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质疑的不是老唐,其实是自己的投资理念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6回复:207喜欢:32

老唐第六季第九周的持仓回顾里,公布今年的收益情况。2024年内,老唐实盘净值跌幅为4.05%,而沪深300指数基金510310的涨幅为3.11%。这意味着老唐的实盘落后指数高达7%,文中透露,这似乎是他年度收益率与指数差距的新高。

今年的这个收益成绩应该很多人会嘲讽,特别是长期以来有不少对老唐发文收钱羡慕嫉妒恨的人,看到这个收益自然有了落井下石的好理由。再者,有不少今年重仓高分红或煤炭系都有比较好的大幅超越指数收益率,所以老唐这个收益率确实不怎么样,这个事实,无可辩驳,如果仅看这段时期的收益率来判断一个人投资能力,那显然老唐落后了很多人。

那些原本质疑老唐的人即使老唐收益高于指数,也日常会嘲讽和质疑,本就无所谓。然后这一轮特别之处是,那些长期跟踪老唐持仓,抄作业的人,看到很多人其他人的持仓有不错的收益,并且跑输指数的上涨,意味着很多人不跟踪老唐持仓,抄别人作业的人,大概率收益都会好于老唐的持仓。这种反差就成了质疑的动力。

7%的差距看着不大,如果大家都跌的时候,10%,甚至20%的压力都不大,如果别人涨,特别是普遍的人的都在涨,而自己跌,就会感觉非常难受,仿佛做错了事,跟错了人,或者投资理念处理问题,要调仓,要寻找新的可以抄的作业,否则日日这种跟不上指数的上涨,变得有点折磨,自己的投资理念的动摇才是大问题,所以被质疑的其实就是你自己的投资理念。

这一轮上涨不仅老唐,不少价值投资者可能收益率也不尽人意,茅指数下大部分优秀公司的回调都不少,但是煤炭这两年应该是不断新高了,显然市场出现新的分化,而这就是市场先生的日常,这个躁郁症患者会引发市场怎样的变化,完全是无法预计的,正如前几年煤炭的估值低的如同捡钱,但是依然无人理会,现在估值相对两年之前已经有很大提升,已经成了香饽饽,趋之若鹜。

这让我想起来了互联网泡沫时代,巴菲特的处境。由于老巴的持仓没有任何科技股,在一段时间内整体收益大幅落后于指数,更不要说是那些持有科技股的投资者了。一时间,「巴菲特怎么了」的报道不绝于耳,嘲讽巴菲特过时的人成了主流,如果你回顾下结果,就知道当初嘲讽的人如今有几个真正的取得优秀的投资业绩。

老唐的文中也坦言,现在外面嘲讽的开始变多,许多曾经理念清晰,逻辑坚实的读者,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质疑之心。事实上,如果以价值投资为主导,很多大白马股相对上一轮的高点,都有非常巨大的回撤,如果持续持有没有卖出,收益率比如会坐上过山车,甚至在一段时间内,特别是近期的行情下低于大部分投资者。

这就是价值的投资真面目,优秀的公司不意味着其股价会一直上升,市值的大幅波动,因为市场先生是个躁郁症患者,会频繁变换自己的面目,而长期的持有股权必然要经历这种过山车式的体验。更有甚者,市场中各种流派,概念总会引发某些其他股票暴涨暴跌,特殊时间点跑输他们再正常不过了。

现在这个时期,也是检验一个人的价值投资能力的机会,能否真正看懂自己公司,能否在下跌中持有,甚至继续买入,而被市场先生左右情绪而止损割肉。

这个时期对价值投资者最友好的时间,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心理只有一个准则,就是「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入优秀公司的股权,并尽可能的长期持有」。而当我们那些心仪的公司股价持续下跌,不断低于其价值时,就是我们可以持续买入的最好时机。

这个时期就像试金石一样,真的投资理念会被试出来,必须经历之后才能真正的构建出自己投资理念。质疑老唐的理念和估值,完全可以,也没必要不好意思,因为质疑的别人理念没有意义,难道你想老唐纠正自己投资理念么?任何人都应该是自我纠正,而不是靠别人,当然那些有质量质疑确实有帮助,但是仅仅做情绪输出,仅仅短期收益率的高低判断,这种质疑就留着自己看看就好。

无论怎样,最为关键事情是,你自己的投资理念和估值有了吗?现在质疑老唐不行了,需要再找一个「老唐」么,然后继续模仿抄作业?一个人真正有了的自己投资理念和估值方式,自我纠错能力就一定具备了,他必然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进化能力,而那些一味依赖旁人来纠错,那显然是没有自己的投资理念和估值方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强施于人」

#巴菲特# #价值投资之路# $腾讯控股(00700)$ $贵州茅台(SH600519)$ $洋河股份(SZ002304)$

全部讨论

【这一轮上涨不仅老唐,不少价值投资者可能收益率也不尽人意,茅指数下大部分优秀公司的回调都不少,但是煤炭这两年应该是不断新高了,显然市场出现新的分化,而这就是市场先生的日常,这个躁郁症患者会引发市场怎样的变化】
有点疑问:买“茅指数下的优秀公司”就是价值投资,买煤炭就不是价值投资?茅指数跌了煤炭涨了就是市场先生躁郁?

这帖子让我想起公公的一段话
再回头看看自称巴芒弟子的大V,买分众35PE,买腾讯35-40PE,第二次买茅台40PE,买国投20PE,买海康30PE,加仓洋河是30PE,把一次性的运气当成能力,,还有这么多人信,文章蛊惑人心的能力倒是满满的,这么多人,为什么看不出这么大的破绽?说好的洋河每年增速15%在哪里,结果5年利润原地踏步,还灌了经销商一肚子库存(当然这跟口罩有关),醒醒吧
我自己觉得唐的财务技巧大概率能筛选出真金白银赚钱,不做假账的公司,这点我承认,不过价值投资除了质量,还有估值,两者都很重要,后者说估值是更重要。茅台配得上30pe,其他公司合理估值真的可以给30pe吗?腾讯我也拿了5年,目前浮亏20%,亏损的最重要就是买贵了,当初买入的时候太乐观,太随意出价了。自从取关了某书房,我慢慢开始由亏转盈,除了运气的因素,我觉得另外一个原因是开始重视估值,严格执行“宁愿错过,不愿买贵”的原则。我不想叫醒任何人,我也知道我叫不醒任何人,我只是想记录一下我的心路历程

我价值投资理论的启蒙来自于唐朝,行业宏观的启蒙来自于林园
其他人很对,很有道理,但是给我的触动不大
唐朝和林园,体系化很强
尤其是林园的体系,只要15分钟,就讲明白了
~~~
质疑唐朝和林园是骗子的,投资尚未入门
~~~

求教老唐现在的文章在哪看?顺便求几个真正分析公司的信息来源。
能沉下心来分析公司的人太少了,尤其是自媒体们。

我想问下他换了某院后,文章100%收费是咋回事,有人知道吗,我想知道真因。。。希望不是缺钱

唐书院很快就搞不下去了,下一步最后一割,应该是价值万元的知识星球。如果这些抄他作业的粉丝亏四年还感恩戴德,真的是受虐狂。唐书房已经是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了,有专门的夸夸群,有专门的写作群。根据价值投资理念,确定性是第一选择。一年广告打赏能赚几千万,只有傻子才会炒股把。就是唐书房被PUA的人太多,不好割了,才专门把猪赶到唐书院去割,信息封闭才是最好割的。

每一个人的所谓的“懂”都不一样。
“巴芒段”,我想他们之间也会有区别。
唐朝的“懂”,散户乙的“懂”,南辕北辙,天壤之别。
唐朝“懂”什么?
散户乙又“懂”什么?
不在一个性质,更别提程度的差异。
起点差不多,一个近一个小目标,一个做到五个小目标。
一个靠“布道”收割粉丝,一个无偿的,坦荡荡的,平实的分享他的经验

03-03 17:31

4年了,现在还看不透唐抄理论系统的也是韭菜命了。
估算是基于以往,再推后来,那叫定量。
行业及公司发展前景如何那叫定性。
定量再好定性不足也是c上雕花空中楼阁。
定量能靠过往数据推出来那会计炒股一定最棒的了。

很多人跟着老唐买股票,为什么不跟着巴菲特的推荐买标普 500?

关键老唐把陕西煤业给卖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