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一、专精特新“小巨人”是什么

1、政策由来:2011 年工信部提出,730 政治局会议首次在中央层面强调

根据工信部的定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 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专精特新”一词最早来源于 2011 年 7 月,由时任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 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提出。报告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推动兼并重组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并举。促进中小 企业健康发展的下一步政策重点是要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中小企业 减负长效机制,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即专业、精细管理、特色和创新。

2013 年,工信部发布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是首个专门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政策文件。 主要的目的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018 年,政府首次提出要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工作,政策目标在于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促进其在创 新能力、国际市场开拓、经营管理水平、智能转型等方面得到提升发展。

今年 730 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 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是首次在中央层面提出专精特新,并 将之与“补链强链”“卡脖子”联系到一起。

2、认定标准:专业、精细管理、特色、创新

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基本条件主要是连续经营 3 年以上,属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此外还有以下条件:

专业、专注:(1)专注特定细分领域:企业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 3 年及以上,其主营业务收入占本企业营 业收入的 70%以上;(2)产品专业强:主导产品在细分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或全省前 3 位。(3)专业化 发展战略:长期专注并深耕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能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 产品,或直接面向市场并具有竞争优势的自有品牌产品。

精细管理: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取得相关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生产执行国际、国内、行业标准,或是产品通过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品认证(国际标准协会行业认证)。

特色:从事特定细分市场,重点领域为《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所列重点领域、制造强国战略明确的十大重点 产业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产品。

创新:(1)专利: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含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下同)2 项或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 专利、软件著作权 5 项及以上;(2)研发机构: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设立技术研究 院、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3)信息化: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 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至少 1 项核心业务采用信息系统支撑。

小巨人:(1)截至上年末的近 2年主营业务收入或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达到5%以上,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于 70%。 (2)分类条件:营收在 1 亿元及以上,且近 2 年研发经费支出占营收比重不低于 3%。营收 5000 万元至 1 亿元, 且近 2 年研发经费支出占营收比重不低于 6%。营收不足 5000 万元,同时满足近 2 年内新增股权融资额(实缴) 8000 万元以上,且研发投入经费 3000 万元以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例 50%以上。

3、政策意义:引导创新、完善培育梯次、补链强链

(1)引导中小企业创新,提高中小企业素质

中小企业贡献了 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 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 企业数量,是我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问题也是民生问题。

2010 年,由于四万亿政策的后续效应,基建、地产的上游传统领域企业快速增加。而 2011 年宏观经济环境转头向下, 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变差,很多企业难以存活。在这个背景下提出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本质上是引导中小企业 向创新领域发展。

此后,“专精特新”一词也常在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中出现。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支持,不断提高“专 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数量和比重,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目标。

(2)完善中小企业的培育梯次

当前,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培育已经形成“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中小企业培育梯次,“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小巨人”均是重要一环。当前,我国约有 4000 万家中小企业,11.3 万家专精特新培育企业、4 万多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62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96 家单项冠军企业。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透露,“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培育孵化带动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 10 万家省级的专精特新企业,1 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0 家单项冠军企业。

(3)扶持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坚持扩大开放,不断出台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2019 年 4 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促进 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不懈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专门就支持中小企业对外合作与交流 提出一系列举措;2019 年 11 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小企业 应走“专精特新”国际化道路。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国际化道路的作用在于:(1)有利于中小企业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减少贸易摩擦、新冠疫情 等突发情况对企业造成的影响;(2)有利于中小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效益;(3)有利于中小企业走差异化成 长道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赢得长期市场竞争优势。

(4)服务于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问题

“专精特新”小巨人的重点领域中提出,应优先聚焦制造业短板弱项,符合《工业“四基”发展目录》所列重点领域; 或符合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或属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产 品;或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攻关;或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产 品。同时,730 政治局会议也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补链强链、“卡脖子”联系到一起,可见,当前培育专精 特新“小巨人”的目的上升至制造业强链补链的高度。

二、专精特新“小巨人”A 股上市公司有何特点

根据多角度验证筛选,当前,共 319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已经在 A 股上市,占全部“专精特新”小巨人的6.5%:

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共 37 家上市公司,A 股上市的企业占比 14.9%;

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共 163 家上市公司,完成 A 股上市的企业占比 9.3%;

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共 119 家上市公司,完成 A 股上市的企业占比 4.1%。

专精特新“小巨人”主板上市 91 家(28.5%),创业板上市 134 家(42%),科创板上市 94 家(29.5%)。

从市值、估值、成长性、创新性、盈利能力五个维度对专精特新“小巨人”画像,并与其他指数对比。整体而言, 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特点是:小市值、高估值、高成长、高盈利、创新能力强。

1、市值:主要分布在 100 亿以下的小市值区间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 100 亿以下的小市值区间,共计 236 家(74%)。具体来看,0-30 亿区间 66 家(20.7%),30-50 亿区间 82 家(25.7%),50-100 亿区间 88 家(27.6%),100-200 亿区间 48 家(15%),200-500 亿 30 家(9.4%),500 亿以上 5 家(1.6%)。

2、行业:绝大多数为制造业,主要分布在机械、化工、医药等行业

319 家“小巨人”企业所属中信一级行业主要为机械(81)、基础化工(51)、医药(39)、电子(36)、电新(23)、 计算机(20)行业。所属中信三级行业主要分布在其他专用机械(32)、仪器仪表Ⅲ(17)、医疗器械(15)、汽车零 部件Ⅲ(15)、其他化学制品Ⅲ(14)、生物医药(10)、集成电路(9)、行业应用软件(9)、其他军工Ⅲ(8)。

3、业绩:业绩增速高,盈利能力强,研发支出大

专精特新“小巨人”核心业务单一,往往处于某些利基市场,但是往往是“卡脖子”关键环节,且在细分市场拥有较 高市场份额。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是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过去三年,“小巨人”企业 ROE 均值为 11.55%,略高于沪深 300 指数(11.50%),同时高于创业板指(10.72%)、中 证 500 指数(6.93%)、中证 1000 指数(5.27%)。

过去三年,“小巨人”企业毛利率均值为 33.36%,为同期创业板指(27.80%)近两倍,远高于沪深 300 指数(19.22%)、 中证 500 指数(18.34%)和中证 1000 指数(19.48%)。

“小巨人”企业成长性高,近三年营收增速均值为 19.92%,归母净利润增速均值为 28.22%。同期相比,“小巨人” 企业的营收增速是创业板指增速的 2 倍(9.95%),远高于沪深 300(8.09%)、中证 500(6.31%)、中证 1000(7.54%) 指数。近三年“小巨人”企业归母净利润增速均值为沪深 300 的 5.13 倍,也远高于其他指数。

“小巨人”企业创新能力突出。过去三年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例均值为 5.25%,比同期创业板指(4.05%)高出 1.2%, 同时也远高于中证 1000(2.08%)、中证 500(1.68%)、沪深 300(1.19%)指数。

从研发成果来看,平均每家“小巨人”企业拥有专利量 133 个,低于其他指数成分股专利量均值,主要的原因是“小 巨人”企业的司龄相对较小。

4、估值:相对较高,当前 PE_TTM 为 63.7 倍

专精特新“小巨人”估值略高于创业板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PE_TTM(整体法)为 63.75,高于创业板指数 57.86 和其他指数。

5、市场表现:2019 年 6 月以来“小巨人”组合年化收益率高达 36.8%

将 319 家 A 股上市“小巨人”企业做一个组合。由于这些企业近两年上市居多,采用季度调仓的方法,上市满 3 个月则在调仓时纳入组合。由于 2019 年 6 月第一批“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布,因此组合从 2019 年 6 月底开始计算 收益。组合采用等权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