药(01177)$ 的正大天晴,剩下的就是专注创新药的牛企百济、信达之类的。其中正大天晴和誉衡药业这两药还都是委托药明康德研发的。从这可看出,绿叶的研发基本算得上准一线药企的水平。大家可以看看,国内这类药企虽重磅药品还未落地,但享受的市盈估值都是四五十倍起的。绿叶的估值目前才刚到二十倍,属肉眼就可知道的低估。所以有投资者朋友说,离上市时间还早,没必要兴奋。这话真算是没摸着投药企的门道啊。

之前一再强调,绿叶的好消息会接连出来,建议持股、持股、持股!!!耐心、耐心、耐心!!!下车者依然不在少数。考虑到2019~2021年是重磅药收获期,而目前已经进入到2018年,离实际收获时间已不远,即便今年业绩未能猛涨,但预期必然先发一步引领股价上涨。早一步买票找好位置,才能舒心看电影。等高位再买入时,心态必定不如低成本持有者那般轻松自如。

晚上看公告已经挺晚了,本想好好斟酌再下笔,考虑到各位朋友在急迫等待,匆匆找了些之前的资料,深夜凑了篇小文解读下该公告。有错漏之处,还请指出,见谅。

精彩讨论

夏忘书2018-01-31 15:54

"现在临床在研的三重抑制剂针对抑郁症的临床试验大多失败了,推测是疗效不足"。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合理的摄取抑制强度比例将直接影响药物的有效性,或由于出现安全性(当出现安全性隐患的时候,需要降低剂量)间接影响有效性。三重再摄取难做也就在于此。早前绿叶也一直担忧安舒法辛会导致病人多巴胺释放过多而引起运动神经受损的可能。目前看,没出现预想中的隐患情况。具体疗效也是正面的,但有多好的疗效目前并没数据。
我们之间的对三重再摄取抑制剂的定义是存在差别的,这是分歧点的来由。您认为的三重再摄取抑制剂只需要有抑制活性存在就足以,所以把奈法唑酮也给列入三重再摄取抑制了,但事实上,奈法唑酮对再摄取NE、DA的抑制作用非常低。因此,医药界普遍把奈法唑酮定义为5-HT拮抗剂和5-HT再摄取抑制剂类的药物,而非三重再摄取抑制剂。我认为的三重再摄取抑制剂应该要能达到上述讨论的临床优点,才算是三重再摄取,即在治疗抑郁症同等疗效的前提下,具备起效迅速、改善性功能障碍、恢复快感缺失、改善认知等临床优势(部分或全部具备)。毕竟三重再摄取抑制剂最显著的特征是多了个多巴胺摄取抑制作用,必须把这一优势和特色给显示出来。 所以,之前您提的文拉法辛,舍曲林等都属于偷换概念,将这几者的疗效或销量等与三重再摄取抑制面临的临床优势和有可能出现的前景给偷换了。
至于您提到的“从这一点考虑,继续针对单胺系统进行小修小补不太可能做出爆款,拥抱新机理是必然之势。”“抗抑郁新机理方面,靶向谷氨酸系统最有前景” 这两句话是存在些观点矛盾的,因为靶向谷氨酸系统最有前景是因为它起效迅速,而如果安舒法辛真得做成功,则不仅仅是具备起效迅速等优点了。因此,若您提的靶向谷氨酸最有前景,那单胺学说的三重再摄取做出来后又怎能不成为爆款呢? 
所以,我还是保有原有观点,认为三重再摄取抑制剂临床前景很大,但难做,需要运气。 也谢谢您提供的一些看法,相当专业,虽看法有些分歧。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