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与凯莱英业务对比

发布于: 雪球转发:40回复:32喜欢:150

昨天我们对比了药明康德和凯莱英的财务数据,引来不少讨论,今天对比一下二者的业务构成。

首先看业务范围:

新药研发主要分为药物发a现及前期研发、临床前药学试验、工艺合成、临床试验、商业化生产等五个主要阶段。

按照药明康德招股说明书里的定义,CRO(合同研发外包),主要覆盖新化合物发现、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服务等;而CMO/CDMO主要为客户提供原料药/临床候选药物的生产工艺改进、实验室小试/中试、商业化生产等业务。

而凯莱英2017年年报则将制剂研发生产、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临床试验服务等业务全部都归于CDMO。

药明康德业务覆盖面更广,凯莱英聚焦于CMO/CDMO,目前正在向CRO拓展。

下面开始对比业务。

1、药明康德

药明康德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CRO、CMO/CDMO两块业务。根据招股说明可以清晰的看出其业务范围分布。CRO服务在中国主要集中在小分子化学药物的发现、研发及开发业务;在美国集中于新药的发现及研发、医疗器械检测服务、境外精准医疗研发生产服务等业务领域;还包括临床服务支持、监察及数据分析服务、临床协调及现场管理服务等。CMO/CDMO业务主要通过其控股子公司合全药业提供,其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研发实力最强的工艺研发团队之一,能够为客户提供新药中间体、原料药及制剂从临床前期工艺开发直至商业化生产的一体化服务。

药明康德这两类业务的收入占比占比一直比较稳定,其中CRO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比稳定在74%左右,CMO/CDMO业务占比稳定在26%左右。其中CMO/CDMO业务的近三年复合增长率为25.61%。

2014-2017整体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36.78%、34.55%、40.76%和41.83%,其中CRO行业毛利率分别为37.56%、33.19%、

39.58%和41.18%,CMO/CDMO毛利率分别为34.08%、38.07%、43.25%和43.77%。

前十大客户及营收占比:

2、凯莱英

凯莱英主要以定制研发生产服务为主。与药明康德比,凯莱英缺少了药物发现及前期研发的业务。

凯莱英的模式是通过大量承接临床阶段项目,形成“蓄水池”,随着药品研发的推进,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能力、与客户长期合作形成的粘性,进而获得商业化阶段订单。商业化订单的金额与药品上市后的销售规模有关,通常是临床阶段订单的几倍到几十倍不等。

2017整体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51.72%,毛利率远高于药明康德的合全。

可以看出凯莱英的业务更专一,业务主要是依托工艺开发和优化,提供药物化学、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整套解决方案,使得新药开发过程经济、稳定、质量可控,最终保障产品成功商业化。

客户方面,凯莱英与全球前15的跨国制药企业中的11家客户合作,核心客户包括默沙东、百时美施贵宝、诺华、艾伯维和辉瑞,公司成为其中2家客户(百实美施贵宝和默沙东)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5家客户的首选供应商

通过比较药明康德和凯莱英,我们认为:

药明康德优势是具有高水平的药品研发业务;凯莱英的优势是药品生产工艺开发方面

虽然药物的研发业务看起来高大上,水平高,而生产工艺开发改造看似没有水平。但也有认识到,CRO更接近于一锤子买卖,而CDMO的商业化订单的金额与药品上市后的销售规模有关,如果药品销量好,订单数量可能是临床阶段订单的几倍到几十倍不等。与富士康代工的电子产品不同,药品的迭代周期非常长,随着凯莱英的产品积累,业务可能迎来几何级的爆发。

从客户方面看,凯莱英也覆盖了全球主要药企,和药明康德不相上下。

结论:药明康德是龙头,在龙头打开空间后,凯莱英有机会迎头赶上,双方的估值差距不应像现在这么大。


$药明康德(SH603259)$ $凯莱英(SZ002821)$ 

@今日话题 @不明真相的群众 

ps:分析写的对与错,欢迎大家讨论。有错误您指出,我感谢并认真改正。不要一上来就人身攻击,我没当自己的是巴菲特,您也别把自己当成徐翔,徐翔那么牛逼不也进去了不是么。

全部讨论

2018-06-08 08:25

我只想说这两只股现在泡沫都很大。。

2018-06-25 10:09

完全不是对手,还好意思说,中国以后的股票发展方向就是让世界一流的优秀企业股价不断上涨,药明是目前国内唯一可以称得上世界上一流的科技创新公司

2018-06-08 03:36

2018-06-08 10:34

很多人又不知道当初凯莱英和药明在同一起跑线上,药明远远甩开了凯,凯现在发力追赶,要是万一万一万一追上了呢?不敢想~~

2018-06-08 10:27

mark,需要仔细研读!

2018-06-08 05:27

@一石双击 的这篇文章写的特别好,有理有据,@一杯茶1983 您可以看看

2018-06-08 04:34

中长期看凱莱英超越药明康徳是早晚的事,前者无论是净资产、毛利率、每股收益都领先,且前者正在开展大分子业务,而后者必须和药名生物不能同业竞争不可能开展此业务。A股公司新股估值溢价往往很离谱,典型的如近二年上市的中小银行,上市之初炒到几十元,现在均6到7元。又如去年上市的华大基因。价格回归价值是不变的规律。

2018-06-07 22:43

赞成小凯的营收虽不及药明Cmo业务,但毛利高近八个点,可见在CDMO业务方面和药明相比是不逊色的,况且小凯在大分子和CRO也有布局,如果药明能稳定在1000亿水平,小凯300亿可期

2018-06-07 22:24

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