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财政空间确实不大,但明年的专项债额度加上今年预留的20%或许会让经济好一点,今年基建的作用不可能大也不能大,本来今年PPI-CPI高涨,再基建刺激更是推高生产资料价格,扭曲上中下有利润分配,不利于经济结构转型!
其本质原因是主导产业的缺失。一个经济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赖一个产业,这个产业的兴盛即保证了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吸纳了大量的货币。一旦产业面临转型,主导产业缺失,经济会下滑、同时窖藏的货币到处流串会带来通胀压力。
今年的财政空间确实不大,但明年的专项债额度加上今年预留的20%或许会让经济好一点,今年基建的作用不可能大也不能大,本来今年PPI-CPI高涨,再基建刺激更是推高生产资料价格,扭曲上中下有利润分配,不利于经济结构转型!
财政发力空间不大。地方债约束地方财政扩张空间,大基建既缺财政来源又受城市化放缓建设饱和约束。新基建体量小,目前的投入已属过度拔苗助长。房地产也不能再搞了。想来想去,只有增长中枢下移这一条路了。
等,等着经济衰退,需求收缩,匹配上现在的“限产&断电”所提供的的供给水平,价格重归合理区间,基建正式发力,地产政策边际放松,疫情阴霾消散,国外供应链修复,经济重新走上复苏通道!海外的需求靠过去QE财政转移出来的居民存款带来消费,国内的需求靠财政发力创造总需求回升,带来行业产出和居民收入分配上升,经济重回正轨!
那为什么我过得很坦然?滞胀有什么关系,猪肉还自由了。什么全国平均工资3500,我快手看的朋友,都是5000以上,最低的3000,人家带三个孩子打工,要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