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李录与段永平“battle”比亚迪

发布于: 新闻转发:9回复:9喜欢:17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大道稳行 来源:锦缎 比亚迪(SZ:002594/HK:01211),瑕瑜互见。 芒格、李录对比亚迪推崇备至,段永平则看不上。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围观价值投资大师们对比亚迪的争... 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2021-05-12 11:47

总结1908-1962年通用走向繁荣的原因:

1)抓住美国汽车市场大发展的机遇,准确的进行一系列资本开支。

2)早期注重研发,特别是基础研发。

3)注重汽车外观设计,通用汽车首次采用外观设计人员主导汽车设计。

4)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根据终端市场的需求确定研发和生产,帮助经销商改善经营效率,降低库存。通过汽车金融服务,满足消费者以及经销商的需求。

5)组织架构科学,总部与事业部的关系清晰,通过适当的去中心化,提升了组织运作的效率。)

(在一个大发展的增量市场中,如果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会有很好的发展。如果重视技术,将会如虎添翼,所向披靡。)

(总结1963年至今通用衰落的原因:

1)美国汽车市场进入成熟,增长停滞。(市场增长停滞这点是最关键的,老美制造粗犷拼不过丰田精益制造,新能源车未来10年将加速增长,市场规模大于苹果产业链黄金10年(2009-2018),其实投资只做新能源车就够了。)

2)美国人力成本高企。

3)多元化。

4)高负债。

5)大企业臃肿官僚。)

(在一个存量市场中,必须足够专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成本控制做到极致。通用盲目多元化,人力成本历史包袱大又难以压缩,负债历史包袱大,跟丰台无法竞争。)

2021-05-11 15:54

风格不同,猫对骨头不感兴趣,狗对鱼不感兴趣。

2021-05-11 14:39

总结1908-1962年通用走向繁荣的原因:

1)抓住美国汽车市场大发展的机遇,准确的进行一系列资本开支。

2)早期注重研发,特别是基础研发。

3)注重汽车外观设计,通用汽车首次采用外观设计人员主导汽车设计。

4)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根据终端市场的需求确定研发和生产,帮助经销商改善经营效率,降低库存。通过汽车金融服务,满足消费者以及经销商的需求。

5)组织架构科学,总部与事业部的关系清晰,通过适当的去中心化,提升了组织运作的效率。)

(在一个大发展的增量市场中,如果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会有很好的发展。如果重视技术,将会如虎添翼,所向披靡。)

(总结1963年至今通用衰落的原因:

1)美国汽车市场进入成熟,增长停滞。(市场增长停滞这点是最关键的,老美制造粗犷拼不过丰田精益制造,新能源车未来10年将加速增长,市场规模大于苹果产业链黄金10年(2009-2018),其实投资只做新能源车就够了。)

2)美国人力成本高企。

3)多元化。

4)高负债。

5)大企业臃肿官僚。)

(在一个存量市场中,必须足够专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成本控制做到极致。通用盲目多元化,人力成本历史包袱大又难以压缩,负债历史包袱大,跟丰台无法竞争。)

2021-05-11 13:18

比亚迪在销售营销渠道上似乎和后面工程制造相比,其优秀的企业文化并没有很好的体现进去。

2021-05-11 12:55

内燃机到现在,为什么没有发动机巨头?

2021-05-11 12:44

向大师学习!

2021-05-11 11:59

(总结1908-1962年通用走向繁荣的原因:

1)抓住美国汽车市场大发展的机遇,准确的进行一系列资本开支。

2)早期注重研发,特别是基础研发。

3)注重汽车外观设计,通用汽车首次采用外观设计人员主导汽车设计。

4)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根据终端市场的需求确定研发和生产,帮助经销商改善经营效率,降低库存。通过汽车金融服务,满足消费者以及经销商的需求。

5)组织架构科学,总部与事业部的关系清晰,通过适当的去中心化,提升了组织运作的效率。)

(在一个大发展的增量市场中,如果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会有很好的发展。如果重视技术,将会如虎添翼,所向披靡。)

(总结1963年至今通用衰落的原因:

1)美国汽车市场进入成熟,增长停滞。(市场增长停滞这点是最关键的,老美制造粗犷拼不过丰田精益制造,新能源车未来10年将加速增长,市场规模大于苹果产业链黄金10年(2009-2018),其实投资只做新能源车就够了。)

2)美国人力成本高企。

3)多元化。

4)高负债。

5)大企业臃肿官僚。)

(在一个存量市场中,必须足够专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成本控制做到极致。通用盲目多元化,人力成本历史包袱大又难以压缩,负债历史包袱大,跟丰台无法竞争。)

2021-05-11 11:52

今后还有长期发展空间的就是汽车电池技术。谁在这个领域领先,谁就拥有最大的优势。最终只能有一家福特式的公司成为电池制造和汽车制造统一在一起的最大赢家。将这两者放在一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