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真空玻璃厂家,多数都是采用焊接之后抽气的工艺,真空度不高,产品寿命不够长,听说通常只有5年。5年太短,势必影响真空玻璃的市场接受程度。赛特是在完全真空的环境下生产,不用抽气那一套,真空度高,产品寿命长,有说20年,有说40年,还有说50年的。我个人拍脑袋,觉得这个数字大致会在30-50年。
赛特真空层厚度大,高达0.5mm。现在市场上的所谓真空玻璃,多数是0.1mm。业内比较知名的兰迪,也只有0.3mm。真空层厚度增加后,对技术要求成倍数递增,但降热降噪性能可以提高很多,能耗降低,电费减少。
下面让我们先来看几个数字,对真空玻璃和普通中空玻璃的价格对比有个比较直观的感受。
中空玻璃200元一平,真空玻璃国外的价格是1200元一平,赛特大规模量产后的成本大约在300元,很可能会把价格定在600-700元一线,下面以600元为基准按计算器。
我们再来看真空替代中空的效益如何。
(雪球有两三位同学写过赛特的真空玻璃替代中空玻璃的帖子,都是以便利店举例,我就照抄了哈。)
一个便利店20平,每个月电费约1500元。
用中空玻璃,玻璃成本一次性投入4000元,每年电费18000元,10年电费18万,十年总支出18.4万元。
用真空玻璃,玻璃成本一次性投入12000元,每月电费1125元(跟中空相比节省25%),每年电费13500元,10年电费13.5万,十年总支出14.7万。
可以替便利店在10年里省下3.7万的支出,考虑到赛特的真空玻璃30-50年的使用寿命,这笔省下的总费用还真不少。从这个角度看,替代性挺强的。
来展望(dream)一下远景。
目前中空玻璃的市场大约是3亿平(我理解这个数字应该是国内的数字),如果中远期能替代1亿平,那么赛特在真空玻璃上的远期最大营收(理论极值)可以达到600亿,利润300亿。(别的品牌因为质量和产品寿命的劣势,会被赛特吊打,市场份额不太会有大幅的增长)
再描画一下中期的可能性。
这次公司设计的产能是200万平,顺利达产后这一块的营收将会达到12亿,利润6亿(是不是太高了些?)。打个对折吧,算3亿,加上真空板的几千万(保守数字)利润,预期利润3.5亿。这个时间段,我估计要3年左右。
3.5亿,按30倍估值算,100亿,按成长股50倍估值算,150亿。
最后让我们回到现实,算一下今年的业绩。
据说(又是令人讨厌的据说,我非常不喜欢这个词,但苦于没有一手的信息,只能采用这些“据说”,这是散户和机构之间的巨大信息差),今年真空玻璃能完成15万平,那就是大约一个亿不到的营收,4500万的利润。加上真空板(算8千万),总利润大约会在1.2亿上下。
计算器按完了,越按越有信心,就这样吧。
本帖主要讲真空玻璃,至于赛特的逻辑贴,请去翻2月12号那个帖子。两个帖子结合起来看,会更全面一些。
最后总结一句,赛特的真空玻璃是真正意义上的真空玻璃,它的产品面世后,有可能会引导一个新的真空玻璃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