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公告转发:4回复:41喜欢:4
古井贡酒:2024年一季度报告 网页链接

精彩讨论

只买消费垄断05-06 15:38

一季报和年报的应收帐款融资都大幅增加,分别为47.6亿,和9.5亿。 一季度营收83亿。同比增长26%。净利润20.6亿。
应收帐款融资一个季度增加了38亿多。而营收一共才83亿。是不是可以理解这83亿卖出去的酒,其实有38亿都不是经销商直接打款的,而是把这个应收账款卖给了银行。难道是董事长为了退休前冲击300亿营收目标强力压货经销商所致吗?
再结合洋河去年四季度亏损,五粮液应收帐款融资增加了140亿,现金流减少了90亿,泸州老窖的长期银行借款增加了100亿,酒鬼酒甚至业绩暴雷,古井贡真的能独善其身,健康增长吗?
应收帐款融资大幅增加,报表解释为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所致。
为什么酒卖出去,经销商不直接打款,而是有如此多的应收账款?
不知道茅台有没有应收帐款融资。刚查了下茅台的一季报,应收账款融资是0.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茅台所有卖出去的酒都收到了现金。
如果古井贡的应收帐款融资大幅增加和五粮液一样,那就可以推理出通过向银行出售应收帐款,来给经销商卖货确认收入和利润。83亿收入38亿都是没直接收到钱,而是打了折扣的银行承兑汇票,而且经营现金流入从年初30.79亿减少到24.54亿,减少了20%。
再看洋河的报表,现金流入从去年14亿增加到48.5亿同比增加245%,应收帐款融资从2.6亿到2.2亿,绝对额很少而且在下降。是不是能推理出洋河的业务更健康,潜在暴雷概率低?
换句话说,如果洋河和古井,五粮液一样放宽经销商打款政策多压货,是不是也可以保持高增长?如果古井像洋河,茅台一样严格要求经销商必须现金打款,是不是一季度营收甚至利润也是低增长甚至下滑?
我不知道我的这个疑虑是否多余,不过投资要赚大钱,就必须客观,真实的企业经营状况你要了解,要有立体认知,才能赚到相应的钱。
另外,高领资本和单伟建也大幅减持B股,是不是他们也认为白酒经过10年业绩狂飙,最近1,2年增长经销商压货因素很大,所以选择急流勇退?
$古井贡B(SZ200596)$ $洋河股份(SZ002304)$ $贵州茅台(SH600519)$

sam7104-27 06:38

一季报业绩再度大超我的预期,增长超30%,合同负债比年初增长200%以上,同比略有下降,今年的业绩又无忧了,看来明年营收达到300亿还真不像吹牛。分红比例稍微提高了一点点达到51%,不过留在公司获得的业绩增长远超分红,值了。白酒的商业模式还是那么无敌。古井B的持股体验太好了,一直老老实实严重低估,唯一就是的缺点就是因为换汇限制仓位太轻了。$古井贡B(SZ200596)$

只买消费垄断05-06 17:24

1990年代,古井曾经连续6年营收全国前三。97年,利润3亿,上市公司利润1.9亿,当时市值40亿,20倍市盈率,连年高速增长。99年,资产百亿。当时管理层开始资产营收规模大跃进,投资多元化,一直搞到2008年,利润3500万。市值15亿。2008年之后换管理层,重新聚焦主业,剥离其他业务,从此开始了开挂的模式,从4000万利润涨到现在46亿。
回头看了2012年古井年报,利润增28%,现金流增加73%,应收账款从3700万减少到780万。当时的报表很健康,所以2013年2014年白酒行业危机到来的时候,古井表现是很好的。仅次于茅台。业绩只下滑20%,而且3年就恢复了。
2012年8大名酒几乎都是利润见顶,2013年之后8大名酒7个都业绩下滑。整个行业惊人一致。
正是因为市长和政治任务,才会驱使领导人做出利于短期业绩但是可能伤害长期品牌和健康发展的错误决策,比如经销商压货。比如贷款给经销商买自己的酒,就是你先不用给我钱,我先发货,你酒卖出去再给我钱。巴菲特把这个叫做制度性强迫。
但是古井高增长,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多数酒都卖出去了,库存健康,经销商没有压货,经销商自己钱不够主动要求多进货,公司产能供不应求,好像也很合理,貌似公司产能已经打满。因为卖得好,究竟哪个是事实,我也不知道。没有做过终端调查。
$古井贡酒(SZ000596)$ $东阿阿胶(SZ000423)$ $古井贡B(SZ200596)$

小熊投资04-27 06:44

一季度收入83亿,增长26%;利润21亿,增长32%;一季度预收酒款净增32亿。

全部讨论

04-27 19:54

04-27 09:27

十大股东看不到高领了,就这样放弃了分红率毛4.5%的白酒股

04-27 08:28

一季度,再接再厉

04-27 06:49

这报表做的都挺符合股价,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