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写意

同写意

关于医药产业,这里有我们想分享的关切,大概日更一篇。

他的全部讨论

初创三年Biotech冲击IPO:TYK2抑制剂与造富神话

撰文丨不器
编辑丨于靖
TYK2抑制剂的故事,眼下来到Alumis这一章。
自从2022年Sotyktu获批,制药行业对于其靶点的兴趣不断走高。除了辉瑞、武田等巨头,一批年轻的Biotech也摩拳擦掌。
回报上看,Sotyktu在2023年卖出1.7亿美元。BMS预计,2030年该产品的销售额将超过40亿美元。哪...

BMS:失去的十年?

撰文丨不器
编辑丨于靖
经过几天股价爬升,眼下,BMS的投资者大概会重新想起2022年。
颇具希望的2022年,人们终于见证这家巨头摆脱长期的横盘走势。尽管整体市场疲软,BMS股价依旧创下历史新高——当年11月30日开始,接连四天收盘价突破每股80美元。
根据年报,BMS成功推出3款firs...

“尖子生”的焦虑:再生元、抗肿瘤与转型

撰文丨Daisy
编辑丨于靖
谁都知道,抗肿瘤是制药行业的主赛道,放在“后COVID-19”时代和专利悬崖的背景下,巨头们的发力更加迫切。今年2月刚跨入“千亿美元市值俱乐部”的再生元,也不例外。
似乎是想要向外界证明,近期的ASCO年会上,再生元披露了一项首创双抗REGN7075在联合疗法中...

击败K药?中国创新药历史的“康方时刻”

撰文丨M、于靖
编辑丨于靖
截至今日港股收盘,康方生物股价暴涨37.5%,市值达381亿港元。
2024年还没过半,康方生物已经至少三次点燃医药人的朋友圈:第一次是在3月19日,康方生物公布了2023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总收入创新高达45.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0%;净利润创新高达19.42...

成立不到3年的Biotech,默沙东开价30亿美元收购

编译丨Jim
编辑丨于靖
5月29日,据 Financial Times 报道,默沙东已签署一项最高达30亿美元的协议,从而收购一家眼科公司EyeBio。此举将推动默沙东进入庞大且不断增长的眼科护理市场。
EyeBio首席执行官David Guyer、英国风险投资人Kate Bingham——支持了EyeBio的初创——表示,默沙...

又一明星Biotech暴跌,一年内闪崩三次

撰文丨Daisy
编辑丨于靖
康方生物股价“闪崩”事件还没过去几天,港股另一明星Biotech康宁杰瑞也重演了这一幕。与康方生物仍显得有些扑朔迷离的导火线不同的是,康宁杰瑞此次的股价大跌原因,直指临床药物的数据不佳。
5月28日晚间,康宁杰瑞发布公告,其PD-L1/CTLA-4双抗KN04+化疗联...

新药的放量游戏:MNC与下一代“重磅炸弹”

编译丨Jim
编辑丨于靖
每款“重磅炸弹”药物都有一个起点。在MNC财报中,潜在的创收王者,是那些可能还没有获得巨额销售数据,但在其生命周期开始时就出现显著增长的产品。
例如,排在默沙东肿瘤免疫疗法Keytruda之后的,是肺炎球菌疫苗Vaxneuvance。强生长期以来的免疫学核心产品Stel...

千人被裁:拜耳向管理层挥出第一刀

撰文丨不器
编辑丨于靖
当拜耳1月公布重组计划时,只是预告要削减很多管理者岗位,并未给定具体数字。不过现在公众知道了,Bill Anderson这位新任CEO是认真的。
拜耳本周举行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Anderson透露,过去三个月,拜耳裁员1500人,其中约三分之二是管理者。该消息篇...

减肥催生的造富运动:GLP-1、生物制药与中国

编译丨Jim
编辑丨于靖
GLP-1药物带来的“泼天富贵”终于轮到安进了。5月3日,这家巨头股价创下2009年以来单日最大涨幅,市值一夜增加约200亿美元。
投资者的热情,源自一项II期临床的中期数据。安进CEO Robert Bradway透露,经内部审查,他们对肥胖症管线AMG133的“差异化特征”“充满...

辉瑞失格

撰文丨不器
编辑丨于靖
“我把所有退休金都投进了辉瑞的股票。”作为该制药巨头的首席执行官,Albert Bourla在今年世界经济论坛期间,如是对外表露决心。
根据向SEC提交的文件,去年12月,Bourla通过个人补充储蓄计划养老金的内部转账,交易了近37.6万股辉瑞“虚拟股票”,按照每股26....

诺华FIC新药,即将赢下第二战场

撰文丨Daisy
编辑丨于靖
在“”转型三部曲终章,去年正式剥离仿制药业务的诺华,开始加速在创新产品上的跑马圈地。核药Pluvicto撑起抗肿瘤的大旗之后,这家药企的故事,也眼看在肾病领域延续。
4月15日,在世界肾脏病学大会上,诺华公布了Fabhalta(iptacopan)治疗IgAN患者的III期研...

对话朱义与葛均友:成都ADC出海“双子星”的背后

整理丨Daisy
编辑丨于靖
近两年,ADC席卷全球,国内外药企不惜重金纷纷布局,有关ADC领域的交易也是频繁爆出。国内不少在研ADC产品也得到了MNC的青睐,成功“出海”。其中,2023年百利天恒与BMS首付款高达8亿美元的交易,以及2022年科伦博泰与默沙东达成总金额超过100亿美元的多项合作都备...

ADC,停不下来

编译丨不器
编辑丨于靖
一个多世纪前,被公认为化疗开创者的诺贝尔奖获得主Paul Ehrlich,首次提出开发“魔法子弹”的理论,这种“魔法子弹”能够精确靶向病变组织,同时保护正常的健康组织。
在该概念的基础上,近年来,研究人员把工作重点聚焦ADC。ADC是治疗工程学的一大进步,将抗...

FDA肿瘤部门主任Pazdur:我们必须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编译丨Daisy
编辑丨于靖
FDA很少有官员能像Richard Pazdur一样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2023年,在他的领导下,肿瘤学卓越中心(OCE)批准了83种治疗药物,其中包括14种新药。
在近期首届AACR肿瘤行业合作活动上,Pazdur谈到了FDA肿瘤部门的一些关键议题,包括加速审批和验证性试验要求、...

冠科美博的全球野心,正加速兑现

撰文丨M
编辑丨于靖
寒意尚未消退。国内地区资本市场环境复杂多变,IPO依然不简单,沪深、港股、北交所很难再给出单一答案的“最优解”,差异化的融资路径正重塑中国创新药产业对于IPO的初级理解。
虽然说,市场情绪的修复还需要时间,中国生物科技领域信心不足的“老大难”问题,还未...

千亿美元市值俱乐部:14家制药巨头的破与立

编译丨Jim
编辑丨于靖
市值并非万能的。对于一家生物制药上市公司而言,考虑到投资者的专业知识、情绪等因素,市值涨跌很有可能与业务的实际发展相背离。
不过,更多时候,市值的风向标作用确有其事。市值越高,往往意味着药企可以做越多的事情,例如增发。特别是面临资本寒冬,当IPO...

穿越III期“死亡之谷”:2024Q1,5项成功的肿瘤新药研究

编译丨Daisy
编辑丨于靖
在肿瘤学领域——预计2028年,这个治疗市场达到3591亿美元——药物研发人员热衷于开发前沿的治疗方案。然而,大多数III期试验未能在与标准治疗的对比中显示出显著的临床改善。
“肿瘤学市场很大,有一些已经取得了成功,但仍然存在巨大的医疗需求。”生物技术...

收购本土Biotech的风,还是吹到了ADC

撰文丨不器
编辑丨于靖
被收购的中国Biotech名单,再多一个名字。而这次,热钱流向了ADC。
4月3日,丹麦药企Genmab与普方生物(ProfoundBio)披露,双方已达成一项最终协议,Genmab将以18亿美元全现金交易的方式收购普方生物。
交易已获得两家公司董事会的一致批准,预计将于2024...

通往减肥药下半场的“黄金门票”

撰文丨M
编辑丨于靖
GLP-1引发的药王争霸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有目共睹,第一波“泼天富贵”已被诺和诺德、礼来瓜分殆尽,这两家公司市值纷纷暴涨。礼来市值突破7200亿美元,诺和诺德则在最近FDA批准司美格鲁肽新适应症之后,市值一度接近6000亿。
财报显示,2023年诺和诺...

对话谷为岳:TIL疗法“单采-回输”仅需2天,何以可能?

撰文丨不器
编辑丨于靖
细胞治疗苦实体瘤久矣,直到全球首款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产品获批,令业界看到了新的希望。
2月,Iovance结束了10余年的长跑,如愿从FDA拿到所开发的Amtagvi上市许可,用于PD-1/PD-L1治疗后进展的晚期黑色素瘤。这不仅是Iovance商业化的突破,也证明了TIL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