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你的组合,呵呵
导读:踩上元宇宙和数字经济风口,北交所上市公司数字人短短3个月股价涨超2.5倍。尽管大股东抛出减持计划后股价又屡创新高,但参与调研的机构和围观者却都不愿出手接盘。
北交所开市以来,仅4只从精选层平移而来的老股票上涨,数字人便是其中之一。尽管2月24日公司股价大跌13.39%,但北交所开市至今股票累计涨幅仍有16.73%。
作为踩上元宇宙和数字经济两大热门风口的“天选之子”,数字人短短3个月股价涨超2.5倍。去年12月元宇宙概念退潮时,两大投资机构不失时机地抛出了4776万元的减持计划。
但2个月过去,A股大宗交易榜单上却没有见到与之相关的成交记录。事实上,从减持公告发布日算起,期间公司股价在数字经济推动下一度又涨56%,而目前股价已跌回起点。
换句话说,准备减持的两家投资机构,并没有能够借助题材炒作和股价上涨顺利套现。那么,以大资金和机构参与为主的大宗交易,为何无人愿意在此时接盘数字人?
公司发展遇到了哪些问题,业务模式本身有哪些硬伤,数字人的实际投资价值又如何?
业绩大幅预减,影响尚未结束
从数字人股价走势看,见顶回落始于春节前,虽然随后A股数字经济板块又迎来一波炒作,投资者对北交所的关注度也较之前有所上升,但均未能扭转股价持续下跌的颓势。
2月23日,答案揭晓!数字人发布2021 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去年公司实现归属净利润仅1578.33万元,同比大幅下降45.71%;且降幅远远超过营收-16.77%的下降比例。
拉长时间看,2019年之前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整体逐年上升;2020年因为疫情利润有所下降,但同比降幅只有-17.41%。也就是说,2021年公司利润下降幅度远超市场预期。
对于2021年利润大幅下滑,公司在公告中也做了详细解释,具体来说主要有4方面原因:
(1)基于客户预算和采购管理的特点,公司收入主要集中在下半年。而2021年特别是四季度,国内多地疫情反复出现,导致公司业务拓展及实施进展低于预期,收入大幅下降;
(2)去年公司不再享受房租及社保减免政策优惠,整体费用有所上升;
(3)公司加强业务拓展,宣传费投入增加;
(4)2020年12月份公司房产银丰新能源产业园8号楼投入使用,2021年折旧费用增加。
稍加分析不难发现,除第一条属偶发不可抗力因素,未来有好转的可能性外。其余3条影响仍尚未结束,2022年公司或将继续受困于此。
那么,各方对此所做出的反应又如何?
高管未见减持,机构态度谨慎
作为对公司业务和经营最熟悉的管理层,去年12月29日,以总经理李庆柱和董秘李相东为代表的的一众董高监迎来合计174.25万股限售股的解禁。
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相关人员均未发布减持计划。追溯下来,5天前董事长徐以发和董秘李相东接待南方基金、华夏基金等41家投资机构调研时披露的信息或可当做“答案”。
调研纪要显示,从行业地位和竞争力角度,目前公司数字医学教育类产品已在400余所高校进行应用,市场渗透率超过50%;同时部分产品已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与此同时,公司基于扎实的技术基础和研发优势,在新一代高清数字人体研发、数字人云平台方面也有布局,且正准备进军国际市场,未来这些均有望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参与调研的机构似乎并未被公司描绘的美好蓝图打动。截至目前,仅东莞证券发布一篇深度报告,公募基金去年四季度更是没有一家重仓持有数字人。
元宇宙+数字经济,短期难以“扛大旗”
据公开资料,数字人是一家专注于数字医学领域的软件开发企业,主要从事“数字人体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推广,并为客户提供医学教育信息化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公司产品主要由数字医学教育类产品、生命科普类产品及交互智能一体机三大类构成。产品主要面向医学院校、医院和各地科技展览馆等,部分产品使用场景如下图所示。
图:智慧数字解剖实验中心
图:数字生命科学馆
众所周知,医学教育需求持续存在且行业成长空间巨大,但这其实并不是公司吸引机构关注的重要“闪光点”,能蹭上元宇宙概念才是机构最大的兴趣点所在。
具体来说,在调研时机构重点问到“公司是否具有元宇宙概念?”
尽管高管明确回复称,就公司现有主营业务、主要产品而言,和元宇宙概念尚无法定义有无直接关系;但调研过后,公司股价仍继续跟随元宇宙概念再屡创新高。
在投资者看来,“数字人VR/AR解剖系统V1.0”已在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等成功应用,并获得客户很好评价已足以说明问题。
简而言之,公司具有很好市场前景的VR/AR数字人、AI辅助诊断等产品已打动了投资者。
另外,此前有投资者调侃称数字人是因为名字起得好,在蹭数字经济概念。但仔细研究数字经济的定义:
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
可以发现,公司推出的高清数字人虚拟解剖台系统,属于数字化的解剖教学方式,也属于数字经济范畴,公司并未刻意蹭热点。
然而不管是元宇宙还是数字经济,由于当下市场均以短炒为主,且公司与之对应的相关产品还未成为营收和利润增长的主力,暂时也没法“扛大旗”。
不过从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空间,公司行业地位和竞争力,以及多年较高研发投入形成的技术壁垒,长期来看数字人仍有较高成长性,待估值消化完利空后也依然值得持续关注。
温馨提示:由于系统改了推送规则,需要大家坚持多“点赞留言”和订阅“北外滩传媒”,否则系统会认为您对文章不感兴趣,就不会再推送给您了。大家一起帮忙点点,北外滩传媒在此谢过啦!
(以上为个人观点分享,仅供大家参考学习,涉及个股不做推荐,不做为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